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五育融合”視野下的中小學集體勞動:價值、困境與路徑

2024-07-05 10:56:21陳祖鵬
教育與教學研究 2024年7期

[摘? 要]? 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是中小學實施“五育融合”的重要著力點。作為中小學勞動教育的主要形式,集體勞動是落實“五育融合”的重要途徑:能夠促進整個學生集體的智力發展,推動學生集體的個性成長,培育學生集體的公民精神,提升學生集體的道德水平,發展學生集體的情感素養。然而,當前中小學校的集體勞動呈現空心化、形式化、私人化和去交往化的現實困境,集體勞動落實“五育融合”、促進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的功能被遮蔽。為此,中小學集體勞動活動應以“五育融合”作為指導理念,在集體勞動的目標、方法和評價方面融入集體精神,走出娛樂化、體力化的思維誤區,彰顯勞動教育全面的育人價值;開發飽含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集體勞動任務,展現學生在集體勞動中的智慧,構建具有豐富精神生活的勞動集體,實現勞動教育“以勞樹德”“以勞增智”的育人功能;構建兼顧集體利益和個人責任的集體勞動機制,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參與集體勞動中發展道德素質、增進知識智慧、涵育情感價值觀;充分發揮集體輿論和集體評價在集體勞動中的育人價值,改變個別學生不良的勞動素質,培育學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培養每個學生關心他人、關心集體利益的道德品質和情感品質,有效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身心素質。

[關鍵詞]? 勞動教育;集體勞動;“五育融合”;蘇霍姆林斯基;集體精神;集體評價

[中圖分類號]? G40-0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674-6120(2024)07-0018-14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要秉持“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1]。新時代的勞動教育被賦予了“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2],是落實“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關鍵路徑。“五育融合”并非德智體美勞的簡單拼湊和疊加,“‘五育'之間既各自獨立,又內在統一;既是手段,也是目的"[3]2,通過“五育互育"和有機融合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

收稿日期:2023-05-05;修回日期:2023-10-13

*基金項目:浙江省社會科學規劃項目(編號:22GXSZ025YB);浙江省教育廳一般科研項目(編號:Y202147572)。

作者簡介:陳祖鵬,男,杭州師范大學經亨頤教育學院,杭州師范大學中國教育現代化研究院講師,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論。

引用格式:陳祖鵬.“五育融合”視野下的中小學集體勞動:價值、困境與路徑[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4(7):18-31.

Citation format:CHEN Zupeng.Collective Labor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the Vision of “Five-education Integration":Value,Dilemma and Path[J].Education and Teaching Research,2024(7):18-31.第7期2024年7月??? 陳祖鵬:“五育融合”視野下的中小學集體勞動:價值、困境與路徑No.7Jul.2024面發展。新時代勞動教育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價值,能夠促進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是落實“五育融合”的關鍵路徑。當前中小學勞動教育活動中學生的勞動教育形式雖然是集體勞動教學,但任務大多是以個體為主,對集體勞動的關注較少,忽視了集體勞動之于“五育融合”的獨特價值。

所謂集體勞動,是指以集體為勞動組織形式、以集體性質的勞動任務為勞動內容、以學生集體身心全面發展為目的的勞動活動。蘇霍姆林斯基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了系統的“集體勞動”教育理論,認為集體勞動能使學生之間發生密切的交往和對話,形成緊密團結在一起的勞動集體,能夠促進學生集體和學生個體在智力、思維、情感、道德、審美等方面實現發展。當前, 人類勞動的智能化、數字化在提高勞動效率的同時也對人的身心發展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如智力發展的片面化、個性的“自我中心”、人的“單向度”生存、道德品質的矮化、公共意識的弱化, 等等。勞動的智能化、數字化趨勢并不會改變人類生活是一個共同體的事實, 通過勞動構建人們的共同價值和共同信仰是實現人的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中小學開展集體勞動,這對于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發展進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五育融合"視野下勞動教育研究的演進及反思? “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提出,與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價值追求具有緊密聯系。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并明確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4]。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義務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提出了“五育”并舉的綱領,強調要“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5]。“五育融合”是在新時代我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背景下提出的新時代教育理念。

在倡導“五育融合”以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的背景下,勞動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重申勞動教育在培養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方面的價值[4],開啟了新時代教育學術界探討勞動教育的新篇章。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重點強調了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2]。2020年7月7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通過加強大中小學勞動教育促進加快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6]。

基于“五育融合"理念探討勞動教育,是從人的全面發展的視角出發,針對傳統教育體系中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之間地位不均衡,各育之間相互割裂以及勞動教育內涵的窄化等現實教育問題。一方面,在傳統教育體系中,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之間地位呈現不均衡的狀況,知識至上、考試至上的教育價值觀導致智育的地位被抬高,而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的地位則被弱化;另一方面,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動教育之間呈現“單打獨斗”、相互割裂的現實狀況,沒有真正發揮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此外,勞動教育長期被窄化為“體力勞動”,勞動教育的智育價值、德育價值、美育價值被遮蔽,使得勞動教育無法發揮促進人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

