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vette
2024 年度iF 學生設計獎日前揭曉。 76 個最佳創意概念從來自72 個國家及地區的近10,000 件設計概念中脫穎而出榮獲2024 年iF 學生設計獎,其中9 件突破性的解決方案更額外榮獲總計50,000 歐元的獎金。
iF 學生設計獎和iF 設計獎主單元的參賽類別一致,亦是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 SDGs ) 第1 ~ 15 項為參賽類別,即消除貧困 / 消除饑餓 / 健康及福祉 / 優質教育 / 性別平等 / 凈水及衛生 / 可負擔能源 / 就業與經濟增長 / 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 / 減少不平等 / 永續城市與社區 / 責任消費及生產 / 氣候行動 / 海洋生態 / 陸地環境 。2024 年iF 學生設計獎的獲獎概念作品在回答以下問題時都獲得了高于平均水平的分數: 作品是否解決相關問題?作品是否反映或促進高道德倫理標準?作品是否強化群體關系?作品是否創造正向體驗?作品是否符合經濟效益?
iF 學生設計獎是全球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青年設計師競賽之一,旨在表彰設計和建筑領域的在校生及畢業生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而提出的概念。i20 多年來,iF Design 一直將培養國際青年設計師視為自己的社會責任。iF 學生設計獎揭曉的日子恰逢國內高校畢業設計展,這給了我們一個橫向比較的機會,不難發現,國內高校學子的畢業設計作品,尤其是研究生作品,相較獲得國際大獎的作品也不遑多讓。本篇將集中展示iF 學生設計獎2024 屆的9 件大獎作品及部分國內高校的畢業設計作品。
簡單且可持續的造口護理
CLICK
設計者:Mika Le?mann
學校:約翰內姆應用科技大學
造口是為消化系統不完整患者提供的人工肛門,患者必須全天候佩戴造口袋(一種粘在口袋上用于收集排泄物的袋子)。傳統的造口袋系統由數種焊接的復合材料組成,對于靈活性較差的人來說很難使用?!癈lick”是一種創新的模塊化造口護理系統。它采用螺釘連接器與硅膠蓋相結合,能夠安全地使用單一材料制成的一次性造口袋。該系統分為精心設計的可重復使用和一次性部件,這不僅減少了更換袋子時的材料消耗,還使得“Click”系統具有高度的無障礙性和可定制性。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該項目為結腸造口袋用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創新。除了提高美觀之外,該項目還提供了易于修復的解決方案,減少了不同材料的使用,并具有可重復使用的部件,減少了資源浪費,這給了用戶更大的尊嚴。
兒童氣象學習產品
CLOUD TELESCOPE
設計者: Jingyi Jiang
學校:皇家藝術學院
氣象望遠鏡是一款教育工具,旨在幫助孩童更深入地了解天氣。其靈感來源于孩子們天生喜愛觀察天空中不尋常的云層結構,即使他們不了解這些云層背后的科學原理。望遠鏡非常易于使用和攜帶,通過該設備,孩子們可以在虛擬現實界面中看到他們選擇的云的信息,從而提供一種有趣和輕松的方式來增加他們對天氣的了解。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是一種令人耳目一新的平板電腦或手機應用程序替代方案,可以幫助孩子們識別并了解氣象和云。 望遠鏡造型讓人回想起人類最早對仰望天空的迷戀,將AR 技術集成在玩具中,這將仰望天空提升到新的高度,使其成為真正具有教育意義但使用起來仍然非常有趣的設備。
認知訓練玩具
INFINITY BLOCK
設計者:王翼航 賴嘉龍 張瑞琦 應芷悅
學校:浙江工業大學
