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龍蝦(Procambarus clarkii)是深受廣大消費者歡迎的名優水產品,在北方寒冷地區養殖前景看好。文章介紹了黑龍江省勃利縣寒地小龍蝦池塘養殖示范基地建設、小龍蝦池塘養殖技術要點和養殖成效,分析了養殖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可供有關地區參考。
關鍵詞:寒冷地區;小龍蝦(Procambarus clarkii);池塘養殖
中圖分類號:S965.199文獻標志碼:C"文章編號:1674-2419(2024)03-0345-03
小龍蝦學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生物學分類屬節肢動物門、甲殼綱、十足目、螯蝦科、原螯蝦屬。小龍蝦原產于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現廣泛分布于40多個國家和地區。20世紀30年代引入中國,現今在中國各地廣泛存在,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種群數量龐大,多棲息于江河、湖泊、溝渠、池塘和稻田中。小龍蝦肉嫩味鮮,是營養豐富、風味好的優質食品,如今成為中國居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在中國南方已成為農民養殖增收脫貧的重要渠道。近年來,黑龍江省示范推廣了寒地池塘養殖小龍蝦技術。勃利縣水產事業服務總站承接國家“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選擇勃利縣黑魚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設寒地小龍蝦池塘養殖示范基地,近3年養殖小龍蝦取得了一定成效。
1 寒地小龍蝦池塘養殖示范基地建設
1.1 示范基地選擇
2021年至2023年,勃利縣水產事業服務總站與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建立協同推廣機制,選擇勃利縣黑魚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作為勃利縣寒地小龍蝦池塘養殖示范基地,示范養殖面積100畝。同時建立“專家+漁技員+示范主體技術骨干+小龍蝦養殖戶”技術服務模式,專家指導漁技員,漁技員指導技術骨干,技術骨干培訓、指導周邊小龍蝦養殖戶,提高服務效率。
1.2 池塘條件
池塘面積5畝~8畝,不宜過大,管理不方便。要求池埂頂寬2 m以上,注水深度約為1.5 m~2 m,塘底淤泥厚度5 cm左右,池塘形狀以長方形、東西走向為宜。另外,要求水源充足、水質良好、注排水方便。土質選擇黏土,小龍蝦挖洞后洞穴不易坍塌。池塘周圍需要有照明電、動力電。養殖基地最好配備增氧機、投餌機、潛水泵等養殖相關設備。
1.3 防逃設施建設
在池埂頂面靠近水面側埋置防逃墻,材料可采用塑料薄膜作為墻體材料,最好是防老化的黑色塑料薄膜。將塑料薄膜折成雙層,掛在拉線上并與拉線同時拉直,下端埋入泥土中20 cm, 上端高度50 cm~60 cm。將塑料薄膜拉直,向池塘側傾斜即可。緊貼塑料薄膜的外側,每隔50 cm~100 cm插一個木棍或竹竿作為固定樁,用細鐵絲或線繩將塑料薄膜固定于木樁的頂端。防逃膜不應有褶,另外塑料薄膜接頭處光滑無縫隙,拐角處應呈弧形。進水口(管)還要加防逃網。
2 小龍蝦池塘養殖技術要點
2.1 放養前準備
一是消毒,選用生石灰潑灑消毒,先將池水排空,生石灰用量為90 kg/畝~110 kg/畝,生石灰溶解后全池潑灑。注意池埂內側的邊坡也要潑灑到位,潑灑完成后,曬塘。二是注水,曬塘7 d后、投放蝦種前7 d左右注水。注意投放蝦種前先淺注水,平均注水0.5 m~0.7 m,根據水溫升高情況、蝦種生長情況,由淺入深,逐漸提高水位,6月下旬,把水位加到最高;注水時,注水口要用篩絹過濾,防止小雜魚、小型水生動物等進入池塘,同時防止小龍蝦逃跑。三是施肥,通過提前施肥,培育小龍蝦喜食的天然餌料。時間選擇在清整池塘后、池塘消毒前施用底肥。選取的糞肥需要徹底發酵,不然會污染水質,影響小龍蝦生長。糞肥投放在池塘四角,略低于水面為宜。施肥量為500 kg/畝。施肥后觀察水質情況決定是否追肥,使池水保持水色清亮,透明度保持在30 cm~40 cm。追肥以生物肥為宜。四是池塘內種植伊樂藻,既能作為小龍蝦植物性飼料,又可作為小龍蝦躲避、蛻殼的場所,伊樂藻種植面積約占池塘面積的25%~30%。五是投放螺、蚌等底棲動物,每畝池塘投放20 kg~25 kg。螺、蚌繁殖速度快,蛋白質含量高,可作為小龍蝦動物性飼料。通過種植水草和投放底棲動物,構建塘內生態平衡,還可起到改善池塘水質作用。
2.2 蝦種投放
勃利縣黑魚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引進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自繁優良蝦種,地產蝦種與南方蝦種相比,抗寒、抗病力強,更適應本地環境,回捕率達到50%。投放時間選在5月25日至6月5日之間。小龍蝦規格約為250尾/kg。投放密度在4000尾/畝~5000尾/畝。投放前先用濃度3%的鹽水浸洗2 min~3min。后采用浸沒法投放蝦種,將蝦種反復放入蝦池,取出,再放入。循環4~5次后,將蝦種投放蝦池。此方法是為讓蝦種適應池水溫度,避免蝦種出現應激反應后死亡。
2.3 投喂飼料
小龍蝦投喂以人工顆粒飼料為主,粗蛋白含量約為30%。同時可搭配動物性飼料和植物性飼料。動物性飼料可選擇小雜魚、螺蚌肉、畜禽加工下腳料等。植物性飼料以伊樂藻為主。每天投喂2次,早晨投喂日投量的1/3,傍晚投喂日投飼量的2/3。日投飼率5%。小龍蝦吃食完畢后,根據小龍蝦吃食情況調整投喂量,如飼料剩余,就增加投喂量,反之則減少。注意遵照“三看四定”原則,科學投喂飼料。“三看”,即看天氣、看水質、看小龍蝦。“四定”,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同時養殖小龍蝦可搶在前期早投喂,增加生長周期,使小龍蝦品質更好。
