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萍
摘?要:傳統文化作為一種寶貴的教育資源,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美術作為表達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對于小學生的美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傳播的廣泛普及,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地位逐漸被忽視,導致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度降低。因此,將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實踐活動中,成為當前亟待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傳統文化小學美術實踐活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5.043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藝術內涵和人文情感。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豐富小學美術實踐活動的內容,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通過傳統文化的融入,可以使小學美術教育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為有益的藝術教育環境。
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價值
1.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
小學美術教育是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學習傳統繪畫、傳統手工藝等,學生可以了解和欣賞傳統文化的價值和魅力。這有助于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熱愛,并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2.培養學生審美情感和創造力
傳統文化是美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它包含了豐富的審美價值和藝術表現形式。通過融入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學生審美情感,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并激發創造力。傳統文化中的符號、意象和圖案等元素,可以為學生的藝術創作提供豐富的靈感和創意。
3.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認同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精神瑰寶,它承載著獨特的歷史、價值觀和思想。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小學生可以增強對自己文化身份的認同感,培養文化自信心。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自己文化傳統的自豪感,并加強對傳統文化的自覺守護和傳承。
4.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理解
中國傳統文化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同國家和民族也都有各自獨特的傳統文化。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小學生可以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特點,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理解。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和文化包容觀念,提高學生在全球化時代的綜合素養。
二、傳統文化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1.缺乏創造性
傳統的小學美術教育往往過于注重教授學生模仿已有的藝術作品,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種教育模式使得學生只是機械地復制和模仿,缺乏對藝術的個人理解和表達。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創作,提供多樣化的藝術體驗,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2.教學內容單一
小學美術教育往往只注重傳統的繪畫和手工藝術技能的教授,忽視了其他藝術形式的培養。這種單一的教學內容限制了學生對不同藝術形式的了解和嘗試,使學生缺乏對藝術多樣性的認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者可以引入更多的藝術形式,如雕塑、攝影、設計等,讓學生能夠接觸和體驗不同的藝術形式,培養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
3.缺乏藝術理論知識
小學美術教育往往只注重實踐技能的培養,忽視了藝術理論知識的教授。學生只學會畫畫,卻不了解藝術背后的理論和歷史背景。這限制了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欣賞。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者可以在教學中加入藝術理論的教授,讓學生了解不同藝術流派、藝術家以及學生的作品背后的意義和影響。
4.缺乏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小學美術教育往往脫離實際生活,注重教授概念性的藝術作品,忽視了與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藝術教育。學生很難將所學的藝術知識應用到實際中,缺乏對藝術與生活的有機結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者可以引入與學生生活相關的藝術主題,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藝術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藝術應用能力。
5.缺乏個性化教育
小學美術教育普遍存在一種“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往往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個人的興趣和特長。這樣的教育模式使得一些學生失去了對美術的興趣和熱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育者可以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進行教學設計,鼓勵學生發展自己的藝術風格和個性。
三、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實踐活動的策略
1.選材精確
在美術教育中,選材的精確性對于學生深入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至關重要。通過選擇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如中國傳統繪畫,剪紙和傳統手工藝,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更好地探索和體驗傳統文化。
以中國傳統繪畫為例,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和模仿傳統繪畫的技法和風格,更深入地了解傳統繪畫的精髓。學生可以學習著名的山水畫家如宋代的范寬和元代的王蒙等,了解山水畫的創作思想和藝術風格。然后,學生可以嘗試使用傳統的繪畫材料,如宣紙和墨汁,在教師的指導下創作自己的山水畫作品。通過這個過程,學生不僅能夠學習到繪畫的技巧,還能夠感受到中國傳統繪畫所蘊含的哲學思想和審美價值。同樣地,傳統手工藝也是了解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學生可以研究不同地區的傳統手工藝品,了解其歷史淵源和制作工藝。然后,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制作傳統手工藝品,如刺繡花鳥畫、剪紙窗花或者陶藝作品。通過實踐的過程,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手工藝的獨特之處,并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傳承和民族精神。通過選擇與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并且能夠將所學的知識和技巧應用到實際創作中。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藝術修養,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發展。
2. 豐富教材資源
在小學美術實踐活動中,豐富傳統文化教材資源是融入傳統文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師可以準備一系列的傳統文化教材,包括傳統繪畫作品、傳統手工藝品、傳統文化故事等,供學生參考和學習。通過觀摩和學習這些傳統文化資源,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并在美術實踐中融入相關元素。
