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數字賦能、可持續探索實踐與制造業企業綠色創新

2024-07-07 16:32:43趙春雨趙亞楠武亞茹
商業研究 2024年3期

趙春雨 趙亞楠 武亞茹

摘?要:數字經濟背景下,企業綠色創新是實現制造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本文分析了數字賦能對提高制造業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內在機理,并進一步論證了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和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于數字賦能、可持續探索和綠色創新績效關系間的調節作用。通過對我國制造業356份企業調查數據的實證檢驗發現:數字賦能對制造企業綠色創新績效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可持續探索實踐在數字賦能和綠色創新績效關系中起中介作用;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正向調節數字賦能對可持續探索實踐的正向關系;而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在可持續探索實踐和綠色創新績效的關系中調節作用不顯著。

關鍵詞:數字賦能;綠色創新績效;可持續探索實踐;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

中圖分類號:F49;F27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148X(2024)03-0134-08

收稿日期:2024-01-30

作者簡介:趙春雨(1970—),女,黑龍江伊春人,教授,研究方向: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趙亞楠(1988—),女,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研究方向:技術創新與合作創新;武亞茹(1999—),女,河南駐馬店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管理理論與方法。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數字化轉型對黑龍江農業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機理與優化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2GLB112;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黑龍江省營商環境法治指標體系構建與應用”,項目編號:21FXE284。

一、引?言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產業支撐,也是踐行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近年來,產業鏈脆弱性上升和“過早去工業化”的壓力促使我國大力發展制造業[1]。然而,制造企業傳統的發展模式引發了過度的能源消耗、資源短缺和一系列環境惡化等問題。盡管我國在高質量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與此同時,也陷入了高污染和高能源消耗的雙重困境,仍面臨著綠色轉型動力和能力不足的突出問題。在確保“雙碳”目標與“穩增長”策略協同推進的基礎上,推動制造業企業實現綠色發展,已成為當前我國可持續發展實踐和管理學研究領域最前沿和最具挑戰性的課題。因此,立足我國制造企業現實困境,探究“雙碳”背景下數字賦能制造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內在機理及外部作用機制,對全面建設數字化、綠色化制造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學術界對綠色創新驅動因素的研究主要從外部制度和內部資源的視角出發。一方面,制度環境是影響企業創新績效,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Peng等(2021)[2]認為嚴格的環境規制會激發企業綠色創新的意愿和熱情,進而提高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相反,Gray等(2003)[3]認為環境規制阻礙了綠色技術創新,如果政府提高對環境的要求,企業不進行技術創新將承擔較大的污染治理成本,從而占用企業的研發投入。此外,李平和方?。?023)[4]認為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存在顯著的倒“U”型趨勢,隨著環境規制力度的不斷提高,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將由抑制作用轉變為促進作用。而楊永杰等(2023)[5]認為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技術創新的影響難以界定,不同的環境規制對綠色創新的影響表現出異質性。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資源的利用對企業綠色創新有正向作用。例如,陳文和常琦(2022)[6]認為數字技術的發展能夠打破信息壁壘、加速信息滲透,提升資源整合進而推動企業綠色研發、制造、生產能力的提升以應對外部競爭。Li等(2023)[7]認為數字化使企業能夠快速響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并獲得有關外部生態治理的動態知識來支持綠色創新。綜上可見,企業綠色創新驅動因素的研究仍存在不一致的結論[8],并且較少有研究將環境規制和數字賦能的交互作用與企業綠色創新整合在同一框架下深入剖析二者對綠色創新的驅動。