當前“五育融合”視野下的勞動教育研究,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展開的。第一個方面是關于勞動教育之于“五育融合"的地位和價值的研究:勞動教育在構建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全局性地位[7]、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具有全方位的育人價值[8]。勞動教育旨在落實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其要義在于通過勞動培育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人格[9]。勞動教育是“五育融合”的起點和凝結點,也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10]。第二個方面是關于勞動教育落實“五育融合”的路徑。已有研究主要是從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勞動教育的家校社協同育人機制建設、勞動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展開。“五育并舉”視野下的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四育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構應樹立整體性教育理念,實現勞動教育課程體系的綜合育人功能[11]。以勞動教育為突破口實現“五育融合”需要打通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系,以此連接家庭勞動、學校勞動和社會勞動,建構“五育融合”的社會協同機制[12]。以“五育融合”為出發點的勞動教育應從提高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與學業能力、建立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立政社家校“四位一體”的勞動教育實施協同創新體系等方面出發,探尋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育美[13]。走向“五育融合”的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要求教育部門要做好保障,學校要切實開展勞動教育課程融合和師資隊伍建設,構建校本課程,開展家校合作,踐行家庭勞動教育[14]。

“集體”視角下的勞動教育研究,主要是從“勞動集體"“集體主義精神"的視角展開探討。蘇聯教育思想家馬卡連柯和蘇霍姆林斯基都主張勞動集體是勞動教育的目的、對象和手段,要為了集體、在集體中、通過集體來開展勞動教育[15]。勞動教育是在處理集體與個體關系當中實現的,以集體與個體關系為“瞄準鏡”透析勞動教育,可以認識到現代勞動的新意涵,發現當前勞動教育存在低效、功利化和“集體個人主義”等問題[16]。勞動教育與集體主義精神具有內在的聯系,勞動教育是涵養小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路徑[17]。上述研究雖從“集體”的視角研究勞動教育,但未能從“集體勞動”這一概念出發系統、深入地闡釋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現實困境和實施路徑。

通過上述分析發現,當前“五育融合”視野下的勞動教育研究,是基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等新時代教育理念展開的。本文是在深入認識“五育融合"的內涵和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的基礎上,從“集體勞動”的視角出發探討勞動教育落實“五育融合”的路徑。

二、“五育融合"視野下中小學集體勞動的價值? “五育融合”強調各育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融通,從而實現全面發展學生身心素質的教育功能,中小學集體勞動具有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對于落實“五育融合”具有重要價值。“熱愛勞動的思想只有在集體中才能形成,集體尊重勞動的感情越強烈,對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就越有效。”[18]14集體勞動之于學生的智力發展、個性成長、公民精神養成、道德品質和情感素養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落實“五育融合"的重要路徑。

(一)集體勞動促進學生集體的智力發展

在學校集體勞動中,每個學生為了完成集體勞動任務,需要在集體勞動過程中交流各自的知識經驗,通過對話產生思維碰撞,從而形成集體性質的勞動知識,這種集體勞動中的集體對話提升了每個學生的智力水平,也就提升了整個學生集體的智力水平。可見,集體勞動具有促進整個學生集體的智力發展的功能,這種將智育融入勞動教育的方式鮮明地體現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而在學生個體的勞動活動中,由于缺乏交流的對象,學生無法習得他人的知識經驗,也就無法推動整個學生集體的智力發展。在學校集體勞動中,如果整個學生集體追求知識的精神狀態即對知識的求知欲和鉆研精神被激發出來,集體就會對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產生積極影響,從而提升整個學生集體的智力水平。“只有當集體處于如饑似渴似地追求知識的精神狀態中,集體才有可能對個別學生的智力發展施加影響。”[19]618促進整個學生集體智力發展的集體勞動,需要教師為學生集體設計多方面的而非單方面的智力活動,教師要從大自然、社會生活、書本和創造中為學生引進思想源泉,要經常帶領學生集體進入大自然,感受自然界中的現象及其變化過程,啟發學生集體的哲理思維,感受思維之美,激發學生在集體生活中展開頻繁的對話和交流,從而促進集體中每個學生的智力發展。“每個兒童的勞動猶如千絲萬縷,使他們聯系起來,構成一個牢固的精神統一體。我總是力求使勞動成為孩子們的精神樂趣;用這種樂趣把他們聯合成思想家和創造者的集體。”[19]625可見,集體勞動是有助于學生集體的智力發展的活動,是學生集體的智力探險活動,能夠促進學生集體的思維發展,使學生集體獲得精神快樂,培育學生集體的學習自主性,之于學生集體的智力發展價值巨大。

