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萍



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湯池鎮金崮村以“產業強村、綠化美村、文明立村”為發展戰略,走出了屬于自己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抓項目謀發展,
繪就強村富民“新藍圖”
憑借地理氣候優勢,金崮村發展了特色小漿果基地,以草莓、軟棗、藍莓等產業為主,通過國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建設資金,打造特色農業園區。現在,集體農業園區內設有6個溫室大棚,每年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2萬元。
2023年,投資建設二期溫室4座,用于發展小漿果產業,每年可增收10萬元。園區內還新建了冷藏庫、包裝車間及電商基地,年底已投產使用,不僅能輻射帶動附近農場、合作社經濟產業鏈有序發展,還能提升農產品價值和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抓基礎創特色,
描繪美麗鄉村“新容顏”
村第一書記與村民小組長開會制定環境整治方案,通過落實門前三包,完善村規民約,加強宣傳教育等手段,引導村民樹立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環境保護意識,確保村莊環境清潔。
為了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改變村民對于美麗鄉村建設的想法,村第一書記還邀請了遼寧地質職業工程技術學院的學生開展結對共建活動,組織學生精心設計200多平方米的手繪文化墻。這些色彩鮮艷、內容豐富的涂鴉與周邊環境完美結合,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同時,還積極與有關部門協調資金,用于硬化道路、安裝路燈、修建無障礙通道,改善了村容村貌。
抓文化強根基,
繪就鄉村振興“錦繡圖”
金崮村擁有一處獨特的文化遺址——抗美援朝時期的空軍作戰指揮基地遺址。為了傳承革命文化,金崮村結合村史、地域特色、產業發展等文化底蘊和資源優勢,著手設計村史室。不僅向村民征集老物件、老照片,創編村歌,還聯系電視臺為村歌拍攝視頻,不斷豐富村史室內容。
金崮村村史室成為村民學黨史、受教育的新陣地。為了更好地弘揚和發展金崮村紅色文化,村第一書記積極組織金崮村與轄區內學校開展共建工作,利用好紅色資源,向學生、家長、村民講授紅色故事,組織開展系列文化娛樂活動,滋養村民的精神世界,激勵學生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
金崮村不僅發展了特色產業,完善了基礎設施,還善用文化強基,繪就了鄉村新風貌,走出了發展新道路。
(供稿單位:湯池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