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6月7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五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7.5萬億元,同比增長6.3%。其中,5月當月進出口3.71萬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4月提高0.6個百分點。以美元計價,5月出口金額同比增長7.6%,增速較上月提高6.1個百分點;進口金額同比增長1.8%,增速較上月下降6.6個百分點。
進出口分開看,前五個月,我國出口9.95萬億元,同比增長6.1%,進口7.55萬億元,增長6.4%。其中,“中國制造”競爭優勢明顯,船舶、電動汽車、家用電器出口同比分別增長100.1%、26.3%、17.8%。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首先,我國5月出口增長超預期,對東盟和拉丁美洲出口增速大幅回升。以美元計,5月我國對美國、歐盟出口增速分別較上月提升6.4、2.6個百分點至3.6%、-1%。其次,主要產品出口增速全面改善,全球電子信息產業周期性上行帶動機電產品出口表現亮眼。第三,未來出口增速有望保持回暖趨勢,進口增速或將改善。出口方面,一是歐美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或將釋放投資、消費需求,這將帶動國際需求持續改善。二是中國出口結構升級趨勢明確,新興領域產品國際競爭力持續提升,進一步鞏固出口新動能。進口方面,宏觀政策將進一步加力提效,國內需求有望繼續回暖。
歐盟委員會6月12日發表聲明,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當天,商務部回應稱,歐委會罔顧中國電動汽車優勢來自開放競爭的客觀事實,罔顧世貿組織規則,裁出畸高的補貼幅度,制造并升級貿易摩擦,不僅損害了中國電動汽車產業合法權益,也將擾亂和扭曲包括歐盟在內的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
據歐委會披露,擬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臨時反補貼稅,稅率為17.4%至38.1%不等。據報道,對于歐盟此舉,德國、瑞典、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因不同原因反對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法國和西班牙則堅持要征收,以保護本國制造商。
6月13日,俄羅斯中央銀行發布消息說,從6月13日起,俄央行將根據各信貸機構工作日截至莫斯科時間15時30分在場外外匯市場完成的銀行間兌換業務結果,來確定美元和歐元對盧布的官方匯率。俄央行當天首次在沒有場內交易的情況下確定次日美元和歐元的官方匯率,確定的14日的美元匯率約為1美元兌換88.21盧布,歐元匯率約為1歐元兌換94.83盧布。美國政府6月12日擴大對俄制裁,將莫斯科證券交易所及其多個下設機構列入制裁清單。莫斯科證券交易所同一天宣布從次日起停止使用美元和歐元進行交易。

6月12日,國際能源署發布報告稱,隨著需求增長放緩和供應激增,全球石油市場預計到本十年末面臨嚴重過剩。
國際能源署當天發布石油市場年度中期報告說,基于當今的政策和市場趨勢,亞洲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以及航空和石化行業的強勁需求將在未來幾年推動石油用量的增長。但是,電動汽車銷量增長、傳統汽車燃油效率提高、中東地區發電用油減少以及經濟結構轉變等因素將越來越多地抵消這些增長。與此同時,以美國和其他美洲產油國為首的全球石油產能激增,將導致石油供應過剩。這將可能對石油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國際能源署在報告中建議,大型石油公司可能需要重新調整其戰略。
6月5日,加拿大央行將其主要政策利率降低25個基點至4.75%,這是該行四年來的首次降息,也是七國集團(G7)國家中首個降息的央行。加拿大銀行表示,其寬松政策的方向取決于持續的通脹進展,而通脹進展可能是不平衡的。此前,發達經濟體中瑞典銀行和瑞士銀行也先后宣布下調利率,高利率給家庭和企業造成了負擔,并在物價壓力減輕的情況下抑制經濟增長。
6月6日,歐洲央行決定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均下調25個基點,調整后的歐元區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和存款機制利率將分別為4.25%、4.5%和3.75%,該利率水平將于6月12日起生效。這是歐洲央行自2019年9月以來首次降息。自2022年7月以來,為抑制俄烏沖突和疫后經濟重啟引發的高通脹,歐洲中央銀行連續十次加息,累計加息450個基點。歐洲央行表示,根據對通脹前景、潛在通脹動態和貨幣政策傳導力度的最新評估,在維持利率穩定九個月之后,現在適度放寬貨幣政策限制是合適的。有分析指出,作為主要發達經濟體之一,歐元區降息對全球市場的影響顯著大于前面三個經濟體,這或許標志著全球新一輪貨幣寬松周期開啟。

據日本財務省6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末日本外匯儲備余額為1.2315萬億美元,比4月末減少474億美元(約合7.4萬億日元),減幅為3.7%,為連續兩個月出現減少。
共同社報道,賣出美元買入日元可能是余額減少的主要原因。由于日元對美元匯率大幅貶值,日本政府和中央銀行在4月26日至5月29日期間實施總額9.7885萬億日元(約合629.89億美元)的匯市干預措施。減幅處于歷史第二高位,最大減幅出現在2022年9月。
據媒體報道,6月5日,智利國際經濟關系副部長薩紐埃薩提交智利加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申請。根據智利外交部發布的消息,當天正在印度尼西亞進行訪問的薩紐埃薩在雅加達與東盟負責經濟共同體事務的副秘書長薩特溫德·辛格會面時,向辛格提交了智利加入RCEP的正式申請信函。
RCEP于2020年11月15日由東盟10國與中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西蘭共同簽署,并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RCEP是世界上參與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自貿協定,是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里程碑。智利是第一個提出加入RCEP的拉美國家。薩紐埃薩表示,目前智利與RCEP幾乎所有成員國已達成協議,這將為智利的出口開辟新的機遇,并深化智利與亞洲的關系。
據曼谷郵報6月5日報道,泰國海關計劃在2025年前征收碳稅。然而,預計整體石油稅負擔將保持不變,因此公眾不太可能受到影響。
碳稅的實施將與計劃于2025年頒布的《全球變暖法案》掛鉤。據泰國海關相關負責人克尼蒂說,該部門研究了全球實施碳稅的做法,并將采用國際標準,從源頭上對排放征稅。例如,過去車輛稅是根據發動機排量征收的,但現在是根據二氧化碳排放量征收的。對于每公里排放超過200克碳的車輛,稅率為35%,而每公里排放低于150克的車輛,稅率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