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杰 許春明 衛國華


【摘要】目的 分析溫經通痹方手足浸浴治療奧沙利鉑導致的周圍神經毒性的臨床效果,以及對患者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方法 選取南通市腫瘤醫院2019年10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59例,采用甲鈷胺治療)與觀察組(60例,溫經通痹方手足浸浴聯合甲鈷胺治療),兩組均以7 d為1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后評估療效。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周圍神經毒性分級情況,治療前后疼痛數字分級(NRS)評分、總神經病變(TN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及正中神經、腓腸神經神經傳導速度。結果 與對照組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周圍神經毒性總發生率較低;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NRS評分、TN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均降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正中神經、腓腸神經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均加快,觀察組均快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 溫經通痹方手足浸浴可減輕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患者的疼痛與毒性反應,并能夠促進神經組織修復,恢復神經傳導速度,療效顯著。
【關鍵詞】周圍神經毒性 ; 奧沙利鉑 ; 溫經通痹方 ; 浸浴 ; 神經毒性 ; 神經傳導速度
【中圖分類號】R7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3718.2024.10.0090.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10.029
奧沙利鉑多應用于結直腸癌晚期患者的一二線及早期患者的術后化療中,且對胃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均有一定效果,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病情進展,但較易導致其出現周圍神經毒性反應,影響其日常生活與病情預后,故應及時予以治療。甲鈷胺可參與脫氧核苷合成胸腺嘧啶過程,修復受損的神經組織,減輕患者周圍神經毒性,但療效有待進一步提升[1]。中醫認為,奧沙利鉑導致的周圍神經毒性屬于“痹癥”范疇,腫瘤患者情志多有抑郁不暢,導致氣運行失常,從而影響血脈運行,該病多因氣血兩虛,寒凝阻絡所致,治療應以益氣溫經、和血散瘀為主。溫經通痹方包含艾葉、桑枝等多種藥材,利用該方進行手足浸浴可起活血通陽、化瘀通絡之功效[2]。本研究旨在分析溫經通痹方手足浸浴治療奧沙利鉑導致的周圍神經毒性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數字表法將南通市腫瘤醫院2019年10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119例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59例)患者BMI 19~25 kg/m2,平均(22.58±1.42) kg/m2;年齡25~70歲,平均(58.33±1.49)歲;男、女性患者分別為39、20例。觀察組(60例)患者BMI 19~25 kg/m2,平均(22.51±1.38) kg/m2;年齡27~70歲,平均(59.01±1.45)歲;男、女性患者分別為41、19例。兩組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診斷標準:參照西醫《神經病學(第6版)》 [3]中周圍神經毒性的診斷標準;中醫《中醫內科學》 [4]中氣虛血瘀證的診斷標準,主癥為氣短,乏力,神疲,脈虛,刺痛、痛有定處、拒按,脈絡瘀血(諸如口唇、齒齦、爪甲紫暗,皮膚赤縷,或腹部青筋外霉),皮下瘀斑,癥積,離經之血,舌質紫暗或有瘀斑、瘀點,舌脈粗張,脈澀、無脈或沉弦、弦遲;次癥為自汗,懶言,舌淡,肌膚甲錯,肢體麻木或偏癱,癡癲,狂躁,善忘,局部感覺異常。納入標準:⑴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⑵均接受奧沙利鉑化療且出現周圍神經毒性反應;⑶肌電圖檢查示肢體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排除標準:⑴存在遠處轉移;⑵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⑶處于妊娠期或備孕期。