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林 羅世華

“承工業底色、育大國工匠”,自1998年成立以來,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近年來,學校立足柳州、服務廣西、面向東盟和“一帶一路”國家,聚焦廣西和柳州市的汽車、機械等支柱產業,通過主動服務“制造強國”“工業強桂”“柳州現代制造城”“鄉村振興”及“教育對外開放”等戰略,勇當改革先鋒,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融入地方產業鏈、企業技術鏈、國際人才鏈,闖出職業院校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柳職模式”,奮力譜寫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柳職篇章”。
融入地方產業鏈,打造產業發展“助推器”
專業建在產業鏈上。學校緊盯“工業強桂”戰略和柳州市產業發展,重點建設智能裝備技術、敏捷制造技術、汽車工程技術、工業互聯網技術四大專業群,90%以上的專業對接區域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建成與柳州汽車、機械、冶金三大支柱產業緊密相關的機電一體化技術、數控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智能工程機械運用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等國家級骨干專業,以及機電設備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軟件技術等重點專業;采用“校企深度交融,工學有機結合”的培養模式,培養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使學生成長更快,成為企業的“首選”。
托管真實生產線。在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的汽車副車架生產線上,學校智能制造產業學院師生按企業生產要求開展所有工序,在產品上線、生產、質量檢測、成品下線等環節,同時實施了有關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生產過程即為教學過程,學校將生產與教學有機融合,把企業崗位職業標準、技術標準等融入教學,將企業生產一線變成學生理論實踐、教師工程培訓的“主戰場”,實現人才育訓與企業生產一線深度融合。
建立“校中廠”。學校建立了工程實踐中心,引入精益生產及信息化管理模式進行實踐教學,構建標準工位、班組管理、項目管理系列課程模塊,開發完善生產性實訓項目,使學生在實訓中熟悉真正的企業生產經營、工藝技術管理流程,體驗精益化、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學生在真實條件下為企業產品加工、開發、試制、試驗,真正參與企業實踐。
打造賦能型產業學院。學校聚焦柳州機械、汽車支柱產業和柳州螺螄粉特色產業,與龍頭企業共建智能制造、智能網聯、柳州螺螄粉等產業學院,與企業實施一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項目,共同研究專業設置、設計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開發教材,共同組建教學團隊、建設實訓實習平臺、制定人才培養質量標準,深化協同育人,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育能工巧匠的過程中,探索高端人才、先進技術、企業研發改造融合項目,落實平臺搭建、人才培養、產品研發、技術推廣共享機制,實現產業、企業、職業、專業、就業五個方面的聯動,助推柳州市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建設。
融入企業技術鏈,打造協同攻關“加速器”
學校堅持將技術鏈與創新鏈相融合。基于企業需求,突出應用導向,學校分類建設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公共技術服務平臺、技術技能積累平臺、技術轉移轉化平臺。依托平臺,學校集聚了黨的二十大代表、大國工匠鄭志明,黨的十九大代表、優秀校友丘柳濱等高水平人才。平臺開展數字孿生賦能工廠、3D金屬打印、新能源汽車新型材料等企業轉型升級亟需的新技術研發改造,讓真實的生產和研發項目進教材進課堂,反哺教學,打通科技成果落地和科研反哺教學的“最后一公里”。
學校汽車工程學院將廣西特斯途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服務企業“運維中心”正式項目,作為汽車營銷與服務專業教學項目,開發了新能源汽車智能車服平臺,將“充電平臺”和“車服平臺”進行數據互通,一站式解決用戶從充電到用車的全過程問題,優化了企業服務流程,實現了教學內容與企業生產過程的對接。該項目轉化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比賽項目,獲2023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
發揮技術標準引擎作用,引領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學校牽頭制定了《預包裝柳州螺螄粉外包裝英文譯寫規范》《預包裝柳州螺螄粉原料加工技術規程第4部分:酸豆角》等14項柳州市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指導廣西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了一款符合新標準的產品,有力促進了標準落地實施,進一步推動了柳州螺螄粉產品安全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建立企業崗位技能標準,助力產業技術人才升級。學校為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定制了“設備高級管家”人員培訓標準,涵蓋維修機電一體化工、工業機器人運維員等4個工種從初級到高級技師5個等級的標準,覆蓋職前培養、職后培訓、海外輸出等環節,引領了區域企業設備維修與管理技術的發展。
破解企業生產技術難題,助推技術攻關能力升級。學校與廣西汽車研究院、柳州汽車檢測有限公司、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和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廣西汽車研究院—柳州職業技術學院聯合研發中心等7個科研平臺。學校機電工程學院樓華山博士牽頭的高性能輕合金材料制備技術開發與應用科研創新團隊,與汽車配套企業柳州一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發了新能源汽車鋁合金輪轂,通過添加稀土材料改善輪轂性能指標,成果已批量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產品;學校甘達淅大師工作室為汽車零部件企業柳州方盛精密鍛造有限公司提供橫梁生產相關的工藝工裝開發、夾具設計與制造等,實現了該產品的國產化,縮短了產品的制造周期,降低了成本,年產逾2萬件。
融入國際人才鏈,打造人才供給“倍增器”
伴隨地方企業“走出去”,學校主動融入國際人才鏈。學校受托成立中國—東盟職業教育聯合會泰國—越南國別工作組,牽頭成立中國—印度尼西亞職業教育產教聯盟,校企共建16個國際工匠學院、4個全球培訓中心。其中,與柳工印尼公司、雅加達國立理工學院共建的“中國—印度尼西亞智能運載裝備現代工匠學院”是第一家掛牌的中國—東盟現代工匠學院,標志著國務院督辦的國家級職教出海品牌項目正式落地實施;與柳工集團共建的“柳工—柳職院全球客戶體驗中心”,總部設在柳職院,柳工集團彭智峰、何海峰技能大師“雙峰工作室”設在學校,是職業教育國際化產教融合典范。
未來,學校將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推動學校教育事業發展、創新、求變,全力辦好高層次、高水平、高質量的職業教育,力爭實現辦學層次、辦學水平、辦學質量邁上新臺階,為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時代壯美廣西奮力譜寫精彩的“柳職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