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
喜歌兒,指的是舊社會流行在民間各種贊歌的統稱。因為地域不同,各地的喜歌兒,不論是歌詞,還是曲調,都有很多不同的版本。時至今日,還有少數老人能繪聲繪色演唱各種優美動聽的喜歌兒。
演唱者多數是叫花子,這些人以演唱各種喜歌兒為業,吃的是開口飯。用今天的話來說,應該稱呼這些人為民間藝人。除此以外,也有少數演唱者是土木施工隊里多才多藝的民間歌手。由于喜歌兒大多是在社會最基層百姓中間傳唱,因此,屬于是最接地氣的一種民俗風情文化。
第一次親眼看見民間藝人演唱喜歌兒,還是在三十多年前。這一年初春季節,村里一戶人家正準備蓋新房,施工現場上井然有序堆放著各種建筑材料。初春暖陽下,幾個木匠師傅,揮動手里的各種工具正在忙著制作大梁。一把大鋸熟練地在打好的黑線上一起一落,發出一陣陣“吱吱”聲音,從鋸口下飄撒下來一股帶著松香味的鋸末。隨著一陣溫暖的春風刮過,鋸末隨風飄到了一旁的地上。
瓦匠師傅們挖好了地基,電工師傅負責接上電源,一個師傅操作著電夯開始轉圈兒砸地基。隨后,把細沙、水泥按比例調好,圍成一個很大的原型灰池子,接上一根自來水管,向里面加水,開始和灰。手握瓦刀的瓦工師傅開始掛線,壘墻地基。
大家伙兒正忙得不可開交,忽然從南面大街上走過來一對兒老年夫婦。大家仔細一看,這二位老人雖然已經滿頭白發,可是都精神飽滿。來到了蓋新房現場,兩位老人把隨身帶來的小水壺打開,喝了幾口水,就在現場即興高聲唱起來優美動聽的喜歌兒。聽到這歌聲,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心花怒放,精神頭十足。東家更是高興萬分,趕快掏出五元錢,交給二位老人,以示謝意。現場熱烈的氣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論是今天,還是舊社會,蓋新房,都是老百姓生活當中一件十分重要的大喜事。一些經濟實力比較好的大戶人家更加重視此事,會盡其最大所能,把蓋新房喜事辦得風光熱鬧,以此來彰顯自己在社會中的顯赫地位。
東家先用重金請來風水先生,選定出蓋新房的良辰吉日。一切準備好之后,再請來當地最好的石匠、木匠、瓦匠、油漆匠,準備施工。到了正式施工這一天,各種能工巧匠和應邀來的親朋好友陸續到達現場。在一陣陣“乒乒乓乓”喜慶的鞭炮聲中,東家和風水先生共同剪彩。
瓦匠師傅在地基上用鐵鍬破土開槽,旁邊還有專人高聲演唱開槽喜歌兒。隨后,由一個領號人領唱優美的硪歌兒,十幾個人按照起伏不定的曲調,齊心協力,用大繩子高高舉起沉重的鐵硪砸地基。
在這喜慶熱鬧的日子里,當然也少不了一些不請自來的叫花子,到現場給東家唱喜歌兒助興。唱到最高興時,東家就要給一些喜錢,或者準備幾桌簡單的酒席當作犒賞。
在從前的舊社會,叫花子是一種有嚴密組織性質的民間幫會,京東一帶人們把其稱作花子會。這是一個專門吃大戶人家的民間幫會組織,總的頭目被人們稱為會頭,由一個很有指揮能力的人來擔任。這個人各種社會關系十分通達,黑白兩道都能吃得開。而成員大多是社會上一些以青壯年為主的無業游民,也就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窮漢子。
花子會自身不光有嚴密的組織紀律性,還有很大的活動區域范圍。在京東一帶,花子會數量比較多,以寶坻縣的最有名。大的花子會成員人數多達一二百人,活動的勢力范圍可以跨越一兩個縣。小一點的花子會,人數也有數十人。說實話,要是人員數量太少了,形成不了規模,就吃不了這碗飯。
花子會成員們分工十分明確,不但有人負責演唱各種喜歌兒,還有專人負責到各地打探消息,得知哪里有大戶人家準備蓋新房,或者大買賣店鋪開張,就會在第一時間向會頭報告具體情況。會頭指揮成員們按時趕到現場唱喜歌兒助興,也就是常說的吃大戶。
到了現場,先由嘴皮子功夫最好的叫花子上場,手拿一對兒系著彩色綢子的牛扇骨,也叫牛骨板。是用牛的一對肩胛骨精心制作成,上面拴有幾個銅鈴鐺、銅錢。手里的牛骨板一上一下輕輕敲擊起來,發出一陣陣清脆悅耳銅鈴鐺聲,開始演唱各種喜歌兒。其他叫花子也閑不住,看到有客人來了,趕快幫助拴好牲口車。又割來新鮮青草,擔來井水,讓牲口吃飽喝足。
喜歌兒歌詞大多是固定的,演唱起來朗朗上口,十分押韻,很受觀眾喜歡。也有的叫花子可以即興發揮,看見什么唱什么。憑借扎實的功底,腔調如同水波浪,時高時低,委婉動聽。往往會招來眾多路人駐足觀看,場面熱烈壯觀,更有人大聲叫好兒助威,把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有些叫花子還根據自己喜歡的風格不斷加以改編,再加上區域不同,喜歌兒歌詞也不盡相同。流行在北京地區的蓋新房喜歌兒歌詞是這樣的:
一進門來分四方,
四梁八柱照中央。
這柱是好柱,
這梁是好梁。
生在何處?
長在何方?
生在云南貴州,
長在臥龍崗上。
樹根扎進東洋大海,
樹梢遮住烏云太陽。
老師傅將樹砍倒,
一陣錛斧亂響,
砍了個丹鳳朝陽。
飄飄搖搖像條龍,
頭上拴著紫麻繩。
將梁請到吉慶地,
專請本家來掛紅。
將紅掛在九龍頭,
本家輩輩封侯。
將紅掛在九龍尾,
本家做官明如鏡來清如水。
小小瓦刀七寸長,
蓋了南房蓋北房。
南房蓋了閣老府,
北房蓋了萬年倉。
四海龍王來挑水,
四大金剛來搬磚。
二郎神楊戩來和泥,
玉皇大帝來監工。
念正喜,
抬頭看,
來了福祿壽三位仙。
增福仙,
增壽仙,
還有劉海撒金錢。
劉海喜,
撒金錢。
金錢撒在寶宅內,
榮華富貴萬萬年。
給東家道喜了!
懂事的東家等唱完一遍,馬上就給賞錢。而一些不知趣兒的東家,就不打算給賞錢。叫花子們不急也不惱,接茬兒演唱第二遍。唱完了再不給賞錢,立刻就改唱喪歌兒:
一進門來好害怕,
四梁八柱全趴架!
瓦工木工全砸死,
大工小工一個剩不下!
蓋新房,本來是皆大歡喜的好事,這些叫花子們居然在這里唱喪歌,東家臉上可掛不住勁了。轉念又一想:這上百人的叫花子都在場,人人手里都拿著打狗棍。就連官府也不愿意管這種事,自己還是盡量不惹事。心眼兒一活,立刻賠上笑臉,令管家拿出賞錢,分發給叫花子了事。
除此以外,一些規模比較大的土木施工隊,為了在行業內擁有更強的競爭力,不僅有技術過硬的石匠、木匠、瓦匠,還有自己的專業歌手,在施工現場演唱夯歌兒、硪歌兒,木匠上梁喜歌兒、石匠喜歌兒、瓦匠喜歌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