(二)集體勞動推動學生集體的個性成長

中小學勞動教育不僅關注個體的個性成長,而且關注集體的個性成長。人的本質是社會性,人的個性的發展和完善是在與他人的溝通交往過程中獲得的,人在與他人隔絕、與集體脫離的社會生活中難以形成完善的個性。在學校勞動教育中,個體勞動由于缺乏人際間的交往和對話,難以提升整個學生集體的個性品質。而在集體勞動活動中,學生之間在身體層面和精神層面往往會發生頻繁的溝通與交流,逐漸形成了合作意識、責任意識、關懷意識,這些個性品質的形成意味著整個學生集體形成了健全的個性品質。在集體中勞動、為集體而勞動是每個學生個性形成的關鍵因素,每個學生的個性只有在集體勞動中才能得到充分發展。“集體的勞動生活是每個學生個性形成和發展的復雜過程。”[19]655可見,集體勞動能夠促進整個學生集體形成健全的個性品質,這是集體勞動落實“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生動表現。首先,集體勞動是每個學生形成積極個性品質的基礎。集體對個人產生良好影響的必要條件是情感洋溢的集體生活,在洋溢著細膩而敏銳的情感的集體中,學生在集體活動中表現自己的感情,表明自己對世界、對他人和對自己的態度。蘇霍姆林斯基特別關注那些遠離集體、不關心同學和集體甚至故意毀壞集體勞動成果的兒童,邀請這些兒童參與集體勞動,使得這些兒童收獲集體的感謝和贊美,從而使他們轉變為樂意參與集體勞動、關心同學、關心集體利益的人,形成了積極的情感品質和道德品質。其次,集體勞動有助于學生集體形成堅忍不拔的性格。“在集體勞動中,人們常常發現在個人勞動中難以發現的東西,如懂得堅忍不拔、剛毅而不是單純的肌肉緊張,而是比肌肉緊張要強得多的一股力量,是內在的意志的沖動,是當雙手看來已經無力、而良心會迫使人去克服困難的一種無可比擬的心理狀態。”[19]648可見,集體勞動對參與其中的每個學生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能夠激發學生集體形成堅忍不拔、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促進整個學生集體個性品質的完善和成熟。

(三)集體勞動培育學生集體的公民精神

公民精神是人的社會化的重要內容。學校集體勞動作為一種公共生活,能夠培養整個學生集體的公民精神,這就實現了勞動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彰顯了“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學校集體勞動具有鮮明的“公共”屬性,出于完成集體任務的需要,需要為每個人分配勞動任務、制定每個人都需要遵守的勞動制度以及合作完成集體勞動任務的活動機制,這能使整個學生集體產生集體義務感和集體責任感,從而培養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公民精神。相比個人勞動僅僅關注個人勞動任務的完成,集體勞動能夠培育學生關注集體利益、為集體貢獻力量的義務感和責任感,塑造全體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這是公民精神形成的基礎。學生在集體勞動生活中的靈感、歡樂和勞動創造帶來的激動心情與振奮精神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能夠使學生在相互接近的基礎上逐漸形成公民品格和對別人負責的“需要感”,這種對別人負責的需要感產生于集體之中,也是集體整個勞動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19]646。蘇霍姆林斯基強調,在培養學生的時候要讓學生樹立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的理想和信仰,因為個人價值是在為集體貢獻力量中體現的,也只有為集體貢獻力量的時候,個人的價值才會體現得最充分,“形象地說,勞動集體是公民精神的搖籃”[19]654。“只有在為多數人創造物質財富的勞動中,勞動集體賴以建立的公民關系才會形成。正是這種勞動才能培育出個人對集體的責任感。"[19]653因此,中小學集體勞動要緊密結合社會生活特別是社會生產活動,培養整個學生集體形成為他人負責、關心集體利益的責任感,促使學生養成參與社會生活的公民精神。

(四)集體勞動提升學生集體的道德水平

以勞“樹德”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的重要目標,學校集體勞動能夠提升整個學生集體的道德發展水平,凸顯集體勞動的“樹德”價值,這是勞動教育“五育融合”價值的重要方面。相比個人勞動僅僅關注個體道德發展的局限,以集體的形式展開、以個體間的合作和協作為顯著特征、以完成集體勞動任務為目的的集體勞動會對每個學生的道德素質產生影響,從而整體提升所有學生的道德發展水平。首先,集體勞動是學生集體形成高尚道德品格的關鍵。“集體成員都參與的勞動,能使集體在精神上受到鼓舞,這是一種惟一的、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情感狀態。最遲鈍、最懶惰的學生也會被這種集體的振奮精神所感動,成為愛好勞動、努力向上的人。”[19]651在集體勞動中,當困難被克服,學生感受到勝利的喜悅時,便“是集體精神生活最為豐富的時刻”[19]648-649。其次,在集體勞動中樹立崇高、正義的目標,有助于整個學生集體形成為集體利益奉獻的道德品質。“為人民、為集體、為社會、為未來而勞動,這是形成道德意識、道德情感,特別是個人的榮譽感和尊嚴感的重要源泉。”[19]659在參與集體勞動中,當所有學生都考慮他人的需要、為集體貢獻力量時,就會形成人人為集體、集體為人人的道德氛圍,從而提升整個學生集體的道德發展水平。最后,在參與集體勞動中,當所有學生把集體的態度當作自我評價的標準時,就會促進所有學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由于集體氛圍的影響,集體勞動中的每個學生都會把集體當作自我評價的一面最公正、最真實的鏡子,會對他人的言論、看法和他人對自己勞動成果的評價敏感起來,會為自己做的事情自豪,會為集體勞動的勝利和成就產生由衷的喜悅。可見,學校集體勞動是提升整個學生集體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

