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公安院校是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意識形態安全是公安院校辦學治校過程中的重中之重。當前世界大變局加速深刻演變,國際意識形態斗爭形勢嚴峻復雜,加強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對維護國家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通過SWOT分析法對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閾下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闡述提升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的路徑和方法。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
中圖分類號:G647"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8-0027-04
一、強化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公安院校肩負著培養警務人才的重任,必須嚴格服從“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十六字總要求,這決定了公安院校在政治性、紀律性等方面具有鮮明且突出的特色,也決定了公安院校在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特殊性。作為公安隊伍人民警察的預備軍,公安院校大學生具有預備警察和在校大學生的雙重身份,警察職業所需的專業精神和政治品質要求他們從預備警官階段就開始培養。公安院校只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嚴格把好“政治關”“陣地關”“防控關”,才能為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提供堅強保障,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確保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二、基于總體國家安全觀視角的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SWOT分析
(一) 優勢分析
1. 公安院?!肮残拯h”的特殊性質
對黨忠誠是辦學治校的根和魂,是融入師生血脈的紅色基因。從性質上看,公安院校是為公安機關培養人民警察的高等院校,具有政治性、嚴謹性的特殊性質;從使命上看,公安院校肩負著為黨和人民培養能夠服務公安實戰、應對新時代挑戰的高素質、專業化忠誠衛士的神圣使命,寄托著公安工作的希望,承載著公安事業的未來;從功能上看,公安院校與普通高校一樣,承擔著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功能,為公安事業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相較于普通高校而言,公安院校在意識形態建設方面旗幟更加鮮明,陣地意識、責任意識、紀律意識、忠誠意識更加明確。
2. 總體國家安全觀蘊含引領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價值
一是政治引領價值。[1]政治安全是國家安全的生命線,總體國家安全觀“以政治安全為根本”,把黨對國家安全的認識提升到新境界,更加明確政治安全最根本的是維護黨的領導和執政地位、維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現實的考驗是堅決打贏意識形態斗爭。二是思想引領價值。總體國家安全觀帶有顯著的中國特色,集中體現了黨的意志和國家意志,充分汲取了中國歷史文化的精髓和民族傳統智慧,其蘊含的思想具有科學性和先進性,能夠帶領公安院校師生不斷提升國家安全意識,牢牢掌握意識形態主動權,有力應對由社會制度、價值觀及其衍生出的各種意識形態領域的競爭和挑戰,有力應對各種外來勢力的遏制和滲透。
(二) 劣勢分析
1. 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重視程度有待提升
作為公安機關的重要組成部分,政治性是公安院校的第一屬性,講政治是第一要求。當前公安院校對于意識形態教育尤其是國家安全建設方面的課程還略為滯后,部分教師政治銳感性不強,對國家戰略和相關理論體系研究不足,在課堂授課時無法及時傳授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最新政策與解讀;公共基礎課程中對于安全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也有待提升,學生幾乎不會花費更多的時間開展更進一步的學習。
2. 意識形態安全教育手段與途徑較為單一
公安院校要推進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必須要有健全的體制機制作為支撐和保障。當前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途徑依舊傾向于傳統的學術性教育,通過傳統的思政課程對學生進行理論灌輸,或者課后由二級單位對學生開展不同主題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與途徑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公安實踐與調研帶來的影響。此外,意識形態教育人才隊伍也亟須培養。作為政治性第一位的公安院校,所有教師都應該肩負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任務,應形成課上、課下,學習、生活全覆蓋的意識形態教育機制。但當前公安院校意識形態教育任務主要落在思政教師身上,在傳授方式、組織協調、成效分析、教育方案定制等方面協同化水平不高。
(三) 機遇分析
1. 國家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發展的重視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黨的歷史上第一個被確立為國家安全工作指導思想的重大戰略思想,為做好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014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講話中首次提出總體國家安全觀。[2]為了進一步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維護國家安全,2015年7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十四條規定,每年4月15日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黨的二十大報告設專章闡述國家安全工作,充分彰顯了國家安全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的極端重要性,具有時代性、進步性和世界性意義。
