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一、教材分析
“身邊的數字設備”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信息科技教材中的一個板塊,該板塊介紹了什么是數字設備,也介紹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數字設備,以及它們一些基本的用途。該板塊的難度為中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經歷進行深度思考,在思考中分析數字設備的概念和特點,在深度學習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初次接觸信息科技課程,因此他們對這門課程充滿好奇心,愿意跟隨教師的步伐一起解讀教材,學習新鮮有趣的知識。另外,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家戶戶都添置了各種各樣的數字化設備,受到家人的影響,學生對數字設備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他們對這門課程有著感性認識。要想教好信息科技這門課程,教師需要從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生活體驗出發,引導他們結合生活中的某些現象進行深度探究,在深入學習中了解數字設備的基本使用方法,在操作中體驗“現代化的數字設備能為生活、學習提供便捷”。
三、教學目標
1.用自己的話說出數字設備的概念和特點。
2.知道數字設備的發展歷史和變化趨勢,能發揮設備的作用為學習、生活服務。
3.在深度學習中培養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在深度學習模式下認真思考、尋找方案。
教學難點:
1.借助課堂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對數字設備的了解興趣。
2.在思索、嘗試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
五、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揭示課題
師:學習新課之前我們先來看段視頻吧!
(視頻中的小學生正在預習課文,在朗讀文段的過程中遇到了幾個不認識的字,于是她拿出書桌里的Pad,接著打開里面的手寫輸入設置,在屏幕上寫下這些文字,不一會兒就出現了這些字的讀音和意思,然后她對照Pad在課本中對應的位置做了筆記。)
師:視頻中的這位學生在做什么呢?
生A:她在查資料,其實我和她是一樣的,在學習遇到困難時,我也會拿起爸爸媽媽的手機查一下,手機就像一本百科全書,我想了解的知識都能從上面查到。手機真的太強大了!
生B:為了讓我更好地學習,媽媽還專門買了學習機給我,這臺學習機可以聯網,我能用學習機學課文、讀英語、練習算數。
生C:視頻中的學生做的事情,其實每天都會發生在我身上,我經常會用電腦、手機預習和復習功課。
師(總結):就像剛才你們討論的一樣,手機、學習機、電腦為學習和生活提供了很多方便。
師:同學們,你們能給剛才所說的手機、電腦、學習機起一個統一的名字嗎?
生F:這個我知道,它們應該都叫做“數字設備”。
教師板書“身邊的數字設備”,并用課件呈現表1。
(設計意圖:用視頻導入新課,一是能直觀地呈現教師的教學目標,二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自主建立起所學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
(二)拋設疑問,啟發思考
師:同學們,你們還知道哪些數字設備呢?這些設備有什么特點、怎么操作?
生A:我家里有一臺可以用手機操控的洗衣機,媽媽說只要把洗衣機連上網絡,就能用手機遠程操作了,所以這種洗衣機的特點是智能化。
師:現在的科學技術真是先進啊!要是放在幾十年之前,這種高端的技術和設備只存在于人們的幻想中。同學們,你們說一說可以聯網的洗衣機是如何制造出來的呢?
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探討。
生B:我有一個做工程師的叔叔,他們這個職業是專門做數字設備的,他說只要在設備里放一個芯片,然后芯片連上網絡就可以操作了。
生C:原來是這樣啊,那能研究出芯片的人也太聰明了,是不是所有能聯網的設備都這樣操作呢?
學生探討完畢后教師再問: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數字設備呢?你們能結合家中常見的物品,分析出數字設備的特點嗎?
生D:我家有數碼相機、筆記本電腦和網絡電視,數碼相機主要用來攝影,如果想連接電腦修圖,只需要一根數據線就可以。筆記本電腦是用來查資料和爸爸偶爾打游戲的,網絡電視是我們全家用來收看各種電影、電視劇的。
生E:我家有各種品牌的智能機,有智能空調、溫控冰箱等,這些都能聯網操作,我們還沒有到家就能用手機遙控開機,這樣能幫助我們節約時間。
生F:根據同學們所說的,我覺得數字設備有智能化、反應快的特點。
師(總結):因為數字設備與信息科技深度融合,所以它有著智能化、電子化、反應快的特點。
(設計意圖:拋出難度適中的問題,接著啟發學生結合生活經歷尋找答案,能讓其學會關注生活,也為接下來的自主提問、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三)知識拓展,了解設備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生:喜歡!
