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蝦作為廊坊地區的主要水產養殖品種之一,養殖前景看好,文章介紹了青蝦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及成蝦養殖技術,以供參考。
關鍵詞:廊坊地區;青蝦;生態養殖
中圖分類號:S966.12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674-2419(2024)03-0369-03
廊坊市位于海河流域中下游,水系發達,擁有國家級蓄滯洪區4個,總面積1985.66 hm2,水資源可利用量高達7.74億m3。廊坊市淡水養殖總面積約2160 hm2,水產品產量1.85萬t,養殖品種以鯉、草魚、南美白對蝦、青蝦等為主。以下介紹廊坊地區青蝦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及成蝦養殖技術,供各地參考。
1 人工繁殖
1.1 親蝦培育
親蝦池面積0.07 hm2~0.33 hm2、水深1 m左右。挑選的親蝦應體質健壯,無病害,無損傷,體長6 cm以上。親蝦放養時間為早春,放養密度10 kg/畝~25 kg/畝,雌雄比例以4∶1為宜。青蝦投放后投喂配合飼料,促進青蝦的性腺發育 [1]。
1.2 育苗池條件
育苗池面積0.33 hm2~0.53 hm2,深1.5 m,長方形。池底平整,淤泥厚度10 cm~12 cm,不漏水。在育苗池內中間部位挖寬3 m~4 m、深0.2 m~0.4 m集蝦溝,溝底為斜坡狀,傾斜方向為出水口方向,便于后期排水、撈蝦苗。進水口處安裝兩道過濾網,分別為40目、60目;出水口處安裝一道60目過濾網即可。
1.3 育苗池消毒
在育苗池投放親蝦之前,先做好清塘消毒,使用清塘靈以1 g/m3兌水全池潑灑,將池塘內的黃鱔、泥鰍等雜魚敵害進行清理,潑灑處理后7 d左右排放池水,保持育苗池內水深5 cm~10 cm,使用生石灰50 kg~75 kg全池潑灑消毒;當池塘內的藻類生物較多的情況下,可使用98%硫酸銅0.5 kg~0.75 kg排干池水后全池噴霧。排水后晾曬育苗池7 d~15 d,隨后灌水使用。投放親蝦前,使用網箱,在內部投放20只青蝦進行試水,養殖觀察24 h左右,發現無中毒情況后即可投放抱卵蝦[2]。
1.4 抱卵蝦放養
抱卵蝦放養密度為4 kg/畝~5 kg/畝。青蝦最初受精卵顏色為黃綠色,在經過10 d左右的孵化后會轉變為淡綠色,18 d左右卵子轉變為灰褐色。青蝦的卵子在孵化前為淡黃色,有1對復眼,外觀無色透明。在放養抱卵青蝦時,可依照抱卵的狀態、顏色對其進行區分,并將不同發育期的青蝦進行分池放養,促使同一育苗池內的幼蝦出苗期保持一致。青蝦孵化幼蝦時,水溫24℃~28℃,孵化時間為20 d~25 d[3]。
蝦苗孵出前,日投飼率1%~3%。在此期間,定期檢查青蝦受精卵的發育狀態,當多數親蝦抱卵胚胎有眼點時,則每日清晨注水1 h,活水刺激蝦體,促使出苗整齊。
2 苗種培育
2.1 蝦苗培育
從I期蚤狀幼體長至體長1 cm的蝦苗,通常需要25 d。剛孵出的蚤狀幼體不攝食,孵出第3 d后開始攝食。蚤狀幼體的開口餌料多為輪蟲、枝角類,也可在育苗池內投入微細顆粒餌料進行喂養。培育期間,每隔3 d~4 d全池潑灑充分發酵的有機肥100 kg/畝~150 kg/畝。商品餌料在觀察到育苗池內的蝦苗后開始投喂。使用豆漿與小雜魚漿依照10∶3的比例充分混合,每日投喂兩次,投喂0.5 kg/畝。7 d~10 d后可在豆漿投喂的基礎上,增加麥粉、米糠、破碎顆粒料等,增加比例30%,日投飼率10%~15%。
蚤狀幼體剛孵出時,育苗池內的水深保持在60 cm,定期注入新水,每次追肥后加注新水15 cm,育苗池水透明度始終不低于30 cm。定期巡察育苗池內青蝦的狀態,當出現大量浮頭時,及時增加注水量,同時更換部分池水。
2.2 蝦苗捕撈
青蝦蝦苗的出塘規格以1.5 cm為宜,在捕撈蝦苗前,將育苗池內的雜草、青苔全部清理干凈,并調節水質,避免蝦苗出現缺氧。觀察蝦苗狀態,當出現蛻殼時,禁止繼續牽網,避免蝦苗出現粘網。
捕撈蝦苗在晴天進行,避免陰雨天、低氣壓的天氣進行。撈出青蝦蝦苗后,將其傾倒在網箱中,并將雜草、不良蝦苗剔除,暫時在網箱內養殖1 h~2 h。育苗池想要繼續養殖青蝦,需要排干水進行曬池,使用漂白粉25 kg/畝均勻撒施消毒,消毒15 d左右再進行放養青蝦,不可不經消毒直接投放青蝦,易影響青蝦養殖成活率及產量。
2.3 蝦苗運輸
蝦苗運輸建議采取活水車、活水船或尼龍袋充氧的方式,活水車
運輸密度以活水車30萬尾/m2~40萬尾/m2;活水船20萬尾/m2~30萬尾/m2;尼龍袋充氧0.3萬尾/袋~0.4萬尾/袋為宜。運輸時間通常控制在5 h以內,可依據運輸距離及運輸時間合理調控運輸密度。
3 成蝦養殖
3.1 池塘條件
