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812;F59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基金項目:2023年貴州黔南科技學院教學研究項目(KYJY2023B023)。
備注:null
作者簡介:余博(1994—),男,碩士研究生,無職稱; 研究方向為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人文社會學。
普通作者:null
作者簡介:余博(1994-),男,碩士研究生,無職稱,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學;體育人文社會學。
摘要:貴州省黔南州作為少數民族聚集地區,存在著豐富的民俗體育項目,民俗體育作為重要的體育旅游資源也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和參與體驗,為我國民俗體育旅游發展提供發展動力。本文運用文獻綜述法和邏輯分析法,對黔南州體育旅游資源展開實地走訪考察,分析目前黔南州民俗體育旅游資源的發展現狀以及面臨的困境,結合其他地區先進發展經驗和路徑,為之后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創新性策略。本次研究總結黔南州民俗體育發展面臨的困境主要是缺乏深度開發、缺乏專業人才、缺乏政策支持、缺乏統一規劃、缺乏可持續發展意識,在發展過程中要注重創新模式協同發展、加強人才培養、政策支持統一規劃、加強環境保護。同時創新營銷模式以及提高服務質量。
關鍵詞:民俗體育;體育旅游;文化傳承;黔南州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Dilemmas and Innovative Strategies of Folk Sports Tourism in Qiannan Prefecture
YU Bo
(Guizhou Qianna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annanzhou, Guizhou Province, 550600? China)
Abstract:As a region where ethnic minorities gather, Qiannan Prefecture in Guizhou Province has abundant folk sports projects. As an important sports tourism resource, folk sports have also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experiences, providing development impetu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tourism in China. 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conduct on-site visits and inspections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Qiannan Prefecture. It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folk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Qiannan Prefecture, and combines advanced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and paths in other regions to provide innovative strategie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main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sports in Qiannan Prefecture in this study are the lack of deep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talents, policy support, unified planning, and awaren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innovative models fo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talent cultivation, policy support for unified planning, and strengthe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imultaneously innovating marketing models and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Key words:Folk sports; Sports tourism; Cultural inheritance; Qian nan zhou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人民群眾對旅游消費需求不斷從低層次向高品質和多元化轉變,這對于未來旅游業發展帶來很多機遇和挑戰。《“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發揮自然生態和民族民俗優勢,結合體育運動發展旅游商業和文創產業等的指導。民俗體育是當地民眾創造并具有民間風俗習慣,在當地開展具有群眾基礎的地域性運動項目,可以將民俗體育主要分為角力類、競足類、水上類、表演類等。民俗旅游是在特定地域或者特定民族為資源加以開發的旅游產品,民俗體育旅游作為民俗旅游的下位概念,是民俗體育融合民俗旅游開展的活動,主要是讓游客在親身參與中享受樂趣,滿足游客旅游需求。同時,民俗體育旅游加強了各個民族同胞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促進民族間彼此了解,對各個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各民族之間的文化融合也有積極作用。
1.黔南州民俗體育旅游資源概述
1.1黔南州多民族文化背景