師(追問):你們會用什么設備記錄這一路的美景呢?
生A:媽媽的手機像素比較高,照片拍得很清晰,如果有需要的話還可以用手機修圖,所以我們一般都用手機拍攝。
生B:我爸爸是一個攝影愛好者,他有一部花了高價錢購買的單反相機,所以我們一起外出時,爸爸會用單反相機給全家人拍照。
師(總結):現在我們可以用手機或數碼相機拍攝照片,記錄美好的時刻,那你們知道爸爸媽媽小時候要想拍照會用什么設備嗎?
學生由于生活經驗有限,并不了解二三十年前人們是用什么樣的設備記錄畫面的,于是大家面面相覷,不知道如何作答。
教師借助PPT出示圖片,學生在欣賞圖片的同時聆聽講解。
教師(點撥):20多年前比較流行膠卷相機,只要咔嚓一聲,人像就留在膠卷中了,后期攝影師需要取出膠卷做簡單的化學處理,就能沖洗照片了。數碼相機就是在膠卷相機的基礎上發明的。
師:同學們,剛才我已經介紹了膠卷相機,接下來請你們與伙伴一起完成表2吧。
(設計意圖:以游玩拍照為話題引發探討,讓學生說出現代化的數字設備——手機和數碼相機,接著再引出膠卷相機,三者從攜帶是否方便、是否便于拍攝、是否能分享照片等方面做對比,能讓他們深切地感受到數字設備對人們的深刻影響。)
(四)自主提問,深度學習
師:在剛才的討論中,你們介紹了家里的數字設備,你們能結合了解到的知識和教材對學習內容的介紹,提出與本課時相關的問題嗎?
生A:現在我知道,電腦、智能手機、智能家電都屬于數字設備,但是數字設備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生B:我覺得應該是能聯網的設備,因為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是互通的,有網絡數字設備就能聯網。
生C:這樣說好像顯得不夠專業,我看書本上對概念的解釋運用了專業術語。
生D:那我再把語言整理一下,數字設備能連接網絡,能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捷。
生E:我覺得你們說得有一定道理,但應該不夠全面,所以到底什么是“數字設備”呢?
學生先嘗試自主分析“數字設備”的定義,教師認真聆聽大家的發言,最后借助課堂小結讓大家明確數字設備的定義。
教師出示PPT介紹數字設備:
數字設備是能夠將信息轉化成數字信號進行處理、儲存和傳輸的設備,這樣的設備有計算機、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數字相機、數字電視等。
師(總結):在我們身邊有各種各樣的數字設備,它們能更好地幫助我們開展娛樂活動、完成學習任務,或者與同學、親人通信,如果我們合理利用這些設備,就能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設計意圖:有效的深度學習需要學生發問,因為問題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在思考中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另外,只有發現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才能培養學生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不知不覺中促進他們全方位發展。)
(五)合作探究,尋找方法
師:電腦也是數字設備中的一種,如果好好利用它,它就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方便呢!
生(追問):具體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呢?
師:比如說給朋友做個電子簡歷,然后把他的簡歷推送給你其他的朋友,這樣能幫助他拓寬人際交往圈子。
生:那我們要怎樣做呢?
教師引導學生了解Word文檔,在語言介紹中讓學生知道Word的基本操作。
師:在之前的學習中,你們已經知道了數字化設備的概念和類型,現在請你們操作面前的電腦,用它給你的同學、朋友做個簡介,再將他的簡歷轉發給其他伙伴,讓更多人了解他。
師(補充):如果沒有制作的思路可以先和旁邊的同學討論。
生A問:你們覺得要從哪些方面介紹朋友呢?
生B:值得介紹的地方可多了,如身高、體重、興趣愛好、特長這些都可以。
生C:那要怎樣用Word來介紹呢?