(五)集體勞動發展學生集體的情感素養

在學校集體勞動活動中,每個學生之間的交往和對話往往能夠讓整個學生集體形成“關心”“關懷”“友愛”的情感素養,實現勞動教育與情感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生成,這是“五育融合”教育理念的深刻體現。集體勞動能夠促進每個學生情感態度的發展和完善,在學校集體勞動活動中,學生之間經常溝通勞動經驗、交流勞動心得、合作完成集體勞動任務、共享集體勞動果實,形成團結、互助、共享的情感素養,這是學生的個體勞動所無法實現的。首先,在參與學校集體勞動活動中,每個學生都能夠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態度,表明自己對世界、對人們和對本人的態度。如果集體勞動形成了熱愛勞動、熱愛生活、熱愛學習的集體氛圍,即使那些平時思維遲緩、情感冷漠的學生在共同參與集體興致勃勃的活動中,也不可能無動于衷。“一個集體的情緒——喜悅和振奮狀態,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這種力量能把兒童團結起來,還能激發冷漠的心靈對集體正在做的事情和活動的興趣。”[20]其次,參與集體勞動可以培養每個學生為他人、為集體創造幸福的高尚品質。集體勞動可以培養每個學生為他人服務的幸福感、為集體貢獻力量的自尊感和自豪感等積極的情感品質。“集體對個人教育影響的形成,開始于在每個未來集體成員的心靈里培養一種最重要的人類情感,即為他人創造幸福的歡樂感。”[19]590最后,集體勞動能夠培育整個學生集體“自我尊重”的情感,構建具有自尊感和自豪感的學生集體。“自我尊重”的情感狀態應該成為學校普遍的、貫穿于各個方面的精神面貌[19]613。“自我尊重”的情感是在為他人和集體服務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只有參與集體勞動,每個學生才會感受到為他人和集體服務的價值,才能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勞動之于集體的貢獻,從而形成參與集體勞動的自尊感和自豪感,才能構建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的情感共同體。

以上分別從學生的智力發展、個性成長、公民養成、道德發展、情感培育五個方面論述了“五育融合”視野下中小學集體勞動的綜合育人價值,集體勞動對于學生多方面素質發展的價值是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集體勞動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的育人價值。

三、“五育融合”視野下中小學集體勞動的現實困境? “五育融合”強調“五育”之間相互滲透、相互融合,旨在構建五育互育、融合育人的教育生態,讓各育都能發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功能。中小學開展積極向上、思想活躍、團結互助的集體勞動活動,能夠使學生集體在知識、思維、情感、道德等方面獲得全方位的成長和發展,是落實“五育融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然而,當前中小學勞動教育與智育、德育、體育、美育處于相互隔絕的狀態,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難以彰顯。受功利化的教育理念、片面的教育思維的制約,中小學集體勞動呈現空心化、形式化、私人化和去交往化的現實困境,阻礙了集體勞動“五育融合”價值的實現。

(一)集體勞動的空心化

集體勞動的“空心化”是指中小學的勞動教育以重復性、單一性的勞動活動為主,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勞動任務較少,致使勞動教育淪為學習活動之余的娛樂放松活動,或被視為與知識學習、道德發展以及情感發展無關的體力性活動。由于中小學集體勞動的“重復性”“娛樂性”“體力性"傾向,缺乏豐富多彩的勞動內容,導致集體勞動呈現價值虛無、意義荒蕪的現象,學生參與集體勞動僅僅是為了自我娛樂、自我消遣,這種突出勞動的個體屬性、弱化勞動的集體屬性的勞動教育沒有觸動學生的思維、心靈、情感和道德,沒有彰顯勞動教育的教育性,也就無法推動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集體勞動的空心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中小學的勞動教育缺乏集體性,重復性、單一性的個人勞動較多。當前中小學的勞動教育缺乏科學設計,重復性、簡單性的個人勞動活動較多,需要集體共同完成的具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勞動任務較少,學生在重復性、簡單性的個體勞動中體會不到與他人合作、交往、探究、創造的快樂,從而將勞動活動視為負擔。相關調查發現,當前部分中小學生將勞動教育會增加學業負擔排在無須開設勞動課程原因的首位,認為勞動教育枯燥乏味,沒有價值[21]。可見,當前中小學的勞動教育雖然是以集體的形式展開的,但是實質上學生是以個體的方式完成各自的勞動任務,缺乏學生圍繞集體勞動任務進行對話、探究、創造的過程。二是把學校勞動教育等同于娛樂放松活動。中小學有部分學生認為勞動教育是為了放松和鍛煉身體,混淆了勞動與娛樂[21]。勞動教育的“娛樂化”使得學生的勞動異化為追求感官愉悅的個人娛樂活動,缺乏集體共同的勞動目標,遮蔽了集體勞動的“集體”性。三是勞動活動被視為體力勞動。當前部分中小學的勞動教育范圍局限在教室、校園、宿舍的衛生清潔方面,以體力勞動為主,由于勞動任務較為簡單,學生在體力勞動過程中的合作、對話較少,學生參與勞動雖然緩解了學業上的焦慮和壓力,但是學生在知識、個性、情感、道德等方面的進步較小,沒有促進學生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集體勞動的形式化

