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穎
繪本閱讀是幼兒園的重要語言活動形式。如何將繪本作為提高幼兒認知水平的有效載體,值得教師深思。基于大班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及繪本閱讀的特點,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西鄉固戍東山幼兒園以思維導圖為框架開展繪本教學,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培養良好的閱讀能力。
巧借思維導圖,分析繪本內容。幼兒在大班階段開始從直觀思維轉向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夠進行一些簡單的邏輯推理和分類。思維導圖適合大班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能幫助幼兒以視覺和創造性的方式理解和表達他們的想法,同時提高語言水平,增強協調性和邏輯性。
一是確定主題,設置框架。幼兒在初次通讀繪本后,傾向于聚焦每頁圖畫的獨立內容,不容易發現故事中蘊含的細節、主旨與情節發展脈絡。在繪本教學準備階段,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思維導圖框架,為幼兒自主閱讀提供支架,分析故事的主題,整理單頁內容與整個故事之間的聯系,構建完整的故事框架。
二是把握關鍵,提煉信息。教師開展繪本教學時,要深入分析繪本內容,提煉關鍵信息,形成簡潔、直觀的思維導圖;通讀后將故事信息進行串聯,填充到思維導圖中。將思維導圖作為學習繪本的支架時,教師應積極引導與介入,提取繪本故事的核心信息,引導幼兒識別要素,從而為自主閱讀奠定基礎。
巧擇導圖類型,有效繪制分支。完成準備工作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根據繪本中的關鍵信息繪制不同的分支,并通過顏色和形狀等要素的多樣化運用設計有差異性的導圖,以此突出思維導圖的個人特色,同時將獲取的重要信息平面化,使幼兒加深對繪本的認知。
一是巧用圓圈圖,猜測故事內容,訓練發散思維。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利用繪本名稱與繪本封面了解繪本主題,鼓勵幼兒頭腦風暴,大膽預測故事情節,激發幼兒探究故事劇情的積極性,促使幼兒了解繪本所蘊含的價值。比如,利用圓圈圖分析繪本《章魚先生賣雨傘》的封面圖片,引導幼兒了解畫面的主體部分章魚先生有八條觸須,帶著六把不同顏色的小雨傘。
二是引用括號圖,把握故事細節,訓練整分思維。氣泡式思維導圖可以全面且清晰地呈現事物的特征。例如繪本《誰的房子最特別》,教師可以通過氣泡圖的方式引導幼兒填充各種不同類型的房子,先讓幼兒對房子有一個整體的認識,接著再帶領幼兒深入閱讀,幫助幼兒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握細節。
三是利用流程圖,厘清故事關系,訓練順序思維。流程圖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將故事發展通過思維導圖直觀表現出來,幫助幼兒厘清整個故事的發展脈絡。比如繪本《打燈籠》中,單靠教師通過問答的方式為幼兒講解,幼兒很可能聽到后面就忘了前面。利用流程圖繪制思維導圖,幼兒就可以清楚地知道“送燈籠之后做什么,打完燈籠之后還能干什么”,然后將這些信息填充到思維導圖中。
四是繪制樹狀圖,引導分類思考。樹狀圖能夠有效將事物分類,幫助幼兒進行分類思考。比如在繪本《好消息壞消息》中,教師和幼兒分別使用樹狀圖記錄小兔子和小老鼠諸多事件的想法和心態,幫助幼兒梳理事件發生的因果關系,為后續理解小兔子和小老鼠“非常好的消息”埋下了伏筆。
巧用思維導圖,促進繪本閱讀。一是整體感知,觸發記憶。在閱讀繪本時,教師應鼓勵幼兒全面了解故事情節,并借助思維導圖深化探索,以加深對繪本主題的理解和認知,幫助幼兒習得記憶技巧,增強他們的表達能力。例如,在《母雞蘿絲去散步》的繪本閱讀過程中,通過多樣的顏色、差異的形狀等多元化的工具,幫助幼兒在理解繪本內容的基礎上,緊跟兩位主人公“母雞”和“狐貍”的線索,發現故事的重復結構和隱形教育,深入讀懂圖畫中的隱藏語言。二是聯想情境,孕育思維。思維導圖是培養幼兒思維訓練的關鍵抓手,將其融入繪本閱讀,能夠激發幼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同時有助于鍛煉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的學習品質。
由此可見,將思維導圖引入繪本閱讀,能夠有效提升幼兒對繪本閱讀的理解力、想象力。然而,如何靈活選擇思維導圖模式,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與價值,是我們要繼續探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