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義。這種融合可以豐富數學課程的內容和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促進學生跨學科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本文從挖掘文本教材、融入傳統文化元素、創新教學方法、開展實踐活動、融入數學歷史和故事等方面,探討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程資源傳統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17
小學數學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對于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綜合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傳統文化作為小學數學教育中的珍貴資源,能夠為數學課程注入豐富的內涵和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因此,在新《課標》背景下,探究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徑,對于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創新和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
一、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意義
首先,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豐富小學數學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傳統文化中包含許多與數學相關的元素,如古代的計數方法、測量方法等,這些都可以被引入數學課程中,使學生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數學的起源和發展。同時,通過引入歷史文化的背景,如數學發展史、數學家的故事等,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的歷史和文化背景,從而更好地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和應用價值。其次,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小學生通常對有趣的故事和典故充滿好奇心,而傳統文化中恰恰包含大量的有趣故事和典故。此外,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通過將傳統文化與小學數學課程資源相融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自己的文化背景,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認同。例如,在學習圖形時,可以引入中國的傳統圖形文化,如剪紙、風箏等,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文化傳統和藝術形式。
另外,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促進學生跨學科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傳統文化與數學課程的融合,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如歷史、文學等,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最后,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給小學數學教育帶來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動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和創新。所以,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有效的融合路徑和方法,使傳統文化在小學數學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現狀分析
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的現狀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數學課程的文化內涵,也限制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其一,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數學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傳統文化的融入。其往往把數學看作是一種純粹的學問,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數學公式、算法等基本技能,而忽略數學背后所蘊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導致數學課程缺乏文化內涵,使學生難以理解數學的本質和意義。其二,現行的數學教材中傳統文化的比例相對較少,缺乏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內容。盡管數學教材中會涉及一些歷史上的數學問題和數學家的故事,但這些內容往往只是簡單的介紹,缺乏深入的探討和挖掘。這就導致學生無法真正了解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無法將數學與傳統文化有機地聯系起來。其三,一些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缺乏對傳統文化元素的挖掘和利用能力。教師可能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不夠深入,或者缺乏將傳統文化與數學課程融合的方法和技巧。這使得其在教學中難以有效地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數學課程中,也無法引導學生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理解和學習數學。
三、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徑
1.挖掘文本教材,凸顯傳統文化內容
小學數學教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學生進行學習的關鍵資源。在教材中,有許多知識點都與傳統文化相關。因此,教師需要深入挖掘文本教材,凸顯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背景。
例如,在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時,教材中會涉及一些古代數學成果的介紹,如中國的算盤、起源于古印度的阿拉伯數字等,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為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這些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可以進行深入挖掘和拓展。如,在介紹算盤時,教師可以詳細講述算盤的起源和發展歷程。算盤是中國古代發明的計算工具,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算盤是如何被廣泛應用于商業、金融等領域的,甚至在某些地區,珠算水平曾經是衡量一個人聰明才智的重要指標。通過介紹算盤的歷史和使用方法,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國的數學成就和傳統文化。同樣,在介紹阿拉伯數字時,教師可以講述其發明者和傳播路徑。阿拉伯數字最初是由古印度人發明的,后來被阿拉伯人改進和完善,并傳播到歐洲和全世界。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這些數字在全世界的普及和應用,以及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通過介紹阿拉伯數字的歷史和重要性,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古印度、古阿拉伯的數學成就和傳統文化。通過深入挖掘和拓展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同時,這也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能夠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和人文精神。