“Infinity Block” 是一款創新的木制立方體玩具,旨在促進大腦活力和創造力,特別是解決老年人的認知能力下降問題。 針對輕度認知障礙的神經可塑性研究表明,認知訓練,尤其是點和線識別方面的訓練,有助于使大腦恢復活力。 “Infinity Block ”在美學上也極具吸引力,并且是一款具有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游戲, 這注定會成為經典玩具。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是一個簡單卻用途廣泛的創意,輕松地創造出無限的可能性。它不僅可以作為老年人有趣的認知訓練工具,還可以激發各年齡段人群的創造力。
為視障人士提供圖像識別的人工智能工具
NOBJECTE
設計者:Joan Cofan
學校:巴塞羅那高等設計學院
視障人士在街上很容易迷失方向,無論是沿著熟悉的路線還是探索新地方時都隨時可能發生。此概念使用當前可用的人工智能技術,如圖像識別,通過可穿戴設備將視覺信息轉化為觸覺信號,從而改善視障人士的日常生活。NOBJECTE 是完全可定制的,可以在沒有導盲犬的地方和情況下替代其功能。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NOBJECTE幫助視障人士獨立進行日常生活,無需使用手杖或導盲犬等傳統輔助工具。 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設計個性化并可在日常生活中學習。 評審團堅信這款振動可穿戴設備的巨大好處:數以百萬計的視障人士、不受歧視、可定制、解放雙手。
為上肢殘疾人士提供穿衣協助
PONGO
設計者: Manuel Vega Lara, Paula Gómez Alemany, Cristina Campos López
學校:瓦倫西亞理工大學
Pongo旨在幫助上肢殘疾的人群獨立穿衣。它由三個主要部件組成:橫桿、掛鉤和軟墊座椅。每個部件各司其職:橫桿用于上身衣物,掛鉤用于下身衣物。座椅可以存放所有配件,拆卸便捷。Pongo使穿衣變得更容易、更快捷。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簡單而價格低廉的家具解決方案使上肢殘疾的人能夠獨立穿衣服,而無需依賴他人的幫助,從而可以更加獨立、有尊嚴地生活。
腳手架降溫綠化系統
RESHADE
設計者:Zhong-Wei Lin
學校:成功大學
“ReShade”是一款專為建筑工地設計的降溫和綠化裝置,旨在為工人創造更舒適的工作空間,并為地球營造可持續的環境。這項創新設計的重點為通過利用植物為工作區域遮陽來降低工作環境的溫度,同時確保適當的通風,有效地減少了工人中暑的風險。此外,該設計通過重新利用廢棄的椰子纖維來代替塑料盆作為種植容器,也為綠色倡議中的資源節約做出貢獻。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ReShade 是一個了不起的絕妙想法,它關愛工人和城市本身。在為腳手架上工作的工人提供遮陰的同時,它還美化了城市并降低了周圍的溫度,這要歸功于椰子纖維、植物和收集的雨水的有機系統之巧妙利用。對人類和環境都有助益。
地熱溫室
THERM HARVEST NEXUS
設計者:Liu Zi-Chien, Lin Chia-Wei
學校:臺灣科技大學
Therm Harvest Nexus是一種創新的建筑設計,旨在解決地熱發電過程中的熱量和能量損失問題。該設計靈感源于冰島獨特的火山地貌和當地建筑風格,能夠有效地在熱量損失的各個階段利用地熱能。它利用剩余熱量進行作物栽培和其他各種應用。同時,它顯著減少了地熱能生產過程中的熱損失,促進了可持續發展。
i F 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 T h e r mHarvest Nexus 通過引入一種創新方法來收集地熱能,用于在傳統上不適合此類活動的環境中種植水果和蔬菜,從而為全球和系統性問題提供了全面的解決方案。通過將該項目置于冰島景觀中,它利用天然火山活動作為可持續能源,促進地球、其資源和人類活動之間的共生關系。
為聾盲兒童提供膳食援助
TOUCH'N TASTE
設計者:Choi Mina, Kim Ihyeon
學校:明知大學
因為無法看到或聽到聲音,聾盲兒童可能會因為對觸覺的高度敏感而對(食物)質地產生厭惡。Touch'n Taste 包括對食物質地進行分類的大型觸覺模型,以及附著在盤子上的具有相同質地的小型觸覺模型。孩子們可以通過用手或舌頭觸摸觸覺模型來體驗食物的各種質地。通過重復這個過程,孩子們將能夠通過觸摸來推斷新食物的質地,從而克服對質地的恐懼。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幼兒時期體驗新食物是教育發展的關鍵,Touch'ntaste特別關注這一重要時刻。使用令人愉悅、無威脅的工具,鼓勵與周圍環境的交流和互動。
