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昭潔
[摘 要]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如何激活鄉村文化的生命力,正成為推動鄉村全面發展的一項時代課題。“文藝輕騎兵”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優勢,是連接城鄉文化的橋梁,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從“文藝輕騎兵”的內涵及其在鄉村文化中的定位出發,深入分析鄉村文化生命力的內涵及現狀,進而探討“文藝輕騎兵”是如何通過實踐模式的構建,有效激活鄉村文化生命力,為鄉村振興貢獻文化力量。
[關 鍵 詞] 文藝輕騎兵;鄉村文化;生命力;文化交流
基金項目:2022年甘肅省高等學校創新基金項目“‘文藝輕騎兵助力鄉村振興幫扶的功能與路徑探究”(編號:2022B27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與城鄉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鄉村文化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一方面,鄉村地區的文化資源豐富多元,但由于基礎設施不完善、人才短缺、傳播渠道單一等問題,鄉村地區潛在的文化價值難以得到有效挖掘和傳播,鄉村文化活力略顯不足。另一方面,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鄉村傳統文化受到沖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面臨斷層風險,鄉村文化生態系統的保護與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緊迫。
“文藝輕騎兵”是一種靈活、便捷、貼近民眾的文化傳播模式,具有輕便快捷、覆蓋面廣、互動性強等特點,能夠深入鄉村腹地,直抵人心。通過組織藝術家、文藝工作者和志愿者等深入基層,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藝術培訓、作品創作等活動,不僅能夠挖掘和傳承鄉村的傳統文化,更能夠激活鄉村文化的內生動力,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提升鄉村居民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進而有力推動鄉村文化的繁榮與發展,實現鄉村文化的自我更新與再生。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文藝輕騎兵”在激活鄉村文化生命力過程中的具體實踐策略和方法,探究其如何系統性、全方位地激活鄉村文化的內在生命力,推動鄉村文化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
一、“文藝輕騎兵”的內涵及在鄉村文化中的定位
(一)“文藝輕騎兵”的內涵
“文藝輕騎兵”是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初的蘇聯文藝界,最初是指那些以輕便、快捷的方式深入基層,傳播先進文化和藝術理念的文藝工作者群體。他們猶如軍事術語中的輕騎兵一樣,迅速響應、機動靈活,活躍在最前線,用文藝的力量鼓舞人心,服務群眾。在我國,這一概念得到了新的詮釋和發展,特別是在黨的十八大以來,為響應鄉村振興戰略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文藝界積極響應號召,組成“文藝輕騎兵”隊伍,深入基層,走進鄉村,以多種形式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鄉村文化生活,推動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文藝輕騎兵”,首先具備明顯的流動性與廣泛性,不受場地限制,能靈活地穿梭于城市與鄉村、山區與平原,將優質的文藝資源送達每一處角落;其次,具有服務性和普惠性,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關注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提供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文藝產品和服務;再次,突出實踐性和創新性,通過實地采風、創作交流、公益演出等多種形式,挖掘和激活鄉村文化資源,推動鄉村文化的創新傳承與可持續發展。
(二)“文藝輕騎兵”在鄉村文化中的定位與價值
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文藝輕騎兵”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地位凸顯,他們是連接城市與鄉村文化資源、激活鄉村文化生命力的關鍵橋梁。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有生力量,“文藝輕騎兵”深入基層,扎根鄉村,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提供藝術輔導、創作反映鄉村生活與風貌的作品等形式,將優質的文化資源和先進的文化理念帶到鄉村,有助于提升鄉村文化的品質和影響力。同時,他們積極回應鄉村文化建設需求,協助打造鄉村文化品牌,助推鄉村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而增強鄉村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吸引力,能夠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強大動能。
