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市委宣傳部



穆溝古村位于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馬家蕩旅游景區,以魚米豐厚的鹽阜傳統水鄉聚落為載體,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勾連在地的造物記憶,以臨水而棲的風物人文追溯漁家村落的文化濫觴,在民風純粹、河蕩連天的村莊,打造一座保留水鄉肌理的傳統村落。
穆溝村轄區約3600畝,連綿的蕩灘就占據了將近三分之一。穆溝古村一期建筑面積約6980平方米,其中包含約5680平方米的商業面積,約1300平方米的住宿建筑面積。涵蓋22個業態,1個民宿,以及1個以“水穆人家”為名的農民房安置區。
穆溝古村的新生,是一個鹽阜水鄉重建的過程,是一部歷史脈絡溯源之旅,更是一場銳意探索的鄉村實驗。在中國現代化的歷史拐點上,每一塊磚、每一棟樓,每一處非遺業態,每一幅田園畫卷,都引領著我們努力地探索文化濫觴,并以此自信地走向人與自然共融的鄉村場景。
古村中采用商業業態、原住民生態以及農作風物并行的形式,綜合非遺、文創、旅宿、康養、飲食、親子、自然科普、在地風物等多層次的深度體驗。非遺手作文化街一路鋪陳,阜寧大糕、蒲包茶干、紅色油坊、鐵匠鋪、益林醬油、面塑、玻璃吹塑,讓消失日久的吉光片羽重映眼簾;蕩鮮面、創意輕餐、宋韻茶空間、精釀小酒館、窯烤面包,上演村居飲食生活的自在煙火;藝術館、水鄉民宿、漢服體驗、咖啡書局、植物空間、巧克力博物館,完成沉浸式水鄉的多重感官觸達。
穆溝的自然豐美,步調緩慢,許多城市中的人們循著鄉愁的方向慕名而來。他們選擇住下來慢慢探索,浮一痕小舟,漂漂蕩蕩,在荷塘、葦蕩里悠閑度日。
散發著馬家蕩稻米香的“阜寧大糕造物局”,非遺老老的傳奇,伴隨著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在文創文旅的柔軟包裹之下,展現出迥異的面貌,用新的思路和眼光去還原生活沉淀為瑰寶的老情節。進入穆溝的“植物空間站”,在浮躁的社會中,試著閉上眼,去傾聽植物的聲音。他們觸摸著大地,將水鄉的植物細細梳理,用植物的村莊哲學引向自然教育的村莊研學。
飄著咖啡香氣的村莊書鋪,打開村落爛漫的水澤,聽聞大城的軼事、小鎮的江南,品讀百態的生活故事。集結藝術的可能,觸及多樣化的媒介,讓那些當代的、古典的、先鋒的、流動的、隨性的藝術,照料來源于生活的煙火,成為村落里人們各站停靠的精神旅店。
水邊民宿“隱居穆溝”讓建筑融入原村落的整體肌理和空間組織關系中,村落中回收的磚瓦,原建筑夯土墻體的材料,鐫刻著光陰紋路的老石板、老木板,得到復古的新生。而這些在地材料也為建筑疊加了一層歲月感的原鄉人文因子。
在歷史變遷中,穆溝得到了較好的保存,形成了獨具水鄉特色的民居聚落形態、建筑樣式以及民俗文化等,近年榮獲2021-2022年度卓越影響力品牌、2022年度鄉村綜合體、2022途覓商業潛力獎等獎項,成為鄉村發展的典范。作為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和江蘇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穆溝古村將打造有生命有內涵的鄉村振興示范點。
穆溝古村是建立在原鄉記憶之上的傳統村落,人們不曾也不會試圖去覆蓋一個古村落原始的風物和肌理。芒種麥收時,人們在田園之間開啟小小的麥田音樂會。夏日盛大時,穆溝古村落創新發展論壇探索著面向未來的可持續道途。年年歲歲,歷史含光,穆溝的文化氣息早已落入生活的日升月落之間。當人們向后發掘在地文化濫觴的時候,同時也正以更包容、更溫和的姿態,去圈攬文化因為歸來的人而觸達靈魂的部分。
穆溝本身給予了人們無以窮盡的想象和創意原點。然而,不論是鄉建的“受益者”,還是日月兼程的“建設者”和“守護者”,不論是向內的傳承與回歸,還是向外的生長和遠揚,鄉村振興的落腳點永遠都在“人”的身上。青年的回流,居民的就業,業態的再造,產業的興盛,人們與村莊相融合,同時又與村莊發生奇妙的創意碰撞,這是面向未來的一個恒久命題,讓鄉村持久地展現她應有的生命力。
湖泊里的童年記憶,水泊中的精神故鄉。穆溝是一部鮮活的傳統文化史和地方史,也是探尋阜寧文脈薪火相傳的基因密碼,更是解鎖新時代鄉村振興的金鑰匙。試著再現“漁舟唱晚”,留住“鄉愁中國”,未來的穆溝古村將成為鹽阜大地歷史的溯源地、鄉村振興創意的策源地,在鹽阜水鄉文化會客廳的蘊藏積蓄下,打造長三角地區文化地標性的鄉村目的地,建成全國鄉村振興的標桿性示范地。
(圖片來源于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