2.4 日常管理
注意強化日常管理,盡量做到精細化管理,要精細到每一個生產環節。一是做好水質調節,注意定期換水,以10 d為一個周期,對池塘進行殺菌消毒,同時進行酸堿度的調節,可使用生石灰進行消毒,調節池塘pH值維持在7.5~8.5,即微堿性,還可增加池水中鈣含量,有利于小龍蝦蛻殼和恢復。生石灰用量約為5 kg/畝(1 m水深為標準)。二是勤巡池塘,最好早、午、晚各1次。注意觀察水質變化情況、小龍蝦生長情況、吃食情況是否正常、有無病死蝦以及防逃設施是否完好,進排水口的防逃網有無破損,如有問題,應及時修補或更換。注意防止水蛇、老鼠、青蛙、大型鳥類等天敵進入池中。下雨時,需注意防止池水漫埂使小龍蝦逃跑,及時疏通排水。三是蝦病應以預防為主,嚴格把控蝦苗消毒、塘底消毒、水質消毒三個環節。如發現小龍蝦不活動、不攝食、附肢脫落較多、體表有瘡口,需及時診斷對癥治療,提高小龍蝦成活率。
2.5 成蝦捕撈
8月下旬至9月上旬,開始捕撈成蝦。采用地籠網等網具捕撈,捕撈時應注意保持小龍蝦附肢完整。成蝦捕出后,規格大的直接上市,規格小的繼續強化飼養10 d~20 d后再上市銷售,可提升品質,提高銷售價格,有利于增收。
3 養殖成效
2021年至2023年,依托勃利縣黑魚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建立的勃利縣寒地小龍蝦池塘養殖示范基地,每年均取得了較好的養殖效果。本地養殖的小龍蝦在勃利縣水產品市場供不應求,市場前景看好。2023年,小龍蝦畝產75 kg。回捕規格40 g/尾,回捕率50%。售價可達80元/kg。畝均盈利2000元,總盈利20萬元,與養殖大宗魚類相比,畝均增效1000元以上。
4 問題與對策
近些年來,黑龍江省部分養殖者池塘養殖小龍蝦失敗,主要是因為依賴省外苗種,小龍蝦苗種不耐長途運輸,運輸過程會有一定的死亡率。即使運輸存活的苗種,放養初期,特別是最初7 d死亡率高達30%,至秋季收獲所剩不多[1]。近兩年在黑龍江省小龍蝦苗種本地繁育獲得了成功,但沒有形成規模化產量[2]。現僅有哈爾濱市農業科學院可自繁自育小龍蝦苗種,小規模養殖戶采購沒有在本地購買苗種方便。小龍蝦養殖技術簡單易學、易操作,具備養殖小龍蝦池塘基本條件的養殖戶,戶戶可學、戶戶可養[3]。所以通過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全縣養殖戶,建立本地苗種擴繁基地,是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
勃利縣黑魚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池塘養殖小龍蝦基地,每年會選取一部分規格大、質量好、附肢完整的小龍蝦,放入越冬池,為第二年自繁自育蝦苗蝦種做準備。2023年,勃利縣黑魚湖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已向上級部門申報建設寒地小龍蝦苗種擴繁項目。待項目建成后,勃利縣本地自繁自育寒地小龍蝦苗種就可以實現,苗種可供應全縣小龍蝦養殖戶及周邊市縣養殖戶,將促進寒地小龍蝦池塘養殖技術的示范推廣作用。
參考文獻:
[1]劉福會.高寒地區小龍蝦養殖建議[J].黑龍江水產,2019(2):6-8.
[2]李居棕.黑龍江省小龍蝦養殖現狀及發展對策[J].黑龍江水產,2019(6):5-6.
[3]劉鳳志.北方高寒地區池塘養殖小龍蝦試驗[J].黑龍江水產,2021,40(6):14-17.
Analysis on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ld land crayfish pond culture technology
NIU Rui
(Boli County Aquatic Business Service Station, Boli 154500,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Crayfish (Procambarus clarkii) is a famous aquatic product welcomed by the vast number of consumers, and has a good prospect in the cold areas of north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crayfish pond culture demonstration base in Boli Coun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key points of crayfish pond culture technology and aquaculture results,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aqua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reference by relevant districts.
Keywords:cold areas; Procambarus clarkii; pond culture
作者簡介:牛瑞(1991.8- ),男,勃利縣水產事業服務總站工程師。主要從事工作水產養殖技術推廣工作。E-mail:51959146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