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薇 涂紅偉 陳海湄 程曉菁 倪鎮東



[關鍵詞]主客互動;旅游;計量分析;知識圖譜;CiteSpace
主客互動是指在特定旅游目的地中,東道主與游客的人際互動以及一系列的后續影響[1]1-10,又被稱為“主客交往”“主客接觸”。作為一種無處不在的旅游現象,主客互動構成了游客體驗的關鍵要素,并對互動雙方的心理和行為施加影響,如游客對居民的情感團結縮短了社會距離[2]832;主客互動接觸的質量,積極影響著游客對目的地形象的感知及忠誠[3]1233;主客互動引發彼此的歡迎、親近及共情[4]112,增強了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支持[5]247 等。可見,主客互動對社會福祉的提升和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6]891,并引起了理論界和實踐界的重視。目前,學界已做出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國外旅游學術界關注到旅游地主客互動這一現象,1963年,Nunez[7]發表了關于主客互動的文章。隨后,學者們應用民族志、數理模型和結構方程模型等展開了對主客互動的討論[8-10],涌現了許多極具價值的觀點和結論。然而,目前主客互動的系統回顧略顯不足。為此,本文將系統回顧2012—2023年國外主客互動研究文獻,對研究熱點、研究趨勢等展開分析,以期回應以下3個問題:第一,國外主客互動研究的主要研究熱點是什么? 第二,國外主客互動研究的發展前沿與趨勢如何? 第三,有何啟示?
1 文獻來源與分析方法
1.1 文獻來源
目前,學界對主客互動存在多種稱呼,如主客關系、主客互動、主客接觸、主客交往等;對于居民的界定繁多,涉及東道主、旅游從業人員、當地政府、旅游商業部門等[11-13]。通過梳理文獻,本文關注到主客互動領域的重要主題,包括情感團結、東道主真誠、價值共創以及主人好客等。鑒于以上幾點,在文獻選取方面,本研究文獻檢索時間確定為2024年1月,以201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WOS核心合集數據庫作為國外主客互動文獻的數據來源,選擇“休閑、運動和旅游”作為學科類別,以“residentand tourist”“host and tourist”和“host andguest”為主題,分別疊加“contact”“interaction”和“relation”等關鍵詞開展檢索工作。并且,將“residentand tourist”“host and tourist”和“host andguest”與“emotional solidarity”“value co-creation”“sincere”和“hospitality”等關鍵詞以組合的方式做了補充檢索。通過逐篇篩選,剔除無作者、無摘要或明顯與主題無關的文獻后,共檢索到有效文獻693篇(包含文章、評論文章、論文、編輯材料、信件和重版共7種類型)。相關年份研究發文量的統計,如圖1所示。
從文獻數量變化來看,國外主客互動研究領域年發文量呈顯著的攀升態勢,大致經歷了3個時期:(1)2012—2016年,數量較少,緩慢發展;(2)2016—2019年,逐步攀升,該時期文獻逐漸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共享民宿平臺更加完善,出現了如Airbnb和TripAdvisor等成功案例,滿足了游客追求真實性體驗的需求,這一現象激發了學者對主客價值共創的重視;(3)2019—2023年,快速增長,該階段文獻量快速增長的原因在于新冠疫情沖擊了旅游業,影響了主客的社交距離以及主體對風險的感知,這個時代背景要求學者解決現實問題,如居民疫情風險評估對旅游影響的積極評價、親旅游行為的負向影響[14]1862。