2.重視課堂導入,融入傳統文化元素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課堂導入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的重要環節。通過融入傳統文化元素,教師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古代建筑藝術和圖案設計來引導學生認識圖形。首先,教師向學生明確教學主題是“認識圖形”,接著,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你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建筑和現在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嗎?”學生紛紛發言,有的說“古代的房子比較矮,現在的房子比較高”,有的說“古代的房子比較簡單,現在的房子比較復雜”。教師引導:“你們說得都對,但是除這些,還有一點很重要的不同就是古代的建筑中運用了很多圖形元素。比如,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屋頂上的龍、鳳、云紋等,這些都是什么呢?它們又有什么寓意呢?”學生回答:“龍是皇帝的象征,鳳是皇后的象征,云紋代表吉祥如意?!苯處熣f:“非常好!那么除這些,你們還知道哪些圖形元素呢?”學生答:“我知道故宮的建筑上有好多三角形和正方形,它們應該是為了讓房子更堅固吧?!苯處熆隙ǎ骸胺浅0簦∧銈円呀洶l現中國古代建筑中運用很多圖形元素。其實,這些圖形不僅讓建筑更加美觀,還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和文化內涵。比如,龍、鳳、云紋等代表著吉祥、權威和富貴,而三角形和正方形則代表著穩定和堅固?!苯酉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教材中的圖片或自己收集的一些傳統建筑圖片,讓學生自己發現并認識這些圖形元素。同時,教師還可以進一步拓展,讓學生了解一些傳統圖案的制作方法和文化背景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化素養。同時,通過了解傳統文化元素在數學中的應用,學生也會更加了解和認同我國的傳統文化。
3.創設問題情境,融入傳統文化內涵
創設問題情境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教師可以融入傳統文化內涵,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例如,在《認識鐘表》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教師引入:“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認識鐘表。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平時在生活中是如何知道時間的呢?”學生答:“我看手機上的時間?!被虼穑骸拔覌寢寱嬖V我現在幾點了?!苯處熣f:“非常好,那么你們知道古代人們是如何知道時間的嗎?他們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時間呢?”學生答:“古代人用日晷來測量時間。”教師肯定:“非常棒!那么日晷又是如何工作的呢?它有什么特點呢?”學生答:“日晷有影子,影子指向不同的方向就代表不同的時間?!苯處熆隙ǎ骸胺浅:茫∧敲闯巳贞校糯€有其他測量時間的工具嗎?”學生答:“還有水鐘?!苯處熞胂乱徽n程主題:“對的,水鐘是通過水流的速度來測量時間的。那么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些古代的測量時間的工具有什么共同點呢?”學生答:“它們都是利用自然現象來測量時間。”教師:“非常正確!現在我們有更精確的鐘表,你們知道鐘表是怎么工作的嗎?它有什么特點呢?”學生答:“鐘表有指針,指針指向不同的數字就代表不同的時間。”教師引入教學:“非常好!那么現在我們來一起認識鐘表吧。”通過以上問題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入鐘表的認識和學習中。通過了解古人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以及現代鐘表的發展和演變過程,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并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化素養,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4.創新教學形式,滲透傳統文化氛圍
教學形式是教師進行教學的具體方式和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創新教學形式,滲透傳統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學習《統計》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了解中國古代數學發展史”為主題,組織教學活動。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數學發展史,以及中國古代數學的重要成就和特點。接著,教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時期的中國古代數學發展史的調查和研究。小組成員可以分工合作,有的負責收集資料,有的負責整理資料,有的負責制作統計圖表等。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圖書館等途徑收集有關中國古代數學的資料,并整理成統計圖表的形式進行展示。學生可以通過柱狀圖、餅圖等直觀地展示中國古代數學在不同時期的發展狀況,以及其對世界數學發展的貢獻。最后,在完成統計圖表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和分享。每個小組可以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展示和講解其小組的統計圖表,分享其小組對中國古代數學發展史的理解和認識。同時,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總結和評價。對于表現優秀的小組和個人,教師可以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于表現欠佳的小組和個人,教師可以給予指導和建議。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總結中國古代數學發展史的規律和特點,以及其對現代數學發展的影響和意義等。通過以上創新教學形式和滲透傳統文化氛圍的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同時,這也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文化素養。
5.開展實踐教學,強化學生的傳統文化感知
實踐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其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來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對稱》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欣賞一些具有傳統文化元素的藝術作品,如中國古典園林、剪紙、風箏等。其中,剪紙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具有獨特的美感和文化內涵。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具有對稱特征的剪紙作品,如蝴蝶、花朵等,讓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些剪紙作品有哪些特點?其左右兩邊有什么關系?通過觀察和思考,學生可以了解到剪紙作品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這就體現了對稱的概念。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剪紙實踐活動,提供一些材料和工具,包括彩紙、剪刀、膠水等,讓學生自己動手制作一些對稱的剪紙圖案。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給予指導和幫助,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剪紙技巧和對稱的概念。通過實踐操作,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對稱的概念,同時也能提高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創新評價方式,以鼓勵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例如,在評價學生的剪紙作品時,教師可以關注作品是否具有對稱的特點,同時也可以評價作品的創意和美觀程度。通過這樣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因此,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是強化傳統文化感知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實踐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綜上所述,通過挖掘文本教材、重視課堂導入、創設問題情境、創新教學形式以及開展實踐教學等有效路徑,可以促進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的融合,讓學生在掌握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領略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培養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薛玉芳《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有效路徑探析》,《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7期。
[2] 王炳華《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有效方法探析》,《中華活頁文選(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2023年第5期。
[3] 王瓊《融入民族文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開發現狀研究》,中央民族大學2021年碩士論文。
[4] 吳敏《淺談小學數學課程資源與傳統文化融合的有效策略》,《讀寫算》2021年第13期。
(董敏敏,1990年生,女,漢族,山東東營人,研究生,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