南通市腫瘤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針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及方法、安全性等進行審核,并批準,患者及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奧沙利鉑化療方案:第1天,以85 mg/m2的注射用奧沙利鉑(哈藥集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33094,規格:50 mg)靜脈滴注2 h;第1~2天,以200 mg/m2的注射用亞葉酸鈣(悅康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4159,規格:按C20H23N7O7計25 mg)靜脈滴注2 h,之后以400 mg/m2的注射用氟尿嘧啶[吉斯美(武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465,規格:0.125 g]于亞葉酸鈣后進行推注,再以600 mg/m2的氟尿嘧啶靜脈滴注22 h。以21 d為1個化療周期。對照組患者在上述基礎上接受甲鈷胺膠囊(北京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102,規格:0.5 mg/粒),于化療當天口服甲鈷胺,0.5 mg/次,3次/d。同時避免接觸冷水,需囑患者注意保暖,合理調整飲食方案,多進食如魚肉、牛羊肉在內的辛溫食物。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艾葉、桑枝、制川烏、雞血藤、黃芪各30 g,紅花、片姜黃、當歸各15 g,路路通、白芍、桂枝各20 g,制地龍、大棗、烏梢蛇各10 g,用2 000 mL冷水浸泡上述藥物1 h,并將其放置于同一容器內熬制1 h煎成1 000 mL的湯劑,后放置于足浴桶內至水溫40~50 ℃,先手后腳各浸浴30 min,2次/d。均以7 d為1個療程,治療4個療程后評估療效。
1.3 觀察指標 ⑴周圍神經毒性分級:治療后參考外周毒性反應分級標準[5],包括0、Ⅰ、Ⅱ、Ⅲ、Ⅳ級,標準依次為:無癥狀;患者腱反應消失但其功能不受影響;患者出現感覺麻木或缺失但不影響日常生活;患者感覺麻木或缺失且日常活動受到不良影響;患者長期感覺缺失且相應功能受到影響。神經毒性總發生率=[(Ⅰ級+Ⅱ級+Ⅲ級+Ⅳ級)例數/總例數]×100%。⑵各項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數字疼痛分級法(NRS)評分[6]評估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得分與疼痛程度成正比;采用神經病變總評分(TNS) [7]評估神經病變嚴重程度,分值0~40分,得分與神經病變嚴重程度成正比;中醫證候積分評估標準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 [4],涉及手足麻木、疼痛、神疲乏力、屈伸不利癥狀,各項按無、輕、中、重度分別記為0、2、4、6,總分為0~24,分值與癥狀嚴重程度成正比。⑶正中神經、腓腸神經神經傳導速度:于兩組患者治療前后采用肌電圖儀(浙江遠翔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型號:FLY-301)測定其正中神經、腓腸神經的感覺神經傳導速度(SNCV)、運動神經傳導速度(MNCV)。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證實符合正態分布,用(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周圍神經毒性分級比較 相較于對照組治療后的周圍神經毒性總發生率,觀察組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NRS評分、TN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評分均降低,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正中神經、腓腸神經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正中神經、腓腸神經神經傳導速度均加快,觀察組均快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3 討論
奧沙利鉑是一類應用范圍較廣的化療藥物,其在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還可損傷機體正常組織、細胞,導致患者出現周圍神經毒性反應,影響化療效果,且可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對化療的依從性產生不利影響。甲鈷胺是一種內源性維生素輔酶B12,雖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毒性反應,但易導致其發生惡心嘔吐、血壓降低等不良現象,臨床應用受限。
癌癥患者本就氣血不足,而奧沙利鉑化療后可致毒邪傷正,患者筋脈失養、經脈阻閉而發病,《中藏經·論痹第三十五》中專門論述有血痹的病因病機,指出:“血痹者,飲酒過多,百證千狀,皆失血也?!闭J為血痹的成因為血脈虧虛所致[8]?;熕轮車窠浂拘灾饕牟±碜兓癁樾姆沃餮獨夤δ苁С?,血脈空虛,外邪乘虛入于血脈,氣血運行澀滯,瘀阻于身體某一部位,即致各種血痹證,雖證見各異,但氣血運行不暢為病機關鍵,治療應以養血益氣、通痹散瘀為主。溫經通痹方中的艾葉、制川烏均有溫經散寒之功,桑枝可祛濕通絡;雞血藤、片姜黃可養血活血、通絡舒經;黃芪可起益氣固表、升陽活血、止痛化瘀之功;紅花、當歸則可祛風散寒、溫經活血;路路通可起補益氣血、通絡祛風之功;白芍、桂枝則可調理氣血、助陽化氣;制地龍可祛風除濕,大棗益氣生津;烏梢蛇有止痙息風之功。另外,手足浸浴可保證患者在溫熱的外界條件下接受治療,在此基礎上,全方共奏通絡活脈、補益氣血之功[9]。通過對比分析兩組治療后的神經毒性分級情況和各項功能評分發現,觀察組治療后的周圍神經毒性分級優于對照組,治療后的NRS評分、TNS評分、中醫證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這表示溫經通痹方手足浸浴可有效減輕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患者的毒性反應,減輕其疼痛程度,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減輕臨床癥狀。