學校集體勞動的“形式化”是指中小學沒有設計真正能夠讓學生開展集體探討、集體探究、集體創造的集體勞動活動,勞動任務的設計隨意性較強,勞動任務的內容高度碎片化,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理想的集體勞動要洋溢著集體探討、集體探究、集體創造的精神氛圍,在集體勞動中的集體探討、集體探究、集體創造,能夠促進整個學生集體展開經常性的溝通交流,從而構建一個富有對話、探究、創造精神的學生集體,推動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然而,當前中小學的學生集體勞動缺乏系統設計和持續推進,學生參與集體勞動的時間較短,對集體勞動缺乏深度體驗,缺乏集體的探究和創造,導致學生缺乏內在的勞動興趣,未能形成共同成長進步的勞動共同體。中小學勞動教育沒有設計具有“對話”“合作”“探究”“創造”的集體勞動任務,或者設計的集體勞動任務缺乏挑戰性和創造性,這就導致學生之間缺乏深度的對話、合作、探究和創造,集體勞動活動異化為個體勞動活動。相關調查發現,當前中小學的勞動教育的活動內容相對單一,主要以簡單的生活勞動為主,復雜的科技類勞動、職業體驗類和服務性勞動、公益型勞動等勞動活動組織較少,學生參與不多[22]。可見,當前中小學的集體勞動未能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動作技能形成挑戰,學生在集體勞動活動中缺乏集體探討、集體探究、集體創造的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集體勞動的主體性被遮蔽,導致集體勞動呈現有“形”無“實”的困境。

(三)集體勞動的私人化

學生集體勞動的“私人化”是指學生在集體勞動中沒有形成緊密團結的集體,沒有感受到勞動之于自我、生活、人生、社會、國家的價值和意義,無法形成關心他人、服務社會、熱愛國家的情感和道德品質,成為以自我利益滿足為中心的利己主義者。

一方面,學生集體勞動的私人化表現為每個學生只專注于個人任務,不關心集體勞動目標的達成。“學生在完成個人任務時,可能不去關心別人做些什么以及集體的目標是否能達到。如果每一個學生都只看見自己的任務或定額,那么這不能算作集體勞動。”[18]14現實中,較多中小學開展的集體勞動忽略了集體勞動目標的完成,異化為許多學生聚在一起進行的個人勞動活動,沒有形成高度凝聚力的集體,也無法通過集體影響每個學生的成長。另一方面,學生集體勞動的私人化表現為學生在集體勞動中沒有明確的個人勞動任務,沒有擔負具體的勞動責任,導致學生個體甚至學生集體形成懈怠、不負責任的勞動態度。如果在學生集體勞動中沒有明確個人的責任,沒有給個人安排明確的勞動任務,就不利于學生勞動品質的養成。現實教育場域中,諸多學校的集體勞動沒有個人責任,無法培育學生對集體的個人責任感,這種缺乏個人責任的集體勞動本質上是私人化的,無法讓學生形成關心集體利益的情感品質和道德品質。

(四)集體勞動去交往化

要在學生集體勞動中形成團結一致、共同成長的勞動集體,就要特別重視集體勞動中的人際交往。學生之間如果缺乏知識、情感、思維、道德和精神上的頻繁交流和碰撞,就無法拓展自己的知識,不能產生思想上的火花,不能取得道德上的進步和精神上的發展。現實中學生集體勞動一定程度上處于割裂、隔絕的狀態,學生在集體勞動中經常的、密切的、熱烈的、多方面的人際交往及其價值沒有得到足夠重視,在集體勞動中學生之間缺乏對話、合作、互助,沒有建構出具有濃烈情感的勞動共同體。

一方面,學校對集體勞動的“集體”性質認識不足,沒有在集體勞動的設計和開展過程中為學生之間的交往、合作、共享創造有利的條件,沒有提供明確的引導。例如,學校和教師沒有認識到集體影響個人身心發展的教育價值,導致學生集體缺乏對個別特殊學生的關心和幫助,對需要得到關心和愛護的學生無動于衷,甚至有意無意傷害個別特殊學生的自尊和人格。另一方面,長期浸潤在考試、分數至上的教育環境中,使得學生的勞動價值觀走向片面。中小學生“升學”取向的教育價值觀導致學生認為勞動無用,娛樂至上的文化的沖擊以及技術依賴導致學生認為學習與勞動無關[23]。這就使學生參與集體勞動沒有積極性,缺乏與同學深入溝通、對話的愿望和動力,在集體勞動中無法在知識、精神、情感、道德等方面產生經常的、密切的交往、對話,缺乏關心他人、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意識,導致學生缺乏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集體情感。在這種精神生活匱乏、道德淡漠、情感冷漠的集體勞動中,學生的身心素質難以全面發展。

