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少華 翁杰 徐麗學 耿艷麗

摘要:秸稈還田綜合利用農業田間廢棄物(秸稈)、減少污染。農作物秸稈中含有大量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是農業生產重要有機肥源;秸稈還田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化肥用量,提高土壤通透性及蓄水保墑能力,減少大氣環境污染,有效改善生態環境和水源區農業面源污染。
關鍵詞:秸稈還田;蔬菜;花卉;應用
秸稈是指農作物在收獲籽粒、果實及其他可食用部分后剩余莖、葉等的總稱。秸稈還田是把作物秸稈直接或間接處理后返還回土壤的過程。秸稈中包含50%以上作物光合作用產物,含有大量的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資源化利用已成為發展循環農業以及化肥減施增效重要的途徑之一。
目前利用較多的是玉米、水稻、小麥等糧食作物秸稈,蔬菜廢棄物量約占60%,但循環利用率卻不足30%。蔬菜廢棄物中有機質占干物質量的比例平均為70.0%,其中葉菜類蔬菜廢棄物高達95.0%;纖維素和木質素含量分別占干物質量的9.0%-28.5%和5.0%-11.0%;氮、磷和鉀含量在12.4-30.5g·kg-1、3.0-8.0g·kg-1和18.0-53.0g·kg-1范圍內,較大多數大田作物秸稈中氮、磷含量高。官渡區農作物種植結構主要以蔬菜和花卉為主,由于氣候適宜,每年種植多季,田間產生了大量的蔬菜和花卉秸桿,處理成本較高,開展蔬菜和花卉秸桿的還田利用,既能減少蔬菜花卉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又能補充土壤養分,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有效助推現代農業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
1蔬菜花卉秸稈產生量調查
1.1蔬菜秸稈產生量調查:選擇種植的主要蔬菜品種,露地蔬菜選擇大白菜、青筍瓜、菜豌豆;保護地蔬菜選擇速生葉菜(菠菜、芹菜)、藜蒿,對6個主要蔬菜品種開展實地調查和產量測算,對調查田塊按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10m2蔬菜產量、秸稈實際產生量得出官渡區主要蔬菜秸桿產生量。
根據調查結果(表1),官渡區主要種植蔬菜,藜蒿秸桿產生量最高,每hm2可產生18t,占總產量70.59%,其次是大白菜,每hm2可產生秸桿6.6t;菜豌豆,每hm2可產生秸桿4.65t;青筍瓜每hm2可產生秸桿4.5t。而速生葉菜中的菠菜、芹菜的秸桿產生量較低,每hm2可產生秸桿0.45t。生產上建議針對藜蒿、大白菜、菜豌豆、青筍瓜推廣使用秸桿還田技術。
1.2花卉秸稈產生量調查:選擇主要鮮切花品種,玫瑰、康乃馨,開展實地調查和產量測算,對調查田塊按5點取樣法,每點調查10m2的花卉產量、秸稈實際產生量得出官渡區主要花卉的秸稈產生量。根據調查結果(見表2),官渡區主要種植的花卉中,玫瑰和康乃馨秸桿產生量相近,每公頃分別產生秸桿5.7、4.8t。
2蔬菜花卉秸稈還田主要技術
2.1蔬菜新鮮秸稈直接還田技術:蔬菜收獲后,將菜葉秸稈均勻鋪在地面上,按每hm2施有機物料腐熟劑30kg加75kg尿素均勻撒在蔬菜秸稈上,將其翻于土壤耕作層中。同科作物不能連作。
2.2蔬菜新鮮秸稈間接還田技術:堆漚還田,主要以黎蒿為主,黎蒿采收后將秸稈等收集到堆漚池內,按300kg秸稈使用1kg腐熟劑,分層投料,每層20-25cm,堆漚30-45天,結合翻地施入田中。同科作物不能連作。
2.3花卉秸稈還田技術:花卉收獲后,將秸稈進行粉碎,均勻鋪撒在田塊表面,按每hm2“EM菌種原液”生物腐熟劑30kg加75kg尿素撒施在秸桿上,將其翻于土壤耕作層中。同科作物不能連作。
3蔬菜花卉秸稈還田的應用
2011~2013年官渡區通過開展秸稈還田技術措施,共完成蔬菜1320hm2、花卉1444.3hm2秸稈還田,按每t桔稈折N0.3%,折P0.085%,折K0.42%,有機質5.88%,共計使用秸稈量14981.96t,折合氮44.95t、磷12.73t、鉀62.921、有機質880.94t。該項目的試驗數據可以折合成尿素97.721t(按含N46%計)、普鈣84.87t(按含P15%計)、硫酸鉀125.84“按含K50%計),合計308.43t化肥,即通過秸稈還田,減少化肥施用量308t,大幅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增加土壤內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達到增產增收效果。
結語:本文對官渡區主要蔬菜和鮮切花卉調查,推薦蔬菜花卉種植區大力推廣藜蒿、大白菜、菜豌豆、青筍瓜、玫瑰、康乃馨的秸桿還田技術。蔬菜種植種類較多,需對更多蔬菜秸桿產生量進一步調查,生產上推薦更多的適宜還田蔬菜種類和技術。秸稈還田有較好經濟效益,體現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秸稈中含大量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秸稈還田為耕地提供豐富有機質、氮磷鉀和微量元素,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降低因長期過度依賴化肥造成土壤板結、酸化等引起土壤質量下降風險,減少環境污染,改善農田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農業發展理念,為農業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為改善滇池流域及水源地生態環境發揮積極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