2. 國內意識形態環境建設不斷豐富和完善
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和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辦法 (暫行)》等文件,為全國高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提供了機會。近三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頒布的年度工作要點中都明確提出“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維護和塑造高校政治安全”“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充分體現出國家對高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視。隨著自媒體的飛速發展和5G技術的興起,公安院校能夠進行宣傳和交流的平臺也在不斷豐富,除了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傳播平臺外,課外還可通過云平臺進行網課的教學和意識形態的傳播,極大縮小了公安院校進行意識形態教育的時間和空間限制,也能夠隨時隨地將教育浸潤于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
(四) 挑戰分析
1. 意識形態“多樣化”挑戰
隨著國內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變革,加上西方社會各種思想潮流的沖擊和影響,全球化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一元化指導地位面臨多樣化社會思潮的挑戰。在全球化過程中,大量非主流社會思潮的存在對我國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發展與維護都有著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不利于廣大青少年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 西方資本主義敵對勢力的滲透遏制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國就開始進行各方面各渠道的意識形態滲透。如今西方國家將微博、微信、QQ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新媒體作為主要的內容載體,加速對中國全方位的意識形態浸潤和攻擊。在新媒體環境下,西方敵對勢力不斷調整策略、變換手法,立體化地對我國推進意識形態滲透。青年是思想最活躍、觀念最解放的社會群體,也是各種勢力爭取的主要對象。公安院校雖然較普通高校更注重政治素養的教育培養,但青年學生“三觀”未筑牢,也缺乏一定的自主判斷能力,加上信息內容異常豐富,很容易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受到網絡輿論的影響而出現認識片面的情況,這對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建設構成一定威脅。
三、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閾下的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具體策略
根據SWOT分析法,將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機遇、挑戰進行兩兩組合,形成SO策略(增長型策略)、ST策略(多元型策略)、WO策略(扭轉型策略)和WT策略(防御型策略),進而得出總體國家安全觀視閾下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SWOT分析矩陣圖(圖1):
(一)SO策略(增長型策略)
1. 落實主體責任,加強組織建設。公安院校必須堅持學校黨委的領導核心地位,不斷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明確黨委領導班子職責,黨委書記是意識形態工作第一責任人,校長對意識形態工作負重要責任,分管領導意識形態工作的學校領導是直接責任人,應始終把牢意識形態正確方向。學校黨委建立并完善意識形態領域情況分析研判機制,統籌協調全校意識形態分析研判工作,[3]定期排查意識形態風險,分析預警監測情況,并提出應對措施。
2. 多方并舉發力,加強陣地建設。把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列入每學期工作要點,從學生延伸到教師,由課堂延伸到課外,從教材內化到頭腦。積極推動專業思政、課程思政,大力推動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圍繞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新安全格局構建國家安全教育知識譜系,提升國家安全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質量與速度,持續提升師生對總體國家觀的認知度和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可度。強化公安院校輿論宣傳陣地管理,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管理學校新聞媒體、網絡媒體、宣傳平臺、課堂教學、研究機構、學術團體、黨校、團校、學生社團及報告會、研討會、講座論壇、演藝活動、文化交流等意識形態陣地,嚴格做好“一事一報”“一會一報”的審核備案工作。
3. 持續開展校內巡察,加強紀律建設。開展定期的校內巡察,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絕不允許出現違背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憲法法律、國家安全和違反公安工作紀律的言行以及學術研究不講政治、不講黨性的問題。強化基層黨組織落實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聚焦職能責任和能力作風,推動全面從嚴管黨治警向縱深發展。以巡察工作為契機,強化被巡察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配合意識,切實落實管黨治警政治責任,著力解決師生員工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凈化教書育人的政治生態,促進公安院校科學健康有序發展。[4]
