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



一、如何選擇學習素材
“百分數”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是一個常用的統計量。在教學中,百分數的學習素材很多。教師要帶著思考展開對應的教學實踐,力求達到“精選學習素材,提升核心素養”的效果。
(一)基于課標,把握方向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百分數由原來的“數與代數”領域調整到“統計與概率”領域,并對百分數的教學提出了相關建議,建議教師結合具體情境探索百分數的意義,能解決與百分數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感受百分數的統計意義,在簡單的實際情境中應用百分數,形成數據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面對調整,教師該怎樣選擇學習素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數的統計意義,發展數據意識?
(二)基于教材,比較融合
通過對人教版、北師大版和蘇教版三個版本的教材進行橫向比較,我發現三個版本的教材都把百分數作為一個獨立單元安排在六年級上冊分數、比、倍的知識之后,并且都把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作為本節課的重點。
不同之處在于引入方式:第一種(以人教版為例),教材呈現三個與百分數有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認識百分數,感受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第二種(以北師大版為例),教材提供了三名足球隊員近期罰點球情況的統計數據,要求學生回答“該選派哪名隊員去罰點球”,從而引出比較三個分數大小的問題,使學生在比較中體會“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更容易比較”,突出百分數的統計和易于比較的特征。
兩種不同的學習素材哪種更好呢?是從百分數的現實意義出發還是做強百分數的統計意義?
(三)基于前測,了解學情
學生的學習起點在哪里?學生對百分數的理解到底是怎樣的?百分數的表示方式有哪些?學生是否會讀寫百分數?結合這些疑問,教師對班級的46名學生進行了前測和結果統計(如圖1)。
通過對前測情況的統計整理(如表1,見文末),教師對學情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在學習素材的選擇中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關于百分數的讀寫
大部分學生對百分數的“讀”基本掌握了,但關于“寫”仍存在問題,出現如%20等格式錯誤、百分號書寫不規范等問題。教師在教學讀寫時應重點突出“寫”,并在選擇的學習素材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體會百分數的分子既可小于或等于100,又可大于100,既可以是整數,又可以是小數。
2.關于百分數的表示方式
大部分學生能用線段圖、方格圖等形式來表示20%的意思,說明他們已經對百分數有初步感知,但從前測中也可看出學生不太愿意用文字表述,可見他們對于百分數的理解還是模糊的,停留在初步的感知階段。在學習素材的選擇上,教師可借助已有的分數知識引出百分數。
3.關于百分數的認識
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是初淺的,停留在初識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將百分數與原有經驗對接(倍、分數、比、單位“1”等),讓他們認識百分數的好處,理解其與分數的區別,完善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從而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統計意義。
二、如何用好學習素材
(一)展示素材,初建概念
1.揭題。(板書課題:百分數)
2.探底:你見過百分數嗎?哪里見過?
3.出示:這些數和我們以前學的數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什么?
4.讀寫百分數。
5.過渡:你還想知道關于百分數的哪些知識?從百分數的意義開始研究。
(二)用好素材,提煉概念
1.數形結合,理解百分數的意義
(1)呈現學習單,明確學習要求。如:想一想、畫一畫,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出手機現有電量57%的百分數的含義;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2)獨立思考,小組交流:說說57%的含義。
(3)全班交流展示(如圖2)。
小結:同學們所畫的圖雖然不同,但都表示手機現有電量是手機總電量的57%。
2.實物展示,鞏固百分數的含義
(1)出示面料成分、果汁含量等實物,說說百分數的含義。
(2)交流反饋:如飲料上的純果汁含量30%表示什么意思?
我們倒出一小杯、半杯,純果汁的含量是多少?
(3)教師小結:純果汁的含量都是30%,味道是不變的。30%表示的是純果汁和飲料總量之間的一種關系。
3.總結概括,抽象百分數的含義
(1)同桌交流什么是百分數?
(2)總結概括:百分數表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
(3)思考:為什么要認識百分數呢?
(三)拓展素材,強化概念
1.出示:籃球比賽,需要選出一名參賽者,你會用表2中的哪組數據為選拔標準?
2.明確:統計和比較時用百分數更方便。
3.小結:百分數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所以百分數也叫做百分率或者百分比。
4.延伸:小明第一場投籃的命中率是75%,猜測第二場、第三場的命中率。
5.思考:通過命中率的研究,學生對百分數有什么新認識?
(四)巧用素材,區分概念
1.填一填:下面的分數都可以改寫成百分數嗎?如果可以,請改寫為百分數。
2.選一選: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百分數。
70%,300%,50%,20%,100%
(2)科學研究表明,青少年體內水分與自身體重的比是70∶100,青少年體內水分占自身體重的( )。
(3)三江超市周六的銷售額是周五的3倍。三江超市周六的銷售額是周五的(? )。
(4)603班女生20人,男生20人,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 )。
3.想一想:百分數的應用。
4.說一說:用百分數來說一句話。
三、教學反思——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百分數”這節課的重點是什么,那一定是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話,但學生理解起來起有一定困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從學生身邊熟悉的生活實例出發,從以下兩個方向,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一)精心選擇教學素材
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思考并選擇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學習材料,以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
本節課,教師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手機電量、30%的果汁,學生不僅能看到、感受到,甚至能品嘗到。此外,這些學習素材都是動態變化的:手機電量的變化、果汁的變化、命中率的變化等,在變化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百分數產生的必要性及含義的理解,形成數據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
(二)合理呈現教學素材
教師對不同的素材或相同素材進行不同的組織,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截然不同,學習效果也差異明顯。
在百分數的概念初建上,教師采用“數形結合”的呈現方式,選擇“手機電量”素材,將抽象的百分數與形象的圖形聯系起來,把靜態的數與動態的形結合起來,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在百分數的概念提煉中,教師采用分層呈現、分層提煉的方式:第一層次,從手機電量的描述理解電量所表示的具體含義;第二層次,從不同的素材理解百分數的具體含義;第三層次,從兩個量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最后通過歸納比較,抽象出百分數的含義。在百分數和分數的概念區分上,教師采用實例辯證的呈現方式,只有把區別和聯系以具體的實例為載體,才能突出它們的異同點,才能突破難點。
四、總結
綜上,學習材料的選擇和使用是一門學問,支撐這門學問的不僅是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深刻理解、對學生的準確把握,還有教師對教學內容乃至教育價值的綜合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始終依托教學素材,以促進學生概念的形成,落實核心素養。通過展示素材、選準素材、拓展素材、應用素材,學生在學習中逐步初建概念、提煉概念、強化概念、區分概念。整節課的展開、深入,教師始終通過學習素材幫助學生矯正、辨析和提升,讓學生有經歷、有體驗、有思考、有分享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