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延風
良好的環境設計是精神內涵的生動寫照,具有啟迪學生心智、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作用,對其成長具有深遠影響。
遼寧省彰武縣地處于科爾沁沙地的最南端,曾經面臨嚴重的風沙問題,常出現黃沙彌漫、沙丘滾動等景象。彰武人民并沒有向風沙低頭,經過70多年的努力,堅持與風沙抗爭,凝練出“矢志不移、永不退縮、默默無聞、甘于奉獻”的“治沙精神”。在此過程中,涌現出許多令人感動的人物和事跡。為了弘揚并傳承這一精神,彰武縣教育局發起了“‘治沙精神進校園”德育活動倡議。遼寧省彰武縣第二小學積極響應這一號召,踐行生態文明教育,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家鄉人民艱苦奮斗的歷史和英雄事跡,深化他們對于“治沙精神”的認識和理解。
踐行環境育人
良好的環境設計是精神內涵的生動寫照,具有啟迪學生心智、塑造學生心靈的重要作用,對其成長具有深遠影響。學校重視打造校園環境,以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例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家鄉的歷史和生態建設成果,學校在文化廳一樓的墻面上精心布置了與彰武治沙、生態彰武以及大美彰武自然風光相關的圖文展示。學生每天經過這條走廊時,就可以看到家鄉人民一步步將沙地改造為綠洲的過程,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他們關注身邊的環境問題,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
推進課程育人
為了將“治沙精神”更好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學校積極推進課程育人。一是組織教師專項培訓,深化教師對“治沙精神”內涵的理解,鼓勵他們將“治沙精神”與學科知識緊密結合。二是創建治沙校本課程,并將其納入教學計劃,以班級為單位進行教學,由班主任擔任主講人,通過帶領學生觀看相關影視作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等方式,幫助他們了解“治沙精神”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意義。三是以《彰武治沙精神教育讀本》作為學生的學習材料,并由教師組織學生利用誦讀時間朗讀讀本,引導他們將“治沙精神”融入自己的精神版圖。
探索活動育人
為了讓“治沙精神”深深扎根于學生心中,學校開展系列主題活動,旨在將其與校園文化緊密結合。例如,開展“彰武治沙·愚公移山”主題班隊會,讓學生感受治沙的艱辛;舉辦“講述治沙人的故事”分享會,讓學生聆聽治沙英雄的感人事跡。又如,開辦“彰武治沙詩歌”朗誦會、“弘揚‘治沙精神·建設生態彰武”演講比賽、“‘治沙精神我傳承”征文活動及相關書法繪畫展與手抄報展等,鼓勵他們記錄并表達出自己理解的“治沙精神”內涵。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學校開展了主題知識競賽等活動,讓他們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鞏固對“治沙精神”的理解。此外,學校還在校報開設專欄,定期刊登治沙英雄人物事跡,向全校師生和家長弘揚“治沙精神”,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
近年來,“‘治沙精神進校園”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生活動力。未來,學校將堅持在踐行生態文明教育的過程中傳承“治沙精神”,賡續育人使命。下一步,學校會側重于優化生態研學活動,如成立“小記者團”,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深入采訪治沙英雄,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奮斗歷程和事跡。又如,組織“踏上草原路,追尋治沙足跡”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觀察治沙成果,感受生態環境改善帶來的積極變化;開展“我為生態家鄉建設出份力”實踐活動,引導學生以實際行動傳承“治沙精神”,為家鄉的生態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