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蘭順正 遠望智庫特約研究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會員
由于紅海襲船事件的不斷發生,美軍正在加緊推進高功率微波武器(High Power Microwave Weapon,HPM)的研制工作,以便更好地防御敵方對于艦艇的襲擊。
高功率微波武器是一種通過定向發射高功率電磁脈沖來干擾、毀傷敵方精密電子儀器及電子設備,甚至殺傷敵方人員的新型武器裝備。其原理是使用工作在1~300GHz、輻射功率為數十吉瓦的高能微波脈沖,摧毀敵方電子信息系統中的關鍵電子器件、電路和傳感器,引爆彈頭和燃料庫,或讓敵方人員產生生理上的不適。
1963年7月9日,美國在太平洋海島約翰斯頓島上空400公里處進行空中核爆試驗,導致距離試驗地點1000多公里的檀香山數百個警報器失靈,瓦胡島的照明變壓器全部燒壞,檀香山與威克島的遠距離短波通信也突然中斷,甚至更遠的澳大利亞也受到影響。蘇聯在進行相關核試驗時也注意到此類現象。
科學家發現,核彈在爆炸瞬間會從大氣中電離出大量高速運動的電子,繼而在空中產生強大電場和磁場,它們在以光速傳播的同時產生破壞力極強的電磁脈沖,導致地面上的電子設備出現感應電磁場,繼而導致電子設備燒毀。從此,各軍事大國紛紛將電磁脈武器作為研究目標。當今世界,隨著軍隊武器系統全面邁向微電子化、智能化和靈巧化,高功率微波武器更加受到重視。
目前,陸基HPM武器主要包括兩種應用模式:一種是陸基HPM防空武器,另一種是基于HPM的地面掃雷裝備。其中,陸基HPM防空武器又分為地基定向瞄準式HPM武器和HPM防空導彈兩種形式。地基定向瞄準式HPM是一種可重復使用的HPM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微波源、目標搜索、跟蹤、瞄準系統和發射天線等部分組成,通過向目標照射高能量的電磁脈沖來殺傷目標。HPM防空導彈則是一種基于地面防空武器的高功率微波彈,通過在防空導彈戰斗部上加裝高功率微波源和天線,利用炸藥爆炸產生的化學能轉換成電磁能,再由天線將能量輻射出去殺傷目標。作戰時,HPM防空導彈在飛行至目標一定距離處后會自行引爆,利用瞬間釋放出的高能微波毀傷目標。
美國在陸基微波武器研究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早在2006年就研發出一種用于反導的高能微波武器。該武器可以產生寬帶脈沖微波能量,具有在160公里范圍內干擾電子設備和在10~20公里內破壞電子設備的能力。英國BAE系統公司在高功率微波源及微波武器的研究、生產方面也具有世界級水平。2008年,該公司推出一款可機動、多用途、緊湊型的全集成HPM,名為Bofors HPM Blackout,功率為GW級,長度小于2.5米,天線孔徑有3種,分別為0.6米、0.8米、0.9米,系統采用電池供電,可部署于各種地形。
空基HPM武器是指以作戰飛機、無人機及導彈等空中飛行器為發射平臺的高功率微波武器,具有高機動性、可實現遠距離作戰、效費比高等優點,一般分為機載和彈載兩種形式。其中,機載HPM武器主要用在飛機的近距自衛、無人作戰飛機、機載遠距離干擾武器以及聯合戰機的超視距攻擊等方面。彈載HPM武器主要是通過在炸彈或導彈戰斗部上加裝高功率微波發射系統的方式構成。2022年美軍實驗了高功率聯合電磁非動能打擊武器(HIJENKS),該項目旨在研發可集成在巡航導彈、飛機武器吊艙或無人機等平臺的空基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統,增強電子戰和網絡作戰能力,具有非動能、低附帶傷害等特點,據推測可能將搭載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制的AGM-158B“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增程型”(JASSM-ER)中。
海基HPM武器同樣有艦載和彈載兩種形式。前者主要是指裝備在艦船固定設施上的HPM武器,一般由高功率微波源、高增益天線、定向發射裝置和指控系統組成,具有功率高、天線大和作用距離遠等優點,對來襲目標可以保證比較高的殺傷概率,因而主要用于艦艇自身的防護。后者主要是指依托艦船等裝備而發射的高功率微波彈,能對空中目標和地面重要目標進行遠程打擊。
隨著胡賽武裝在紅海頻頻發動襲船戰,以“標準”系列導彈作為主要攔截手段的美軍感到巨大成本壓力,對于更廉價的HPM武器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據報道,美國海軍希望在2026年底前擁有一款HPM武器原型,用于進行艦載測試,該武器系統來自于海軍的METEOR項目,或將成為美國海軍首個高功率微波武器。美軍認為,HPM武器不僅能攔截來襲的敵方無人機和反艦巡航導彈,對應付反艦彈道導彈也有不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