可持續發展創新理論認為,可持續探索強調企業綜合考慮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因素,通過具有綠色特征的探索式創新模式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并獲得市場競爭優勢[9]。過往研究多關注企業可持續性的內外部驅動因素,包括領導力、組織文化、國際立法及市場動態性對企業可持續的影響。肖紅軍和陽鎮(2020)[10]提出可持續實踐具有時代性和情境性,數字化新情境下關注數字化對可持續實踐的影響及數字化背景下可持續實踐的實現方式尤為必要。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學者和從業者開始考慮如何將這些技術帶來的轉變納入競爭戰略。正如王?;ǖ龋?023)[11]認為數字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增強企業獲取外部信息、技術和知識的能力,能快速地預測市場的供需關系趨勢,并以此提高企業對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綠色產品的探索式創新能力,幫助企業更好實現可持續探索實踐。此外,可持續探索實踐對企業綠色創新績效具有積極影響。例如,Maletic等(2016)[12]認為可持續探索實踐通過探索成本降低和風險管理,推動內部環境戰略結構的根本性變革,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邢新朋等(2020)[13]認為可持續探索實踐具有綠色發展和創新的屬性,通過探索式創新能夠增強企業創新行為的綠色化特征,提升綠色創新績效。基于對上述文獻的整理引發了本文的思考,可持續探索實踐是否是數字賦能提高制造企業綠色創新績效中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在其中具有何種作用?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以我國制造企業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對數字賦能促進制造企業綠色創新績效提高的內在機理進行研究,并引入環境規制作為情境變量,進一步探索不同的環境規制如何調節數字賦能、可持續探索實踐與制造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關系。現有研究多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數字賦能企業創新的方式,而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有利于從宏觀的角度定量驗證數字賦能和綠色創新間的關系推論??赡艿倪呺H貢獻如下:一是厘清數字賦能對制造企業綠色創新績效的驅動機理,構建“數字賦能—可持續探索實踐—綠色創新績效”的理論模型,加深對數字賦能的認識,豐富和發展數字賦能對綠色創新績效的影響,在理論上揭示數字賦能對實現制造企業綠色化的重要作用。二是引入環境規制作為情境變量,發現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正向調節制造企業數字賦能對可持續探索實踐的正向影響;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在可持續發展對綠色創新績效影響中的調節作用不顯著。該結論對環境規制的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啟發意義。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數字賦能與綠色創新績效

目前,學術界對數字賦能并未有一個統一的概念界定,現有文獻對數字賦能這一概念的使用較為寬泛和模糊。概念是對客觀事物本質屬性的體現,其外在表現形式為語言,語言是概念物質化的形式,概念的使用應與具體的問題結合起來。在數字經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技術的使用賦能教育、商業和工業等領域,數字賦能被定義為:利用數字技術賦予人們或者組織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或取得之前不可獲得的能力[14]。綠色創新是指企業以減少環境風險,如污染和資源浪費的消極后果為目的進行的新產品和技術的創造。綠色創新能提高企業資源利用率并減少耗能,實現經濟績效和環境績效的雙重目標。

數字賦能是加快企業綠色化、智能化的關鍵,是提高綠色制造水平實現經濟快速增長和平衡環境效益的重要途徑。數字賦能和綠色創新為改進決策和確??沙掷m的組織結構提供了無限的機會,對經濟增長、就業和商業競爭力至關重要。數字賦能通過數字技術改善客觀的外部條件賦予特定人群或組織采取行動的權力[15],其利用數字化技術改變組織的情境條件,消除阻礙組織獲取信息、資源和機會等的結構性障礙。不斷加大數字基礎建設投入的制造業企業能夠建立高效聯通的數據網絡和良性的互動空間,真正實現與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網絡協同和價值共創。此外,數據挖掘及大數據預測可以為商業智能化提供技術支持和輔助決策,使組織結構更加扁平化和去中心化[16],加快組織間環保信息交流的溝通效率,為組織間進行環保知識學習提供便利條件。同時,敏捷式的數字技術和資源通過科學協調和控制資源,實現資源的多重交互,構建數字化的商業生態圈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17]。數字技術賦能使企業更易于獲取外界綠色信息,信息的集聚有助于企業對采納綠色創新行為所帶來的風險或收益進行有效評估,以增強企業進行綠色創新行為的信心,進而提高綠色創新績效。而且企業對資源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愈強,其可以開發的創新資源和能力就愈多。數字信息系統(如云上ERP系統)有效地整合和管理企業各級各類生產活動的數據,高效聯通的信息網絡與先進的數字技術水平能夠將綠色創新要素融入到企業生產和經營過程中。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數字賦能正向影響綠色創新績效。

