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以圖像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向兒童展示故事情節,易于理解,能夠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通過閱讀繪本,兒童可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詞匯量和語法知識、積累社會常識等,更好地認識世界。教師應認識到繪本閱讀對兒童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優化繪本閱讀教學,為兒童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下面,筆者分析了當前繪本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基于兒童心理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原則和策略,以供參考。
一、基于兒童心理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價值
(一)提高兒童的悅納程度
幼兒園階段的兒童愛動愛鬧,喜歡提出問題和探索世界。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基于兒童心理發展的階段性、順序性和個別差異性等特點,選擇各種類型的優質繪本,運用契合兒童心理的教學語言和方法開展繪本閱讀教學,能夠開闊兒童的視野,深化他們對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幫助他們學習認識自己、悅納自己,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二)完善兒童的人格特質
繪本中的故事情節往往反映了社會生活的規則和道德觀念,對兒童理解和學習社會規范具有重要作用。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從兒童心理出發,引導兒童充分理解、感知故事中蘊含的為人處世的道理,能夠滿足兒童的心理認知需求,使兒童學會獨立、樂觀、自信、從容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三)提升兒童的核心素養
教師引導兒童分析和辨別繪本中的插圖色彩、角色形象等,能夠提高其觀察能力,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通過欣賞繪畫風格多樣的繪本,兒童能夠深化對美的認識,獲得豐富的審美體驗,發展自身的審美情趣和藝術鑒賞力。此外,繪本中的語言文字能夠豐富兒童的語料庫,增強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當前繪本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讀而不思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部分教師傾向于講解繪本插圖、示范文字發音等,忽視了引導兒童思考的重要性。這使得部分兒童在閱讀繪本后并沒有深入理解所讀內容,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失去了在閱讀中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機會。
(二)閱而不啟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兒童掌握基本的閱讀方式、發聲方法、基礎知識等,還要啟發兒童與繪本內容共情,幫助他們從繪本故事中積累人生經驗,培養其閱讀理解能力和分析表達能力。但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機械,他們只是單純地講解故事,并沒有挖掘繪本蘊含的情感和思想內涵,未能促進兒童收獲新知,所取得的教學效果不佳。
三、基于兒童心理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原則
(一)遵循發展規律
兒童在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他們的短時記憶能力、觀察能力較強,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較弱。教師應了解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語言行為特點、閱讀習慣等采取適合兒童的閱讀教學方式,使每一個兒童都能在閱讀中有所收獲。
(二)尊重個體差異
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在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興趣、性格等方面存在差異。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幫助兒童確立合適的閱讀目標,并跟蹤記錄兒童的閱讀過程,據此調整教學方式,以促進兒童的個性化發展。
(三)抓住最佳教育時機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兒童心理出發,把握關鍵時機,與兒童積極互動,結合兒童生活實際開展相應的繪本閱讀教學,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并引導兒童理解和感悟故事情節。教師可以選擇兒童精力充沛的上午開展繪本閱讀教學,創設溫馨的閱讀環境,以吸引兒童,促使兒童主動閱讀。
四、基于兒童心理開展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從“心”出發,導讀激趣
第一,做好繪本分類,激發閱讀興趣。繪本主要分為人物故事類、數字表達類、生活技能類、藝術啟蒙類、心理認知類等。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做好篩選工作,精心挑選真正具有教育價值的繪本。同時,教師要了解兒童的心理,根據學情選擇合適的繪本。
具體來說,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選擇語言文字較少、故事情節相對簡單的人物故事類或藝術啟蒙類繪本。例如:教師可以引入繪本《變色鳥》,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向小班幼兒介紹色彩變化的原理,讓其感受顏色的奇妙變化,學會發現美、欣賞美;教師可以利用繪本《我喜歡我自己》,讓幼兒明白每個人都有獨特之處,做自己最重要。對于中班和大班幼兒,教師可以引導他們閱讀有一定難度的繪本,如《我的媽媽真麻煩》《世界上最糟糕的爸爸》等,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思考和分析。
