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文 王一明



總體破案率上升9.3%,有效警情環比下降2%……今年4月,吉林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通化邊境管理支隊平安邊境建設成績單亮點紛呈。
作為吉林省西南部邊境沿線的重要執法執勤力量,近年來,該支隊始終堅定執行“黨政軍警民”合力強邊固防戰略,堅持黨建引領平安邊境創建,不斷加強警務力量重塑,通過創行“三警”群防聯控警務模式、搭建“三所”警地融合場所、加大要案偵破力度等維穩“砝碼”,解鎖邊境穩定、百姓幸福的平安“密碼”。
“三警”群防聯控,創行管邊控邊新模式
“有外地號碼打來電話,說能為我的藍莓園提供農業補貼。”4月22日上午,該支隊的太平邊境派出所接到求助電話,經過義警、輔警和民警的層級走訪調查,幫助園主劉月云識破騙局,守住了1萬元的血汗錢。這是該支隊“三警”群防聯控警務模式啟動下的一個縮影。
在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啟發下,該支隊結合地域特點,大力推進農村警務和基層社會治理改革,啟動“民警+輔警+義警”的“三警”群防聯控模式。“我們村離派出所30多公里,都是盤山道,出警少說得30分鐘,以前村里就一個駐村民警,每家每戶都去根本不現實,現在有了輔警、義警,都是鄰里鄰居,小矛盾村里人自己就解決了。”集安市江口村輔警王運濤說。
針對轄區村屯分布散、距離遠、警力有限的實際情況,該支隊充分發揮村民地理環境熟、村屯結構清和鄰里情況明的優勢作用,先后搭建了“一村一輔警”“義警工作站”“鄉村振興法律咨詢室”等警務平臺,全面推行“人民調解駐所制”,讓從前的“民警管治”向“村民自治”延伸,逐步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目標。
年初,該支隊所屬單位“三警”聯合邊境踏查420余次,駐村輔警、義警協助民警采集各類基礎信息8萬余條,獲取線索協助破案60余起,參與排查、調解糾紛200余起,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5%以上,社會化警務力量參與群防群治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警地警民融合,打造邊境地區“楓橋情”
2023年,該支隊融合“警格+網格”,在所屬邊境派出所陸續搭建“紅色物業”“麻線幫幫團”“社區警校”三個場所,深入推動黨建引領“警地融合”“警民融合”,逐步形成“1+N”共筑平安和諧邊境的向上趨勢。
民警進社區、進物業擔任“紅色管家”,與社區網格員通聯配合,下沉民生第一線,真正解決群眾身邊的“關鍵小事”。去年6月19日,獨居老人張大娘家廚房漏水,花了2000元沒修好,便與工人協商卻遭到拒絕。“紅色管家”、開發區邊境派出所民警徐永新得知消息后,立即聯合社區和公益律師,向工人講解相關法律規定和民事訴訟所承擔的后果。經調解,工人們再次上門,免費解決了漏水問題。
“更好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加強志愿服務保障和支持,不斷發展壯大學雷鋒志愿服務隊伍……”去年9月1日,該支隊在麻線邊境派出所和麻線鄉政府搭建“麻線幫幫團”公益志愿服務試點,充分整合義警、律師、心理咨詢師和農電、民政、司法、企業、社區網格員等志愿者,向群眾提供公益志愿服務。目前,“邊境幫幫團”已成功吸引各行業志愿者40余人,累計開展各類警務服務工作200余起。
在“1+N”的警務模式下,“社區警校”也成為邊境城鎮特色的社區警務培訓室,社區民警定期組織警務志愿服務隊開展業務學習,并組織他們深入轄區單位、場所,為居民開展防盜、防火、反詐及邊境法規等宣教活動,及時收集群眾對邊境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搭建起警民交流“連心橋”。
警民齊抓共管,構筑強邊固防新格局
4月15日,集安市2024年平安邊境模范系列創建活動部署會在該支隊輪訓隊召開。會議總結了2023年吉林省平安邊境創建成功經驗,對新一年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
去年6月8日,吉林省平安邊境創建活動在集安市舉辦,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該支隊下活龍村平安邊境創建試點。今年2月19日,由國家移民管理局、農業農村部、國家邊海防委員會辦公室聯合授予5個縣市20個鄉鎮首批平安邊境模范縣市,集安市光榮在列,這是該支隊在平安邊境建設一系列有效措施中的重要成果體現。
“通過完善邊管措施、健全管控體系、打擊違法犯罪、提升治理能力,使邊境管控實現前沿設防、前置固防、全線布防,邊境群防群治新格局進一步形成,強邊固防建設取得新進展。”該支隊支隊長溫劍利說。
去年春節期間,該支隊民警在走訪排查中發現,從老撾務工回國的林某對當地地理環境、風土人情一無所知,且收入水平極大超過平均線。經查,給林某“發工資”的王某在2018年申請的一張銀行卡中,陸續出現境外大額轉賬。該支隊依托“獴獵”專項行動,在國家移民管理局的督辦下,歷時近7個月,先后奔赴吉林、遼寧、四川、廣東、廣西、福建等19省72市,成功破獲一起涉及三國、涉案超百人的特大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案。
近年來,該支隊民警帶領社會化警務志愿服務隊伍累計下沉一線工作超1000天,辦理特大組織他人偷越國(邊)境案2起、各類刑事治安案件1700余起,轄區矛盾糾紛案件的發生率逐年下降,破案率逐年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