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因此,教師應重視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積極開展各種游戲活動,以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美工區是幼兒園活動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班級的美工區都有各自的特色,其活動主題、內容呈現、表達方式和經驗支撐都各有亮點。此外,通過參與美工區混齡活動,幼兒能將自己學會的本領教給其他幼兒,實現班級文化的互通。
然而,在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不敢放手,總是以成人的視角評價幼兒的混齡活動效果,過分關注作品的呈現水平,而忽略了幼兒學習品質的提升。對此,教師應通過開展創意“小先生”活動,激勵其他幼兒更積極地參與美工區混齡活動。創意“小先生”活動是指3~6歲的幼兒在“小先生”的帶領下參與美工區的游戲,幼兒可以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并通過自發地交流、觀察和模仿進行創造性學習。教師應營造自由且和諧的活動氛圍,引導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在“小先生”的幫助下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并不斷加強與其他年齡階段幼兒之間的交流,從而增強教學效果,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一、創設區域環境
在以區域為載體推動幼兒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創設合適的區域環境和提供良好的條件。只有當環境和條件有利于幼兒自主活動時,才能促使他們在區域活動中積極探索,并在此基礎上獲得新的發展。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環境這一隱性資源不容忽視。教師應創設貼近幼兒實際生活且適宜的環境,充分發揮環境在教育中的隱性引導作用,有效培養幼兒做“小先生”的能力。
(一)定點定位擺放,讓幼兒有材料做“小先生”
在開展創意“小先生”活動前,教師要讓幼兒熟悉活動區域,明確物品的拿取和歸位方式。在規劃美工區時,教師應確保空間布局便于幼兒進行多樣化活動,如展示作品和自由創作等。在美工區投放材料時,教師可以借鑒收納專家的理念,根據材料特性將美工區劃分為不同的小區域,實行定點定位擺放,將各區域所需的公共材料,如彩紙、蠟筆、水彩筆、膠水、剪刀、雙面膠等,分類放置在可靈活移動的材料框內,并整齊地擺放在指定柜子中,附上分類標簽,以便幼兒根據標簽準確取用。
(二)基于幼兒視角,讓幼兒保持做“小先生”的興趣
在開展創意“小先生”活動前,教師不能僅依照主觀意愿創設環境,而要基于主題背景,從兒童視角出發,提供有利于幼兒做“小先生”的操作材料。以“秋天”主題為例,幼兒在多樣化活動中對樹葉產生了濃厚興趣。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自行收集各類樹葉,并將其放置在區角內,與其他幼兒一起合作,創作出樹葉粘貼畫、樹葉標本、樹葉裙等創意作品。教師應根據不同的主題提供不同的材料,持續激發幼兒的興趣。
(三)合理利用空間,讓幼兒進入“小先生”角色
幼兒在美工區創作的作品豐富多樣,展示時則需要教師的協助。如何美觀地展示幼兒的作品,供“小先生”品評,成為教師進行空間布局的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廢舊材料在墻面打造出與主題相關的環境,并懸掛長短不一的繩子,附上夾子,方便幼兒將自己完成的平面作品融入墻面環境,從而促使幼兒進入“小先生”角色。
二、明確活動組成
美工區混齡活動應立足于美術表現形式,圍繞立體與平面兩個方面開展。融入“小先生”的美術區域活動可以按照“玩—品—學”三個部分展開。它們在同一活動中所占比重不同,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玩——以“小先生”激發興趣
1.玩角色,表達感受。教師可以創設合適的情境,以擔任“小先生”角色的幼兒為主導,使其引導其他幼兒親身體驗創作,讓幼兒在美術創作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感受,展現自己的審美。
2.玩情境,貫穿故事。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創設的故事情境需符合做“小先生”幼兒的年齡特點,并將故事情節貫穿始終,以便“小先生”引導其他低年齡段的幼兒積極參與美術活動。
3.玩音樂,開展律動。教師可以以“音樂律動”為突破口,播放合適的音樂并開展律動,利用音樂的強弱變化為做“小先生”的幼兒提供美術創作的靈感,促使他們根據目標大膽創作美術作品。
4.玩繪本,開展綜合活動。教師可以選取情節豐富、有想象空間的繪本,讓做“小先生”的幼兒在看繪本、講繪本、畫繪本故事的過程中提高美術綜合能力,帶領更多低年齡段的幼兒參與美術綜合活動。
(二)品——由“小先生”助推品悟
1.品動作,悟動態。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定格幼兒動作,讓幼兒探索形成不同動態的原因,掌握動態的畫法。
