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琭璐
他,以鼠標和鍵盤為武器,在無形戰線上,尋找蛛絲馬跡,讓沉默的數據“開口說話”;
他,習慣在無數日夜伏于案前,總結提煉技戰法,循線深挖線索,在方寸之間屢破大案;
他們,在探索中起步、在實戰中歷練、在創新中發展,走出一條對移民管理工作現代化全新探索之路;
他們,發揮數據研判引領支撐作用,推動邊檢工作高質量發展,將數據研判工作的發展從經驗思維轉變為數據思維,實現從被動防御向精準打擊的跨越,實現從孤島信息分析向多維研判排查的升級換代;
他們,是守護在國門云端的出鞘利劍。
起:英雄不問出處
“這可是位真大神!”
“外事不決問百度,內事不決問靜波,百度可能掉線,但靜波一直在線。”
“他是個平平淡淡、又很實在的人。”
“他的口頭語就是,‘我來,這個我可以來。”
“他獲評‘十大國門衛士后,可能有人覺得他會飄了,會有距離感,但對他來說完全不存在。不管是領導、同事,還是剛進單位的年輕人,不管什么時候找靜波,他都24小時在線。”
你不禁要問,靜波是誰?
那一天,主角還未進會場,一群忍不住評說他的同事們聊開了。有人興奮地說著他的好,有人邊說邊豎起了大拇指,還有人干脆傾聽,不時首肯地點點頭。
故事要從2018年說起。
那一年,北京邊檢總站數據研判室一級警長陳靜波干了一件大事——由他開發的執法辦案OA系統正式上線。北京邊檢遣返審查所的同志們一打開系統,可即刻對前臺查驗民警搜出的可疑人員進行分析,迅速調出相關處罰表單,將最初處理一位可疑人員需要的20多分鐘,縮短至45秒,讓辦案人員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
做執法辦案OA系統的想法源自北京邊檢總站主任武玉峰,在北京邊檢遣返審查所當副組長時,他發現前臺民警工作非常辛苦,重復性工作很多,但都解決不了。“一個旅客來了后,處罰時間很久。如果來了兩三個有問題的旅客,那我們就很難處理,因為民警是有限的,要做很多固定的法律文書等等。”執法辦案崗位的戰友們在做案卷時需要手工錄入資料、反復核對,經常出現法律文書出錯、簽批流程較長等問題。總站計劃開發執法辦案系統,但是研發公司報價高達上百萬,而且他們不能精準理解執法辦案需求,項目一度停滯不前。看著戰友們每天被牽絆在繁復的執法程序中,武玉峰找到陳靜波,問他是否有解決辦法,“我試一試吧。”陳靜波一開始并沒馬上答應,“因為心里沒底。”但經過一段時間編程測試后,他告訴武玉峰,自己應該可以完成,但需要時間。
半年后,陳靜波把做好的系統讓武玉峰看,“當時很興奮,他已經把這些日常所需的文本表格實現了數字化處理。這是一個徹底的變革。”
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戰斗力,決不是一句空話。陳靜波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著力解決案件辦理過程中的痛點和難點,利用技術手段讓大家的效率進一步提高。
承:精金百煉 百煉成鋼
2008年,“奧運新警”陳靜波正式入伍。
初來乍到,他最開始的工作是每天掛著佩戴“8大件”進行現場武裝巡邏,巡邏一小時,再到臺上跟師傅楊生產學一小時前臺查驗,師傅上臺子的時候就跟著他學,師傅下去休息了,陳靜波就繼續巡邏。
剛入警時,楊生產建議陳靜波多寫些文章,做外宣寫稿還可以加分,分數高了獎金就得的多一些,而且,文章發得多了,年輕人在領導面前自然會受重視。一有寫稿任務,還沒等楊生產開口,陳靜波常會苦笑著撓撓頭,“師傅,我寫作水平確實不行,咱換個人行嗎?”