(二)可持續探索實踐的中介作用

企業可持續性概念已深入組織管理實踐,Maletic等(2014)[18]從探索和利用兩個視角構建了組織的可持續發展實踐,提出可持續探索實踐是組織通過過程創新、產品創新和以可持續性為導向的學習等激進式創新行為創造出具有環境友好特征的新產品、服務、技術和知識。可持續性探索注重對新能力的遠距離搜索,涉及用創新概念挑戰現有的可持續性解決方案,并開發與可持續性相關的創新能力和創造能力,是學習和能力的建設過程??沙掷m性探索不僅由商業需求、環境保護和管理者的環境態度驅動[19],徐懷寧和董必榮(2023)[20]認為數字化也是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活力源泉。數字經濟背景下,數字賦能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了知識、技術等資源,有助于企業實施環境戰略,掌握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權,促進可持續探索實踐行為的開展。此外,數字賦能企業改變了以往多層級的信息傳遞渠道,利用通訊技術實現及時、高效的信息溝通,為可持續探索實踐提供不竭的綠色信息和資源。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研究假設:

H2:數字賦能正向影響可持續探索實踐。

綠色創新作為企業的戰略需求,為企業提供了在不損害環境的情況下滿足客戶需求的良好機會。已有研究表明,市場對綠色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采取可持續探索實踐的企業更有可能生產綠色產品??沙掷m探索性實踐幫助企業通過產品和工藝創新來減少產品的生命周期過程對環境的影響,獲得長期的競爭優勢和更高的業務績效。邢新朋等(2020)[13]的研究表明可持續探索實踐能夠作用于綠色創新績效的改善。具體而言,施行可持續探索實踐的企業更關注外界環保政策和綠色生產技術,并以此強化綠色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激發企業開展綠色創新活動的積極性。據此,本文提出假設:

H3:可持續探索實踐正向影響綠色創新績效。

數字賦能通過可持續探索實踐正向影響綠色創新績效,即可持續探索實踐在數字賦能與綠色創新績效之間發揮中介作用。一方面,企業通過數字技術識別消費者的綠色需求并根據目標用戶對綠色產品和服務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通過數據分析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滿足目標市場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同時,企業在可持續探索實踐過程中兼顧環境控制成本和綠色創新活動從而提高綠色創新績效。另一方面,企業數字化技術賦能高效的生產流程,利用智能制造實現決策的智能化和可控化,為企業實施可持續戰略提供精準敏捷的技術解決方案,促進了企業可持續探索實踐,與此同時,可持續探索實踐行為的開展提高了綠色創新的效率,加速促進綠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據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4:可持續探索實踐在數字賦能與綠色創新績效間發揮中介作用。

(三)環境規制的調節作用

環境規制是指以環境保護為目的,通過有形的制度或者無形的意識對個體、組織采取的約束性力量[21]。我國綠色發展水平的提高需要著眼于可持續發展的實踐以及環境創新行為的改善,環境規制從政策視角推動企業綠色創新實踐和可持續發展。學術界將環境規制主要劃分為命令控制型和市場激勵型兩個維度[21],其中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是由政府部門制定的,能直接影響排污企業轉變環保行為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是政府借助市場機制的力量通過激勵、補貼等方式促進排污企業降低污染或優化環境的制度。

制度理論認為,企業的可持續探索實踐需要一定的條件和制度安排才能發揮作用。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的強約束作用倒逼高數字賦能企業實時監控生產制造環節的能源消耗數據,并通過收集分析發現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業采取激進的創新方式加大對可持續發展的探索性實踐。此外,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往往采用處罰等手段迫使企業進行綠色轉型,高數字賦能企業為了應對政府規制的要求,借助數字技術的數據集成和分析優勢對企業內外部可持續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實現與政策要求的精準匹配以規避處罰,所以嚴苛的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會強化數字賦能對可持續探索實踐的正向影響。因此,提出如下假設:

H5: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正向調節數字賦能與可持續探索實踐之間的關系。

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主要通過“市場之手”讓企業在排污成本與收益之間進行自主選擇,與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相比,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更能調動企業綠色創新的積極性。企業的可持續探索實踐行為利用探索式創新改善綠色創新績效,在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的作用下,進行可持續探索實踐的企業更容易享受到創新補償的激勵作用,通過綠色補貼直接減少企業綠色創新成本,加大對綠色產品研發的投入,提高其綠色創新水平。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程度越高,進行可持續探索實踐的企業越容易加強與可持續創新相關的學習和能力提升,因此能在兼顧能源控制成本的同時實施綠色創新活動,提高企業綠色創新績效。因此,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會強化可持續探索實踐對綠色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據此,提出如下假設:

H6: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正向調節可持續探索實踐和綠色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

綜上所述,本文構建了如圖1所示的理論模型:

圖1?理論模型

三、研究設計

(一)問卷設計與變量測度

為保證問卷信效度,量表中各變量的設計均以發表在國內外主流學術期刊上的成熟量表為基礎,并采納相關專家意見進行適當調整而成。問卷采用李克特(Likert)五級量表進行度量。

1數字賦能。數字賦能主要借鑒Lenka等[22]的研究量表,包括“利用信息技術增強內部溝通和管理”在內的9個題項。

2可持續探索性實踐??沙掷m探索性實踐主要借鑒Maletic等(2014)[18]和邢新朋等(2019)[9]的量表,根據研究內容進行適當的修改,得出本次研究使用的具體量表,包括“企業為減少對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已針對產品或服務周期進行了改進”等4個題項。

3綠色創新績效。綠色創新績效主要借鑒Chen等(2006)[23]和邢新朋等(2020)[13]的研究量表,包括“貴公司進行產品開發或設計時,選用產生最少污染的產品材料”等7個題項。

4環境規制。環境規制主要借鑒Kammerer(2009)[24]和馬富萍等(2011)[25]的研究設計,把環境規制劃分為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和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兩個維度,其中,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包括“環境規制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比較完善”等3個題項,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包括“采取環境污染治理能得到政府的補貼”等3個題項。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收集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是制造企業,由于長三角地區制造業發展較早,其面臨的資源環境約束問題較為突出[26],因此,從天眼查、企查查等企業查詢軟件以及企業官方網站找到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和安徽)的制造業企業聯系方式,并通過致電及發送郵箱等方式邀請相關人員填寫問卷。為保證問卷的發放不受地理位置的局限,問卷的發放主要采用線上的方式,以問卷星和電子郵箱為主。由于涉及企業的生產和技術創新,因此在發放問卷時特邀請企業的生產部門或研發部門的相關負責人或者企業中高層管理者填寫。為實現不同企業作為樣本量,問卷在發放時采取一家企業只填寫一張問卷的方式進行數據收集。

在2023年3月—6月期間發放問卷?500份,共回收問卷378份,問卷回收率756%。剔除問卷填寫時長不足2分鐘、IP屬地不符和填寫明顯不當等原因造成的無效問卷22份,剩余有效問卷356份,有效回收率約712%。其中,從企業成立年數看,5年以下占199%,5—10年占281%,11—20年占309%,20年以上占211%。從企業規???00人以下占399%,401—800人占247%,801—1200人占222%,1200人以上占132%。從企業所有制類型看國有企業占154%,民營或私企占753%,其他占97%。從行業類型看,通用設備制造業和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占比均達205%,專用設備制造業的占比最低達9%。

四、實證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及信度和效度檢驗

首先,本研究采用Harman單因素檢驗法判斷數據是否存在共同方法偏差,結果顯示最大的因子方差解釋率2333%,小于40%的判別標準,說明樣本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其次,本研究采用SPSS260軟件確定研究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利用SPSS260軟件進行可靠性分析得到各個構念的Cronbachs?α系數均大于07,說明問卷測量的可靠性達到研究要求。最后,由于所用問卷的各個變量均參考國內外成熟量表,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再利用AMOS軟件對變量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得出的適配指數為:CMIN/DF值為1119;RMSEA值為0018;GFI值為0936;AGFI值為0922;CFI值為0993;IFI值為0993;TLI值為0992,均達到適配標準,表明數據量表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同時所得AVE值均大于05且CR大于07,說明所提取的因子具有較好的聚合效度。

利用SPSS260對各變量的平均值和標準差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并對各變量進行相關性檢驗,得到Pearson相關系數如表2所示,由表可知,各變量之間存在顯著相關,為進一步的回歸分析提供了初步支持。此外,表2還展示了AVE值的平方根(對角線加粗顯示),據Fornell和Larcker的觀點,所得AVE值的平方根均大于07,且該值大于此變量與其他變量的相關系數,表明變量間具有較好的區分效度。