“文藝輕騎兵”在鄉村文化傳承與創新中扮演著催化劑的角色。一方面,他們深入挖掘和整理鄉村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特色文化資源,通過記錄、整理、展示和傳播,使鄉村文化瑰寶得以保存和延續,保障了鄉村文化基因的永續傳承。另一方面,“文藝輕騎兵”充分發揮自身創意和創新能力,將傳統鄉村文化與現代審美相結合,通過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和傳播手段,賦予鄉村文化以時代氣息和新鮮活力,實現了鄉村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二、鄉村文化生命力的內涵及現狀
(一)鄉村文化生命力的內涵
鄉村文化生命力根植于深厚的歷史底蘊之中,是歷經世代傳承、積淀而成的地方性知識體系與生活方式,涵蓋了民間藝術、風俗習慣、口頭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諸多方面。這些文化元素蘊含著鄉村社群的歷史記憶、道德觀念、生活智慧和審美情趣,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意義上,鄉村文化生命力不僅表現為對傳統的堅守與傳承,更體現在與現代社會生活的對話與交融中,它能夠激發鄉村社會的內生動力,增進社區凝聚力,塑造鄉村文化自信,并在鄉村經濟、生態、社會治理等多個層面發揮積極的作用,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撐和文化滋養。
鄉村文化生命力在鄉村社會發展中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其一,它以文化認同為基礎,凝聚鄉村民眾,維系社區和諧穩定,形成鄉村社會特有的秩序與規則。其二,鄉村文化生命力能夠驅動鄉村文化產業的興起與發展,如鄉村旅游業、手工藝品業等,促進鄉村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其三,鄉村文化生命力通過教育、宣傳等方式,傳遞正面的社會價值觀,培養鄉村居民的文化素養,為鄉村振興提供人力資源保障。其四,鄉村文化生命力在生態環境保護、鄉風文明建設等方面亦發揮著重要作用,可以引導鄉村居民樹立綠色發展觀,維護良好生態環境,倡導文明鄉風,構建美麗鄉村。
(二)鄉村文化生命力的現狀
我國鄉村文化資源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與廣泛的地域分布,涵蓋了大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民俗節慶、民間藝術等形式,呈現出豐富性和多樣性并存的特征。各地鄉村獨具特色的民間故事、歌謠、諺語、舞蹈、戲劇等,不僅反映了鄉村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審美追求,也承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記憶和深厚的文化積淀。同時,鄉村景觀、傳統村落、農業文化遺產等物質文化資源,亦是鄉村文化生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在保留和展示鄉村歷史風貌的同時,也孕育著新的文化創新與活力。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文化,是鄉村振興的“里子”,是鄉村文明之根脈,文化振興不僅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文化滋養和支撐,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和源泉。[1]
盡管我國鄉村文化資源豐富多樣,但在現實發展過程中,仍存在傳承危機、資源流失、發展瓶頸等諸多問題。首先,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年輕勞動力外流,鄉村文化傳承者日漸減少,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統技藝面臨失傳的風險。其次,鄉村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不平衡,部分珍貴的文化資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甚至遭到破壞。再者,鄉村文化設施建設相對滯后,文化傳播渠道較為單一,導致鄉村文化的傳播力和影響力有限。此外,鄉村文化與現代生活融合不足,部分鄉村文化資源無法與市場需求有效對接,文化資源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這些問題既制約了鄉村文化生命力的煥發,也對“文藝輕騎兵”激活鄉村文化生命力的任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通過“文藝輕騎兵”等有效途徑,破解鄉村文化發展難題,激發鄉村文化活力,是鄉村文化振興戰略中的一條可行路徑。
三、“文藝輕騎兵”激活鄉村文化生命力的實踐模式構建
(一)走基層,接地氣——音樂專業人員深入鄉村開展文化交流與傳播
在激活鄉村文化生命力的實踐中,“文藝輕騎兵”中的音樂專業人員發揮著關鍵作用,可以通過“走基層,接地氣”的方式,深入鄉村地區,開展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文化交流與傳播活動,為激活鄉村音樂文化生命力提供有力支撐。[2]
1.組織形式多樣化的音樂文化下鄉活動