養殖青蝦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進水口與出水口分開,池塘水pH值在7~8.5之間。池塘面積以0.53 hm2~0.67 hm2為宜,長方形,寬35 m~40 m,池坡比13,池埂面寬不低于2 m。水深1.2 m~1.5 m,不漏水,底部淤泥厚度低于20 cm,池塘周邊有寬4 m~5 m淺水灘腳,配置相應的增氧機械設備。
3.2 清理池塘
投放青蝦前,先將池塘內的水分排干晾曬,并對池塘進行修整,將多余的淤泥清理干凈。池塘中間挖一條寬4 m~5 m,深20 cm~40 cm的集蝦溝,溝底向出水口傾斜。放養前20 d,使用茶粕10 kg/畝~15 kg/畝浸泡3 h~4 h后,將其進行全池潑灑,將池塘內的野雜魚清理干凈。處理7 d后將池水排干,用生石灰75 kg/畝全池潑灑消毒。
3.3 培育肥水
清塘結束后,往水池中注水50 cm~70 cm,注水在進水口設置兩道過濾網,分別為40目、60目,避免野生雜魚進入池塘內。池塘內水較瘦的情況下,可施充分發酵有機肥200 kg/畝~300 kg/畝,以培育浮游生物,減少青苔的滋生。
3.4 苗種放養
春季放養的青蝦為上年秋天繁殖的蝦苗,規格為1600尾/kg~2000尾/kg,放養密度為7.5 kg/畝~10 kg/畝,當氣溫較低時,可沿池邊放養。秋季放養的青蝦為當年6月份繁殖的蝦苗,規格以1.5 cm左右為宜,放養密度為6萬尾/畝~8萬尾/畝。另外,每畝可搭配放養規格50 g的鰱魚60尾或團頭魴夏花100尾。
3.5 水草種植
春季放養青蝦后15 d左右,可在池塘周邊淺水區種植寬1m的水草帶,為青蝦提供棲息區域,并為其提供天然餌料。水草所生長出的嫩葉、幼芽均可供青蝦取食,水草中的底棲動物也可作為青蝦餌料。秋季放養青蝦前,可栽種苦草、伊樂藻等沉水水草,直接栽種在水底,株行距控制在1 m×3 m。水草種植面積控制在池塘面積的30%,水草生長過快,及時打撈清理,避免出現瘋長腐爛。
3.6 飼料投喂
3月份池塘水溫上升至12℃以上時開始投喂飼料,每間隔2 d~3 d投喂1次。投喂時間為午后水溫最高時,每次投喂飼料0.5 kg/畝為宜,投喂量隨著水溫的升高逐步提升。至4月份投喂次數增加為每天投喂1次,青蝦進入首次蛻殼高峰期時,活動量下降,取食量降低,此時應當降低投喂量。青蝦首次蛻殼完成后,增加投飼量,飼料選擇優質配合飼料,日投飼率2%~3%,避免投喂量不足,造成池塘內青蝦爭斗奪食的現象。當池塘內水溫穩定在25℃時,投喂次數增加至每日投喂兩次,上午投喂一次,占日投喂量1/3,下午投喂一次,占日投喂量的2/3。投喂配合飼料時,可搭配動物性飼料,促進青蝦的蛻殼次數,使其快速生長至可售賣商品規格。
秋季青蝦養殖初期,放養后15 d初期可投喂自行配制的飼料,例如米糠、麩皮、麥粉、魚粉等,或投喂破碎配合飼料;進入中期后可投喂1號顆粒飼料,后期可投喂2號顆粒料,同時添加動物性餌料。日投飼率8%~10%。上午投喂一次,占日投喂量的30%;下午投喂一次,占日投喂量的70%。上午飼料投喂至池塘四周深水處,下午則在池塘淺水處。
3.7 水質管理
早春青蝦養殖以淺水為宜,池塘水深50 cm~60 cm。水溫升高后,施入充分腐熟有機肥,將池塘水體透明度控制在30 cm,池塘水色以黃綠色、茶褐色為宜。青蝦進入蛻殼高峰期后,定期灌注新水,確保池塘內水色變淡,促進青蝦蛻殼。進入4月下旬后,池塘內的水溫穩定在20℃以上,可在晴天中午間開增氧機1 h~2 h,提高池塘水體溶解氧含量,避免青蝦缺氧。青蝦養殖前期,每間隔10 d注入一次新水;至生長旺盛期每間隔3 d~4 d注入1次新水。進入5月份后池塘水位控制在80 cm~100 cm,6~9月份池塘水位控制在1.2 m~1.5 m,10~11月份池塘水位控制在1.2 m。每年的春秋兩季,分別使用生石灰進行消毒1~2次,每次消毒間隔時間20 d左右,以1 m水深為例,撒施生石灰5 kg/畝。
4 結語
綜上所述,青蝦養殖作為廊坊地區的主要水產品種之一,在當地具有一定的養殖規模。在開展青蝦養殖期間,為提升青蝦養殖的產量與品質,應當嚴格依照科學的管理流程,加強人工繁殖、苗種培育、成蝦養殖等各生產環節的管理,確保養殖期間水質優良、飼喂合理,促進青蝦健康生長,減少青蝦養殖疾病的產生,提高青蝦養殖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智景.秋季青蝦養殖管理技術[J].農家致富,2023(18):33.
[2]唐金玉,吳春,丁辰龍,等.青蝦土池大規格苗種培育技術[J].科學養魚,2021(1):10-11.
[3]李云.青蝦養殖辟富路[J].農家致富,2019(18):11.
作者簡介:劉穎(1976.5- )女,漢族,河北廊坊人。工程師。主要從事水產養殖技術工作。E-mail:liuying@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