1.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一款基于Java程序和文獻數據的可視化軟件,在分析知識結構和知識領域演化規律方面具有獨特優勢[15]5303。本文以WOS為數據庫文獻為基礎,借助CiteSpace 6.2.4軟件繪制學科與關鍵詞可視化圖譜,以此作為分析國外主客互動研究熱點、前沿、發展趨勢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運用文獻閱讀分析方法,梳理與剖析相關度較高文獻的研究內容及觀點,為探尋未來研究方向和趨勢提供參考與建議。
2 研究熱點
2.1 關鍵詞共線圖譜分析
研究熱點是指在一段時間內,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期刊文獻所共同研究的某一科學主題[16]136。本文將CiteSpace 6.2.4軟件中的時間切片長度設置為1,利用Pathfinder方法(閾值為20)對關鍵詞所構建的網絡進行剪切,得到國外主客互動研究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圖2)。
從圖2可知,首先,中心度最大的關鍵詞為“感知”,與態度、滿意、體驗、行為、支持、影響、生活質量和情感團結等多個主題詞共同構成了子網絡,在網絡結構中占據重要位置,表明居民與游客的感知態度是主客互動研究的重點方面。通過閱讀文獻可知,從居民態度來看,主客互動研究主要涉及旅游影響、情感團結、幸福以及旅游發展態度等主題,如Uysal等指出,旅游活動通過對游客和居民產生不同類型的影響(文化、物質、經濟和環境)來提升居民的福祉和生活質量(提供享受的空間,改善基礎設施,為員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17]245;居民對旅游影響的積極感知,正向影響著居民生活滿意度[17]250 和親旅游行為[18]530。其次,目的地形象與真實性、體驗、參與、地方依戀、顧客滿意度、忠誠和口碑等相關,接待、價值共創較為突出,表明主客互動研究注重游客情感態度、目的地品牌建設與游客體驗,致力于旅游地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從游客態度來看,主客互動研究主要涉及目的地形象、體驗、滿意度和忠誠等。在體驗中尋求真實性(接觸當地文化、與主人建立聯系和“像當地人一樣生活”),符合體驗經濟強調情感和參與性體驗的旅游消費者行為觀[19]620。游客通過與當地人互動,獲得真實體驗和文化,從而構建目的地形象,影響游客體驗、滿意度和對目的地的評價[20]21。同樣地,Stylidis認為,當地居民兼具目的地大使的職責,構成目的地形象的一部分,促進游客對目的地的形象感知,為游客體驗提供了支持[21]188。此外,圖2中孤立的節點不多,各種節點形成網絡狀形態,說明關鍵詞之間的關聯較強。從總體上看,中心度較強的關鍵詞大多集中在態度、感知、體驗與滿意等;旅游發展影響、地方依戀、目的地形象和社區參與是間接主客互動影響主體情感及行為的主要方式,而情感團結、接待、價值共創則是從微觀過程探究主客互動的主要方式;各個關鍵詞之間緊密關聯,呈現系統性的特點。
2.2 關鍵詞聚類分析
對關鍵詞共現圖譜進行k聚類,得到國外主客互動研究關鍵詞聚類圖譜(圖3),聚類模塊值ModularityQ=0.388>0.3,網絡社團結構合理,平均輪廓值Mean Silhouette=0.732 2>0.5,即該聚類是合理的[22]24。
