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馮思宇
北京市通州區芙蓉小學以“清新雅正、融通致遠”為辦學理念,重視增強作業的育人功能。學校對作業管理、指導、編制等環節進行了系統梳理和整合,形成了適應學校文化、學生需求,且運行高效的“融通致遠”作業管理體系。由此,促進優化教學流程,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注重頂層設計
在實施作業管理體系之前,學校首先明確了以下5個工作要點。一是確立作業管理理念。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要為出發點,構建與實施作業管理體系,激發學生內驅力,促成育人目標的實現。二是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制定相關條例和制度,規范教師行為,建立作業管理體系。三是完善運行機制。將作業納入教研體系,探索深度作業設計理論,提升作業質量和育人品質。四是統籌監控。成立作業管理領導小組,完善動態監控制度,在過程中定期聽取學生及家長的意見,做好循環、動態協調。五是注重評價反饋。明確具體的作業評價標準,及時發現并調整作業設計中的問題,確保作業質量;做好反饋與優化,共享優質作業資源。
把握關鍵管理環節
學校督促教師圍繞作業的設計、布置、反饋等環節開展工作。在作業設計方面,學校以學科組為單位,依托教研優化設計。具體做法包括:推行“大單元”概念,鼓勵教師從單元視角出發,整合設計作業,確保流程清晰;注重作業形式的多樣化與個性化,根據學生特點創新作業形式,構建各年級學生成長檔案;優化作業評價機制,實施自評、互評、師評等多元評價,確保評價標準與學校整體教育目標相契合。
在作業布置方面,學校督促教師做到以下幾點:遵循“雙減”政策精神,強調注重把控作業的“質”與“量”;注重作業意義與趣味性,確保作業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踐緊密相連;動態調控作業總量,通過調查了解學生的作業情況,適時調整作業設置;設計分層作業,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助力他們全面發展。
在作業反饋方面,學校要求教師及時給予學生作業反饋,利用激勵性評語和批改符號發揮作業的教育功能;同時,分析學生在作業中體現的共性與個性問題,并將分析結果作為改進教學的依據。
由此,學校構建了統一規范的作業管理制度,實施日公示、周審核、月總結的三級聯動模式。作業形式更為豐富多樣,涵蓋書面、口頭、閱讀、親子體驗,等等。
注重作業管理體系的評價與應用
依據評價反饋得到的相關信息,及時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優化。一是形成全方位、系統化的作業管理流程。涵蓋設計、公示、布置、反思、分享、歸檔等工作,如完善集體備課和作業公示制度,建立作業研究設計共同體,確保實現高質量的作業管理。二是有效統籌學科作業,充分發揮育人價值。探索單元作業的設計路徑,以“分層+彈性”作業、實踐類作業等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拓寬其發展維度。三是統籌各學科作業總量及難度,發揮育人實效。由班主任負責調控作業總量,定期調研學生、家長的意見與需求,反饋學生完成情況、作業總量,不斷優化作業管理和評價體系,促進形成良性循環,提升作業的整體質量。
在作業管理實施結果與應用方面,建立優秀作業展評“存檔”機制,并開展展評活動,倒逼教師提升作業設計質量;搭建作業資源溝通共享機制,匯總并保存優秀作業方案,歸類梳理基礎性、拓展性、實踐性作業,建立相應的共享資源庫。
學校積極響應國家“雙減”政策, 優化教育內涵,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 作業管理體系。系統化的作業設計與管 理革新提升了教學質量,發揮了作業的育人功能。《芙蓉花開、心向未來,學生成長檔案手冊》推動了作業從成長負擔到成長伴侶的角色轉變。一系列舉措不僅減輕了學生的課業壓力,更為他們的全面健康成長鋪設了寬廣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