生D:我覺得這個和大人找工作時要用的簡歷很像,簡歷也會簡單介紹一個人的特點和愛好。
生E:我覺得可以在Word里面加上好看的字體,這樣可以讓人眼前一亮。
生F:如果加上照片是不是會更好呢?
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的同時,學生認真記錄了同學的觀點,準備將有特色的觀點運用在課堂作業中。
師(總結):用Word介紹朋友,既要有文字描述,注意給文字加上漂亮的顏色、字體,又要在特定的位置加上這個人的照片。一份圖文并茂的人物簡介能讓大家快速了解“主人公”。
學生根據在探討中掌握的知識自主操作。
(設計意圖:操作數字設備之前,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分析問題、尋找解決辦法的過程中進行深度學習,能有效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在方法尋找中培養探究能力。)
(六)一物多用,深入探討
師:現在我的手中有四部智能機,每個小組可以領取一部,你們拿到后打開看一看、找一找其中的功能。
第一小組領取到的手機有計算器、百度軟件、購物軟件。該小組學生結合手機的功能發言:計算器可以幫我們計算一些煩瑣的數據,百度上可以查詢資料,購物軟件可以買到好用又便宜的物品。
第二小組領取到的手機里有游戲軟件、導航軟件。
生A:我們可以用這部手機打游戲,也可以跟著它一起去想去的地方。
第三小組領取到的手機有視頻軟件、美食制作軟件。
生B:這部手機能給我們的生活提供很多便捷,我們可以用它學做美味的食物,然后一邊吃著美食一邊看視頻。
第四小組領取到的手機有聊天軟件和鬧鐘功能,大家認為可以借助手機和家人、朋友通信,也可以用來設置鬧鐘,這樣能避免上學遲到。
師:剛才大家在觀察中發現,手機可以有很多功能,不同的功能可以給人們帶來不同的好處,那我們應該怎樣使用數字設備呢?
生C:電腦和手機的操作原理相似、功能也相似,如果合理使用能讓我們受益,不合理的使用會損害我們的身體健康,影響學習和生活。
生D:電話手表也是數字設備,這款設備能幫助我們和家人、同學聯系,但是如果在上課時間偷玩手表,我們就聽不到老師講的重要知識了。
(設計意圖:啟發學生回憶常見的設備,引導他們深入探討,在探討中拓寬視野,認識到同一種數字設備有多種使用方法,但只有合理、規范地使用,自己才能成為受益者。)
(七)回歸生活,規劃路線
師:周末,你要和朋友從學校出發去森林公園游玩,但是不知道路線,這時候你們應該怎么辦呢?
生A:我們可以使用導航軟件,輸入當前位置和目的地,導航很快就能幫助我們規劃出不同的路線。
師:是的,在這個智能化的時代,一部數字設備就能輕松解決人們的麻煩,利用手機導航我們就能找到快捷、舒適的出行方式了。
師:現在請你們拿出手機打開導航軟件,看看選擇哪一種出行方式最合適。
每個小組領取一部智能手機,由一位學生負責搜所有的路線及出行方式,其他學生根據導航推送的方案展開討論,最終選擇最優方案。
教師選小組代表回答。
生B:我們這個小組選擇方案二,如果乘坐公交車只需要半小時就能達到,而且費用也不高,這種出行方案比較節省經費。
生C:我們小組選擇方案一,雖然步行到森林公園需要1小時,路程比較遠,但是我們能欣賞沿途的風景還能鍛煉身體,一舉多得。
生D:我們小組選擇方案三,用滴滴打車到達森林公園,雖然出行車費多一點,但是能早點到達目的地,這樣能多玩一會兒。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利用數字設備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可以促進知識遷移,同時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反思
為了上好這堂課,我從學生現有的生活經歷著手,引導他們回顧、尋找身邊的數字設備,并鼓勵其認真思考、大膽提出疑問,如:什么是數字設備?它的特點是什么?在提問、探究、釋疑、聯系生活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學習興趣得到了激發,也明白了要合理使用設備才能從中受益,在深度學習中他們的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得到了培養。
從整體來看,我對這堂課的效果比較滿意,但是在認真反思后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如沒有關注到個別學困生是否全程參與了學習任務,如此一來就無法帶動全班共同進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著重改進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