黔南州位于貴州省中南部,具有多民族聚集的特色,多個民族之間文化交流構成黔南州特色的文化。目前,黔南州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有全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三都、全國唯一的毛南族鄉卡蒲,集布依族的包容性、苗族的多樣性、水族的唯一性、瑤族的神秘性、毛南族的獨特性于一體[1]。有董蒙、怎雷、高硐、掌布等78個中國傳統村落,貴定音寨、惠水好花紅、三都高硐、荔波瑤山等38個國家級民族特色村寨。具備包括荔波樟江旅游景區、龍里油畫大草原旅游區、平塘中國天眼景區等共計七十多家A級風景名勝區。
在如此眾多多民族交織的背景下,各個民族文化互相交融,同時也展現出各個民族的文化特色,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也孕育出豐富的民俗體育旅游資源,如龍舟賽、舞龍舞獅、拋繡球、踩高蹺、打陀螺等[2]。這些活動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對游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近幾年間,黔南州陸續打造了龍里縣、長順縣體育旅游示范縣;緊隨其后打造了都勻、荔波、羅甸、平塘等縣(市)等體育旅游示范縣。黔南州政府以及各級縣市級政府都在努力促進體育事業發展。
1.2黔南州民俗體育項目介紹
民俗體育旅游資源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對游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黔南州目前發展較好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代表性項目主要有三個,都具備傳播度廣泛、在表演、競技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成就,并且在黔南州形成了穩定的文化,吸引了很多人關注和參與。
首先是黔南州龍舟項目,在端午節前后,黔南州各個地區依托優良的湖泊河流資源都會舉辦豐富的賽龍舟活動。比如惠水縣龍舟比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群眾基礎,是當地一項重要的傳統民俗活動。龍舟比賽的參賽隊伍主要是各鄉鎮、各企事業單位和學校等團體。參賽隊伍按照傳統習俗,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龍舟,身著傳統民族服飾,按照規定的動作和規則進行比賽。每年在惠水縣漣江河畔都會舉行盛大的龍舟比賽,吸引眾多觀眾前來觀看。
其次是獨竹漂項目,這是黔北地區獨有的運動項目,也是貴州省特色項目之一,發源于赤水流域,是一種獨特的民間技藝[3]。這是一種具有成熟競賽規則的民俗運動項目。獨竹漂已經被列為貴州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九屆少數民族運動會上作為正式比賽項目。黔南州獨竹漂發展歷史悠久,在都勻獨竹漂協會成員常年練習具有特色的獨竹漂運動。獨竹漂舞蹈一般是在在鼓樂鏗鏘的熱鬧氛圍中進行,經過發展目前具有經典獨竹漂舞蹈如《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好花紅》《采茶舞》等系列水上節目精彩紛呈,展現出獨竹漂獨特的魅力。獨竹漂能在黔南州很好的發展優勢主要是河流資源豐富,有很多河流湖泊可以供給熱愛的人使用,并且獨竹漂作為少數民族運動會正式項目,參與的人數比較多,形成了非常好的傳承。
最后是“斗地牯牛”,在黔南州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是貴州毛南族的唯一發祥之地。毛南族人民熱情好客,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猴鼓舞”“女兒節”“迎新節”“斗地牯牛”“舞火龍”等體育運動和節日獨具民族特色[4]。尤其是“斗地牯牛”,是這個民族“最牛”的體育運動項目。“斗地牯牛”是毛南族祖先傳承下來的傳統文化,是祖先模仿水牛打斗、增強體質、自娛自樂的一種體育活動。每到重大節日或農閑時節,卡蒲地區的毛南族村寨都要舉行村與村、寨與寨的“斗地牯牛”競賽。比賽地點一般設在寨中較大的曬場上,比賽雙方的后方用石灰各劃一條線,兩人膝蓋和兩手著地,頭頂著頭用力頂抵,哪方被抵斗出線為輸。裁判由村寨推選有名望的寨老擔任,比賽獎品有狗、雞、鴨、酒等。“斗地牯牛”是毛南族人民自娛自樂的一項傳統體育競技,少年以此顯示自己爭強好勝、不斷進取的性格,青年以此顯示自己健壯的體魄,以贏得姑娘們的芳心。不光少年“斗”,青壯年男子也“斗”。但不管是輸是贏,大家歡聚一起,交流家鄉每年建設發展情況,以及在家種植養殖及加工和外出務工經驗,一邊暢所欲言一邊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男人猜拳,女人唱歌,熱鬧非凡,氣氛濃烈。比賽期間,四村八寨的村民都會聚攏而來觀看。老人借此走親串戚,敘敘親情、暢談農事,姑娘、小伙趁機交流感情、談情說愛,尋找意中之人。“斗地牯牛”活動是毛南族的特色傳統文化,目前已進行文字資料收集,并整理進入校園,作為民間體育競技進行傳承,成為了毛南族的鄉土教材之一。
2.黔南州民俗體育旅游發展困境
2.1缺乏深度開發
黔南州的民俗體育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開發力度不夠,缺乏深度和廣度。許多具有開發潛力的項目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導致資源浪費。一些民俗體育活動項目都是節日期間利用臨時的場所進行展示和比賽,所用的器材和設備都比較差,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由于開發深度不夠,也導致黔南州旅游的游客重點都會放到自然風光方面,對于人文景觀關注度不足,游客難以深入了解和體驗當地的民俗文化,無法滿足游客對旅游體驗的多樣化需求。
2.2缺乏專業人才
民俗體育旅游的開發需要專業的人才進行策劃、管理和運營。然而,黔南州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不足,導致開發質量不高,在一些大型民俗活動中組織能力弱,策劃的方案和賽事期間配套的服務跟不上觀眾的人流量,觀眾的觀感和體驗并不是很好。并且在民俗體育項目參與率方面,參與其中的人員較少且集中在中年甚至老年人方面,年輕人參與率比較低。
2.3缺乏政策支持
黔南州政府和各級縣市政府對民俗體育的宣傳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龍舟、獨竹漂等項目方面的宣傳和發展也提供了很大幫助,但是在相關的配套資源、硬件設備方面投入不足,缺乏資金和政策扶持,同時一些小眾的項目開發較少,政府在政策支持方面尚顯不足,許多好的項目無法得到有效的扶持和推廣。民俗體育項目在整個黔南州體育旅游發展規劃中占比較少,獲得的關注度還是不足。黔南州在宣傳中也將山地自行車項目、越野跑等大眾項目作為主要宣傳對象,而對傳統體育旅游項目的宣傳也較為缺乏。
2.4缺乏統一規劃