四、“五育融合"視野下中小學集體勞動的實踐路徑? “五育并舉”符合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時代訴求,是培養綜合性、復合化人才的重大舉措[24]。中小學的集體勞動能夠促進整個學生集體在智力、個性、道德、公民精神、情感等方面獲得發展,具有學生個體勞動所無法替代的“全面育人”價值,是落實“五育融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路徑。為此,中小學勞動教育要對集體勞動展開深入研究和系統設計,充分彰顯勞動教育的全面育人價值,以推動“五育融合”真正落地。具體而言,要在集體勞動的目標、方法和評價中融入集體精神,開發飽含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集體勞動任務,構建兼顧集體利益和個人責任的集體勞動機制,充分發揮集體輿論和集體評價在集體勞動中的育人價值。

(一)在集體勞動的目標、方法和評價中融入集體精神

集體勞動不僅是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品質的手段,而且是學生多方面的素質得以成長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小學集體勞動如果缺乏集體意識,將集體勞動視為簡單的娛樂、體力活動,那么學生在集體勞動中就難以形成團結一致、共同進步的學習共同體。因此,中小學校要在集體勞動的目標設計、實施方法和效果評價等全部環節中融入集體精神,發揮勞動教育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落實“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

一是在教育目標方面,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目標要走出娛樂化、體力化的思維誤區,彰顯勞動教育的全面育人價值。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目標要包含集體精神的培養,強調集體勞動目標的一致性、勞動過程的集體性,以及學生之間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重要價值,從而引導學生在集體勞動中形成洋溢著濃郁的探究精神、團結精神、友愛精神的學習共同體、情感共同體、精神共同體。二是在教育方法方面,中小學勞動教育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團隊競賽的形式開展集體勞動,設計具有集體合作、集體探究、集體創造性質的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激發學生團結、合作、互助、對話的思維品質、情感品質和道德品質。三是在教育評價方面,中小學勞動教育可以樹立“增長集體智慧”“提升集體思維”“加深集體情感”“增加集體凝聚力”等評價指標,以此為標準來評價中小學生的集體勞動,并根據評價結果對集體勞動的設計方案和實施過程進行改進,使集體勞動不斷向這些目標靠近,最終實現集體勞動的綜合育人價值。

(二)開發飽含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集體勞動任務

中小學集體勞動要走出形式化的誤區,為學生開發具有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集體勞動任務,展現學生在集體勞動中的智慧,構建具有豐富精神生活的勞動集體,實現勞動教育“以勞樹德”“以勞增智”的育人功能,將“五育融合”落實到勞動教育活動中。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勞動對兒童來說不會有長足的興趣,除非賦予兒童的勞動以克服困難的主宰感[18]12-13。如果在集體勞動中學生的思維得不到發展,學生之間則無法產生經常的溝通交流,進而無法形成具有精神生活的勞動集體,勞動則不僅無益于學生健康成長,而且還可能成為學生的負擔。中小學開展集體勞動需要精心的設計和引導,使集體勞動飽含探究、創造的精神,使集體勞動成為學生自主、自發地提升自我身心素質的教育活動,促進學生主動成長。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創新人才培養為核心、提高中小學生創造力[25],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集體勞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其成長為創造性人才。

設計具有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集體勞動任務,需要中小學管理者和教師積極從現實生產生活中尋找素材,結合不同學段學生掌握的知識和能力,設計對學生的智力構成一定挑戰的創造性、探究性的集體勞動任務,激發學生在集體勞動中進行智力探究、智力創造的愿望和動力。例如,可以圍繞“烹飪與營養”“家用器具使用與維護”“傳統工藝制作”“新技術體驗與應用”等勞動主題[26],設計需要學生集體探究和創造的集體勞動任務。集體勞動任務只有對學生的大腦和智力構成挑戰,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學生才會有參與勞動活動的興趣,才能展現學生的聰明才智,積極地進行思考和行動。只有在這種需要發揮個體智力或集體聰明才智的集體勞動中,學生所學的知識和能力才有發揮的空間,從而形成積極參與集體勞動、為集體貢獻聰明才智的情感態度和行為傾向。

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都離不開學生集體,學生集體勞動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學生參與具有探究性和創造性的集體勞動,共同探究、探討勞動中出現的疑難問題,集體成員之間在智力上和情感上產生經常的、熱烈的思維碰撞、情感交流,從而形成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學習共同體和集體主義精神。在集體勞動中,學生之間會經常發生熱烈的思維碰撞和情感交流,形成與他人溝通、交往、合作、協調的社會情感能力,以及關心他人、關心集體利益的道德品質,進而形成完善的人格和成熟的個性。因此,在學校集體勞動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開展合作、對話、交往,培養學生之間互幫互助的意識,從而培育學生良好的勞動精神。