(二)ST策略(多元型策略)
通過院校、家庭和社會的多方位教育,構建“三位一體”教育模式。一是以院校為核心打造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良好平臺。全面構建“三全育人”工作體系,管好課堂教學主渠道,推進“思政課程”“課程思政”雙輪驅動。用愛國主義情懷和中華傳統文化育人,以文藝匯演、社團巡禮等的各類學生活動為載體,將愛國教育主題融入其中,將校園文化活動植入愛國主義思想的土壤中,以校園文化活動為抓手,將愛國主義思想于潤物無聲處傳達到學生心中,深入學生腦中。同時,通過建章立制,不斷強化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指引。二是以家庭為根本奠定意識形態安全教育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圍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多次強調并作出重要指示。大學生作為剛剛成年的青年,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家長要為孩子營造積極向上、陽光正面的家庭環境,學會與孩子進行及時、科學而有效的溝通,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動態,潛移默化地對孩子思想觀念的形成予以正確的引導,既要重視言傳,更要重視身教,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良好榜樣。三是以社會為重點提升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效果。在新的信息環境下,國家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壯大正面網絡輿論引導力量,針對網絡意識形態碎片化、隱蔽化、泛娛樂化等新動向,加強網絡治理,有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不斷加強對外傳播平臺和載體建設,積極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主流思想。通過形成院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協同育人的機制,切實增強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育人合力,共同擔負起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的重要責任。
(三)WO策略(扭轉型策略)
創新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理念。公安院校必須堅持“公安姓黨”“公安院校姓黨”的根本政治屬性,充分結合特殊的時間節點和重大節日,利用每年度的“國家安全宣傳教育日”“國家公祭日”和國慶節等,積極開展與國家安全相關的基礎知識講座和能力培訓,強化師生在國防安全、愛國主義和風險意識、危機意識、集體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強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意識,強化忠誠教育、塑造忠誠警魂。
優化意識形態安全教育環境。一是注重加強校園思政文化環境建設。堅持將警魂塑造、法治理念相互結合,傾力打造集文化性、思想性、知識性于一體的文化育人平臺。二是不斷優化網絡思政教育環境。持續強化網絡平臺的監督與管理,堅決抵制西方各種敵對勢力的文化侵蝕,打造網絡思政“紅色”陣地。通過主動推進思政教育育人環境協同,來提升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文化育人功能和引領作用。三是定期開展意識形態安全風險排查工作。堅持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堅持舉一反三、標本兼治,深化意識形態領域風險排查、問題整治和成果鞏固,進一步夯實公安院校意識形態工作基礎。
(四)WT策略(防御型策略)
意識形態安全教育不僅是面向公安院校的學生,作為公安院校的教師,更要認同、理解、強化自身共產黨員、人民警察、人民教師于一體的“三重身份”,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不斷規范和完善全體師生的意識形態安全。一是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公安院校人才隊伍的思想道德品質。嚴把教師聘用考核政治審查關,加強教師日常紀律規范的管理。改革完善學術評價體系,堅持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多維度評價教師的科研、教學成果,營造教師潛心鉆研科學、潛心教書育人、追求學術真理的氛圍。[5]二是規范人才培養制度,著力培養公安院校人才隊伍的業務工作能力。要重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培養學術帶頭人和領軍人才。鼓勵公安院校教師參與高層次研修,為訪學、業務實踐提供條件,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積極主動推動意識形態工作提質升級,建設好一支由黨政管理干部、群團干部、學管教師、學生導師等組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骨干隊伍,不斷提升隊伍整體的政治思想素質及綜合業務能力。
參考文獻:
[1] 孫俊杰,羅靜. 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高水平安全助推鐵路高質量發展[J]. 理論學習與探索,2023(01):61-63.
[2] 李文良. 國家安全:問題、邏輯及其學科建設[J]. 國際安全研究,2020,38(04):3-23+157.
[3] 鄭家娜. 新時期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對策分析[J]. 黑河學院學報,2019,10(06):49-51.
[4] 李宏. 多措并舉推動高職院校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J]. 辦公室業務,2022(20):34-36.
[5] 付宏淵. 肩負起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J]. 中國高等教育,2016(02):38-40.
(薦稿人:駱家林,南京警察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陳華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