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張黎燕 張紅延
摘 要:服務區域發展、助推產業升級,是新時代職業教育高水平建設的重要標志。河南機電職業學院與河南眾信智能裝備服務有限公司共建產業學院,以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契機,依托智能制造產業鏈,以“人才培養、崗前培訓、產研服務”為實施重點,立足于服務鄭州航空港區非標自動化產業的裝調與運維、升級與改造,打造“紅匠育成”育人模式,為產業急需人才建立長效的育人機制,聚焦企業的定制化培訓,為企業人員技術技能的精準升級助力,以企業的生產難題、技術瓶頸為突破口,加強創新成果轉化,為企業增產賦能。
關鍵詞:產業學院;“紅匠育成”;定制化培訓;成果轉化
從《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到《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一系列關乎新時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格局、新思路和新舉措,都在落實專業對接產業、課程對接崗位、教學對接產研的理念,在立足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礎上,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優先發展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產業急需的新興專業。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助推產業升級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但由于傳統辦學理念影響深遠、職業教育體制建設不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不成熟等因素,出現了人才培養定位與區域產業高新結構不匹配、人才培養質量與產業技術技能高新需求不匹配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發展、助推產業升級的進程和質量。
一、服務區域發展的重要意義
面對服務區域發展定位不清晰這一問題,河南機電職業學校立足非標自動化產業的典型工作崗位群,構建滿足非標自動化產業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人人皆可成才的搖籃;立足非標自動化產業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低、從業人員技術單一等問題,開展企業員工崗前培訓,快速精準助推企業人才素質技能雙提升;立足企業的生產難題、技術瓶頸,依托河南省超硬材料智能裝備集成重點實驗室,開展“駐廠蹲點”高層次人才的產研服務,助力企業的技術創新。
學校以智能制造產業鏈為依托,構建以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為引領,涵蓋集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三大專業于一體的工業機器人技術省級高水平專業群。該專業群以人才培養、崗前培訓、產研服務為實施重點,與國內多家智能制造龍頭企業開展合作交流,打造了校企深度融合的“產學研創”生態圈,快速、有效融入鄭州航空港區域發展,為港區經濟發展提供了高素質人才資源和高水平技術保障。
二、助推產業升級的創新路徑
以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為契機,立足鄭州航空港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推進專業群“紅匠育成”人才培養模式,從以下三方面全面助推產業升級。
(一)構建長效機制,實施“紅匠育成”人才培養模式
對標國家教學標準,對接港區產業人才需求和辦學特色,以“三全育人”、課程思政為引領,融合職業素養構筑“紅匠育成”人才培養模式。以黨建為統領,建立思政教學、心理健康輔導、創新創業指導三支隊伍;根據崗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需求,綜合課程思政和賽證制度,制定模塊化的課程體系;引入學分銀行和企業績效考核指標,制定課程評價體系。
1.校企協同,構建“四段式三進階”人才培養體系
考慮到傳統教學運行周期與企業生產規律不匹配這一問題,學校遵循人才成長規律和企業生產規律,設計“四段式三進階”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體系,以“對標職崗、按需配課,改革院歷、定制課表”為原則,全面實施“教學周運行、忙時崗位戰、閑時課雙培”的培養模式。
2.崗課賽證,開發基于崗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針對智能制造行業崗位需求,以高水平專業群為依托,以崗課賽證為引領,以基礎課程共享化、專有課程特色化、拓展課程智能化為建設宗旨,開發基于崗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專業群課程體系,累計開發課程23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規范課程標準,進行課程改革,完成省級教改項目2項;充分利用信息化、網絡技術開發在線課程,建成共享型數字化教學資源庫。
3.打造“三雙”工程,組建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圍繞一流專業群建設目標和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養需求,打造了人員雙向流動、人才雙向兼職的“雙向工程”,引進生產線、引進工程師的“雙引工程”以及送教入企、送教上崗的“雙送工程”,組建了從學業、職業、創業三個維度、“產學研創”四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時段悉心指導的教師團隊。
4.引企駐港,建成“產學研創”四位一體的產業學院
學校與河南眾信智能裝備服務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眾信產業學院,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助推產業升級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聚焦定制培訓,精準育人打造孵化器
聚焦定制培訓,引進合作企業——河南眾信智能裝備服務有限公司,該企業主要負責港區智能手機自動化生產的架線和運維工作。一方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實現學生未畢業即就業,有效縮短了企業招聘新員工、培訓新員工的周期和成本,建立人才需求長效機制;另一方面以企業定制的崗前培訓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為突破口,快速、有效解決從業人員綜合素質低、技術單一等問題,為助推產業升級提供了高素質人才保障。通過培養培訓一體化辦學,實現了校企協同育人與產業精準用人的閉環。基于線上、線下和企業線場的學習平臺,在提升從業人員水平的同時,凝聚了師資力量,更新了課程內容,形成了“培訓牽引培養、培養促進培訓”的“課程+培訓+培養”一體化辦學特色,聚焦企業定制培訓、精準育人打造孵化器。
(三)促進創新轉化,鑄就企業提產賦能助推器
依托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加強以生產為引領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打造以高層次博士為成員的產研團隊,開展橫向課題的研究、突破和應用,使之服務產業升級改造。目前,針對智能手機自動化產線的功能改進需求,成功攻克了兩項技術難題,在河南眾信智能裝備服務有限公司得到推廣和應用,兩個工序的生產時長分別縮短10s和15s,工位產品合格率分別提高了3%和2%,既提升了功能精度、降低了工作強度,又保證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三、結語
在新時代制造強國戰略和職教興國戰略的雙重驅動下,依托“三立足”,樹立服務區域發展的大格局,聚焦“三路徑”,開拓助推產業升級的新格局。同時,通過育人模式、定制培訓和產研服務的深入推進,在服務區域發展和助推產業升級等諸多方面取得了累累碩果,全方位穩固了校企合作的生態格局,打造了滿足產業人才需求、人人皆可成才的育人搖籃,為港區經濟發展提供了高素質人才資源和高水平技術保障。
參考文獻:
[1]劉衛民.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途徑探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1(29).
[2]李榮勝.河南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14).
[3]周虹谷.產業集群視角下高職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路徑研究[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4).
[4]王忠昌.現代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的“專業—產業”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3).
[5]劉海明.產教深度融合:高職院校推進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選擇[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
[6]曾馳,周敏,王翀.校企協同育人背景下高職生傳承紅色基因的價值與路徑研究[J].就業與保障,2021(12).
[7]袁曉桂.紅色文化與職業院校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探究[J].科技展望,2016(18).
[8]葉桉,劉琳.略論紅色文化與職業院校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J].職教論壇,2016(16).
責編:勉 耘
基金項目:2022年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重點項目)“基于‘校科企共建產業學院的‘四融合五階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編號:豫教〔2023〕02973);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立項項目(重點項目)“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校企協同‘三即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研究”(編號:2021SJGLX717);教育部 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課題研究項目專業領域課題“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下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紅匠育成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編號:ZI2021020202);2022年度虛擬仿真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中的創新應用專項課題“基于虛擬仿真技術的工業機器人技術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優化研究”(編號:ZJXF2022002)
作者簡介:李偉(1984— ),男,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專業建設、產業學院建設、課程思政、材料成型、智能制造;張黎燕(1966— ),女,河南機電職業學院二級教授,研究方向為專業建設、產業學院建設、課程思政、材料成型、智能裝備集成;張紅延(1970— ),女,河南機電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專業建設、課程思政、校企合作、產業學院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