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子彥
每當提及圣人,總有一個高大偉岸的身影浮現在我們的腦海中。然而真正“羽化而登仙”的卻不應只是他們的形象,還有其豐富充盈的內心世界、不隨波逐流的個性、深入人心的境界。他們秉持心中的大道,不畏他人的目光,獨行于燦爛的歷史長河之中。
“且視他人之疑目如盞盞鬼火,大膽地去走自己的夜路。”史鐵生的箴言平靜而富有力量。許多人往往只看到了表象,善于用粗淺的目光審視他人,唯有屏蔽懷疑的目光,堅定心中目標,一路向前,方可到達彼岸。不因他人的詆毀而否定自我,如老子一般堅定“我還是我”,不可于他人的嘉獎和榮譽中迷失而忘乎所以,亦不可身陷謾罵和質疑的泥潭中無法自拔、亂了陣腳。堅定地活在自己堅信的道之中,切勿被他人之唾沫淹沒,搖擺不定、亦步亦趨。
一路前行,秉心之大道,塑身之堅定。內心的道和信仰絕非一日之功,也不是朝夕便可形成,它需要潛移默化地浸透,悄然潤澤我們的精神世界。老子之所以面對他人明目張膽的責罵,能夠心如止水、漠然應對,而非氣急敗壞,恰恰是因為他有一顆完全被道浸潤并滋養的內心,不再為他人的看法所左右。正是因為他內心堅信著大道,才是真正的智慧和財富,因而忘乎了衣食住行的整齊干凈,對富貴名利嗤之以鼻,他深知自己擁有了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并充實而堅定無畏地活著。心之大道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塑造著我們的每一縷思想、每一個舉動,以大道的力量充盈內心,方可使其堅強而無法戰勝。
一路前行,用“莫聽穿林打葉聲”的勇氣,以“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決心,獨行不輟。心中大道唯有加之以百分百的勇氣和決心,才能永遠伴隨身邊。古有屈原“信而見疑,忠而被謗”的冤屈,他卻“秋蘭以為佩”,堅定自己的貞潔與高尚品格,縱然投江自盡也不愿向濁穢低頭,他的美名卻被世人代代傳唱。迎著他人口舌的利劍逆流而上,掙扎過后必能重獲新生,迎來光明。
秉心之大道,以我心之本音,放眼向前看,獨行不輟。為自己的道與信念而活,方可抵達張岱口中“玩月”的境界,仰觀宇宙,俯察萬物,暢游天地之間,品內心充盈之樂。
(指導老師:朱?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