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騰



摘 要:獼猴桃在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且雨量充足的地區具有較為良好的生長態勢,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產業的政策,為獼猴桃種植產業帶來了新機遇與新挑戰。為了能夠提高獼猴桃的種植效果,改善獼猴桃的品質與產量,對影響獼猴桃種植技術效用的相關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選擇合理的生產模式并采用合作的組織形式,充分彰顯出政府的主導作用,通過對產業的深度開發促進了獼猴桃產業的長久發展,為科技服務創新和品牌塑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獼猴桃;種植技術;模式創新
獼猴桃屬于農業產業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獼猴桃種植技術的深入探究,并根據影響獼猴桃生產規模的相關因素予以合理的分析研究,采用有效的理論實踐方法促進獼猴桃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影響獼猴桃種植技術效用的相關因素
除了需要分析種植技術效率所產生的直接影響之外,還需要分析外部因素所帶來的間接影響。一方面,對獼猴桃的膨大劑使用進行檢查。膨大劑使用在獼猴桃樹體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萌芽率低的獼猴桃可誘導發枝,促進樹體成形,達到早產穩產的目的;二是使用膨大劑后獼猴桃增產效果明顯。獼猴桃是種植戶的家庭主要收入來源,所以種植戶對獼猴桃生產作業的投入和效益產出比非常重視,在獼猴桃生產中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使獼猴桃種植技術的應用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種植戶需要及時對獼猴桃的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進行更新,使得種植技術管理更加科學、有效、合理[1]。但隨著種植戶年齡增加,盡管累積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但是其思維方式固化,在管理時對于新的獼猴桃種植技術接受能力差,阻礙了效率的有效提升(圖1)。
當獼猴桃種植技術無法提高效率時,通過對內部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主要有生產要素投入過多和農產品有效產出不足兩方面的因素。其中,對肥料、農藥、用工和土地的投入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種植戶生產要素投入過多的情況普遍存在。而投入的優化改進,可以在保障產出不變的情況下,從土地、農藥、肥料、用工和其他要素等方面入手,就需要進行科學規劃,合理選肥,嚴格控制農資投入成本[2]。控制投入不是少投入,而是根據獼猴桃生長需求投入,力爭做到效益最大化,通過對要素使用效率的提升,從而保障獼猴桃種植業的高效性。
2 優化獼猴桃種植模式的有效措施
2.1 加大對種植戶培訓工作的重視力度
對種植戶的培訓工作應予以高度的關注,通過培訓力求使農戶最大化接受和吸收新的技術,針對生產管理和病蟲害識別與防治進行細致的講解。培訓形式豐富多樣,使農戶能夠獲得新技術,充分發揮合作社的生產帶動作用,為獼猴桃種植作業打造規模化的生產平臺,在提高技術效率的基礎上落實好惠農政策,讓合作社與惠農政策有效銜接[3],通過不斷提升合作社整體服務質量,確保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使其能夠在初期階段積極地應對技術、銷售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挑戰,進一步提高種植戶的生產效率,為獼猴桃種植規模的擴大提供保障(圖2)。
2.2 推廣和使用關鍵技術和配套設施
一方面,需要組織種植戶開展平衡施肥、果園生草、農作物秸稈還田等技術培訓工作,推廣標準化有機全營養平衡施肥模式,積極開展果園土壤養分測試、葉片營養診斷,依據樹齡、樹勢、葉色、產量、品質,確定標準的施肥方案。果園生草覆草既可起到保濕增溫作用,又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不僅能夠減少化肥的使用量,還可以增強土地的肥力,使果園處于持續生產階段。另一方面,還需要加大對綠色病蟲害防控措施的推廣和普及。綠色防控是持續控制病蟲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的重要手段,不僅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實現對病蟲害的可持續控制,而且有利于減輕病蟲危害。例如:安裝殺蟲燈、張掛引誘劑、使用物理防治等措施,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都能夠逐步減少農藥使用量,進一步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傳統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也不能滿足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需要。大規模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有效解決農作物標準化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難題,也有助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4](圖3)。
2.3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對于獼猴桃種植業來說,在高效發展的過程中充足的水資源是基礎,在部分獼猴桃果園中,大水漫灌使水分利用效率普遍較低,不利于獼猴桃的健康成長。結合獼猴桃種植區域的實際情況,引進高效的滴灌設施,并給予種植戶以專業的指導,使其能夠摒棄傳統的灌溉方法,使用新型的灌溉模式,進一步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提升獼猴桃種植生產水平。
2.4 拓展銷售途徑
網絡銷售已經成為商業發展的新型渠道,電子商務成為獼猴桃企業和合作社發展階段的新型經營模式,為獼猴桃產業帶來了多樣化的銷售途徑。現階段需要對獼猴桃種植戶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其能夠利用互聯網平臺,及時獲取相關銷售信息,通過不斷開拓獼猴桃銷售渠道,增加獼猴桃種植戶的經濟收入,還可以調動農民種植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獼猴桃種植技術的應用水平和使用效率(圖4)。
2.5 培育知名品牌
獼猴桃產業競爭日益激烈,一個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農產品必定為消費者提供質量高、價格合理的消費品,提高消費者的滿意度。培育知名品牌不僅能夠減少農產品銷售成本,還能推進標準化生產管理進程,提高農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對于無品牌的農產品來講,基本上是生產者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經驗去生產銷售,沒有統一的標準,所生產出來的農產品質量和規格并不相同。如果建立了品牌,就要求生產者必須執行標準化的生產和管理規定,嚴格確保每個產品的質量,確保從生產到流通再到銷售的可控性。最終實現一個品牌帶動一個產業、一個產業帶動一個地區的發展的目標。
2.6 開展統防統治
隨著農業生產規模化和農技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果業領域需要建立與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相適應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作為新型服務業態,既是公共服務體系向基層的有效延伸,也是提高病蟲害防控組織化程度的有效載體。通過實施專業化統防統治,創新防控機制、集成防控技術,有利于提高防治效果,有利于防控方式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有利于高效新型植保機械的推廣應用,促進植保機械升級換代,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舉措,也是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的關鍵措施之一。專業化統防統治是適應病蟲發生規律變化,解決農民防病治蟲難問題的必然選擇,也是降低農藥使用風險、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的有效途徑。
3 結 論
獼猴桃產業屬于農業經濟發展階段的優勢產業。為了促進獼猴桃產業種植業的長久發展,并形成產業化的革新趨勢,需要對現階段影響獼猴桃種植技術的因素進行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為獼猴桃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彭家清,朱先波,吳偉,等.十堰市獼猴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316.
[2] 王俊峰,王西銳,李永武,等.紅陽獼猴桃潰瘍病防治技術[J].陜西農業科學,2013(1):248-249.
[3] 王西銳,李艷紅.噻霉酮防治獼猴桃潰瘍病藥效試驗[J].煙臺果樹,2013(1):18-19.
[4] 蘇春英,王鳳君,葉文龍.獼猴桃無公害種植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3(1下半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