從圖反映的情況來看,共享民宿(聚類#0)、居民感知(聚類#1)和目的地形象(聚類#2)所含的關鍵詞規模較大,研究領域較廣泛。其中,“共享民宿”聚類中主要有“共享經濟”“價值共創”“服務質量”“旅游體驗”“心理親密”和“信任”等高頻詞,表明共享民宿提供了共創體驗價值的場景,為游客真實性體驗提供了渠道。“居民感知”(聚類#1)的關鍵詞有“旅游影響”“情感團結”“生活質量”和“可持續旅游”,表明主客互動對居民主體的人文關切。居民態度通常作為旅游影響的結果變量,居民對旅游影響具有積極的感知態度,能夠提高居民對生活質量的滿意度,這對旅游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23]88。“目的地形象”(聚類#2)的關鍵詞有“親密”“共情理解”“特質感恩”“目的地形象”“情感形象”和“地方依戀”等;“情感團結”(聚類#3)的關鍵詞有“游客類型”“共享經濟”和“主客互動質量”等關鍵詞,表明主客互動研究側重于認知與情感層面的高質量互動,同時也說明聚類#2和#3之間的關聯性較強。事實上,游客的地方依戀可促進其與當地居民建立情感團結[24]1063,而情感團結能夠強化游客對目的地的情感形象、認知形象與意向形象[25]922,因此目的地形象常被作為主客互動對游客產生的心理反應[26]6,[27]84。“社會認同”(聚類#4)的關鍵詞有“身份”“旅游風險”“預期體驗”和“幫助行為”,表明對文化與認知的關注。“大數據”(聚類#5)中的關鍵詞有“社交媒體”“在線評論”“在線平臺”“照片分享”“餐飲管理”“共享經濟”“文本挖掘”“消費者評估”,說明在線主客互動現象的增加,以及主客互動研究對服務場景下接觸的關注。“探親訪友旅游”(聚類#6)的關鍵詞有“口碑行為”“服務失敗”等,說明主客互動研究注重維護關系的長效機制。總的來說,這些聚類單元能較好地反映國外主客互動研究的研究熱點:價值共創、居民認知情感、游客的心理反應和情感團結。
結合關鍵詞共現圖譜、聚類圖譜,并根據文獻的整理閱讀,本文將2012—2023年國外主客互動研究熱點歸為3個方面。
(1)主客互動的心理層面。從居民視角來看,居民與游客互動的影響因素主要有3個方面:第一,旅游影響感知。Lin等認為,居民認為旅游發展帶來的成本與收益皆能提升生活滿意度時,會愿意與游客共創價值[28]441。類似的,Chen等發現,旅游發展收益,即經濟利益、社會文化利益都積極影響著居民價值共創行為,甚至提升居民的主觀幸福感[29]31。第二,地方依戀。有學者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探究地方滿意度和地方依戀對一系列與場所相關的居民行為(如目的地品牌建設行為)的影響作用[30]1029。研究發現,地方滿意度和地方依戀都顯著預測了居民的參與行為、口碑行為和大使行為[30]1034。無獨有偶,Suess等研究發現,具有較高社區依戀感的居民即使不從事服務接待行業,也會對游客產生情感團結[31]6。第三,認知心理。Ye等探究了社會認同對香港居民旅游發展態度的影響機制[32]912。研究表明,香港居民感知到的文化距離(包括價值、社會規范、生活方式3個方面)能夠通過社會分類(如社會身份判斷)影響其社會認同,進而提高其對旅游發展和游客的友好態度[32]912。Lai等基于社會交換理論分析居民與游客情感團結的動因,他認為旅游業發展有助于改善居民的物質生活、社區環境、健康安全以及休閑娛樂等,相應地也提高了居民對生活各個領域(物質、社區、情感和健康)的滿意度,而居民出于回饋游客,會向游客展示情感團結[33]1127,1135。此外,Tung發現,意識到消極元刻板印象的居民,會出于減少外界對所屬群體的偏見而向游客提供幫助行為[34]839,845。
從居民視角來看,主客互動對居民的影響效應主要有3個方面:第一,幸福感。Carneiro等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探討居民與游客社會接觸(包括強度與滿意度)對居民的旅游影響和生活質量的影響機制[35]9-11。研究表明,主客互動強度(包括密切互動、工作互動、景點互動)對居民基于旅游影響的生活質量具有預測作用;互動滿意度在居民生活質量領域(除安全領域外)和總體生活質量具有更高的預測作用[35]23。類似地,Chen等認為,居民能夠在主客價值共創的過程中實現關系需求、自主需求和勝任需求這三大基本心理需要,進而能夠提升主觀幸福感[29]31。第二,對旅游發展的態度。積極的主客互動常常誘發居民對游客和旅游發展的積極態度[36]1579,[6]896,甚至激發居民對旅游業發展的支持意向[37]520,529。第三,對游客的認知與態度。Luo等基于群體接觸理論探討了中國麗江民宿主與背包客的互動對主人的感知影響,研究發現,主客互動的質量影響著主人對背包客的積極感知(如追求真實、獨立、真誠和負責等);主客互動的數量和質量皆影響著居民對背包客的評價[38]297。