例如,當教師要教授中國傳統繪畫時,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著名的傳統繪畫作品,如《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等。教師可以通過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展示這些作品,讓學生欣賞和品味其繪畫技巧和藝術特點。同時,教師還可以講解這些作品的文化背景,及繪畫的題材、繪畫的用途等,讓學生了解繪畫作品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在學生進行實踐創作時,可以引導學生參考這些傳統繪畫作品,嘗試運用其中的技巧和表現手法,以此融入傳統文化元素。通過豐富的傳統文化教材資源,學生不僅可以在實踐中學習和體驗傳統文化,還可以在創作中表達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同時也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3.多媒體輔助
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傳統文化的圖像、視頻、等展示給學生,還可以通過瀏覽網上博物館的珍貴藏品,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傳統文化的內容。同時多媒體技術能夠豐富教學方法,打破以往教師口授傳遞知識的現狀,促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的觀察傳統文化素材,拓展思維想象空間。
例如,教師可以應用網絡媒體,在課堂上展示一幅傳統繪畫作品,如宋代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這幅長長的手卷全面詳盡地展現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全貌。我帶領學生登錄相關網站觀察此畫,可以近距離觀察畫中的細節和技法。學習畫作的歷史背景,了解畫作的主題和寓意,并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從中感受到了鮮活的傳統繪畫的藝術魅力,增加了對傳統繪畫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傳統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比如,在教授剪紙這一傳統手工藝時,可以通過視頻展示剪紙大師的手法和技巧,讓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剪紙的制作過程。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學習剪紙的基本技巧,并嘗試自己動手制作剪紙作品,進一步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通過多媒體輔助的方式,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體驗傳統文化,同時也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4.親身實踐
在美術教育中,實踐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特別適用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推廣。通過組織學生參與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藝術技藝和創作過程,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理解。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傳統工藝作坊。學生們可以親眼看到傳統工藝師傅的手藝和技巧,了解傳統工藝的獨特之處。學生可以觀察工藝師傅使用傳統工具和材料進行手工藝制作的過程,了解每一個步驟的細節和技巧。學生們參與其中,嘗試使用工具進行制作,體驗傳統工藝的樂趣和挑戰。通過這樣的親身體驗,學生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工藝的價值和意義,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探索欲望。除了參觀傳統工藝作坊,制作傳統手工藝品也是一個很好的親身體驗方法。學生們可以根據教師的指導,學習傳統手工藝品的制作方法,如剪紙、刺繡、陶藝、木藝等。學生可以親自動手,通過實踐操作,體驗傳統手工藝的獨特之處和技巧要求。在制作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感受到傳統手工藝所蘊含的智慧和美感,更加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通過親身體驗式的傳統文化活動,學生們可以從理論走向實踐,從觀察走向參與,真正地感受和體驗傳統文化的內涵和魅力。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5.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并將其表達出來。通過參與傳統文化主題繪畫比賽或制作傳統文化主題的手工藝品,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獨特的方式呈現傳統文化的魅力。
例如主題是中國傳統節日的繪畫比賽。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等,然后通過繪畫的方式將傳統節日的特點和意義表現出來。比如,學生可以描繪春節期間人們歡聚在一起的場景,表達家庭團圓的溫暖和喜慶的氛圍;或者用色彩鮮艷的畫筆描繪中秋節的月亮和家人團聚的場景,表達對團圓和祝福的美好愿望。通過這樣的藝術創作,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傳統繪畫的技巧和表達方式,還可以深入了解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和意義。同時,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也會得到鍛煉,培養了學生的藝術才能和創新精神。
6.學科融合
學科融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將不同學科的知識相互聯系,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更全面的認知和理解。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他學科中,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還可以加深對其他學科的學習。
例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詩詞,并引導學生通過“詩配畫”的方式來表達詩詞的意境。學生可以通過繪畫來展現詩詞中的山水、花鳥等元素,將自己對詩詞的理解和感受通過畫筆表達出來。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詩詞的內涵,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作能力。另外,在進行植物寫生課的教學時,教師帶領學生去學校勞動基地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對植物發芽、幼苗生長、開花結果等不同時期的狀態進行寫生,畫出一個植物生長的時間軸。同時采訪園丁或網上查閱等方式了解植物各個階段所需的環境條件和影響因素并標注出來。通過這樣的繪畫創作,學生不僅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還能夠培養學生認真觀察和科學表達的能力、熱愛勞動的品質。
在教學中將視覺藝術美術與聽覺藝術音樂的融合,對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和核心素養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教學《認識抽象畫》時,可出示色相環并播放不同的樂器聲音,讓學生對比感受,例如黃色好似喇叭發出的尖銳聲音,淺藍色好比長笛悠揚清亮,深藍色就像大提琴寬厚低沉,綠色接近小提琴柔美婉轉……再出示美國畫家康定斯基的抽象畫作品讓學生欣賞,帶學生感受畫家如何將繪畫藝術與音樂藝術的巧妙結合,他們認識到原來色彩是可以“聽”到,聲音是可以“看”到的。旋律和色彩也可以富有激情的同臺“表演”,繪畫也可以摒棄具體的形象而用色彩去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孩子們的視野會更加開闊,想象與創造也會更加豐富。
7.傳統文化活動
為了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傳承,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各種傳統文化活動。比如,每年的春節,學校可以組織親子活動,如剪窗花、做花燈,畫年畫,端午節包粽子、做香囊等活動,這樣的慶祝活動不僅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節日的氛圍,還可以了解其中的傳統習俗和寓意,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此外,學校還可以帶學生參觀傳統文化展覽。通過展覽,學生可以欣賞到傳統文化的藝術品和手工藝品,了解傳統文化的藝術形式和傳統技藝的精湛,從中獲得藝術的啟發和創作的靈感。通過這樣的參觀活動,學生們不僅增長了藝術修養,還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將傳統文化內化于心,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總之,傳統文化的融入對于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具有重要作用,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美術教育的內容,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情趣,還可以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教師應創造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理解該重視傳統,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藝術教育環境。
參考文獻:
[1] 蔡雪筠《弘揚傳統文化,豐盈美術課堂——傳統文化融入小學美術課堂的思考》,《亞太教育》2023年第1期。
[2] 明德巴依爾《探索小學美術課堂中的傳統文化融入策略》,《幸福生活指南》2023年第29期。
[3] 魏巖《“互聯網+”中小學美術課堂弘揚傳統文化淺談》,《中國新通信》202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