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孜穎
項目活動能夠較好地推動幼兒探索的積極性,核心驅動問題能夠貫穿項目活動的各個環節,引發幼兒持續有效的探究。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藝實幼兒園以行為課程為支撐,根據幼兒的發展特點與現實需求,通過開展中班“萌寵集市”項目活動,分解“如何開好賣小雞集市”核心驅動問題,解決項目難題,幫助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
“雞”腸轆轆——源于核心驅動問題。核心驅動問題為項目活動的探究提供抓手,而真實的問題往往源于真實的生活情境和生活經驗。幼兒園里飼養著蘆丁雞,幼兒一有時間就會去照料它們。一天早上,幼兒在給小雞喂食時發現:小雞沒有飼料了,這該怎么辦呢?洋洋說:“我們去超市買點飼料吧。”布丁說:“買飼料需要錢,可是我們沒有錢?!卞峰氛f:“我們可以賣小雞,用賣小雞的錢再去買飼料,怎么樣?”
關于“是否賣小雞掙錢,再去買飼料”這個問題,班級中產生了兩種意見,討論也愈發激烈。于是,我們以此為契機,組織了一場辯論會。正方幼兒持“賣小雞”的觀點,反方幼兒持“不賣小雞”的觀點。由于正方的理由說服力更強,于是“用賣小雞的錢再去買飼料”的提議得到了大多數幼兒的同意。
思考:當幼兒出現意見相悖的情況時,教師可以組織辯論活動,讓意見相悖的正反雙方羅列出足夠的證據,解決認知沖突,引導幼兒學會用多元的視角看待問題。
“雞”思廣益——分解核心驅動問題?;谟變旱挠懻摚覀儧Q定以“如何開好賣小雞集市”活動作為核心驅動問題,當幼兒專注于尋找核心驅動問題的答案時,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便隨之增強。
首先,圍繞核心驅動問題,梳理相關經驗。為了讓幼兒進一步了解“買賣”,我們依托親子活動,讓幼兒與家人一起去超市進行購物體驗。具備針對性的購物經歷后,幼兒能夠遷移自身生活經驗,從“買”向“賣”進行角色轉換,更好地設計項目計劃。
在項目活動開始之前,我們繪制了集市籌備計劃圖,根據步驟收集梳理賣小雞的問題,將核心驅動問題分解為幼兒易懂的三個子驅動問題,即怎么賣、在哪里賣、誰去賣,鼓勵幼兒從多種角度提出解決方案。
其次,串聯“問題鏈”,解決項目難題。第一,發散思維,解決售賣難題——怎么賣?結合幼兒前期的購物經歷,他們了解到10元、20元能夠采購到的物品種類和數量,最終討論出小雞的售價為20元比較合適。第二,經驗遷移,商討集市選址——在哪里賣?通過日常觀察,幼兒選擇了四個地點:幼兒園大門口、教室門口、操場上、馬路邊。他們針對四種選址方案進行分組討論,結合人員來往、安全性等因素,最終決定將地點選在操場上。第三,大膽表現,競選小銷售員——誰去賣?在去超市購物的過程中,幼兒關注到銷售員的基本要求:有禮貌、面帶微笑、會記賬。通過“賣雞小分隊競選儀式”活動,每個幼兒結合自己的優點參與競選,最終投票確定了五位小銷售員。
最后,項目分組合作,順利開展“萌寵集市”。解決完前期問題,幼兒投入集市的準備工作,并依據個性特點、興趣愛好等,組建了宣傳組、銷售組、場地布置組。
思考:通過分解核心驅動問題,我們鼓勵幼兒多維度思考,引導幼兒提出創造性的解決方法。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幼兒相互交流、協作和分享。
“雞”緣未盡——復盤核心驅動問題?!懊葘櫦小表樌匍_,沒過多久小雞就銷售一空?;氐浇淌液?,我們針對集市中遇到的供不應求、小雞亂飛、秩序混亂等問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并舉辦了一次圓桌會議,引導幼兒以平和的心態分析原因、解決問題。
為豐富集市商品,我們引導幼兒延續項目內容,開辦文創館,制作冰箱貼、胸針、鑰匙掛件等文創產品。隨著文創館的商品越來越多元化,借助一次節日契機,我們開展了文創集市售賣活動。
思考:一個好的驅動問題,不僅能激發幼兒主動探索的興趣,還能引導幼兒通過多種途徑主動發現、自由探索,尋求問題的答案。在每一次集市活動結束后,我們都會復盤集市中的各個環節,通過簡短、可視化的描繪,引導幼兒記錄自己的感想,以此了解不同幼兒的發展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項目活動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