便攜式風力渦輪機
VELA 9
設計者: Giovanni Marconetti, Cosimo Agnoletti, Linus Van Rafelghem, Davide Masoero
學校:米蘭理工大學
Vela 9 是一款緊湊、可折疊、輕便的風力渦輪機,無需工具即可快速安裝。最終設計是一個20W的渦輪機,可以拆卸成可折疊傘結構以及用于電子設備和發電機的緊湊外殼,兩者皆可輕松裝入任何背包中。由廢棄帆材料制成的紡織葉片和無螺釘折疊機構是緊湊設計的關鍵,玻璃纖維桿提供的張力使它們能夠保持機翼形狀。以適合的軸承、防水連接件、電力傳輸和拉線連接點,為其提供穩定性。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將功能與可用性結合在一起的一個必要的、完善的解決方案。該產品設計緊湊,輕便,易于維護,利用廢棄材料產生海洋能源的持久解決方案。
快速回收分揀包裝標簽
GARBAGE SORTING TAG FOR OUTER PACKAGING
設計者:Wu Tianci,Ke Zhen,Hu Ziang,Lin Ye
學校:湖北工業大學,湖南工程學院
正確有效地分離廢物是回收利用的重要條件。在這一概念中,設計師在條形碼下方添加了一條彩色條,指示該包裝所屬的廢物類型,并指導用戶將包裝丟棄在正確的垃圾桶中。當外包裝是復合廢物(例如,一部分是可回收的,另一部分是危險的)時,彩色條將由兩種顏色組成。這種設計提供了一種簡單直觀的工具,可以省去廢物分離的麻煩。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種對標準包裝標簽的簡單、小巧但可能具有高度影響力的修改加強了廢物管理。在傳統條形碼下方添加彩色條簡化了繁忙用戶的垃圾分類過程,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廢物。
自適應骨折固定套件
MODULE AIR
設計者:Bishen Cheng,Yixuan Li,Xinyu Li,Zilin Xie
學校:中國礦業大學
Module Air旨在避免和減輕骨折患者在轉移過程中的疼痛。借鑒傳統中醫的夾板固定技術,Module Air可以很容易地適應不同的腿部尺寸和類型的骨折。它結合了硬部件和軟部件(聚合物面板和硅膠安全氣囊),這意味著它提供了必要的支撐,同時可以輕松適應不同的傷害,在轉移過程之前和過程中降低壓力并提高患者的舒適度。三個氣囊的定時充氣和放氣有助于維持血液循環,有效防止遠端組織壞死。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款急救設備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它將傳統中醫知識與現代材料相結合,在實施時考慮到舒適和輕便,并將比例均衡、符合人體工程學的結構轉化為直觀友好的產品設計。
竹質木耳培養皿
BAMBOO LANGUAGE
設計者:Senyang Wang,Jianghao Zhang,Xuexin Deng,YechuangChen
學校:江西財經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龍泉市位于中國浙江省,以靈芝木耳聞名,木耳作為省級特色農產品,是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通常,這種真菌是在腐爛的木屑上種植的,但這對龍泉的森林造成了影響,龍泉的森林仍覆蓋著84%的面積。竹子生產速度快,供應量大,以竹代木可以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根據需要切割整根竹子之后,竹子的尖端和靠近根部的地方都是無用的。也就是說,最終只有大約70%的竹子可以制成產品。根據龍泉市每年種植1億袋袋裝黑木耳計算,推廣竹片替代產品可減少雜木廢棄物5萬立方米。將竹子加工后的廢棄物作為培養基代替鋸末,加入真菌種子進行培養,然后植入竹子中,在竹子上打洞。這種種植理念用原本會被丟棄的廢竹取代木材,從而實現雙重環境效益——保護和廢物回收。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用竹廢料代替木材種植蘑菇是可持續發展設計理念的實際應用。
