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基于2000—2021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運用熵權法測算出各地級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并使用回歸方法分析數字經濟對江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其特點。結果表明:數字經濟對江蘇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平均來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每提高1個單位,將引致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提高0.2~0.4個單位;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程度在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時更大;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業增加值比重較高、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級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
關鍵詞 數字經濟;數字化;農業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 F 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12-0204-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2.043
Empirical Study on Digital Economy Enabl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ZHU W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Jiangsu 213032)
Abstrac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13 prefectures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21, this paper uses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each prefecture, and uses regression methods to analyse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digital economy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angsu. On average, an increase of 1 unit i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of 0.2-0.4 units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level of agriculture. The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greater when the level of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lower. Digital economy plays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prefectures with lowe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higher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al added value or lower level of digital economy development.
Key words Digital economy;Digitization;High-quality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基金項目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22SJYB1354)。
作者簡介 祝偉(1981—),男,吉林吉林人,講師,博士,從事農業經濟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7-27
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的基礎和動力。作為魚米之鄉和農業大省,在新征程上,江蘇立足省情農情提出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富有江蘇特點的農業強省目標,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是建設農業強省的題中應有之義和重要抓手。與此同時,數字經濟成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江蘇制定了《“十四五”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數字化轉型升級。據此,筆者實證檢驗數字經濟對江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其特點,為加快推進數字賦能江蘇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建議。
1 文獻綜述
目前,學界關于數字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主要從3個方面展開。其一,數字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機理。夏顯力等[1]指出數字技術推動了農業產業深度融合、生產智能管控和經營決策便捷化;唐文浩[2]認為互聯網的連接功能與大數據平臺的有效配置能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帶來邊際收益遞增效應,引致產出的指數增長;羅千峰等[3]剖析了數字技術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規模經濟、范圍經濟、聚合經濟和分工經濟四大增效機制。其二,數字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效應檢驗。魯釗陽等[4]基于省級面板數據分析發現,數字經濟通過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李本慶等[5]基于省級面板數據分析發現,數字經濟對農業結構升級維度和協同共享維度促進作用明顯,對創新發展維度促進作用相對較弱;周清香等[6]基于省級面板數據分析發現,數字經濟通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以及共享推動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李明賢等[7]基于湖南省市(州)面板數據分析發現,數字經濟顯著提高農業發展水平,推進產業成果共享,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以及提升農業經濟效益。其三,數字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機制檢驗。朱秋博等[8]分析發現,信息化發展對農戶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具有促進作用,且主要來源于農業技術效率的提高;李欠男等[9]利用省級面板數據分析發現,互聯網發展顯著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吳佳璇等[10]利用農戶追蹤調查數據分析發現,互聯網使用通過促進農戶信息獲取正向促進農業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楊軍鴿等[11]利用省級面板數據分析發現,數字技術通過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2 研究設計
2.1 模型構建
該研究采用系統廣義矩估計(GMM)方法進行分析,以緩解潛在的內生性問題。具體模型設定如下:
Ai,t=β0+β1Di,t+βjZji,t+λt+δi+εi,t
式中:i和t分別代表第i個市和第t年;Ai,t表示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Di,t表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Zji,t表示其他可能影響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控制變量;λt表示年份固定效應,用來控制可能存在的時間趨勢的影響;δi表示個體固定效應,用來控制土地質量、降水、光照、氣溫等因素的影響;β0、β1、βj為待估計的參數;εi,t表示隨機誤差項。
2.2 數據來源與變量選取
該研究以2000—2021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為樣本,所用數據來自歷年的《江蘇統計年鑒》《江蘇農村統計年鑒》以及各地級市統計年鑒。
