丁豐源 秦勇 王秀琴 楊娟 張國維 郜曉瑜
摘 要:為更好地保護、合理開發利用和恢復厚唇裸重唇魚(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種質資源,在劉家峽水庫開展了人工網箱養殖厚唇裸重唇魚的試驗研究,放養苗種平均體質量150 g/尾左右,經過三年養殖,結果顯示:厚唇裸重唇魚平均規格500 g/尾,成活率90%以上。
關鍵詞:劉家峽水庫;厚唇裸重唇魚(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網箱養殖
厚唇裸重唇魚(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又稱“重唇花魚”或“麻魚”,屬鯉科,裂腹魚亞科,裸重唇魚屬[1-2],是一種優質的土著魚類資源,主要分布于長江流域的岷江、嘉陵江、漢水等水系及黑龍江流域各水系中[3-4],在甘肅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的黃河上游水系及洮河等主要支流。其生長緩慢,生活棲息在海拔較高氣候多變的高原地區,對環境適應能力較差[5]。由于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非法偷捕行為時有發生,再加上涉水工程的影響,導致其種群數量稀少,甚至面臨瀕危狀態[6-7],在2021年被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8]。本文總結了在劉家峽水庫網箱養殖厚唇裸重唇魚技術,旨在為厚唇裸重唇魚種質資源保護、人工馴養繁殖、增殖放流等提供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環境條件
厚唇裸重唇魚屬冷水性魚類。劉家峽水庫為黃河上游大型水庫,周邊無工業污染源,水質清澈,年均水溫11.5 ℃,冬季最低4 ℃,夏季最高28 ℃,5—10月平均水溫15 ℃,水庫水體為弱堿性,溶解氧為10 mg/L。非常適合冷水魚養殖。
1.2 網箱設置
網箱采用金屬框架,為雙層長方體結構。網衣為聚乙烯材料,網目為3.0 cm,規格為6 m×6 m×6 m,網箱入水深度為5.5 m,水上高度0.5 m。網箱提前7~10 d下水,使其附著藻類,以免魚種入箱后不適應,擦傷魚體。
1.3 魚種來源
從瑪曲有資質漁場引進厚唇裸重唇魚魚種2 000尾,苗種平均全長為(15±0.6)cm,平均體質量150 g/尾左右。選擇具有保溫層、帶氧水車運輸,以保證運輸途中溶氧充足,水溫變化小。
1.4 魚種投放
魚種投放前,用3%~4%的食鹽水浸泡魚種5~10 min。投放時將魚種緩慢放入網箱,投放密度為30~40尾/m2。
1.5 飼養管理
投喂人工配合飼料,飼料蛋白含量≥45%,每天投喂2~3次,最初每天投喂量是厚唇裸重唇魚體重的4%~5%,后降至其體重的1%~2%。定時投喂,同時根據殘餌、天氣、魚體健康狀態等實際情況每周調整一次投飼率。
1.6 日常管理
1.6.1 勤觀察 每天觀察網箱內魚的活動、吃食情況,特別注意檢查網衣有無破損情況,防止逃魚,同時注意及時清理網箱中的各類雜物和死魚,保持水質清新。控制水體氨氮<0.5 mg/L,亞硝酸鹽<0.1 mg/L,溶解氧>5 mg/L。
1.6.2 勤洗箱 網箱易附著藻類或其他附生物,一方面堵塞網眼,影響水體交換,引起魚體缺氧死亡;另一方面易敗壞水質、滋生病原菌導致魚類免疫力下降。故要常洗網箱,保證水流暢通。
1.7 病害防治
病害防控遵循“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原則。在魚體運輸過程中造成的魚體機械性損傷,若在食鹽水消毒后還不能康復,應及時隔離,以免感染其他健康魚體。在養殖過程中定期拌飼投喂中草藥、VC等藥物預防病害發生。
2 結果與分析
經過三年多時間的網箱養殖,厚唇裸重唇魚平均規格達到500 g/尾,成活率達90%以上。
3 討論
適應環境能力差、涉水工程影響、非法捕撈等外界因素導致厚唇裸重唇魚種群數量明顯減少[3]。此外,厚唇裸重唇魚本身分布范圍狹小,種群數量少,資源量呈下降趨勢,在局部適宜生存的水域中分布范圍越來越小。另外,厚唇裸唇重魚生長速度慢,性成熟年齡6齡,體重雌魚達750 g以上,雄魚500 g以上,在不適宜的環境中極難繁殖[9],因此,開展厚唇裸重唇魚的人工養殖尤為重要。
經過三年網箱養殖,厚唇裸重唇魚均重500 g/尾。這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因為其為高原大型冷水性魚類,本身生長速度緩慢[10];另一方面,劉家峽水庫網箱冬季水溫0 ℃左右,過低的水溫影響魚類新陳代謝,進而導致生長緩慢。另外厚唇裸重唇魚喜棲息在質地堅硬,底質主要以沙石、礫石為主的河流中,網箱不具備此條件,這也是影響其生長速度緩慢的一個重要因素。
開展厚唇裸重唇魚人工養殖試驗,可進一步了解其生物學特性,進而有針對性地提供保護方案。此外,人工養殖可降低對野生魚類的非法捕撈,同時為增殖放流提供魚種,從而實現資源的恢復和保護。
參考文獻:
[1] 樂佩琦.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鯉形目(下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347-351.
[2] 李柯懋,高桂香.厚唇裸重唇魚生物學特性及保護建議[J].河北漁業,2012(6):18-19+25.
[3] 杜巖巖,史小寧,宋福俊,等.黃河上游甘肅段厚唇裸重唇魚資源分布現狀調查[J].甘肅畜牧獸醫,2016,46(15):124-126.
[4] 王宏,王慶龍.厚唇裸重唇魚人工繁殖與苗種培育技術[J].中國水產,2021(6):66-68.
[5] 劉樂樂,劉海平,王纖纖,等.藏雙須葉須魚年齡與生長特點研究[J].生物資源,2020,42(6): 617-628.
[6] 蘇軍虎,張艷萍,婁忠玉,等.基于線粒體控制區序列的黃河上游厚唇裸重唇魚種群遺傳結構[J].生態學報,2012,32(13):4191-4198.
[7] 姚昆,張存杰,何磊,等.雅礱江中上游流域生態環境脆弱性動態評價及預測[J].國土資源遙感, 2020,32(4):199-208.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物種名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1.
[9] 婁忠玉,秦懿,王太,等.厚唇裸重唇魚繁殖生物學[J].水產科學,2012,31(1):32-36.
[10] 吳青,鄭曙明,王振吉.高原麻子--厚唇裸重唇魚[J].水族世界,2010(3):128-129.
Technology for cage culture of 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in Liujiaxia Reservoir
DING Feiyuan, QIN Yong, WANG Xiuqin, YANG Juan, ZHANG Guowei, GAO Xiaoyu
(Gansu Provincial Fishery Technology Extension Station, Lanzhou 7300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better protect, rationally develop, utilize and restore the germplasm resources of 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an experimental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on artificial cage culture of G. pachycheilus at Liujiaxia Reservoir. The stocking size of the fingerling was 150 g/ind.. After 3 years of cul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e average size of G. pachycheilus reached 500 g/ind. 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above 90%.
Key words:Liujiaxia Reservoir; Gymnodiptychus pachycheilus; cage culture
(收稿日期: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