幾年前,北京邊檢總站前臺查驗人員在查證過程中遇到了困難,非洲一些小國家的簽證不好核實,有時候是一個印章,有時候甚至是手寫的,完全沒有固定模式。陳靜波知道后,開發了一個可以簡單通過點擊鼠標即可出現相關業務知識的帶圖軟件。
從亞洲板塊點進去,會出現所屬國家,再從國家點進去,又會出現當地的人文地理、生活習慣及屬地簽證樣式和特點。那時候,楊生產記得不分上班還是下班,陳靜波總是挎包背著電腦,在單位琢磨完回家繼續研究,系統做出來后,讓大家覺得很“轟動”。
陳靜波任職的第一個崗位是前臺驗放旅客,這一干就是十年。“我們在一線旅檢崗位工作,每年驗放幾萬人都是很平常的事,最多的一年能驗放十萬人。”他坦言,隨著工作經驗的逐漸積累,很容易甄別想偷渡的旅客。
觀察至關重要。陳靜波有個習慣,在查驗證件同時,他會不時瞥一眼附近隊伍中的人群:有人在四處張望,有人在低頭看手機,還有的人眼神飄忽,而這些可疑人員的小動作早已在臺前檢查員的眼中暴露無遺。“你看著現在隊伍中比較正常吧,如果突然出現和隊伍中不合群的人,就需要提高警惕,是需要關注的,我們需要更加仔細,其實在臺上需要照顧的地方非常多。”陳靜波說,其實這份工作壓力很大,“因為你很容易就放過一個有問題的人。”
在驗證前臺,民警要掌握超過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證件類型特點,“每個國家地區證件打印方式都不同,有噴墨打印、激光打印,還有一種叫熱轉印,比如這個地方應該激光打印,你用了熱轉印,那就說明是假的。”還有一種是手寫證件,對于新警來說,這簡直如同天書,一位民警有次遇到阿拉伯人的手寫證件,“我直接就崩潰了,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但真假拿不準的證件放到陳靜波面前,很快可以斷案。
轉:鍥而不舍 金石可鏤
在過往的十余年中,陳靜波和同事們查獲口岸案件主要依靠民警的個人業務經驗,以個體打擊為主。數據研判隊伍成立后,大家開始嘗試以數據思維提高查緝的精準性和系統性,系統梳理口岸多年來查獲的個案,以模型構建的邏輯提煉總結案件規律,把身份信息特征、活動軌跡特征提煉成數據指標,先后搭建了5類22個可以在全國空港口岸應用的數據模型。專業人員把數據模型與航空公司預報的旅客信息實時碰撞,就可以提前從海量的出入境數據中精準鎖定不安全、不放心的可疑人,并向口岸一線民警提前推送預警信息。
2021年7月,北京口岸查獲了一起內地居民持偽假加拿大永居卡出境案,陳靜波在研究這起案件的時候,發現類似的案件曾經在2013年和2017年各發生一起,而在2021年7月,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內連續發生兩起。陳靜波總結了這些涉案人員的特征,發現他們都是首次出境,但持用的卻是加拿大永居卡。根據這些特征他迅速建立模型,以集群打擊的方式向各口岸同步預警,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多個口岸陸續查獲了7起8人次使用同樣手段的偷渡人員,在數研人的打擊下,10月以后此類案件就消失了。一個口岸發現風險隱患,迅速提煉為模型,形成全國邊檢機關集群打擊態勢。
2019年9月,北京邊檢總站數據研判室正式成立,通過構建大數據合作共享平臺,實現精準鎖定、精準打擊,為全國邊檢機關查驗處置和偵查辦案提供大數據支撐,從此一支守護國門的云端利劍愈發鋒利。
數據研判室成立伊始,主任武玉峰發現,陳靜波還沒就位,甚至連東西都沒搬來。原來,聽聞自己又即將調往新單位,陳靜波有些想不明白。
“明明在一線崗位做得很好,為什么要調我去后臺呢?”
“從數據里究竟能挖掘出什么呢?”
“數據研判又做哪些工作?”
武玉峰決定找陳靜波聊一聊。“數據本身看似枯燥,但這個數據和你理解的數據可能不太一樣,通過一串數字可以發現很多偽假信息,通過一串數據可以發現很多違法犯罪人員通過自己寫的代碼,你可以把批量數據進行處理以后發現疑點。”
陳靜波這才明白,自己曾經感興趣的計算機,都將在日后工作中發揮大作用。
有一次,陳靜波在檢查兩名有偷渡嫌疑的旅客時,發現他們自述新買的電腦卻有拆卸的痕跡,陳靜波初步判斷這臺電腦有問題,于是立即請示領導是否可以拆電腦一探究竟,領導聽后對他說:“相信你的判斷,你放心拆!”結果,這臺電腦的面板后面果然夾著兩本假護照。這件事對陳靜波激勵很大。
從此,陳靜波開始琢磨“我還能做些什么”。他把學生時代那股學習勁頭拿出來,人員查驗要點、證件鑒別特征、最新偷渡形勢……筆記本里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他的學習心得。每天結束工作后,他還會抽出時間總結歸納出入境人員查驗方法,研究最新口岸案件通報。
憑借技術優勢和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很快就得心應手了,從數據研判分析,到非法出境入境案件辦理,他總能從細微處找到突破口。同時,在大家遇到難題時,他常能提出突破性思路和有效的解決方案,因此被身邊的同事們親切地稱呼為“大神”。
合:團隊精神放光芒
“你說這是為什么?”
“你自己想!這樣做就是不完善的,漏洞百出!”
一日清晨,武玉峰剛上班,一陣激烈的爭吵聲從隔壁傳出。原來,數據研判室有兩位同事因為前一晚工作互相覺得沒做到位,在一起爭論。“我們允許有爭論,表面上的一團和氣不利于做工作。任何工作一定要有反對意見。”
這幾年,陳靜波并沒有因為業務上取得的成績而驕傲,相反,他時常感到危機感。在比他年齡更小的同事中,產生了一批大神級人物。他不禁問自己,自己的能力能堅持多久,能用到什么時候,以現在的能力如何克服自己的短板?“技術發展這么快,擴展的知識越來越多,人的精力有限,時間有限,我能學到什么程度,會不會有一天就突然沒有精力學了?”能力恐慌一直伴隨著陳靜波。
在陳靜波的影響下,身邊的青年移民管理警察紛紛以他為榜樣,向他學習工作心得。數據研判室黨支部順勢而為,成立了“陳靜波云端前哨突擊隊”,讓陳靜波個人的“星星之火”發展成一支隊伍爭先創優的“燎原之勢”。“陳靜波云端前哨突擊隊”成立以來,隊內涌現出一批后備“大神”。4名移民管理警察榮立個人二等功,7名移民管理警察榮立個人三等功,他所在的支部被北京市授予“青年文明號”,被公安部評為“直屬機關先進青年集體”。至此,“大神”不再是個人的專屬,而是屬于一個集體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