從游客視角來看,游客與居民互動的影響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文化與認知。主客互動對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和東道主之間的可持續關系至關重要[39]409。Fan等指出,游客與居民的文化距離對主客互動的質量和數量都具有負面影響,而主客互動在文化距離和旅行態度之間的關系中發揮了負向的中介效應,因此文化距離不利于高質量主客互動體驗的形成[40]212,223。第二,居民情感態度。Li等在構建東道主真誠與游客環境責任行為的結構方程模型時,將游客與居民的情感團結作為中介變量。研究表明,真誠的社會互動和真誠的情感反應都正向影響著游客對居民的情感團結[41]7。有學者采用扎根理論探索游客難忘接待體驗的要素,認為主人的態度是難忘體驗的關鍵要素之一,如溫暖友好、共享信息、歡迎和善良等[42]89。
從游客視角來看,主客互動對游客的影響效應主要有兩個方面:第一,目的地形象與地方依戀。有學者認為,居民作為目的地形象及品牌的核心元素,常常積極充當信息的提供者,承擔目的地大使的職責,因此居民與游客的互動能夠塑造游客關于目的地的情感、認知和意識形象[21]188。Fan指出,根據互動的程度和質量,游客與東道主的社會互動可以幫助游客獲得目的地的知識,改變目的地形象,提升對居民親和力的感知[39]409。Woosnam 等在世界遺產地的節日旅游背景下,探討了游客地方依戀的社會因素。研究發現,主客互動和情感親密感是影響游客地方依戀的關鍵性社會因素[43]144。第二,體驗與滿意度。主客互動對游客體驗的效應已在各種體驗研究中得到證實,如真實體驗[44]、難忘旅行體驗[45]和創造性體驗[46]等。作為旅游體驗的重要屬性,主客互動還影響著游客滿意度[27]85,如居民對游客的歡迎能夠提升游客的滿意度[47]272。
(2)主客互動的行為反應。從居民角度來看,主客互動對居民的行為反應主要是親旅游行為。Ribeiro等在探究居民態度對親旅游行為的影響機制時,將情感團結中的一個維度(歡迎游客)作為前因變量[18]526。研究表明,居民對游客的歡迎(通過對旅游影響的積極態度)間接地預測了居民親旅游行為,如向游客提供信息、保護旅游業所依賴的自然資源、以和藹可親和熱情好客的姿態接待游客等[18]529。相似地,Shen等在中國黃山景區的實地調查表明,友好的主客互動會促使居民積極地評價游客,并表現出有利于目的地旅游發展的親旅游行為[48]9。從游客角度來看,主客互動對游客的行為影響主要有兩點:第一,環境責任行為。Wang等采用自傳民族志的方法,解釋主客互動塑造游客綠色行為的過程,同時指出了幽默和社會認同過程的重要性[49]201。隨后,又有學者實證了主客積極接觸對游客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機制,如探討情感團結在主人真誠與游客環境責任行為關系中的中介作用[41]7,又如從感恩情緒來分析主客積極接觸對游客環境責任行為的影響機制[10]1783。第二,目的地忠誠與重訪意愿。據Choo等所述,農業經營者在農業旅游項目和服務中為游客提供積極和支持性的互動,有助于提高游客的體驗滿意度,進而促進游客的重訪意愿[50]379。Ribeiro等的一項研究顯示,游客與居民的情感團結中的兩個子維度(歡迎和同情理解)都正向影響著游客忠誠度,而且游客情感團結的3個子維度(歡迎、親密情感和同情理解)與忠誠度的關系都是由游客滿意度調節[51]530。
