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市奉節臍橙的前身叫奉節柑桔,栽培始于漢代,歷史悠久。《漢書·地理志》記載:“魚腹(今奉節)朐忍有桔官。”《漢志》中也記載:“柚通省者皆出,唯夔(今奉節)產者香甜可食。”至唐代,奉節臍橙已經成為宮廷御用的果品。詩人杜甫寓居夔州時管理過柑桔園,并寫下了“園柑長成時,三寸如黃金”的詩句。
奉節擁有三峽河谷,日照時間長,還有接近積雪線下的斜坡逆溫層,空氣相對濕度中等,以及富含鉀硒元素的土地,生態優勢大。受益于獨特的氣候條件,奉節臍橙以其果形端正、顏色橙紅的形態和營養豐富、酸甜適度、脆嫩化渣、橙香味濃的獨特風味而聞名。
1953年,奉節臍橙正式開始在奉節縣進行選育,至1972年,已成功選育出奉園72-1母樹。1977年,中國農業科學院舉辦新選育柑橘新良種鑒定會,奉節臍橙獲得第一名,從此奉園72-1臍橙和奉節地名聯系到了一起,被直接稱為“奉節臍橙”。
2000年,重慶市農業經濟作物審定委員會將奉園72-1臍橙正式審定命名為“奉節臍橙”。2006年,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批準“奉節臍橙”為地理證明商標。
“奉節臍橙”(奉園72-1)是“華盛頓臍橙”品系的選優株系。果實短橢圓形或圓球形,開臍向內翻起呈輪紋狀,果皮脆而易剝,肉質細嫩化渣、無核少絡,酸甜適度,汁多爽口,自11月下旬開始上市。
奉節臍橙一般為橙色或橙紅色,優質臍橙要求著色均勻,無明顯深淺變化。臍橙表皮應光滑,沒有油包下陷現象。臍橙頂端的臍應閉合,越小越好,大臍和開臍的都不好吃。優質的奉節臍橙入口脆嫩化渣、鮮甜可口。
奉節臍橙不斷研發新品種,由單一(奉園72-1臍橙)品種到早中晚熟品種(95-1臍橙,鮑威爾、班菲爾、切斯列特3個晚熟臍橙),為市場提供了7-8個月的新鮮臍橙。還實現了由優質高產向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的跨越。
2005年以來,奉節臍橙基地利用自己無工廠污染的優勢,根據農業部無公害柑桔標準生產,推廣“樹開窗、園生草、有機肥、生物藥、疏小果、套果袋、殺蟲燈、掛樹藏”等八項無公害臍橙標準化生產技術,嚴格控制施用化肥,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實行了規范的商品化清洗、分選和包裝處理。
奉節臍橙產業占奉節縣農業總收入的20%,是山區海拔600米以下低山河谷地帶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在“一江五河”流域兩岸,一大批果農靠種植臍橙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來源:博雅特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