2.2.1 被解釋變量。農業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綜合性概念。該研究立足全面性、代表性和數據可得性原則,參照已有研究,共選取12個指標(表1),利用熵權法對各地級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算。首先,采用極差標準化方法對原始數據進行無量綱化處理;其次,運用熵權法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最后,將標準化后的指標數據與確定的權重進行加權求和,即可得到各地級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表2)??梢钥闯?,江蘇各地級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在時間維度上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但同時期的發展水平以及增幅、增速均存在顯著差異。南京、蘇州、無錫等經濟強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處于領先水平。
2.2.2 核心解釋變量。與農業高質量發展類似,數字經濟發展也是一個綜合性概念。限于數據可得性,該研究參照已有研究選擇互聯網普及程度(每百位居民接入互聯網寬帶數)、移動電話普及程度(每百位居民擁有移動電話數)、信息消費水平(人均電信業務量、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作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度量指標。采用與測算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相同的方法對各地級市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進行測算(表2)。
2.2.3 控制變量。為提高獲得因果解釋的可能性以及提高估計精度,參照已有研究,在模型中引入可能對農業高質量發展有影響的控制變量,包括:①種植結構,用糧食播種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率來衡量;②財政支農水平,用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與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值來衡量;③城鎮化水平,用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來衡量;④人口密度,用常住人口數量與地區總面積的比值來衡量;⑤產業結構,分別用一產增加值比重、二產增加值比重來衡量;⑥就業結構,分別用一產、二產就業人數比重來衡量。
各變量標準化后的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3。
3 實證結果分析
3.1 基準回歸結果分析
為選擇合適的參數估計方法,首先進行一系列統計檢驗。Hausman檢驗表明應選擇固定效應估計量(FE)而非隨機效應估計量(RE);組間異方差的Wald檢驗和組間同期相關的Pesarans檢驗表明應采用面板校正
標準誤差方法(PCSE)或可行廣義最小二乘法(FGLS)。為進一步檢驗回歸結果的穩健性,選取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一階滯后項作為工具變量進行二階段最小二乘(2SLS)回歸。表4為采用多種方法對模型進行估計的結果??梢钥闯?,無論采用哪種方法,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估計系數均在0.01水平顯著為正,且估計系數值在0.2~0.4,回歸結果比較穩健。這表明,數字經濟對江蘇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平均來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每提高1個單位,將引致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提高0.2~0.4個單位。
3.2 分位數回歸結果分析
為了更全面地反映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進行面板分位數回歸。分位數回歸可以反映自變量對因變量分布的不同位置產生的影響,且不易受極端值影響,較為穩健。分位數回歸結果見表5(為節約篇幅,此處省略了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分位數回歸系數均在0.01水平顯著為正,再次驗證了上文回歸結果的穩健性。而且隨著分位數的增加(1/10→3/10→5/10→7/10→9/10),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分位數回歸系數呈現遞減的趨勢,這表明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程度在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時更大。
3.3 異質性檢驗
為進一步考察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差異,在基準回歸的基礎上從經濟發展水平、農業增加值比重和數字經濟發展水平3個層面對其進行分組回歸,結果見表6(為節約篇幅,此處省略了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無論采用哪種分組方式,數字經濟發展水平的回歸系數均在0.01水平顯著為正,但回歸系數在不同組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在經濟發展水平方面,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級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在農業增加值比重方面,數字經濟對農業增加值比重較高地級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在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方面,數字經濟對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級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
4 結論
該研究基于2000—2021年江蘇省13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運用熵權法測算出各地級市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與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并使用回歸方法實證檢驗數字經濟對江蘇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及其特點。主要結論如下:①數字經濟對江蘇農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平均來看,數字經濟發展水平每提高1個單位,將引致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提高0.2~0.4個單位;②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程度在農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較低時更大;③數字經濟對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存在異質性,數字經濟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農業增加值比重較高、數字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級市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更大。
參考文獻
[1] 夏顯力,陳哲,張慧利,等.農業高質量發展:數字賦能與實現路徑[J].中國農村經濟,2019(12):2-15.
[2] 唐文浩.數字技術驅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理論闡釋與實踐路徑[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2(2):1-9.
[3] 羅千峰,趙奇鋒,張利庠.數字技術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框架、增效機制與實現路徑[J].當代經濟管理,2022,44(7):49-56.
[4] 魯釗陽,杜雨潼.數字經濟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證研究[J].中國流通經濟,2022,36(11):3-14.
[5] 李本慶,岳宏志.數字經濟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理論邏輯與實證檢驗[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6):95-107.
[6] 周清香,李仙娥.數字經濟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內在機理與實證分析[J].經濟體制改革,2022(6):82-89.
[7] 李明賢,賀佳斌.數字經濟賦能農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基于湖南省2012—2020年面板數據的分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4(1):14-23.
[8] 朱秋博,白軍飛,彭超,等.信息化提升了農業生產率嗎?[J].中國農村經濟,2019(4):22-40.
[9] 李欠男,李谷成.互聯網發展對農業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影響[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4):71-78.
[10] 吳佳璇,閔師,王曉兵,等.互聯網使用與偏遠地區農戶家庭生產要素配置:基于西南山區農戶面板數據[J].中國農村經濟,2022(8):93-113.
[11] 楊軍鴿,王琴梅.數字技術與農業高質量發展:基于數字生產力的視角[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45(4):4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