(二)假設檢驗

本研究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法對各假設進行驗證,首先是對主效應和中介效應進行檢驗,得到如表3所示的回歸模型,具體分析如下:(1)數字賦能對綠色創新績效的影響。模型3是控制變量對綠色創新績效的回歸模型,模型4是在模型3的基礎上加入數字賦能,回歸結果顯示數字賦能(β=0410,P<0001)對綠色創新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假設H1成立。(2)數字賦能對可持續探索實踐的影響。模型1考察了控制變量對可持續探索的影響,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數字賦能,回歸結果顯示,數字賦能(β=0226,P<0001)對動態能力有顯著正向影響,假設H2成立。(3)可持續探索實踐對綠色創新績效的影響。模型5在模型3的基礎上加入可持續探索實踐,模型5的回歸結果顯示,可持續探索實踐(β=0443,P<0001)對綠色創新有顯著正向影響,假設H3成立。(4)可持續探索實踐的中介作用。模型6是控制變量、自變量和中介變量對綠色創新績效的回歸全模型檢驗。首先,模型6與模型4相比,添加了中介變量后,數字賦能對綠色創新績效的影響由(β=0410,P<00001)變為(β=0327,P<00001),系數減弱,說明可持續探索實踐在數字賦能對綠色創新績效的影響中發揮中介作用,假設H4成立。

其次,對環境規制的調節作用進行檢驗。本文利用層次回歸分析法驗證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在數字賦能與可持續探索實踐之間的正向調節作用以及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在可持續探索實踐與綠色創新績效之間的正向調節作用,自變量采用各維度的平均值代表該變量整體,并進行中心化處理。一是將數字賦能和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標準化處理,然后分別將因變量、控制變量、自變量和調節變量以及自變量和調節變量的交互項納入層次回歸模型中,得到的結果如表4的模型7、模型8和模型9所示:模型7是控制變量及自變量數字賦能對可持續探索實踐的影響,模型8是在模型7的基礎上加入調節變量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模型9是在模型8的基礎上加入調節變量和自變量的交互項的回歸,數據結果顯示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在數字賦能正向影響可持續探索實踐的關系中起正向調節作用(β=0169,P<001),H5假設成立。二是將可持續探索實踐和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標準化處理,并按上述步驟進行層次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4中的模型10、模型11和模型12所示: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在可持續探索實踐正向影響綠色創新績效的關系中的調節作用不顯著,H6假設不成立。原因可能在于:綠色創新活動的風險大、周期長,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提供的環保補助使企業迎合政府意愿進行環保投資,“擠出”了企業用于綠色創新的資源減弱了企業的綠色創新能力。

為了進一步驗證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對數字賦能和可持續探索實踐之間的正向調節作用,研究再次用Process進行分析,并分別以高于和低于一個標準差的臨界值為標準,畫出調節效應圖如圖2所示??梢悦黠@看到:當面臨高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時,數字賦能對可持續探索實踐的促進作用更明顯,隨著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的增強,數字賦能對可持續探索實踐的正向促進作用會增強。

五、結論與啟示

本文通過對來自我國制造業企業的調查數據實證檢驗發現,數字賦能對綠色創新績效有著積極作用,可持續探索實踐在其中起中介作用,且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在數字賦能與可持續探索實踐的關系中存在正向調節作用。具體結論如下:(1)數字賦能正向影響綠色創新績效。(2)數字賦能正向影響可持續探索實踐,可持續探索實踐對綠色創新績效具有顯著正向影響,可持續探索實踐在數字賦能與綠色創新績效之間的關系中存在中介效應,呈現出“數字賦能—可持續探索實踐—綠色創新績效”的路徑機制。(3)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對數字賦能和可持續探索實踐的關系有正向調節效應,隨著環境規制力度增強,數字賦能對可持續探索實踐的促進作用明顯得到增強。(4)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在可持續探索實踐和綠色創新績效關系中的調節效應不顯著,可能原因在于環保補助對綠色創新產生“擠出”效應。