2.品旋律,悟情感。教師可以播放合適的音樂作品,搭配合適的圖畫,讓做“小先生”的幼兒感知音樂旋律的變化和觀察畫面,并帶領其他幼兒感受畫面所蘊含的內在情感,理解色彩所代表的含義。
3.品畫面,悟構圖。造型、色彩、構圖是構成圖畫表達的基本要素。教師可以引導做“小先生”的幼兒自主設計畫面,與同伴交流,幫助其他幼兒理解作品的構圖,從而完成圖畫設計。
(三)學——由“小先生”實現學中有得
1.得提示,遷移運用。在幼兒開展美術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做“小先生”的幼兒展示繪畫技能,幫助更多低齡幼兒掌握繪畫的基本要素,并引導他們遷移運用,掌握動態畫法。
2.得感悟,情感共鳴。做“小先生”的幼兒對美的事物及美的表現方式的感知與理解,是其他幼兒進行創造性表達的關鍵。教師可以鼓勵“小先生”引導低齡幼兒在交流合作中不斷獲得感悟,從而實現情感上的共鳴。
3.得技巧,生活再現。做“小先生”的幼兒應學會觀察,能夠感受、欣賞自然環境和生活中美的事物,并用自己的方式大膽表現出來,同時帶領其他幼兒學習美術技巧,再現生活中的美景。
三、開展教學實踐
在創意“小先生”活動中,教師需要設計個性化的活動目標,激發大班幼兒做“小先生”的熱情,調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以保證混齡活動的效果。
(一)設計目標,參與指導
在“小先生”帶領幼兒參與美工區活動時,教師要引導“小先生”設計活動目標,激發其他幼兒的參與熱情。教師還要鼓勵“小先生”主動展現自己掌握的技能,并通過個性化的方式表現出來,給其他低齡幼兒做出良好的示范。
在開展手工制作活動時,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活動內容,讓每個參與活動的幼兒都能找到對應的活動目標,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在準備材料時,教師可以投放自主性操作材料、半成品材料、小型成品材料及組合材料等,以此滿足不同幼兒的成長需求。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做“小先生”的幼兒選擇大家喜愛的形象,帶領其他幼兒創作作品,讓幼兒感受動手創作的樂趣。
(二)開展混齡活動,助力“小先生”的智慧聯通
混齡活動能打破班級之間的界限,實現班級文化共通,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促進社會性的發展。在混齡活動中,教師不應站在成人的視角看待幼兒,而應以幼兒視角鼓勵其大膽探索。同時,教師要鼓勵“小先生”主動示范,以激勵其他幼兒積極參與其中。例如,在開展以“折紙球”為主題的美工區混齡活動時,筆者引導幼兒進行自我介紹,相互認識,隨后讓他們開始動手制作,并鼓勵“小先生”主動示范。之后,擔任“小先生”的鑫鑫說:“今天我來教你們折紙球。我折一步,你們跟著學。”在鑫鑫講解完畢后,只有一名幼兒學會了。鑫鑫又說:“我畫步驟圖給你們看,就像老師給我們看的步驟圖一樣。”之后,大部分幼兒學會了。
(三)依托繪本,激勵幼兒主動做“小先生”
幼兒美術活動的開展應以具象性為基礎,符合幼兒的美術思維模式和特點。教師可以選擇圖畫內容符合幼兒美術思維的繪本,讓大班幼兒引領其他幼兒積極參與“讀—畫—做”一體化活動,進而激發大班幼兒做“小先生”的熱情。
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發展水平各不相同。在美術活動中,教師應提供不同的繪本,滿足不同閱讀水平和美術水平幼兒的需求。在“小先生”的帶領下,教師可以指導他們開展不同的美術活動或者完成不同的美術學習目標,支持所有幼兒在活動中享受快樂、獲得成長。比如,借助《阿羅的童話王國》這一繪本,“小先生”可以帶領其他幼兒開展“泥塑童話國”活動,鼓勵其他幼兒用彩泥捏制不同的物品,最后將他們的作品組合起來,構成“童話王國”。
(四)積累技法,在對話探究中培養“小先生”
在繪畫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學習不同的繪畫技巧,并通過合作與對話,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培養幼兒做“小先生”的能力。在蠟筆繪畫環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嘗試設計紋理,先選用一種顏色作為主基調,隨后用另一種顏色的蠟筆勾勒,掌握折線或邊浪紋的畫法,從而讓幼兒體驗到用蠟筆繪畫的樂趣。
例如,朵朵想創作關于森林城堡的蠟筆畫,她先畫出了一座雄偉的城堡,但不知如何畫出國王。這時,“小先生”妞妞便熱心地與她展開對話。妞妞說:“你看,國王的王冠看起來是不是很像一個可愛的南瓜,只是多了很多的裝飾。還有國王的眼睛大大的,嘴巴上的胡須彎彎的。”在妞妞的指導下,朵朵用蠟筆畫出了一位慈愛的國王,并使用漸變色繪畫國王的王冠。在畫國王的頭發時,朵朵運用蠟筆畫出波浪紋,呈現出了肌理美。
結語
美工區為幼兒提供了一個自由體驗、創作和展示美的空間。教師應致力于打造充滿藝術氣息的美工區,積極開展混齡活動,使大班幼兒在自主學習的氛圍中主動擔任“小先生”,積極展現自己的美術才華,帶動更多的幼兒融入活動,從而促進每個幼兒的個性化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立發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