SNCV、MNCV均可反映神經傳導速度,臨床多根據其動態變化來評估機體神經功能,當發生神經損傷時,可導致神經傳導速度有所減慢或者消失,隨著癥狀嚴重至一定程度可引發一系列的精細動作障礙,不利于病情好轉[10]。有研究表明,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患者自身神經功能受損,上述指標異常表達,神經傳導速度減慢[11]。通過對比分析兩組SNCV、MNCV結果發現,觀察組治療后的正中神經、腓腸神經的神經傳導速度均快于對照組,這表示溫經通痹方手足浸浴可促進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患者神經組織修復,改善神經傳導速度。藥理學研究表明,黃芪中的多糖物質可有效促進機體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側支循環的建立,將外周組織的耐缺氧能力顯著提高,且其具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可有效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起到保護神經的作用,以此改善機體神經傳導速度[12]。桂枝中的黃酮類成分可將自由基及超氧陰離子充分清除,調節轉錄因子活性,促進受損神經元恢復及外周神經再生,改善神經傳導功能[13]。
綜上,溫經通痹方手足浸浴可減輕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患者的疼痛及毒性反應,促進神經組織修復,恢復神經傳導速度,療效顯著,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夏寧俊, 顧根網, 陳艷, 等. 芪桂雙烏湯防治奧沙利鉑所致周圍神經毒性的臨床觀察[J].中醫腫瘤學雜志, 2023, 5(1): 37-43.
陸慧, 吳鳳堅, 何振雄, 等. 溫經活絡中藥局部熏洗防治化療所致周圍神經毒性反應的臨床研究[J]. 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 2020, 30(9): 33-34.
賈建平. 神經病學[M]. 6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8: 123-125.
周仲瑛. 中醫內科學[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02: 482.
趙芳, 余璐璐, 徐輝, 等. 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泡洗包在乳腺癌患者紫杉類藥物相關周圍神經毒性中的臨床觀察[J/CD]. 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志, 2023, 9(1): 38-42
王靜, 呂鳳云. 中文版疼痛評估軟件在老年術后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分析[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7, 23(34): 4358-4362.
劉立芝. 化療藥物誘導性周圍神經病的臨床、電生理及皮膚活檢初步研究[D]. 北京: 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院, 2016.
楊建宇, 李彥知, 韓世輝, 等. 華佗《中藏經》精讀(十三)[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 10(14): 5-7.
王倩. 中藥泡洗手足治療化療所致外周神經毒性的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藥科技, 2021, 28(6): 1000-1002
劉娜, 丁麗佳, 孫文博, 等. 通絡散治療化療后周圍神經損傷及對神經傳導的影響[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23, 20(5): 147-152.
王宇立, 沈彬雯, 唐禹, 等. 血痹康泡洗治療奧沙利鉑化療后周圍神經毒性的臨床療效觀察[J]. 中醫腫瘤學雜志, 2024, 6(1): 15-22.
吳嬌, 仝芳超. 黃芪的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及臨床應用[J]. 濱州醫學院學報, 2024, 47(1): 68-75.
葉鐵林, 劉雪妮, 史傳奎. 桂枝湯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 藥物評價研究, 2022, 45(2): 390-396.
作者簡介:施永杰,碩士研究生,住院醫師,研究方向:腫瘤的中西醫結合外治治療。
通信作者:衛國華,大學本科,副主任中醫師,研究方向:腫瘤的中西醫結合外治療法。E-mail:wgh79021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