本研究對高質量和綠色化協同發展背景下的制造企業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創新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實踐指導意義。首先,制造業企業應充分把握數字賦能的重要作用,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綠色創新實踐。數字化為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驅動力,制造企業要合理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和信息技術賦能生產制造、運營管理流程的綠色化,積極構建契合雙碳目標的數字化、智能化制造企業。其次,制造業企業應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培育可持續探索實踐導向。制造企業應注重對組織成員進行可持續探索創新的引導,鼓勵員工積極探索并嘗試前瞻性的綠色創新實踐。此外,積極營造可持續發展的文化氛圍,鼓勵員工利用信息技術傳播組織可持續探索的重要性,加大企業在綠色創新方面的資源投入,提高企業進行可持續探索實踐的積極性。最后,采取更加有效的環境規制措施,協調命令控制型和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的差異,充分發揮二者促進制造企業綠色轉型的作用。在命令控制型環境規制方面,政府部門需要建立健全環保法律法規,加大對制造企業的排污監管強度,為制造企業進行可持續探索實踐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在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方面,政府部門應細化征收類別和征收范圍,克服企業綠色創新動力不足的惰性,在給予企業環保補貼的同時強化其環保專用投資的監控。

參考文獻:

[1]?鐘正生,張德禮.持續發揮制造業的重要作用[J].中國金融,2023(3):68-69.

[2]?Peng?H,?Shen?N,?Ying?H,?et?al.?Can?Environmental?Regulation?Directly?Promote?Green?Innovation?Behavior?——Based?on?Situation?of?Industrial?Agglomeration[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21,?314:?128044.

[3]?Gray?W?B,?Shadbegian?R?J.?Plant?Vintage,?Technology,?and?Environmental?Regulation[J].Journal?of?Environmental?Economics?and?Management,?2003,?46(3):?384-402.

[4]?李平,方健.環境規制、數字經濟與企業綠色創新[J].統計與決策,2023,39(5):158-163.

[5]?楊永杰,阮鑫妍.數字化轉型、綠色技術創新與企業ESG表現——環境規制的調節作用[J].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5):34-47.

[6]?陳文,常琦.大數據賦能了企業綠色創新嗎——基于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準自然實驗[J].財經科學,2022(8):76-92.

[7]?Li?J,?Wang?L,?Nutakor?F.?Empirical?Research?on?the?Influence?of?Corporate?Digitalization?on?Green?Innovation[J].Frontiers?in?Environmental?Science,?2023,?11:?223.

[8]?曹翠珍,馮嬌龍.冗余資源對綠色創新模式選擇的影響:環境規制的整合視角[J].管理評論,2022,34(5):124-135.

[9]?邢新朋,梁大鵬,劉天森,等.可持續探索創新和可持續利用創新對環境績效的影響——一個有調節的中介模型[J].軟科學,2019,33(7):99-105+128.

[10]肖紅軍,陽鎮.可持續性商業模式創新:研究回顧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20,42(9):3-18.

[11]王?;?,譚欽瀛,李燁.數字技術應用、綠色創新與企業可持續發展績效——制度壓力的調節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3,40(7):124-135.

[12]Maletic?M,?Maletic?D,?Gomiscek?B.?The?Impact?of?Sustainability?Exploration?and?Sustainability?Exploitation?Practices?on?the?Organisational?Performance:?A?cross-country?comparison[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6,?138:?158-169.

[13]邢新朋,劉天森,王建華.制造業企業綠色組織認同對綠色創新績效的影響——基于環境承諾與可持續探索/利用實踐的鏈式中介作用[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37(21):91-99.

[14]陳海貝,卓翔芝.數字賦能研究綜述[J].圖書館論壇,2019,39(6):53-60+132.

[15]池毛毛,葉丁菱,王俊晶,等.我國中小制造企業如何提升新產品開發績效——基于數字化賦能的視角[J].南開管理評論,2020,23(3):63-75.

[16]郭星光,陳曦.數據賦能與我國制造企業創新:前沿探析與未來展望[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1,38(15):151-160.

[17]柳學信,楊燁青,孫忠娟.企業數字能力的構建與演化發展——基于領先數字企業的多案例探索式研究[J].改革,2022(10):45-64.

[18]Maletic?M,?Maletic?D,?Dahlgaard?J?J,?et?al.?Sustainability?Exploration?and?Sustainability?Exploitation:?From?a?Literature?Review?Towards?a?Conceptual?Framework[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4,79:?182-194.

[19]劉光富,郭凌軍.責任歸屬、廢物管理與綠色可持續實踐關系實證研究——以綠色自我效能為調節變量[J].軟科學,2020,34(1):126-131+144.