黔南州各個縣市對于民俗體育都是各自發展,縣市之間互相溝通較少,缺乏統一的規劃和管理,黔南州的民俗體育旅游存在一定的無序性和盲目性,比如在每年的龍舟比賽中,黔南州下各個縣都會舉辦民俗體育項目的比賽和表演,但是還沒有擴展到州級的比賽,競賽規模比較小,參與人數較少。黔南州在州級層面上對民俗體育項目資源整合不夠,協同效應不明顯。
2.5缺乏可持續發展意識
一些項目在開發過程中,對環境造成了破壞。這在發展的過程中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實際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保護好生態環境,將保護生態放到發展旅游產業的前面,要樹立只有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參與其中的持續發展理念,不斷提升參與者和工作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同時也存在部分項目在開發中只注重經濟利益,對體育旅游項目的宣傳止于表面的表演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對其中蘊含的文化缺乏保護,不利于民俗體育資源的發展。
3.黔南州民俗體育旅游發展策略建議
3.1創新模式協同發展
黔南州民俗體育旅游可結合現代休閑生活,開發更適合現代人參與和體驗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提升大眾參與度,為民俗體育項目注入新的活力。同時對黔南州民俗體育旅游資源進行全面梳理和整合,利用黔南州各個景區的實際情況發展不同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目前黔南州4A級荔波樟江旅游景區有清澈的溪流,能滿足獨竹漂的表演和競賽,其他3A級如福泉雙谷生態體育公園旅游區、都勻三江堰景區、惠水連江公園景區等都可進行龍舟表演、訓練與競賽活動。要充分利用景區現有資源發展民俗體育旅游項目。
3.2加強人才培養
通過培訓、引進等方式,加強民俗體育旅游方面的人才培養,提高民俗體育旅游開發和管理水平[5]。第一方面是培養民俗體育文化的發掘與整理人才,這需要體育相關人員以及民俗文化從業者共同參與,完善民俗體育旅游項目的文化建設和科學發展。另一方面是培養具體民俗體育項目的參與者,比如獨竹漂項目專業人才,可以進行表演和競賽,利用項目本身的魅力吸引社會關注。
3.3政策支持統一規劃
政府部門需要扎根黔南州,大力挖掘黔南州民俗體育文化,宣傳黔南州特色項目。為相關從業者提供便利,促進民俗體育文化的發展[6]。同時由政府主導,制定統一的規劃和管理方案,確保黔南州民俗體育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各個縣和州級政府的密切配合,做到互通有無,并且經常溝通交流,不斷豐富和完善民俗體育項目發展。
3.4加強環境保護
在開發過程中,要注重環境保護,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貴州省生態保護較好,創造出目前的綠色生態環境非常不易,并且貴州省綠色生態一直是貴州省打出的旅游招牌。在開發過程中注重保護環境,這樣才能給人一種舒服的旅游環境,提升社會口碑。同時,針對游客也要推廣綠色旅游理念,倡導低碳、環保的旅游方式。提醒各位游客要愛護環境,美好的環境需要大家一起創造。黔南州自然風光眾多,在宣傳民俗體育旅游的同時也強調綠色旅游的重要,可持續發展作為第一要義。
3.5創新營銷模式
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渠道,加強民俗體育旅游的宣傳和推廣[7]。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社交媒體進行宣傳和推廣黔南州體育旅游資源和產品,逐步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其次是加強與旅游網站的合作力度,通過其平臺優勢全面展示黔南州體育旅游的獨特魅力,并且通過制作精美的宣傳資料如旅游手冊宣傳片等吸引更多游客的關注;然后利用黔南州都勻影視城等資源,加強與影視制作機構合作,通過拍攝影視作品的方式向觀眾展示黔南州體育旅游的美好場景和文化內涵。此外,利用人工智能以及成熟的傳播媒介制作“黔南州民俗體育文化云展館”“黔南州民俗體育云體驗”等項目,打造高質量的民俗體育旅游品牌和服務,推動黔南州民俗體育旅游的宣傳熱度。
3.6提高服務質量
一方面是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培訓和管理,不管是在旺季還是在淡季,都要盡可能為游客提供最好的旅游體驗。只有名氣打出來,才能吸引更多慕名而來的游客,更好的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另一方面在硬件設備上要及時維護和保養,確保活動場所干凈衛生,能滿足游客需求。可以通過市場監管機構的監督和管理來提高。
4.結語
黔南州作為貴州省的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擁有豐富的民俗體育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黔南州民俗體育旅游可以帶動黔南州一批相關產業的發展,成為黔南州旅游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民俗體育旅游發展過程中游客通過體驗各民族風情,參與民俗體育項目可以深入了解各民族文化,增強民俗文化認同感,各個民族之間融合溝通,提升民族文化素質和精神文明水平。
參考文獻
[1]周旺越.黔南州民族傳統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貴州民族大學,2023.
[2]張立輝,張友.貴州黔南州傳統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J].民族學刊,2019,10(06):17-22+112+114-115.
[3]王耀文,王云杰.獨竹漂運動的價值流變[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22(07):10+41.
[4]馮發金.新時代民族地區特色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證研究——以卡蒲毛南族“斗地牯牛”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3(10):179-184.
[5]譚志剛,陳志遠.民俗體育治理評價指標體系構建與實證研究——以湘鄂渝黔鄰際村落為例[J].體育學研究,2024,(1):1-21.
[6]張雨剛.民俗體育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機制與實現路徑探析[J].遼寧體育科技,2020,42(06):14-18.
[7]李方.民族傳統體育的科學研究現狀及未來趨勢[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