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軍

小學教育工作者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我們的教學理念要新穎,教學方式要多樣,教學內容要生動,教學活動要豐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通過互動性教學、研究性學習等形式,把教師講授和學生研學有機結合,要從學生視角去觀察事物,要用學生的情感去體驗事物,把道理講透、講深、講活,讓“小課堂”成為“大思政”。
“富起來到強起來”是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下冊教材中的一篇課文。本教學設計中包含“今昔對比,尋求發展”“改革創新,譜寫新篇”“科教興國,面向未來”三個板塊,生動體現了我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發展歷程。
一、設計理念
(一)通過調查祖孫三代人身上發生的變化,初步了解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改變,這是“知”的層面。
(二)通過創設“我是改革見證官”主題情境,引導學生從“走進一個村”“聚焦一座城”兩方面深入了解改革開放所帶來的變化,引起情感上的共鳴,這是“情”的層面。
(三)在“我展示——家鄉一分鐘”環節中,使學生對“改革創新謀發展”的理解達到新的高度,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珍惜今天的生活,真正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行”的層面。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在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初步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利用學習資源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能夠表達出自己的見解,為本課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政治認同:體會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發生的變化。
(二)法治觀念:了解改革創新相關的法律制度,樹立法治觀念。
(三)責任意識、道德修養:了解建設者們勇于探索、努力創新的精神,樹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教學重難點
體會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發生的變化,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五、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黨的二十大報告我來讀
1.同學們,關于黨的二十大,你們想了解些什么呢?
2.老師一直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這里有我的學習筆記,里面有很多你們關心的話題,課前我們自主閱讀,尋找答案。
3.學生在《我的祖國》音樂中朗讀黨的二十大學習筆記。
板塊一 今昔對比,尋求發展
我調查——“祖孫三代比童年”
1.(師生問好)同學們,再過不久,我們將迎來除夕之夜,闔家團圓,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是最開心的。你們家年夜飯都有哪些菜?
2.可真豐富!想知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小時候的年夜飯是什么樣的嗎?我們一起去看看吧?。úシ乓曨l《年夜飯的變遷》)
3.從年夜飯的變化中,你有什么發現?課前,同學們進行了“學習二十大·三代比童年”的主題研究,并制作了繪本,我們來交流:請你說一說,這體現的是哪個方面的變化?
4.是啊,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中,我們真切感受到,我們的日子富裕起來了,人民的生活幸福起來了。中國這艘劈波斬浪的巨輪正從“富起來駛向強起來”。一起走進今天這節課“富起來到強起來”。(板書課題)
板塊二 改革創新,譜寫新篇
(一)我討論——“對內改革”換新貌
1.時間回到20世紀70年代(出示圖片),老百姓生活條件相對艱苦。為了改變這一現狀,重振國民經濟,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時任國家領導人鄧小平這樣說:(播放《十一屆三中全會視頻》)
2.鄧爺爺強調了要發展,就必須怎樣?(改革)
3.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改革讓中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讓我們走進一個村。知道這是哪里嗎?
4.這就是中國農村改革第一村——小崗村???,這樣的農村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5.而他們原來的生活卻是這樣的。看?。úシ乓曨l)
6.和你想的一樣嗎?你覺得他們的生活中還會遇到哪些困難?
7.到底是怎樣的改革讓曾經極度貧困的小崗村富裕了起來?快拿出資料冊,讀讀漫畫——《小崗村的故事》。
8.我們來交流,小崗村進行了怎樣的改革?
9.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想不想聽一聽參與改革的嚴宏昌老人是怎么說的?(播放視頻)
10.同學們,改革如此之好,讓我們也來擔任一次“小小宣傳員”,講講小崗村的變化。
(二)我來演——我是小小宣傳員
1.出示活動單一,明確活動要求。
2.小組活動,根據活動要求的信息,發揮自己的想象,編好、演好。
3.小組展示:請幾組同學到講臺前演一演。
4.說出感受:演得真精彩,掌聲送給他們,從他們精彩表演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小崗村是農村改革的第一村,在那之后,更多的農村進行了改革,原本貧窮落后的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貧窮變得——富裕,由破落變得——美麗!