第二,利用網絡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和現代信息技術,打造立體的、生動的、多維的教學空間,以直觀的方式幫助兒童理解繪本中的故事情節。
例如,在帶領兒童閱讀《神奇糖果店》這一繪本時,教師可以制作動畫或播放相關視頻,向兒童展示小豬走進“神奇糖果店”試吃綠色的神奇糖果后產生的變化,并讓兒童想象其他顏色的糖果會產生怎樣的神奇效果。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兒童的視聽體驗,還有助于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
(二)用“情”切入,加深理解
第一,做好情境創設,持續陪伴閱讀。情境認知理論強調,學習是個人與情境互動的過程。知識是在情境中建構的,不與情境脈絡相分離。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兒童心理出發,借助兒童熟悉的生活場景創設閱讀情境,引導兒童在情境中感悟繪本內容。例如,在帶領兒童閱讀《會魔法的天氣》這一繪本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天氣變化,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導兒童了解不同季節的氣象特征。
第二,及時給予鼓勵,引導自主閱讀。聯結學習理論強調,學習就是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基于此,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激勵手段,及時給予兒童反饋,強化兒童的學習行為。如果兒童的閱讀方法和學習效果比較好,教師應該給予兒童正面的評價,及時表揚和鼓勵他們;如果兒童的閱讀方法或步驟出現錯誤,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指出其中的不足。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兒童主動分享自己的想法,展現自己的學習成果,尊重兒童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支持兒童自主閱讀,增強閱讀的體驗感和成就感。例如,在帶領兒童閱讀《我媽媽》這一繪本時,教師可以根據兒童的心理偏好,引導兒童說一說自己爸爸、媽媽的形象特點等,并對兒童的敘述給予積極的反饋,為語言表達流暢的兒童發放小禮品。
(三)以“聲”為媒,深化賦能
第一,聽說一體訓練,高效復盤輸出。首先,教師可以播放音樂,帶領兒童伴隨優美的旋律閱讀繪本。其次,在講解繪本中的生字、生詞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兒童開展合作,讓他們分角色朗讀繪本中的語句。最后,由于幼兒園階段的兒童正處于語言發展期,他們能夠使用基本的字詞,理解性地描述自己所感知到但不熟悉的事物。基于此,教師可以引導兒童在閱讀繪本之后復述繪本內容,說一說繪本情節中所蘊含的道理,鍛煉兒童的語言組織能力。例如,在帶領兒童閱讀《安的種子》這一繪本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兒童了解故事內容,然后讓兒童以小組為單位,一同探討“為什么安的種子能發芽”“安的種子與其他人的種子有什么不同”等問題。
第二,運用多種形式,升華閱讀意境。繪本的類型多種多樣。教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挖掘不同繪本的教育價值,升華閱讀意境。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兒童分析藝術類繪本中的色彩元素、顏色搭配、人物形象特征等,提高兒童的審美能力。例如,繪本《月亮,你好嗎》構圖簡單,沒有復雜的背景與細節,只有一片天、一片海、一個月亮、一個小孩、一艘船。其中擬人化的粉紅色月亮的表情夸張生動,極具戲劇張力,給人一種愉快、溫馨的感覺。這些兒童涂鴉般的畫面可以激發兒童的思維,帶給他們美的享受,增強其藝術鑒賞力。在繪本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兒童用油畫顏料進行模仿繪畫,讓他們畫出自己眼中的月亮。
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心理認知類繪本引導兒童了解自我,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從而促使兒童勇敢社交,走出舒適圈,提高其適應社會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繪本《我的情緒小怪獸》,引導兒童了解表達情緒的方法。在這一繪本中,作者用黃色、藍色、紅色、黑色、綠色等顏色的小怪獸代表不同的情緒。教師可以讓兒童發揮想象力,探討繪本最后粉色的小怪獸代表什么情緒,說說其他情緒可以用什么顏色表示。在兒童讀完故事后,教師可以通過相互提問的方式,引導兒童回顧故事內容,并鼓勵兒童選擇某一種情緒進行演繹,在情景劇表演中釋放自己的情緒。
在兒童有一定閱讀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兒童用自己的畫筆創作繪本,編寫屬于自己的繪本故事,然后在班級與同伴分享。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兒童學習繪本《我媽媽》的對比手法,讓他們用這種方式描繪自己奶奶的形象,凸顯奶奶的不同狀態,提高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藝術表現力,使文字和圖畫成為兒童表達自我的媒介和載體。
結語
基于兒童心理開展繪本閱讀教學有助于豐富兒童的認知經驗,滿足兒童的情感需求。在指導兒童開展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遵循發展規律,尊重個體差異,引入多元繪本,創設互動式教學情境,鼓勵兒童自主探索,以助力兒童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十堰市竹溪縣匯灣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