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川紗紙制作技藝是廣西大化瑤族自治縣以當地紗樹皮為原料,先分別制作紗漿和紙藥,再按照一定比例造槽水,將紗漿放入槽水中攪拌均勻后制作紙張的一項傳統技藝。
紗樹又叫構樹,屬??坡淙~喬木,樹皮纖維韌而細長,是造紙的高級材料,廣西各地尤其是桂西北的石山地區普遍生長,貢川及其附近山區有豐富的紗樹資源。貢川紗紙保留著我國古代生產紙張的傳統工藝,用紗樹皮和原始簡單的工具,通過泡紗皮、煮紗皮、洗紗皮、選紗皮、碾料、制紙藥、造槽水、撈紙、壓榨、曬紙、揭紙、數紙、剪紙等繁雜的工序流程,才能制作出來。
貢川紗紙的制作技藝主要流布于大化縣貢川鄉、隆安縣聯造村和都安瑤族自治縣等地,其中貢川鄉的生產規模、工藝傳承比較完整,至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編撰于民國22年的《那馬縣志草略》記載:“紙工,那馬唯貢川一鄉,村村產為常業?!泵駠鴷r期,是貢川紗紙的盛產期,外地商人紛紛來到貢川街開設商號收購紗紙,每個街日上市100多擔,仍供不應求。
貢川紗紙具有極高的韌性、極好的吸濕性和透氣性,紙質潔白柔軟、拉力強韌,且無毒、環保、耐用,具有防腐防蛀、吸墨性強、不易變色和久存不陳舊等特點。因此,紗紙成為了歷代書寫重要契約、家譜及佛教經文的首選。平時,紗紙還被用于茶葉、藥材、食品、書畫、書籍、燈籠等商品的制作與包裝。除了當地群眾購買外,貢川紗紙還被大量銷往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及許多歐洲國家。
2007年,貢川紗紙被列入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相關部門采取政策保護、資金扶持、宣傳推廣等措施對其傳統工藝進行恢復,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帶動當地群眾脫貧、增收、致富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如今,貢川紗紙已成為大化縣一張靚麗的文化旅游名片。
(來源:廣西河池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