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妍
幼兒園教師學習共同體研修模式,是通過個體互動與資源共享,攻克專業難題,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并形成教育智慧的有效路徑。為了適應課程改革的實踐要求,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南湖江南庭苑幼兒園,以學習型組織及反思性實踐為基礎,從教師的現實需求出發,建構在自主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相關策略,從而促進教師成長,幫助幼兒全面發展,提高園所保教質量。
先鋒引領,探索改革
我園建設課改實驗的“先鋒隊”,選擇一個班作為安吉游戲實驗班。在課程改革實踐探索中,我園制定幼兒一日作息時間安排,初步探索出保障幼兒游戲時間、空間、材料、頻次的支持策略和教師游戲觀察策略,并研制了日常游戲的觀察工具。這些措施提升了教師游戲觀察與支持水平,促進了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為后期在全園推廣安吉游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讓全園教師進一步理解、貫徹安吉游戲理念,我園在每周五開設了“悅寶勞動日”活動,在幼兒自主選擇勞動工具、勞動事項、勞動方法的基礎上,開展全園“地毯式”大掃除。在勞動的過程中,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并沒有將答案直接地告訴幼兒,而是在歸納問題及行為的基礎上,生成集體學習活動,以此支持幼兒的學習與探索,并進一步形成游戲或勞動課程。
優化機制,拓展實驗
通過近一年的實踐,實驗班老師歸納出的寶貴經驗為課改厘清了研究的思路,也讓我園有了深化改革的信心。因此,我園決定擴大實驗范圍,在每一個年齡段選取一個班作為實驗班,力求積累各年齡段的游戲實驗經驗。同時,我園通過統籌規劃,將一日時間“化零為整”、游戲場地“去區域化”,并調整了實驗班教師的進班時間,要求班級兩位教師和保育師,在幼兒游戲后的傾聽環節和分享環節中同時在場,做好傾聽記錄。除此之外,我園改變查班重點,將查閱備課本的重點由重預設改為重生成。管理者在巡班時的重點,則是關注幼兒在游戲分享環節的問題和教師能否及時、科學地生成學習活動內容,并落實到集體學習活動中,以此進一步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和綜合素養。
科研助力,全園參與
在科研一體化的推進下,我園將實驗班制度普及化,更加關注幼兒在游戲中的深度學習和游戲質量的提升。首先,我園更新傳統備課模式,將一人一本的備課本改變為合二為一的以班級為單位的游戲課程記錄本,從而使班級兩位教師緊密配合,發現游戲亮點、歸納游戲問題、生成學習活動。其次,我們嘗試在大班開展輪班實驗,實驗班教師兩天一輪班,從而解決了第一天的深度學習內容在第二天游戲中貫徹落實程度不足的問題,讓深度學習更加有連續性。
深度觀察,師幼共長
我園還開展了一日式持續追蹤研討,組建觀摩組進班,觀察幼兒的自主游戲、記錄幼兒游戲行為、查看幼兒游戲后的分享環節,與教師共同探尋在自主游戲中促進幼兒深度學習的路徑和策略。通過教師對幼兒自主游戲的深度觀察,落實游戲后的有效分享,發現幼兒游戲中深度學習的生長點,生成有利于拓展幼兒經驗與關鍵能力的深度學習活動,支持幼兒的自主游戲朝更高水平發展,從而逐步建構其知識體系,讓游戲真正點亮童年,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有趣的游戲故事每天都在發生,教師記錄幼兒生活與成長的點滴,敏銳地抓住教育契機,挖掘幼兒的共同興趣點,恰如其分的生成游戲主題,從而引導幼兒對事件或事物進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最終衍生出一個個精彩的游戲課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