感官探索3D拼圖
FRUITS - PUZZLE OF SMELL
設計者:Chihchia Chien
學校:實踐大學
水果氣味拼圖圍繞著探索氣味和質地的感官體驗展開。研究表明,嗅覺學習會顯著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通過將其與三維水果拼圖形式相結合,孩子們既可以享受探索氣味的樂趣,也可以參與有趣的活動。該拼圖以中國臺灣豐富的水果為特色,提供了一種教育和愉快的體驗。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該產品實現了一個有用的目的,并具有連貫的設計。為什么使用人造水果的問題仍然沒有答案,但除此之外,這是一個創新和有趣的想法。
護手器
HAND GUARD
設計者:Tang Shuxin
學校: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殘疾人挑戰設計師超越顯而易見的思維,找到使日常物品和功能適應特殊需求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設計師考慮了只有一只手的人——無論是因為永久殘疾還是暫時喪失能力——如何發揮洗手的功能。該解決方案簡單而高效,無需技術安裝。護手器由硅膠模制而成,安全、環保,具有良好的觸覺,不易氧化。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Hand Guard對殘疾人或暫時喪失行為能力的人的洗手問題采取了深思熟慮的方法。這種令人印象深刻的符合人體工程學的設計通過其舒適、有紋理的形狀將用戶尊嚴和衛生放在首位,并注重徹底清潔。這種設計促進了與基本日常任務相關的包容性。了不起的工作!
如廁斗篷
TOILET CLOAK
設計者:Ji Ting Han,Meng Zhen Lin,Pei En Wang
學校:龍華科技大學
2019年,全球有近6.7億人進行露天排便,這不僅會導致環境污染和健康風險,還會影響婦女的尊嚴和安全,并使她們面臨更高的犯罪風險。我們回收了廢棄的帳篷,并將其改造成易于組裝和儲存的便攜式廁所,為婦女提供了安全感,甚至是收入來源。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該設計滿足了生活在缺乏公共廁所地區的女孩的需求。它進一步開發了一個可重復使用廢棄材料的物理原型。經過深思熟慮的設計,它不僅保護了女孩的安全和尊嚴,而且簡直是一件美麗的物品。
可持續魚食花燈
FISH HAPPY RIVER LANTERN
設計者:Zhiwei Hu,Junxiong Yang,Yiyang Hu,Jiming Liu
學校:河南師范大學,四川音樂學院
該產品以亞洲各地在各種宗教和文化背景下使用的傳統水燈為基礎,用于祈福、辟邪、克服困難或僅僅反映生命的短暫。因此,它們提供了舒適和慰藉的時刻,抵消了現代生活的壓力和壓力。然而,傳統的水燈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并成為水道的污染源。這種可持續的變體是一種由魚類飼料制成的河燈。燈熄滅后,船會溶解在水中,為魚提供營養。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是一個美麗而富有詩意的多功能環保概念。
盲文教具
BRAILLE WORLD
設計者:Zhen Liu,Yu Jin
學校:華東理工大學,廣東工業大學
為了幫助視障兒童通過觸摸、感知、認知等方式獲取信息,盲文世界使用智能識別系統將文本信息轉換為3D立體圖像和相應的盲文。同時,盲文世界可以通過語音與視障兒童互動,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是一個精彩的設計:該產品配備了高度先進的智能識別系統,能夠將口語文本查詢翻譯成3D立體圖像和盲文,從而促進視障兒童的理解和學習。
綠色植物保護生態蜂箱
GREEN PLANT PROTECTION ECOLOGICAL BEEHIVE
設計者:Kaiyuan Zhang
學校:中國計量學院
