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旨在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間的關系。首先,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與作用,其次,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教學內容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學評價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再次,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關系,包括校園文化的互動、社會實踐的互動以及其他教育資源的互動等。最后,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與創新,包括整合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以及強化實踐教學的結合等,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提供了有益的指導。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動關系;整合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G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4)18-0059-04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地位與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依托,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課程,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核心任務是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極其重要的育人功能。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日新月異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各種社會思潮和價值觀念日趨活躍,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產生深刻影響。如何在多元文化和價值觀相互交織的背景下,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國情、社情和民情,理性看待各類社會問題,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形成良好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面臨的重要任務。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強調人的全面發展。在知識傳授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僅介紹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還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此外,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和開展各類校園文化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還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更重要的是,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提升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通過系統地教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同時,思想政治理論課還為其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指導和支撐。例如,通過與形勢政策教育相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可以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國家發展形勢和政策走向;通過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調適情緒、塑造人格;通過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可以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提升校園文化品位。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這種互動關系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貫穿于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以及其他教育資源的應用中。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校園文化的互動
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通過課程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校園文化,進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其次,校園文化活動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通過參與社團活動、文藝演出、志愿服務等校園文化活動,學生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增強實踐能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最后,思想政治理論課與校園文化之間的互動還體現在課程評價和反饋機制上。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校園文化活動中的表現,了解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而對教學進行及時調整和改進。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參與課程評價和反饋機制,對教學質量和效果進行評估,為教師提供有價值的反饋信息,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1]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實踐的互動
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為社會實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參與意識和奉獻精神。通過課程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的需求,為社會實踐做好充分準備。其次,社會實踐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生動的案例和素材。通過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學生可以將所學理論知識與社會現實相連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實際操作能力。最后,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實踐之間的互動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的需要,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他教育資源的互動
除了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外,高校中還有其他的教育資源,如學生管理、心理輔導、職業規劃等,這些教育資源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
首先,學生管理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互動。學生管理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對維護校園秩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學生管理,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習情況,進而對教學進行及時調整和改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心理輔導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互動。心理輔導是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和困惑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心理輔導可以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和實踐案例,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最后,職業規劃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的互動。職業規劃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規劃未來的重要手段之一,對于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素養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可以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和實踐案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社會責任感。[2]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理念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本研究將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三個方面,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學內容是課程的核心部分,應緊密圍繞課程目標和學生需求來設置,并且應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覆蓋廣泛,重點突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應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理論、基本觀點、基本方法等方面。基礎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基本觀點包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榮辱觀等;基本方法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群眾路線、批評與自我批評等。這些內容不僅需要結合國內外形勢和當地實際進行講解,而且要采取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方式。[3]
教學內容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道德品質。思維能力方面,應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競爭力。道德品質方面,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道德觀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具體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運用小組討論、演講辯論、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參與課堂討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外,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現實和人民群眾的需要,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還可以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例如,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多種信息形式結合起來,制作生動形象的教學課件;可以運用網絡技術建立教學資源庫和在線學習平臺,方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交流;可以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方法,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手段,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體驗感。[4]
(三)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從多方面展開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質量進行評估的重要手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應遵循科學性、客觀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從多個方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效果。
具體來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評價應包括以下內容: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考試成績等;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態度等;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況、綜合素質提高情況等。這些方面的評價應相互補充、相互印證,以達到全面評估教學質量的目的。
同時,教學評價還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性化需求。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優勢,教學評價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點。同時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潛力,通過多種方式和手段了解學生的需求和發展方向,幫助他們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
綜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關鍵環節,也是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評價機制,才能更好地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優秀人才。
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與創新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不可分。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和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對教學資源、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進行整合和創新。
(一)整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資源包括教材、教案、教學PPT、教學視頻、案例分析、時事政治素材等。為了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需要對其進行整合和優化。
首先,要加強對教材的整合和更新。教材是教學的基礎,必須選擇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的教材,同時要根據時代發展不斷更新教材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整合和取舍,使教材更加符合實際需求。其次,要加強對教案和教學PPT的整合和優化。教案和教學PPT是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應具有系統性和邏輯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對教案和教學PPT進行不斷優化,使其更加生動、具有趣味性和啟發性。最后,要加強對時事政治素材的整合和分析。時事政治素材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教學內容之一,需要及時關注和分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時事政治素材,將其融入教學中,增強教學的時代感和現實性。[5]
(二)創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的需求,需要對其進行創新和改進。首先,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案例分析法、討論法、情景模擬法等,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其次,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和形式。例如,可以利用微課程、在線學習等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便捷的學習方式;可以利用社交媒體平臺,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學習情況。最后,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和實踐性的任務或項目,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團隊合作等方式完成,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三)強化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首先,要制訂實踐教學計劃。實踐教學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制訂實踐教學計劃可以保證實踐教學的系統性和科學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實踐教學計劃,包括實踐教學的目標、內容、時間、地點等。其次,要注重實踐教學的實效性。實踐教學應緊密聯系實際,注重實效性。教師可以根據實踐教學的計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取具有代表性和針對性的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現實和服務人民群眾。最后,要加強實踐教學的考核和管理。實踐教學必須有嚴格的考核和管理制度。教師可以根據實踐教學的計劃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具體的考核和管理辦法,積極開展監督和管理活動,確保實踐教學的質量和效果。[6]
五、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系的研究是當前高校教育的重點之一。通過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相互關系,并探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合與創新路徑,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提供有益的指導。未來,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教育實踐的不斷深入,應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間的聯系和互動,為培養具有高度的思想覺悟和道德素質的高素質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譚雯. 高校學生工作與思想政治理論課融合的思考[J]. 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0):143-144.
[2] 王春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黨建工作的協同創新[J]. 學園,2023,16(26):60-62.
[3] 張輝. 嵌入性理論視角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機制研究[J]. 山東干部函授大學學報:理論學習,2023(06):53-57.
[4] 孟麗萍. 新時期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困境及創新模式探索[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11):221-223.
[5] 郝宇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發揮[J].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24):116.
[6] 張凌霄,劉斯.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黨建工作路徑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2023(23):181-184.
(薦稿人:賈鵬,遼寧財貿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牛雪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