音樂專業人員可以通過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音樂文化下鄉活動,將高雅藝術和通俗文化相結合,送至鄉村百姓家門口。具體措施包括:(1)定期舉行音樂會、音樂劇、歌舞晚會等活動,讓鄉村居民近距離接觸和欣賞高質量的音樂藝術;(2)開展音樂普及講座和教育培訓,傳授音樂知識,提升鄉村音樂愛好者和青少年的藝術素養;(3)聯合鄉村學校舉辦音樂節、藝術周等活動,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4)利用節假日和傳統節慶,組織民俗音樂表演和比賽,弘揚和傳承鄉村本土音樂文化。
2.開展鄉村特色音樂資源的挖掘與整理
音樂專業人員可以致力于鄉村特色音樂資源的挖掘與整理工作,有效激活鄉村音樂文化的內在生命力。具體措施包括:(1)深入田野調查,走訪老藝人,搜集、記錄瀕臨失傳的民間曲藝、歌謠、樂器演奏等音樂遺產;(2)對收集到的音樂素材進行整理、編纂,出版鄉村音樂文化系列讀物,推廣鄉村音樂文化;(3)在音樂創作中融入鄉村音樂元素,創作出既具有時代特色又不失鄉土氣息的音樂作品,使鄉村音樂文化得以創新傳承;(4)與相關部門合作,申報非遺項目,加強保護和利用鄉村特色音樂資源,讓它成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載體。
(二)培根鑄魂,人才培育——培養本土文藝人才與團隊建設
在激活鄉村文化生命力的過程中,“文藝輕騎兵”要高度重視本土文藝人才的培養與團隊建設,通過設立專項人才培養項目和指導組建鄉村文藝團體,為鄉村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設立鄉村音樂人才培養項目,提升藝術素養與技能傳授
“文藝輕騎兵”積極推動鄉村音樂人才培養項目的設立與實施,具體措施包括:(1)根據鄉村實際情況,定期舉辦面向全體村民及青少年的藝術素養培訓活動,涵蓋音樂基礎知識、樂器演奏、聲樂演唱、樂理知識等多個方面;(2)組織音樂專業人員和知名藝術家進駐鄉村,通過專題講座、工作坊、一對一輔導等形式,傳授專業音樂技能,提升本土人才的專業水平;(3)與教育部門合作,將音樂教育納入鄉村學校常規課程,從小培養鄉村孩子的音樂興趣和才能。
2.鼓勵并指導鄉村組建文藝隊伍,增強自我文化造血功能
為了持續激活鄉村音樂文化的內在生命力,“文藝輕騎兵”應積極倡導并協助鄉村組建自己的文藝團隊,如鄉村合唱團、民樂隊等。具體做法包括:(1)提供專業的團隊組建指導,包括團隊架構設計、成員選拔標準、訓練計劃編制等,確保團隊的正規化、專業化發展;(2)組織常態化、規范化的排練活動,通過反復演練和表演,提高團隊成員的藝術表現力和團隊協作能力;(3)策劃并支持鄉村文藝隊伍參與各級各類演出和比賽,增加團隊曝光度,提高鄉村音樂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鼓勵更多村民參與其中,實現鄉村音樂文化的自我繁殖和更新。[3]
(三)平臺搭建,資源對接——借助數字化技術和媒介擴大鄉村音樂影響力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鄉村音樂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同樣需要緊跟時代步伐。“文藝輕騎兵”應積極搭建數字化平臺,充分利用現代媒介技術,將鄉村音樂的魅力更廣泛的展現給受眾。
首先,構筑起集線上線下于一體的云端鄉村音樂服務平臺,該平臺匯聚各類音樂資源,策劃并執行諸如線上直播音樂會、云端音樂節等創新性活動。這類活動可以突破地理局限,消弭實體空間的隔閡,使鄉村音樂可以便捷地觸及城鄉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廣大聽眾群體,顯著提升鄉村音樂文化的知名度和傳播滲透力。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傳播的瞬時性、廣域性和互動性優勢,在提升鄉村音樂文化傳播效能的同時,可以增強受眾的粘附度和參與熱情。
其次,“文藝輕騎兵”行動在踐行中要特別重視城鄉文化資源的無縫對接與共建共享,積極推動鄉村音樂與現代城市文化產業間的深度融合。實踐中,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發起城鄉音樂對話項目,比如邀請城市音樂名家走進鄉村采風、攜手鄉村音樂藝術家共同創作,或者將鄉土音樂才俊帶上城市的璀璨舞臺,舉辦專場主題音樂會,以此促進雙方在藝術理念、表現技法以及市場運營戰略等方面的深度交流與借鑒;二是聯手專業的音樂制作團隊,合力打造融合鄉村音樂元素與現代流行風尚的跨界音樂專輯,研發出既能體現鄉村音樂獨特魅力又能符合市場消費需求的高質量音樂產品,借此不斷擴大鄉村音樂的聽眾群體,讓音樂產品步入更為寬廣的文化消費視野,有效激活鄉村音樂文化的內在生命力與持久影響力。
四、結束語
作為鄉村文化建設的生力軍,“文藝輕騎兵”作用的發揮對于激活鄉村文化生命力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深入鄉村開展文化交流與傳播、培養本土文藝人才與團隊建設以及借助數字化技術和媒介擴大鄉村音樂影響力等實踐模式的構建,“文藝輕騎兵”將為鄉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與動能。相信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文藝輕騎兵”將繼續在鄉村文化建設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鄉村地區的全面振興貢獻更多文化智慧與力量。
參考文獻:
[1]當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文藝輕騎兵”:論曲藝在鄉村振興中的擔當及作用[J].曲藝,2020(11):6-7.
[2]常宏.高等藝術院校發揮“紅色文藝輕騎兵”排頭兵作用與途徑探索[J].黨史博采(下),2021(5):43-44,47.
[3]陳夢笛.共同富裕視野下表演藝術賦能鄉村文化振興的創新路徑研究[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23.
作者單位:蘭州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