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苓 劉姝夢



南海風來,大鵬潮涌。
在日出沙頭、月懸海角的斑斕景色下,在“愛我中華 勿忘國恥”的警世鐘聲回蕩中,一條約250米長的小街,一塊0.179平方公里的土地,串起了歷史的厚重滄桑與現實的明快亮麗。這里是“一街兩制”的中英街,是邊境特別管理區,是歷史文化旅游景區,也是深港居民的生活區。在新時代的號角中,成為深港合作的三大平臺之一——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一幅面向未來、進取革新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從邊防禁區到沙頭角邊境特別管理區,中英街的發展變化始終考驗著管理智慧。國家移民管理改革后,深圳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沙頭角邊檢站正式接管沙頭角邊境特別管理區(以下簡稱“中英街”)的關口查驗任務,準確把握粵港澳大灣區“一點兩地”新定位,主動融入深港融合發展戰略,以惠民利企實績,為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注能提效,護航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助力“百年老街”蝶變起飛!
暢通“觀光通道”,敞開自信開放新懷抱
“以前夏天通關,那感覺就像集體‘蒸桑拿。游客、居民、工作人員共用查驗通道,通關體驗差,而現在只需刷證件、看鏡頭就可以通過了,真的快!”原中英街社區居委會主任沙錦濤感慨道。
沙錦濤所說的“刷證件,看鏡頭”是沙頭角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在中英街關口啟用新型快捷通道的鮮活體驗。在深圳邊檢總站的有力支持下,該站協同地方政府建成了1000平方米的新查驗廳,參與研發投入20條新型智能化快捷通道,并連續6次升級快捷通道系統,不斷提升通關安全水平。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沙頭角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持續科技賦能,保障快通行,啟用、動態升級沙頭角邊境特別管理區綜合管理系統,實現智慧預約、“云端”審批、辦取證及查驗數據一體化,可承載每天5萬人次的使用量。同時,積極推行“互聯網+政務服務”,依托新辦證系統,使用旅行團單一窗口,使旅行團與散客分類辦理。通過“一網通辦、全程網辦”,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去年,中英街旅行團數量突破2200個,旅行團游客達41萬人次。
“你就是我們的眼啊,謝謝警官!”去年8月,三位盲人游客互相攙扶來到了中英街辦證中心。執勤民警主動詢問得知,他們是第一次來中英街,因不熟悉辦證流程只攜帶了殘疾證。
經請示上級后,執勤民警根據殘疾證核準三人身份信息,并為他們特別辦理了通行證。考慮到正值客流高峰時段,人潮洶涌,中心又派專人引領盲人朋友進出關口,細心周到的服務讓他們感動不已。
為積極回應群眾來中英街游玩購物的高漲熱情,該站率先推動聯檢單位、地方管理部門取消限流管理,在安全管控的前提下,推出連環“利好”政策:對符合條件人員辦證“能辦快辦”,實現“可進盡進”,普惠更多人群;拓展辦理通行證范圍包含居民身份證、居民臨時身份證等,并與地方公安部門建立聯動機制,方便未持身份證游客就近辦理。紅利迅速得以釋放,一時間,到中英街學歷史、品文化、享購物成為到訪深圳的熱門選擇。
去年暑期旅游旺季,中英街游客通行量再創新高,單日峰值逾3.4萬人次,月增至50萬人次。據有關政府部門反饋,“乙類乙管”以來中英街企業商戶營業收入達10100萬元。
把握“民生脈搏”,取得基層治理新突破
天高云淡,天朗氣清。在依山傍海的鹽田燈塔圖書館里,一場連接警地的黨建交流活動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環節。”我們的工作就是為進出管理區的群眾提供具體、多維的執法服務。去年10月12日,在沙頭角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黨建交流分享會現場,執勤七隊黨支部書記張勇講述了該站履行為民服務的宗旨,打造法治、惠民之街的生動實踐。
深圳市鹽田區委黨校楊衛華教授評價說:“沙頭角出入境邊防檢查站的實踐和分享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在基層治理中的鮮活體現!”