該項目旨在滿足中國浙江省茶葉行業的病蟲害防治需求。茶是中國的國民飲料,消費者想要生產得最干凈的茶葉,這意味著生產者必須避免使用化學殺蟲劑,并探索其他方法來保護他們的珍貴植物。這一設計理念利用蜜蜂(寄生蜂)以環保的方式控制害蟲,有效減少了化學農藥的使用,支持實現零污染的目標。保護茶園中生物物種的棲息地也提高了作物安全。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個概念通過重新設計一個熟悉的物體,代表了一種非常有趣的生態害蟲控制方法。所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實用的,并且具有非常吸引人的美感。
太陽能露營燈
PARTNER
設計者:Zhipeng Qiu,Wenqiang Lv,Li Ren,Zhang Zhen
學校:山東藝術設計大學
PARTNER是一款采用太陽能充電模式和便攜式設計的戶外露營燈,旨在更好地適應戶外活動的需求。該產品白天儲存的能量可以用于夜間照明,也可以用于為手機等設備充電,踐行了環保和可持續的理念。該產品非常薄,可以卷起儲存和運輸。我們相信PARTNER是戶外活動人士的不錯選擇。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是一個非常漂亮的設計。盡管這個想法可能并不完全是新的,但它的執行是有吸引力和說服力的。
省心洗理套裝
ECH
設計者:Chen-Yen Tseng,Wen-Yeh Shiao Lin,Yi-Shan Zheng
學校:明志科技大學,東海大學
對于因受傷、生病或年老而臥床的人來說,頭發護理和個人美容可能是一大挑戰。ECH是一種價格合理且精簡的解決方案,旨在簡化頭發護理流程,并幫助護理人員為臥床患者提供方便輕松的頭發護理。它由一個可折疊的兩用蓋子和一個省力的理發套裝組成。ECH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患者的舒適度,同時也降低了護理人員肌肉酸痛和其他職業損傷的風險。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種設計敏感而巧妙地解決了臥床患者的美容和頭發護理問題,完美平衡了他們和護理人員的需求。
牲畜遠程會議服務系統
RVVS
設計者:YIN-CHI LIU,WEN-SHIN ZENG,SIN-YU LIN,YUN-JHEN WU
學校:明志科技大學,臺北教育大學
RVVS是一個大型牲畜的電話會議服務系統,以補充獸醫人力的短缺。人工智能識別和獸醫遠程訪問的使用有助于奶農分析他們的牛的狀況,并確定它們是否需要在現場接受治療。該應用程序可以幫助獸醫跨越更遠的距離,減少不必要的旅行問題。獸醫使用分配藥物和食物的系統,這樣主人就可以預防牛的疾病,并了解預防性護理,減少生病和藥物不當使用的機會。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是一種重要的解決方案,可用于治療距離較遠、難以進入的動物。即使是難以運輸的大型動物也可以通過這個系統得到服務。它可以擴展到其他動物,也可以用于寵物。
香蕉專業袋 B
ANANA-PRO-BAG
設計者:Yen Chang
學校:臺灣科技大學
香蕉專業袋將廢棄的香蕉樹回收成香蕉紙袋和香蕉纖維繩,以保護生長過程中的水果。由于香蕉紙具有防水、牢固和驅蟲的特性,它在回收農業廢物的同時減少了對作物的損害。使用后,袋子和繩子會迅速生物降解并豐富土壤。另一個巧妙的特點是:當香蕉成熟時,它們會分泌乙烯,這會導致袋子的顏色發生變化,從而提醒農民該收割了。即使是裝袋過程也比傳統的塑料袋需要更少的體力消耗。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使用回收包裝,由與保護材料相同的材料制成,是一種更可持續的包裝方法。
帕金森病患者步態改善器
AWALK
設計者:Jundao Chen,Shuyi Tong,Tiefeng Cheng
學校:湖南大學