(三)構建兼顧集體利益和個人責任的集體勞動機制

中小學要致力于培育學生關心他人利益、關心團體利益、關心社會利益的勞動意識,使學生形成關心公共生活、關心公共利益的集體主義精神。這就需要在中小學集體勞動中構建兼顧集體利益和個人責任的教育機制,將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參與集體勞動中發展道德素質、增進知識智慧、涵育情感價值觀,彰顯集體勞動的“五育融合”價值。

一是中小學開展集體勞動時要為集體勞動樹立一個共同的、集體的目標,培育學生為集體利益而奮斗、貢獻的集體主義意識。讓每個學生為集體勞動的目標而努力,是促進學生形成集體主義精神的重要途徑。二是學校開展集體勞動要為每個學生確定清晰的勞動任務,培育學生對集體的個人責任感。在集體勞動中僅有集體目標是遠遠不夠的,只有明確每個學生在集體勞動中的個人勞動任務,每個學生才會明確自己的勞動目標并為之努力。三是在中小學集體勞動中要讓學生展現他們的想法和能力,讓學生產生個人的勞動榮譽感和自我價值被肯定的尊嚴感。因此,讓集體來肯定和表揚學生個體在集體勞動中表現出來的思維品質、道德品行、情感態度,讓學生個體意識到自己做了有利于整個集體的事情,會得到一種極大的精神滿足。只有讓每個學生真正為集體貢獻智慧和力量,每個學生才能形成公共責任感,養成關心公共事務、公共利益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充分發揮集體輿論和集體評價在集體勞動中的育人價值

集體的輿論和評價是一種強大的無形的教育力量。在中小學集體勞動中,集體的輿論和評價對學生勞動素質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在集體勞動中,來自集體的輿論和評價不僅能夠肯定學生個體勞動成果的價值,改變個別學生不良的勞動素質,從而培育學生的自尊心和自豪感,而且能夠培養每個學生關心他人、關心集體利益的道德品質和情感品質。可見,集體勞動中的集體輿論和集體評價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多方面的身心素質,這是集體勞動“五育融合”價值的深刻體現。

第一,中小學要積極利用學生集體的輿論和評價,充分肯定學生個體的勞動成果和勞動貢獻。集體對個體勞動成果的肯定,能夠使學生個體感受到為集體利益貢獻力量的自豪感、自尊感,培養學生關心集體利益的勞動素養。中小學在集體勞動的設計、實施和總結反思環節,都要讓集體來評價每個學生在集體勞動中的表現,肯定每個學生在集體勞動中的表現,樹立學生的自豪感、自尊感。在集體勞動的設計環節,對班級每個成員的勞動任務要進行合理分配,讓每個學生對整個集體勞動成果都有參與和貢獻。在集體勞動的實施環節,一方面,教師自己要細心觀察每個學生的勞動貢獻;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鼓勵全體學生關注同學的勞動貢獻,并給予及時的肯定性評價,從而激勵每個學生發揮聰明才智參與集體勞動。在集體勞動的總結反思環節,要運用民主投票、民主推薦的方式進行調查,充分挖掘每個學生在集體勞動中的閃光點,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己對集體的付出和貢獻得到了集體的認可和肯定,形成承認他人、悅納他人的高尚品質。

第二,中小學要積極利用集體的輿論和評價幫助個別學生改善不良的勞動素質。一方面,面對在集體勞動中勞動意識淡漠、勞動素養低下的學生,要發揮同伴互助的作用,設計“一帶一”“多帶一”的勞動形式,讓這些學生能夠在一個或多個學生的帶領和幫助下積極參與集體勞動,感受參與集體勞動的快樂和收獲,從而轉化個別學生不良的勞動意識。另一方面,針對那些勞動意愿不足、勞動意志薄弱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能力和特長為他們設計合理的勞動任務,讓他們在參與集體勞動的過程中轉變對勞動的認識和態度。在集體勞動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整個勞動集體的力量轉化勞動意識不足的學生的勞動態度,對勞動意志薄弱學生的積極勞動表現要給予及時、充分的肯定,使整個學生集體形成科學的勞動意識、堅定的勞動意志,并最終轉化為持久的勞動行為。通過同伴互助和設計合理的勞動任務,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讓個別勞動意識和勞動素養不高的學生獲得成長,從而構建具有團結一致、共同進步的精神的勞動集體,推動整個學生集體形成高尚的情感品質和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3-07-06].http://www.moe.gov.cn/jyb-xwfb/s6052/moe-838/201902/t20190223-370857.html.

[2]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0)[2023-07-06].http://www.moe.gov.cn/jyb-xxgk/moe-1777/moe-1778/202003/t20200326-43

5127.html.

[3]寧本濤.“五育融合”與中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建[J].中國電化教育,2020(5):2.

[4]習近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2018-09-11)[2023-07-06].習近平重要講話數據庫.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284771.

[5]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EB/OL].(2019-07-08)[2023-07-06].http://www.moe.gov.cn/jyb-xxgk/moe-1777/moe-1778/201907/t2019070

8-389416.html.