[20]徐懷寧,董必榮.數字化轉型如何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基于企業核心競爭力塑造的視角[J].當代經濟管理,2023,45(7):44-53.

[21]馬富萍,郭曉川,茶娜.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績效影響的研究——基于資源型企業的實證檢驗[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8):87-92.

[22]Lenka?S,?Parida?V,?Wincent?J.?Digitalization?Capabilities?as?Enablers?of?Value?co-creation?in?Servitizing?firms[J].Psychology?&?Marketing,?2017,?34(1):?92-100.

[23]Chen?Y?S,?Lai?S?B,?Wen?C?T.?The?Influence?of?Green?Innovation?Performance?on?Corporate?advantage?in?Taiwan[J].Journal?of?business?ethics,?2006,?67:?331-339.

[24]Kammerer?D.?The?Effects?of?Customer?Benefit?and?Regulation?on?Environmental?Product?Innovation:?Empirical?Evidence?from?Appliance?Manufacturers?in?Germany[J].Ecological?Economics,?2009,?68(8-9):?2285-2295.

[25]馬富萍,茶娜.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制度環境的調節作用[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2,24(1):60-66+77.

[26]李杰義,張汞,謝琳娜.環境知識學習、綠色創新行為與環境績效[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9,36(15):122-128.

Digital?Empowerment,?Sustainable?Exploitation?Practice?and?Green?Innovation?in

Manufacturing?Firms——A?Micro-investigation?of?Firms?under?Environmental?Regulation

ZHAO?Chunyua,?ZHAO?Yananb,WU?Yarua

(Harbin?University?of?Commerce,?a.Management?School;?b.Business?School,Harbin?150028,China)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digital?economy,?enterprise?green?innovation?is?an?important?way?to?achieve?high-quality?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anufacturing?industry.?This?paper?analyzes?the?internal?mechanism?of?digital?empowerment?to?improve?the?green?innovation?performance?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and?further?demonstrates?the?moderating?effect?of?command-and-control?environmental?regulation?and?market-incentive?environmental?regulation?on?the?relationship?between?digital?empowerment,?sustainable?exploitation?practice?and?green?innovation?performance.?Through?the?empirical?test?of?the?survey?data?of?356?enterprises?in?Chinas?manufacturing?industry,?it?is?found?that?digital?empowerment?has?a?significant?role?in?promoting?the?green?innovation?performance?of?manufacturing?enterprises?;?sustainable?exploration?practice?plays?an?intermediary?role?in?the?relationship?between?digital?empowerment?and?green?innovation?performance.?Command-controlled?environmental?regulation?positively?regulates?the?positive?relationship?between?digital?empowerment?and?sustainable?exploration?practice.?Market-motivated?environmental?regulation?has?no?significant?moderating?effect?on?the?relationship?between?sustainable?exploration?practice?and?green?innovation?performance.

Key?words:digital?empowerment;?green?innovation?performance;?sustainable?exploitation?practice;??command-controlled?environmental?regulation;?market-motivated?environmental?regulation

(責任編輯:鄒學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91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毛片在线播放a| www成人国产在线观看网站|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97色婷婷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国产区网址| 91成人在线观看| 999福利激情视频| yjizz国产在线视频网|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色综合国产|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成人免费午夜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亚洲熟妇AV日韩熟妇在线| 尤物午夜福利视频| 91青青视频|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99视频只有精品| 99爱视频精品免视看|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成肉网|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91高清在线视频| 第一页亚洲|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久久国产精品无码hdav|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va|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99精品福利视频|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h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激情乱人伦|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国产福利拍拍拍|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丁香婷婷在线视频| 福利视频一区| 成人一级黄色毛片| 精品国产网| 欧美色图第一页| 欧洲熟妇精品视频|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精品99在线观看| 黄色网在线|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产亚洲美日韩AV中文字幕无码成人 | 91在线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亚洲国产中文在线二区三区免|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小说区 亚洲 自拍 另类|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欧美va亚洲va香蕉在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国产特级毛片| 国内精品免费| 日本免费精品| 日韩第八页|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国产主播喷水| 国产对白刺激真实精品91| 色一情一乱一伦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 午夜不卡福利|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