(3)主客互動接觸期間的研究。對于主客互動接觸期間的研究主要有兩個熱點:第一,價值共創和價值共毀,涉及資源交換的過程,通常用于解釋游客與居民互動過程中產生的利益和成本[39]412。事實上,主客價值共創的“價值”通常基于顧客主導邏輯,即關注的是游客(或居民)在自身社會環境的體驗和實踐中形成的價值[52]357。據Fan所述,主客價值共創過程中具有共同創造關系、自我本位關系、表演關系和共同破壞關系4種主客關系,他認為在主客共同創造關系中,游客的收益有旅游體驗、目的地形象和社會聯系等,而居民的收益有自豪感、共享、幸福感和支持旅游等[39]414。作為主客價值共創的一個服務場景,共享民宿通過在“后臺地區”進行社交活動———分享商品、與當地人互動和分享生活方式來實現游客對“當地”和“真實”的體驗價值[53]592,[54]。最終,價值共同創造可以促進與消費者參與服務提供相關的互利關系[36]1576。第二,情感團結,源于個體與他人的互動以及在互動過程中共享信念和行為,涉及個體感知到的情感親密度、情感聯系和彼此間的接觸程度,能夠將人們團結起來并帶來凝聚力[36]1573。2010年,Woosnam 等最早將情感團結理論應用于旅游地主客互動研究,并開發了歡迎性質、情感親密和共情理解3 個維度[55]247。隨后,學者做出了許多積極的探索并積累了豐富的成果,如居民歡迎游客是居民支持目的地旅游發展的表現[56]245,[57]316,居民的情感團結受到居民與游客互動頻率的影響[5]246。
3 研究前沿
突現性表示一個變量的值存在短期巨變,突現性強的某一關鍵詞,表明某時期學者發現了新的研究內容,或者說學者提升了對某一主題的關注,意味著某一時間段的研究前沿[58]1187。通過國外主客互動研究領域突變詞檢驗分析(圖4),可以看出,“居民態度”“影響”“可持續旅游”“居民感知”“參與”和“民宿平臺”是突變強度較強且持續時間較長的關鍵詞,表明它們是該領域的持續熱點。早期突變詞有“居民感知”“影響”“居民態度”“可持續旅游”持續時間較長,表明學界對主客互動的研究主題較為穩定,注重居民認知情感。隨后出現的“文化適應”“身份特征”“社會影響”表明跨文化接觸成為探討熱點,注重質量更高的主客互動。中期出現的“志愿者旅游”“未來”,表明主客互動研究致力于旅游可持續及高質量發展。隨后出現的“在線”“民宿平臺”“口碑”,表明研究場景的多樣化,更多地強調共享民宿中主人與客人的互動機制。近年來,突現的“感知價值”“東道主”“地方”和“行為表現”,呈現持續突現狀態,表明研究聚焦居民主體視角,行為研究成為研究前沿。總的來說,研究熱點仍在發生變遷,尤其是近年來的研究前沿變化速度較快,緊跟時代背景調整并呈現多樣化,比較集中的主題尚未形成。
4 研究趨勢
從文獻發表情況、關鍵詞共現、突變詞檢測、關鍵詞聚類和時區圖等信息的歸納和對照中,本文進一步整理、延伸閱讀相關論文,發現2012 至2023年,國外主客互動研究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12至2017年底):關注居民福祉階段。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國外經歷了從“產品概念”到“服務概念”再到“體驗經濟”,具有“共同創造體驗”的發展傾向[17]245。這種時代進展直接影響著旅游的內涵。旅游作為社會和經濟政策工具的功能被凸顯(如為主辦社區減貧、振興社區文化遺產、保護文化和自然資源),旅游價值過渡到關注抽象形式的內涵(如生活滿意度、幸福感)[17]245,[59]537,因此該階段前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東道主視角的認知心理。具體來看,首先,是居民的認知心理對主客關系、旅游發展態度等的影響作用研究。例如,有學者指出,居民民族主義的認知要素,表現為作為當地人的自豪感和身份認同,可能使居民對游客產生敵意;而民族主義的歡迎要素相較于前一種更易產生與游客的積極體驗[60]2060。