步態凍結是帕金森病最容易被忽視的癥狀之一,據估計,全世界有1000萬人患有帕金森病。Awalk是一種幫助帕金森病患者正常行走的輔助設備。它首先通過傳感器收集實時步態數據,并使用算法進行分析。然后,它向大腿發出有節奏的振動,以改善步態,使患者能夠實現個性化的最佳治療效果。步態數據可以顯示在應用程序中,幫助用戶建立信心,并使醫生和家庭成員能夠提供更好的幫助。該設計在原型測試中顯示出了積極的效果。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種精心設計的可穿戴設備可以通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行動能力和支持他們更大的獨立性,為他們的總體健康做出重大貢獻。
《藍》
BLUE
設計者:勞曉晴
學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動畫短片《藍》是清華美術學院藝術碩士勞曉晴的畢業設計作品,是對藍曬工藝在實驗動畫中的應用研究。藍曬(Cyanotype),即藍曬印相法,又稱鐵氰酸鹽印相法,是在1842年由英國人約翰·赫謝爾發明的一種古典攝影印相工藝,同時也是一種版畫印刷技術。藍曬法通常使用檸檬酸鐵銨或草酸鐵銨,以及鐵氰化鉀,加上紫外線的照射,最后清水沖洗定影,經過相對簡單三維流程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清晰且穩定的影像。實驗動畫(ExperimentalAnimation)是以藝術或技術上的創新為特色的探索性動畫短片,強調主創者的個性和獨特風格,鼓勵探索新的視覺語言和表達手段。此次嘗試,以畢業創作藍曬動畫短片《藍》為基礎,記錄創作過程中遇到的要點與難點,探索可行的藍曬動畫制作方法與流程。
動畫短片《藍》運用藍曬工藝結合材料探索,以實物投影的曝光方式進行逐幀動畫創作。
短片期待借助陽光把影子搜集起來儲存在畫紙上, 以“ 風” “ 旋轉”“雨”“生命”“時光”為線索,表達一種自然與生命相關聯的感受?!帮L”:結合風聲,模擬風吹過物體的運動;“旋轉”:尋找適合自選旋轉的物體,從被動旋轉到主動旋轉,和風進行連接;“雨”:旋轉的云層積聚成雨落到大地上,湖面上,用顆粒狀實物模擬雨落下的感覺;“生活”:雨滋潤過后,萬物蘇醒,從自然植物的生命到人類環境的日常記憶;“時光”:用一天接一天的光寓意光陰的流逝,斗轉星移,時間慢慢流逝。
短片主要運用日??梢娢锲?,如植物、蔬菜、玻璃、錄音帶、紐扣、玩具等,運用藍曬工藝以實物投影的方式進行曝光,制作動畫序列幀,對材料進行探索。參照藍曬工藝的制作流程,探索適用于動畫序列幀制作的模式。其中探索重點和難點是組合對版階段。為解決藍曬動畫制作過程中需要替換感光紙和保持遮光物的位置狀態不變的問題,如圖思路搭建了簡易的、適合動畫制作的可升降操作臺,來解決部分組合對版的困難。
導師陳雷評價,動畫的形式創新是藝術學院動畫的一個很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探索動畫風格發展的可能性。作品《藍》具有很強的實驗性,它模糊了攝影和動畫的邊界,不是用筆,而是用光和影去做動畫的表達,使作品有一種生活的氣息??玳T類的綜合性使藍曬動畫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有很多潛力可以挖掘。非常期待她創作出更成熟、更豐富的作品。
為徒步杖租賃站
LET'S SUMMIT
設計者:Yun-Jhu Lin,Pei Cher Lim
學校:臺北理工大學
“Let's Summit”是一個徒步杖租賃站,徒步者借助徒步杖可以緩解膝蓋壓力,增加登山時的安全性。租賃的概念既實用又可擴展。這也是一個可持續的解決方案,因為它鼓勵頻繁重復使用偶爾使用的工具。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有些人是在開始登山后才意識到他們需要一根登山杖,尤其是那些幾乎沒有登山經驗的人,他們可能不完全了解自己的體能。在這種情況下,這種產品的設計可以增強他們的體驗,激勵他們繼續前進。
不朽伴侶
IMMORTAL COMPANIONSHIP
設計者:Zebin Qiao,Xueting Liu,Jingjing Li,Xinlei Lv
學校:天津科技大學
這一概念旨在為寵物主人在失去寵物后提供情感安慰。模塊化設計結合了聲音、圖像投影、信息存儲和植物栽培。它擁抱了生命的循環本質,并允許人們在自己的家中紀念他們心愛的已故動物朋友。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這一概念為人們哀悼他們丟失的寵物提供了一個微妙的解決方案。它幫助他們在技術的支持下度過悲傷的局面。同時,它暗示著將悲傷轉化為對新生命的關懷。微妙平衡的設計形式是這一概念的美學反映。
