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劍梅 張珂
追問2:幼兒在勞動中的主體性如何保障
近期,“辛者庫幼兒園”在網絡上引起廣泛關注,該幼兒園通過讓幼兒參與燒火做飯等勞動活動,展示了幼兒勞動教育的創新實踐。我們應該意識到,幼兒勞動教育不只是熱熱鬧鬧的操作實踐與技能訓練,它還是培育幼兒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當下,教育目標正逐漸從知識技能獲得轉向核心素養培育,其中主體性的形成被視為塑造未來公民的關鍵元素之一。幼兒期是主體性培育的關鍵期,勞動教育應將主體性培育作為重要目標,以拓展幼兒勞動啟蒙教育的深度。
在勞動啟蒙中培養幼兒的主體性
勞動啟蒙中的幼兒主體性。在心理學和教育學中,主體性是指個體對自己行為的自主控制、決策和評價能力。它強調個體在其行為和發展過程中的主動參與和自我驅動的重要性。在勞動啟蒙教育中,幼兒的主體性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自主選擇能力。幼兒能根據個人興趣和需要,進行勞動選擇和決策。二是問題解決能力。在面對勞動中的挑戰和困難時,幼兒能夠利用現有資源自行找到解決方法。三是自我反思能力。在勞動任務完成后,思考自身行為的有效性和需要改進之處的能力。
在勞動啟蒙中培育幼兒主體性的意義。在勞動啟蒙中培養幼兒的主體性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有助于幼兒建立自我意識,還可以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第一,增強自主性。通過參與勞動活動,幼兒可以經歷從觀察到參與、從執行到決策的過程,這有助于他們形成獨立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幼兒在勞動中作出選擇和嘗試解決實際問題,可以有效提升他們的自主性。
第二,培養責任感。勞動教育使幼兒逐漸學會承擔責任。比如,在園藝活動中,幼兒要負責澆水、除草等,這種定期的、必需的勞動能讓幼兒理解持續投入的重要性并看到自己行為的直接成果。
第三,發展自信心。當幼兒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項任務時,無論是擦桌子、整理玩具還是準備食物,都能感受到成就感。這種成就感是自信心的重要來源,對幼兒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都有積極影響。
總之,在勞動啟蒙階段培養幼兒的主體性對他們的個人成長和社會化過程至關重要。教育者應設計多樣化的勞動教育活動,鼓勵幼兒參與,從而激發他們的潛能,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
設計梯度化的勞動內容
在勞動教育中,幼兒主體性的培育需要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通過設計與幼兒年齡、能力相適宜的活動內容,梯度化地支持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避免成人化與表演化。
設計與幼兒年齡相適宜的勞動內容。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勞動教育活動應具有高度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一是3-4歲幼兒的勞動內容。此階段幼兒的勞動意識與能力初步萌發,勞動教育應從簡單的自我服務活動開始,如自己整理玩具、疊放衣服等。這些活動有助于他們建立起初步的勞動興趣、獲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初步的責任感。二是4-5歲幼兒的勞動內容。隨著幼兒能力的增長,可以逐步引入更具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任務,如簡單的手工制作、動植物照顧、班集體的值日工作等。這些活動不僅能提高他們的勞動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勝任感與認同感。三是5-6歲幼兒的勞動內容。這一階段,幼兒已具備更好的動手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可以進行更復雜的勞動活動,如參與準備簡單的食物、組織較大的清潔項目或團隊合作建造小模型等。這些活動不僅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協作精神和領導力,也有助于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自主規劃和執行復雜任務的能力。
設計與幼兒能力相適宜的勞動內容。每個幼兒都有其獨特的成長節奏和能力水平,有效的勞動教育需要根據個體的發展水平進行適宜的設計。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測評及與家長的溝通了解每個幼兒的特點和需求。基于這些信息,教師可以為每個幼兒量身定制活動,或調整任務難度,確保每個幼兒都能在成功與挑戰之間找到平衡,推動他們持續發展。
第一,為不同能力的幼兒設計適合的活動。一是個別化設計。根據每個幼兒的特點和能力設計任務,比如體力較弱的幼兒可以從事輕量級的勞動。二是多樣化選擇。提供多種勞動方式,滿足具有不同興趣和能力的幼兒。
第二,實施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一是一對一指導。針對有特殊需要的幼兒,進行一對一的指導,保證他們能順利參與勞動。二是逐步引導。遵循幼兒能力發展,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幫助幼兒認知和接受更復雜的勞動活動。三是彈性適應。動態觀察幼兒能力發展情況適時調整勞動內容和難度,以適合幼兒的發展需求。
勞動教育不僅是為了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還是培養幼兒的各項基本生活技能和社會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整個過程中,適宜的內容設計與有效指導非常關鍵。
尊重興趣,保障自主權
尊重幼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引導幼兒參與勞動教育且保持積極態度的關鍵。在幼兒勞動教育中引入興趣驅動機制,可以顯著提高幼兒參與勞動活動的積極性和持續性。幼兒的勞動興趣往往受到家庭背景、文化環境和同伴交互、勞動的內容與難度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對話以及試錯,來確定和培養幼兒的興趣。比如,對于喜歡戶外活動的幼兒,可以設計更多與大自然相關的勞動任務;對于喜歡繪畫或手工的幼兒,可以安排制作手工藝品等相關活動;對于喜歡烹飪的幼兒,可以安排他們參與食材的準備、簡單烹飪等。
保障幼兒在勞動過程中的自主權。勞動教育過程中幼兒自主權的保障主要通過主動選擇、過程決策和反思復盤這幾個重要環節加以落實。
第一,活動設計階段要提供選擇機會。這可以通過提供多種活動選項來實現:比如,提供不同種類的勞動任務——園藝、簡單的手工制作、清掃、擺放玩具等,提供不同的角色——組長、記錄員、材料管理員等,提供不同的工作方式——個人作業、小組合作等。幼兒可以根據個人興趣和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勞動活動和角色,從而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主動性。
第二,活動進行階段要鼓勵過程決策。在勞動教育活動中,除了始端的選擇權外,教師還應鼓勵幼兒在活動期間自主決策,以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一是設置開放性問題,引導幼兒考慮如何高效和有創意地完成任務。二是提供必要的資源,但限制其數量,激發幼兒進行資源配置和優先級排序的思考。三是鼓勵小組對話與討論,支持幼兒在小組內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聽取他人的想法。這些策略不僅可以幫助幼兒學習在集體環境中表達和實施自己的思路,還可以提升團隊協作能力。
第三,活動結束階段要引導反思與復盤。有效的反思和復盤可以鞏固幼兒的學習成果,并為未來的活動提供改進經驗。一是引導幼兒分享自己的勞動體驗,鼓勵幼兒講述勞動的經驗和感受。二是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的困難及解決策略,鼓勵幼兒反思哪些方法有效,哪些需要改進。三是展示勞動成果,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理解勞動的價值。
總之,勞動教育作為培育幼兒主體性的重要手段,其意義遠超過單純的技能教學。它關乎孩子的全面發展與未來的社會角色定位。教育者應共同努力優化勞動教育,使之真正成為支持幼兒健康成長的堅實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