又如,居民與游客的情感團結(歡迎、親密和同情)正向影響著居民對旅游業發展的支持態度[57]324。其次,旅游發展對居民的影響作用。游客促進旅游發展從而間接地影響居民,在經濟方面,創造就業、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生活成本;在社會文化方面,產生新的文化機會、激發擁擠情緒、威脅當地文化特性;在生態方面,改善外觀、污染環境[61]34-35。不僅如此,居民感知旅游影響又影響著居民支持旅游態度及行為,通常被認為是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62]37,[63]849。例如,Vargas-Sánchez等探究旅游季節性對居民態度的影響。結果表明,居民認為淡季的旅游影響比旺季時的更積極(如收益大于成本、個人收益更高),同時對游客的評價也更積極(如游客在待人處事和消費方面更受居民的歡迎),進而使得居民對該地區旅游發展具有更積極的態度[64]593。由此可見,該階段前期研究注重居民的價值訴求,還從間接層面把握主客關系及結構,通過主客互動促進地方旅游發展與居民情感態度達成共識。2016—2017年,隨著共享經濟的繁榮,主客互動微觀過程研究逐漸增加,如共享民宿中的體驗價值共創[65]、資源與文化互動[66]、情感團結[37],加深了主客互動接觸程度方面的探索。例如,有學者應用Edgeworth Box數理模型解釋了主客互動過程,認為主客互動涉及“資源空間”和金錢兩種資源的交換,這導致個人偏好發生結構性變化并影響效用評估,進而促進居民與游客交流的意愿、支持旅游業發展態度以及游客的支付意愿[67]136。Fan等將跨文化社會接觸的概念擴展運用于主客互動類型研究,從目的、決定因素、活動、強度、影響和態度等6個方面闡述5種類型的游客在主客互動中的差異[68]357。他指出,文化因素影響著游客的預期目標、互動意愿和旅游體驗,如探索型游客更傾向于擁有真實的體驗、欣賞當地文化并產生地方依戀;批判型游客則更傾向于通過自己的文化視角來探索目的地[68]362。此外,有學者關注到主客互動的消極方面,如Zhang等從角色視域分析麗江民族旅游中主客互動的微觀過程,發現頻繁的主客互動可能會導致作為“主人”的居民生活成本(如時間和精力)提高,這使得一些居民轉變為“商人”,進而出現了一些主客沖突(如厭惡);居民通過采用“主人”與“商人”角色的動態轉變策略能夠使得主客雙方更好地受益[69]731。總的來說,該階段主客互動研究內容的主客接觸程度逐步加深,越來越重視互動質量;側重于主體的認知情感,注重居民福祉;具有從居民態度研究、間接互動研究向主客互動微觀情感過程研究過渡的傾向;研究方法多為數理模型、深度訪談、現象學、民族志等。
(2)第二階段(2018年至2023年):關注互動質量階段。2017年至2019年全球旅游業在游客人數和旅游支出方面打破紀錄;許多目的地出現過度旅游現象和抵觸旅游情緒,導致出現了一些社會問題和緊張的主客關系。該階段學界涌現了關注主客互動微觀情感過程的研究,如從居民視域研究共創價值的形成機理(地方依戀、主觀規范和行為控制)[70]100 以及其對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應[29]31;居民與游客的情感團結,提升居民支持旅游發展的意愿[71]371,縮短了居民與游客的社交距離[72]5,11,抑或是通過減少壓力感知來提升生活質量[73]8。從游客視角來看,游客與居民的情感團結,積極顯著地影響了環境責任行為[74]12,提升了游客的目的地忠誠度[75]549、滿意度和口碑意向[76]12,促進了游客對目的地熱情好客的形象認知[77]222,抑或是通過影響居民對游客和旅游的態度進而激發游客價值共創行為[36]1588。