[6]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通知[EB/OL].(2020-07-15)[2023-07-06].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kcjcgh/202007/t20200715-472808.html.

[7]韓震.勞動教育在構建教育體系中的基礎性全局性地位[J].中國高等教育,2018(24):1.

[8]田慧生.全方位育人:開啟勞動教育新時代[J].中小學管理,2020(4):5-8.

[9]檀傳寶.勞動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認識勞動教育概念的基本內涵與基本特征[J].中國教育學刊,2019(2):82-84.

[10]徐長發.新時代勞動教育再發展的邏輯[J].教育研究,2018(11):12-17.

[11]李群,賈彥琪,劉永奇.“五育并舉”視野下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構建[J].課程·教材·教法,2022(12):60-66.

[12]劉良華.勞動教育何以成為“五育”融合的突破口[J].人民教育,2021(1):33-36.

[13]孫會平,寧本濤.五育融合視野下勞動教育的中國經驗與未來展望[J].教育科學,2020(1):29-34.

[14]李欣,曾勤,易勇,等.新中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發展動態、不足與展望[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2(1):96-105.

[15]胡君進,檀傳寶.勞動、勞動集體與勞動教育:重思馬卡連柯、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的內容與特點[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8(12):40-45.

[16]李俊堂,李惠.從集體與個體關系看勞動教育的問題與出路[J].教育導刊,2019(9):5-12.

[17]張蕊,趙榮輝.勞動教育:涵養小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的路徑[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4):139-144.

[18]蘇霍姆林斯基.蘇霍姆林斯基論勞動教育[M].蕭勇,杜殿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9.

[19]蔡汀,王義高,祖晶.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0]蘇霍姆林斯基.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M]//蘇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畢淑芝,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44.

[21]王飛,徐繼存.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現狀的調查研究[J].課程·教材·教法,2020(2):12-19.

[22]邵志豪,解慶福.新時代勞動教育實施的現狀、問題解析及應對策略:基于吉林省大中小學問卷調查的綜合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5):165-171.

[23]汪盛玉,陳德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價值、困境及路徑[J].現代基礎教育研究,2022(3):5-10.

[24]馮永剛.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的構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3(7):11-21.

[25]孔令帥,王超.中國式教育現代化背景下的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建設[J].教育與教學研究,2023(6):1-9.

[2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2022年版)[EB/OL].(2023-07-06)[2022-04-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204/t20220420-619921.html.

(責任編輯:李文玉)

Collective Labor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Under the Vision

of ″Five-education Integration″:Value,Dilemma and Path

CHEN Zupeng

(Jing Hengyi School of Education, China Institute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China)

Abstract:Labor education has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value of cultivating virtue,increasing intelligence,strengthening body and cultivating beauty,and is an important focal point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holistic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As the main form of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collective labor is an important approach to implementing the holistic education:it can promote the whole student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intelligence,personality,civism,moral standards and emotional literacy.However,at present,the collective labor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presents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hollowing out,formalization,personalization and eliminating communication,which covers the function of collective labor in implementing the ″holistic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For this,collective labor activitie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holistic education″.They should incorporate the spirit of collectivism into the objectives,methodologies,and evaluation of collective labor,moving beyond the misconceptions of entertainment and physical labor to highlight the comprehensive value of educational labor.Develop collective labor tasks that are full of inquiry and creativity to showcase the intelligence of students in collective work,build a labor collective with a rich spiritual life,and realiz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s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Labor″ and ″Enhancing Intelligence Through Labor″.Construct a collective labor mechanism that considers both collective interests and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ies,combining personal benefits with collective interests,allowing students to develop moral qualities,enhance knowledge and intelligence,and cultivate affective values,while participating in the collective.Fully leverage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collective opinion and collective evaluation in collective labor to change the poor labor qualities of individual students,foster students′ self-esteem and pride,and cultivate each student′s moral and emotional qualities to care for others and the collective interests,effectively enhancing students′ overall physical and mental qualities.

Key words:labor education;collective labor;integration of five forms of education;Suhomlinski;collective spirit;collective evaluati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国产| 中文字幕日韩久久综合影院|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922| 无码免费视频| 天堂av综合网|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91精品综合|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色综合天天综合中文网|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欧美日韩福利|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一级爆乳无码av|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华人在线亚洲欧美精品|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久草视频精品|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欧美日韩导航|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在线观看的黄网| 成人小视频网|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又色又刺激高潮免费看| 国产精品黄色片|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色九九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九九| 欧美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免费毛片| 亚洲天堂2014| 色婷婷亚洲综合五月|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国产九九精品视频|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中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免费视频 |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久久中文字幕2021精品| 91麻豆国产视频|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看| 亚洲视频黄|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天堂高清|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色欲国产一区二区日韩欧美|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美女内射视频WWW网站午夜| 亚洲天堂精品视频| 日日拍夜夜嗷嗷叫国产| 日韩高清一区 | 亚洲狼网站狼狼鲁亚洲下载| 久久九九热视频| 色婷婷在线影院|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无码精品一区|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999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