雖然中英街占地面積小,但區位特殊、情況復雜。沙頭角邊檢站在基層治理中始終筑牢為民服務政績觀,把握重點、打通堵點,致力于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充實、有保障、可持續。
該站對企業、商戶、居民等多次辦理通行證人員建立電子檔案,健全一戶一檔、一企一檔,實施“陽光辦證”,累計為1200余戶需要辦理通行證的居民、160多家商鋪、270多個企事業單位,安全快捷辦理證件70000余張。此外,開通辦證和24小時通行雙綠色通道,對于有急難事務需進出中英街的人員和涉及重大緊急救助事務的特種車輛及工作人員提供在線辦證和通行保障。
“不會用手機,沒預約,能到中英街看看嗎?”去年4月,年近百歲的馮爺爺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關口。執勤民警貼心地為他全程引導辦證。老人笑道:“人生將過百而走百年老街,感受時代進步,感受警察為民,真是高興!”
這樣的溫情故事每天都在中英街關口上演。針對部分老年人不熟悉智能手機,難以完成手機預約,沙頭角邊檢站面向60周歲(含)以上老人實行全程辦證引導服務,憑身份證專窗專辦,廣受游客好評。
作為知名歷史文化旅游景區,中英街吸引了大量青少年和兒童前來學習參觀。沙頭角出入境邊防檢查站推出“E家行”服務,家長提供未成年人可佐證身份的其他證件或電子信息即可辦證,實行辦證、查驗流程一體化,查驗速度再提升。
面對管理區的1000多名兒童,沙頭角出入境邊防檢查站開辟兒童查驗專用通道,研發智能查驗卡,提供兒童證件信息采集服務,組建“藍馬甲”志愿服務隊,開辟兒童家長接送專區,全方位以愛護航,保障兒童平安通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述措施實施以來,該站已為55萬名16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60周歲以上的老人提供辦證服務,為人民群眾暢游中英街廣開方便之門,提升出行之樂。
開啟“招商模式”,護航高質量發展新事業
前年8月,《加快沙頭角深港國際消費合作區建設的實施方案(2022—2025年)》發布,合作區將致力于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特色引領區和深港共建共治、融合發展新典范。
面對深港融合新起點,沙頭角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致力于推動合作區建設駛入“快車道”,成立服務口岸,發展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深度參與沙頭角口岸、中英街關口聯檢樓改建項目。對于未來口岸和中英街查驗模式設想,該站積極開展政策、法律、技術問題研究,及時向有關部門反饋意見,以邊檢工作現代化發展支持深港融合。
“邊檢機關能設身處地為企業發展、區域升級著想,為我們提供了極大辦證便利和工作支持。”負責中英街建設的深圳市萬科城市建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楊梓啁表示。
招商引資、重大工程推進到哪里,邊檢服務就跟進到哪里。沙頭角邊檢站為進出管理區的招商考察團等重大項目、重大會議、重大工程提供證件專辦、24小時通行保障等服務,推動實現人流、物流、資金流互聯互通,全方位助推管理區營商環境優化。據統計,目前已有近180個品牌到中英街考察。
“在不久的將來,中英街的區位優勢會在新一輪深港融合發展趨勢下不斷釋放,使中英街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創新型濱海城區。”中英街管理局局長李春菊認為,這一切都離不開邊檢機關對地方經濟的鼎力支持和全力配合。
中英街的古榕樹,歷經百年而愈發蒼翠。它根扎內地,葉覆香港,象征著香港與內地血濃于水、情意相連,更預示著深港兩地乘粵港澳大灣區翱翔的羽翼攜手共創美好未來的廣闊前景。沙頭角邊檢站將聚焦“灣區所向”“深港所需”,當好中英街的建設者、守護者,助推新時代事業行穩致遠,為打造深港融合而追夢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