積極的主客互動,能夠通過體驗激發游客參與公共服務共創的意圖[13]467,正向調節游客特質感恩與公民行為的關系[78]10;主客互動行為的效價與強度影響游客對目的地形象的看法與忠誠[3]1233;游客與東道主的真誠互動激發了游客的環境責任行為[41]7、沉浸感[79]479、愉悅與靈感[80]5,13。此外,有學者根據效價和強度將居民在主客互動中的行為分為4個方面(促進與傷害、主動與被動),包括接受、容忍和拒絕幫助等[81]573。可見,主客互動研究集中于主客互動的認知情感過程;在旅游目的地營銷策略研究方面通常集中在當地居民,即通過培養良好的形象來增加游客對目的地的訪問量并建立忠誠度,以及培養游客利于目的地的行為[26]1。由于共享民宿的蓬勃發展,該階段學者同樣注重共享民宿場景中的東道主屬性和互動策略。例如,Qiu等提出共享民宿主人親和尋求策略,其兩個維度(溫暖和能力)及其子因素(友好、展示人格特質、提供服務和幫助、促進社交和分享)都與客人的積極情感及行為存在正相關關系[82]876-877。另外,由于新冠疫情的沖擊,許多學者聚焦于居民態度行為對主客互動的影響研究。例如,Joo等調查了疫情大流行期間居民感知風險、對游客的情感團結和對旅游業的支持之間的關系[83]8。研究表明,居民感知風險(增加感染的機會,并干擾戶外活動)削弱了他們對旅游業的支持、負向影響著居民對游客的情感團結[83]8。又如,Li等基于資源保護理論,考察了居民疫情威脅評估(嚴重性和易感性)對居民熱情好客態度的影響[84]1946。研究表明,兩個子維度皆對居民的熱情好客有負面影響,而旅游經濟效益能夠顯著緩解這一負向影響[84]1956。可見,主客互動研究致力于從居民視域尋求復蘇旅游業和維護主客關系的方法,促進當地旅游發展與居民情感態度達成共識。
5 結論與展望
5.1 結論與討論
本文應用CiteSpace軟件對2012—2023 年國外主客互動領域的研究熱點、研究趨勢等進行回顧與分析,總結如下:(1)從熱點關鍵詞來看,國外主客互動研究領域整體活躍度較高,研究主題豐富,學科跨度廣泛、交叉性強,涉及心理學、現象學、管理學和社會學等;以關涉主體的感知、影響、動機、滿意度、態度、體驗等認知情感層面研究為主。(2)從熱點聚類來看,主要有3個方面:居民情感態度、游客的心理與行為反應、直接的主客互動過程研究(情感團結、價值共創),可見目前研究逐漸形成了一個較為系統的結構體系。然而,已有的大多數研究主要聚焦于主客互動的影響效應,在影響因素方面的研究通常是考察主客的認知動機,在內在情緒機制方面還有待深入探討。(3)從研究內容來看,微觀層面主客認知情感與宏觀層面主客關系的社會經濟影響是該領域并行的兩個研究主題。在微觀層面上,學者們注重主客互動的當地居民個體,探究了認知情感、態度和福祉等要素的內涵及其相互作用的機制,同時關注到主客互動對游客主體的心理情感效應(忠誠、滿意度和體驗感),致力于通過居民視域來改善主客關系、促進旅游高質量發展。在宏觀層面上,學者們重點考察了宏觀的主客關系在社區社會文化發展、旅游經濟等領域的影響。這種雙尺度的研究格局基本勾勒出了主客互動的全貌。主客互動研究涉及社會交換理論、接觸理論、社會表征理論、資源理論和情感團結理論等,擴展了主客對目的地的認知處理與形象符號研究。此外,許多研究基于共享民宿情境對現有的理論(如價值共創、在線信任)進行了拓展,利用已有的理論來解釋共享民宿中主客互動的現象及結果,注重服務互動的質量。(4)從研究脈絡及前沿來看,2012年至2023年,國外主客互動的研究歷程可劃分為關注居民福祉、關注互動質量兩大階段。早期研究關注居民福祉,內容以社會經濟文化影響等間接互動為主;近年來,隨著旅游出現的一些問題(如社交距離增加),研究開始注重互動質量,并以微觀互動視角的定量研究為主,實證取向鮮明。在研究前沿方面,主要為主客互動的微觀情感過程和行為研究。由此可見,主客互動研究落實到微觀的主客關系,在促進和諧、文明、美好的社會局面上具有很強的調節功能。總體來說,國外主客互動研究已在概念內涵、研究場景、過程機制與影響效應四大主題上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逐漸多元化和特色化,但相較于其他成熟領域的研究,其還處于發展階段,在理論體系、影響機制等方面存在擴展空間。