城市濱水再生方案
REBIRTH
設計者:Chen Chen
學校:武漢紡織大學
武漢黃小河濱水區景觀設計方案旨在解決其水質和景觀問題。通過生態修復技術,將低影響開發理念應用于黃孝河的水質和生態,并將其與區域文化相結合,打造獨特的濱水景觀,增強市民的歸屬感,豐富市民的休閑生活。與同類項目相比,該方案在生態、文化和空間規劃方面具有創新性和高度實用性,可以為解決類似的城市問題提供思路。
iF學生設計獎評委認為,通過其系統的方法,這個經過精心研究和精心執行的項目促進了特大城市的包容性和可持續城市化,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4(水下生活)和15(陸地生活)做出了貢獻。
AI學術閱讀輔助
READEASY
設計者:黃語琦
學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隨著全球學術研究領域的日益多元化和國際化,英語已經成為研究者表達與交流學術觀點的首要語言,這對英語非母語研究者的學術閱讀理解能力提出了挑戰。對英語非母語的研究者而言,他們不僅需要掌握復雜的學術內容,還必須跨越語言障礙來理解和應用高度專業化的術語,而這些挑戰在閱讀和分析學術文章時尤為明顯。
ReadEasy作為一款學術閱讀輔助產品,嘗試提供了一種場景化、個性化的學術閱讀輔助解決方案,能夠有效地輔助英語非母語者理解學術文本,并促進研究者的長期學術發展。該方案不僅能夠提供實時詞匯解釋,還包括專業背景知識補充、可交互式段落總結等功能,同時建立了個人學術知識庫,根據用戶的學術水平、閱讀習慣和學習進度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ReadEasy除了擁有強大的AI輔助功能,還擁有用戶體驗絲滑的軟件界面,例如使用了兼具活力感和效率感的紫色作為主題色,并充分考慮了學術閱讀過程中的用戶行為用于構建用戶使用流程。
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使用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并應用生成式AI為技術方案,目標在于解決英語非母語的學術研究者在學術閱讀理解場景下遇到的痛點。設計者通過詳盡的文獻研究和用戶研究,分析了目標用戶在學術閱讀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包括但不限于專業詞匯難、句子結構復雜、專業背景知識缺乏以及專業知識難度高等。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設計者在設計時也探討了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大語言模型在學術閱讀輔助中的應用潛力,并通過設計與技術結合的交叉視角,探索了如何將 NLP 技術應用于輔助英語非母語者更有效地理解和分析學術文本,以提高學術閱讀理解的效率和效果。通過幾輪原型產出與迭代,設計者逐步了解目標用戶群體的具體需求,確保了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和良好的用戶體驗,最終設計了一個場景化、個性化的英語學術閱讀理解輔助產品方案。最后,設計師還詳細設計了可用性測試與功能性測試方案,并對所收集的評估數據進行了統計顯著性檢驗,驗證了設計方案的有效性。
導師米海鵬點評,該設計研究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學術閱讀輔助工具設計問題。學術閱讀,尤其對于非母語研究者開展學術閱讀,往往存在著語言能力、專業詞匯、復雜長句等障礙,使得閱讀效果不如預期。該設計嘗試引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并基于充分的用戶需求調研,開展了具有針對性的學術閱讀輔助工具設計。首先梳理了相關研究,并凝練了研究問題;隨后,通過用戶研究等方法開展了需求分析,并完成了一項設計實踐。此外還開展了對這一設計的評估研究。這一工作的探究成果對于相關設計領域的問題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