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彥利
土地承載萬物,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世界上各個民族都有對土地的崇拜和依戀現象,但它在中國文化中表現得尤為突出、更為鮮明,土地是家,也是故鄉。哪怕到了科幻創作中,人類漂泊在宇宙,卻也心系著那顆藍色的星球、那處生命的歸宿。
《火星來的新同學》是一篇創意精巧的科幻短篇,作者是近年的科幻新銳路航。火星基地出生的王依依,通過遠程通信設備就讀于地球的小學,地球與火星間路途遙遠,她的聲音無法及時傳達,于是便成了班里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隱形人”。
與地球上的同學相比,王依依的處境顯得十分艱難。她不得不忍受火星上的單調乏味和無聊寂寞,在艱苦的環境中辛苦培育出金邊瑞香花,成了她生活中的一大慰藉。為了讓她能夠參加大合唱,同學周新陽用盡了渾身解數。兩人間的合作互助體現出異星漂泊者與故鄉無法割斷的聯系。文章中描寫的事件極小,但卻折射出人類生生不息的團結力量,友情與智慧極大壓縮了物理距離,分散于地球與火星的人如毗鄰而居。
在《夜幕鄉關》中,小作者劉安晴則描寫了太陽隕落后,人類利用各種手段在宇宙中尋找新的太陽。面對能源的枯竭和地球環境的惡劣,他們不得不向宇宙的更深處探索,內心充滿蒼涼與困惑,昔日的華美辭章竟變成一曲哀悼的挽歌。
兩篇科幻作品的題材其實相近,都書寫了異星漂泊者濃郁的鄉愁。同時,兩位作者都在較為宏大的科幻創意中努力挖掘個體的內心情感,以情動人,整體敘述充斥著濃濃的抒情格調。背井離鄉之痛、苦苦堅守之累、百折不撓之心,通過文字精準地傳達給讀者。人類身在宇宙,故土情結卻從未被磨滅。不論是周新陽,還是為了尋找新太陽放棄原有生活習慣的人們,都體現出同根同源的人類的仁愛之心。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這是唐代詩人王維在《終南別業》中的佳句。在古代文論中,有個創作手法也被稱為“水窮云起法”,你可以嘗試這樣的寫作方式。隨著情節展開,問題會一個接一個不斷地出現,它們步步緊逼,幾乎將人物逼至絕境。但人物并不放棄,他們竭盡全力,于水窮之處坐看云起,伺機尋找方法,最終峰回路轉,讀者的心也一下子從高處落了下來,充滿踏實與滿足。
不僅如此,你還可以如兩篇作品一般,在文中建立重要的意象。“金邊瑞香花”在火星上盛開,正代表著人類對未來的希望,和永不向困難低頭的勇氣。而“龍之素”也代表著人類在黑暗中的掙扎與不屈,一顆顆向往光明的心正在黑暗中奮力前行,永不言棄。
在長久的社會變遷與情感積淀中,鄉愁已經逐漸成為中國文化的傳統元素與精神基因。自落葉歸根的詞句,到帶著地球一起走的《流浪地球》,故鄉始終是我們精神家園的一部分。
你還想了解哪些青少年科幻寫作的技巧?歡迎給知力君留言。
(責任編輯 /? 牛一名? ? 美術編輯 / 胡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