總體來看,本研究具有以下兩點貢獻:第一,為未來學者的文獻綜述提供了參考借鑒。國外主客互動研究始于20世紀60年代,已積累了豐富的成果。本文采用知識圖譜的方法,清晰地展示并分析了近10年主客互動領域的研究熱點、趨勢及前沿,可以幫助未來的研究者們較快地把握研究發展趨勢,有利于主客互動的理論發展和知識拓展;第二,系統的主客互動文獻綜述有利于旅游行業指導,為服務管理者的戰略決策提供參考,有利于推動民宿接待業、酒店服務業等帶有服務性質的行業主客互動的健康發展;同時也為當地居民的角色轉換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利于推動主客雙方的受益、主客關系的改善,促進旅游良性發展。然而,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本研究基于WOS核心數據庫,樣本的覆蓋面可能不夠全面,而且,由于本文選取的文章的時間跨度較小,可能未能俯瞰整個主客互動領域的動向;第二,本文以英文期刊為研究對象,可與國內主客互動研究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未來可對中文期刊進行計量分析,與本文進行對比研究獲得更適合于我國旅游業發展的啟示;第三,基于文章篇幅的局限,本文的研究重點在于主客互動研究熱點和趨勢分析上,未來的研究可細化到某一主題,通過多期刊的論文數據進行比較研究。
5.2 未來展望
通過分析可知,未來主客互動研究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1)深化影響因素與形成發展路徑研究。其一,深入研究居民和游客的心理與行為反應,如快樂、滿足和感激等積極情緒,幫助行為、社交行為和共享知識行為等。其二,豐富主客互動的具體表現形式,推進形成發展路徑及影響效應的研究,構建完善的理論體系。現有研究大多聚焦情感團結和價值共創過程,未來需要著重關注其視角下的主客互動機制,如內在情緒機制、情緒傳遞機制、行為驅動機制,注重與心理學、管理學的跨學科合作。其三,國外主客互動研究中,特殊場景下(如共享民宿)的主客互動研究的外在效度有待考證,難以發展出成熟的理論與量表,因此有待進一步細化主客互動在各旅游形式的相關概念內涵以及邊界外延增添新的研究場景。(2)拓展研究對象,增添多元視角。目前的研究大多聚焦在居民視角,未來應注重對游客視角的情感態度與心理的研究,擴展主客關系的關涉主體尺度,如具有服務性質的居民(攤販、出租車司機和本土導游)、旅游商業企業;關注游客和居民的角色外行為,還可著眼于旅游企業和政府的角色行為;應注重消極主客互動的過程及緩解機制研究,如服務失敗的補償機制、居民仇外的緩解機制。(3)開展具有地理意義的研究。在涉及的學科上,主客互動研究可加強學科融合研究,創新方法應用,拓展研究學科視野,加強與社會學、經濟學、地理學等學科的聯系。主客互動是一種特殊的跨文化接觸現象,這意味著主客互動具有文化與地理特征,應進一步融合相關因素進行探索,如中國文化價值觀中的集體價值觀、待客之道、樂善好施、為他人著想、和諧和邀請行為等。測量主客互動的空間特征,拓展視野尺度,不局限于單個旅游地或旅游景點的微觀尺度。同時,結合經濟水平、地域差異、文化需求,加強對城市規劃、服務接待、場所運營、社會文化問題等方面的探討。關注主客互動與其他行業之間的融合研究,使主客互動融合到旅游產業、相關產業以及相應的消費領域。(4)關注新冠疫情等突發事件、重大事件對主客互動的復雜影響。后續研究可嘗試分析危機事件、突發事件和重大事件后的主客互動動態變化,解決危機事件、突發事件和重大事件所帶來的影響和問題,以及如何有效預防和控制突發事件對主客關系的消極影響,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指導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