5.小結:走進一個村,我們看到,農村致富靠的是——(板書:對內改革)
6.滲透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農村發展是這樣說的: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
(三)我研究——“對外開放”創輝煌
1.改革的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處處洋溢著改革的熱情。我們再來“聚焦一座城”。
2.知道這是哪里嗎?誰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天的深圳?
3.你知道這又是哪里嗎?(出示小漁村照片)這是1978年以前的深圳??吹竭@兩張圖片,你有什么樣的問題想問老師呢?
4.深圳的發展得益于對外開放。為了進一步促進經濟的發展,1980年,中央決定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這四個城市的迅速崛起,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
5.深圳的變化還有很多,讓我們在“數說深圳”資料單,繼續發現。
(四)我匯報——“聚焦一座城”——深圳
出示活動單二
1.①今昔對比講解員:各位小游客,他對深圳的介紹有沒有吸引到你?
深圳的哪一方面最打動你?
有沒有想去深圳的沖動?
②圖表繪制數據員:哪一組來展示?你的圖體現著深圳哪些方面的變化?
2.(出示拓荒牛圖)在深圳有這樣一尊雕塑,它是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拓荒牛?;仡櫳钲诘陌l展歷程,你覺得有什么含義呢?(代表開拓進取的精神)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深圳精神。2020年12月31日,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了“三牛精神”: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
3.通過學習,我們也發現了深圳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政策支持、科技教育、改革創新。有了深圳的示范效應,我們國家進一步邁開了對外開放的步伐,逐步形成了沿海、沿江、沿邊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出示對外開放格局圖)
4.總結:聚焦一座城,我們看到城市飛速發展靠的是——(板書:對外開放)
板塊三 科教興國,面向未來
(一)我思考——“匯報成就明初心”
1.我們的家鄉南通是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今天的“萬億之城”,改革也讓南通蓬勃發展。(播放一分鐘視頻)
2.誰能用一句話贊美我們南通?
3.南通作為教育之鄉,它的發展還緊緊依托國家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科教興國。其中最關鍵的就是要——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板書:科教興國)
4.你們是幸福的一代!作為小學生,你們感受最深的,應該是教育的變化。我們新區學校占地十萬多平方米,園林式的校園充滿著文化氣息,教育設施更加現代化!你還感受到哪些教育方面的變化?
5.《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出臺,保障了我們每位適齡兒童、少年都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6.在科技創新的引領下,我國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我們一起來回顧——(播放視頻)
7.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最終推動了國家從富起來到強起來。
8.工業能力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實力,工業能力越強的國家,其科技、經濟、軍事會更強。這是“世界各國工業增加值排行榜”。(播放視頻)
9.同學們臉上洋溢驕傲,此刻在你們心里流淌的就是濃濃的愛國之情。我們的祖國真偉大,我們的祖國正從富起來到強起來。
(二)我暢想——“建設未來立壯志”
1.小崗村的富裕、深圳的騰飛、南通的繁榮只是改革開放豐碩成果的縮影。如果從我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筆記中找一段話來總結我們這節課,你選哪一段呢?請你讀一讀。
2.是啊,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近代中國的發展歷程也充分證實了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領導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我們是當代少年,未來的青年,是現代化中國的見證者和建設者,唯有矢志不渝、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時代、不負人民?。ǔ鍪?,齊讀)
3.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登上“富強號”巨輪,在“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科教興國”戰略的指引下,向著未來,揚帆遠航!
六、板書
富起來到強起來
七、教學反思
本節課以誦讀“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筆記為切入口,在朗讀中了解二十大報告的內容,理解其精神內核,激發當代青少年對黨的向往和對祖國的熱愛,小課堂一下子成了“大思政”。
編、演、畫、唱等形式,不僅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氣氛,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加深了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學生也感受到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科技興國的必然性。課堂最后再次用筆記中的一段話總結課堂,既對本節課作了準確的概括,更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本節課的板書設計通過簡筆畫繪制“富強號”巨輪,呼應課題“富起來到強起來”。通過板書關鍵詞“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科教興國”,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了推動中國向前發展的動力所在,深刻體悟到改革創新對中國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