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蕭俊賢是晚清民國時期著名的書畫家和教育家,其山水畫作品藝術風格多樣,展現了個人獨特的繪畫語言。他的創作追求自然之美,通過細膩的描繪和構圖展現山水的真實與宏偉。蕭俊賢的畫風發展經歷了初創期、多向探索期和成熟期三個階段。初創期,他師法古人,主要臨摹清代“四王”等南宗大家的作品,同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藝術主見。多向探索期,他接觸更多畫學思想和資源,筆墨更加靈活多變,開始探索色彩的運用,展現出更加自由和多樣的表現方式。成熟期,他借鑒北宗畫家構圖手法和西化素描風格,形成集南宗筆墨與北宗丘壑之長于一體的獨特畫風,并融入思鄉之情等個人情感。蕭俊賢的山水畫藝術分期與風格特征不僅體現了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也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 鍵 詞]蕭俊賢;山水畫;藝術分期;風格特征
[中圖分類號]J2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4-0054-03
文獻著錄格式:王藝偉.蕭俊賢山水畫作品的藝術分期與風格特征[J].天工,2024(14):54-56.
基金項目:湖南省社會科學成果評審委員會2024年度課題“蕭俊賢畫學思想研究”(課題編號:XSP2023YSC027)。
蕭俊賢是晚清民國時期享譽畫壇的書畫家和教育家,他的一生與畫筆相伴,其作品不僅承載了個人的藝術追求,更是那一時代文化背景的縮影。在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中,蕭俊賢以其獨特的藝術視角和表現手法,為中國山水畫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的山水畫作品,以深厚的傳統功底和獨特的創新意識,展現了別具一格的藝術風貌。他的畫作不僅注重筆墨技法的錘煉,更在構圖和色彩運用上大膽創新,形成了一種既古樸清雅又富有現代審美元素的畫風。這種畫風的形成,既源于他對傳統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得益于他對西方藝術的敏銳洞察。
他的藝術生涯跨越了多個歷史時期,他的畫作不僅記錄了個人藝術風格的演變,也見證了近現代中國畫壇的變遷。因此,深入研究蕭俊賢的山水畫作品,不僅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他的藝術創作理念和過程,還能揭示那一時代藝術發展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內涵。
一、蕭俊賢山水畫的藝術分期
(一)早期階段(1883—1900,初創期)
在早期階段,蕭俊賢的繪畫語言以渴筆干皴為主,體現了王宸式的審美,其畫面以“毛、渴、松”為特點。他大約18歲開始師從蒼巖法師,后轉投沈翰門下,從而有機會接觸到不同樣式的畫法和各家各派不同時期的畫作。蕭俊賢在習畫過程中嚴格恪守“先師古人”的原則,在對前人作品的學習中深入臨摹清代“四王”的作品,同時還廣泛學習董其昌、“元四家”等南宗大家,以及“四僧”、浙派等清初不同畫家的藝術風格。他的早期作品《陸游詩意圖》就體現了董其昌“瀟灑生動”的風格特點。
通過長時間的研習實踐,蕭俊賢的筆墨運用逐漸開始有了變化,他開始擺脫程式化,自主性特點日益凸顯。這一時期雖然樹木的畫法稍顯生拙,卻透出一股生動活潑的自然氣息。《捕魚圖》是他這一時期的杰作,此作以立軸布局,筆墨風格相對于早期用墨有了明顯的不同,在畫面中他大量采用中鋒濕筆勾勒皴擦,使整體畫面透露出圓潤渾厚的特點。通過少量的米點皴和煙樹技法在畫面中的巧妙運用,達到了豐富畫面的層次與質感的效果,營造出一種獨特的意境。設色方面通過融合藤黃與胭脂,營造出春意盎然的畫面氣息,同時以桃紅、柳綠等色彩點綴,增強了畫面的節奏對比,畫面穩重而不失活潑,色彩交相輝映,更好地襯托了畫面的主體和意境。整幅畫給人一種嶺南春色般的和風送暢,體現了蕭俊賢在傳統水墨技法的學習基礎上對個人語言的提煉,形成了具有個人特點的用筆特征,這是他對同時代藝術特征敏銳洞察的結果,體現了對個人語言進行探索的實驗精神。這一時期的作品的畫面特征說明蕭俊賢的藝術創作道路從摹寫古人之作開始轉變為具有獨立思考的個人藝術創作,為他后期成熟的個人面貌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二)中期階段(1901—1928,多向探索期)
在中期階段,蕭俊賢的藝術生涯迎來了新的轉變。他輾轉北京、南京等地,一邊創作,一邊在高等院校教授中國畫。這一時期的豐富經歷使他接觸到更多的畫學思想和繪畫資源,極大地拓展了藝術視野。因此,他的筆墨風格也轉變為更加靈活多變的水墨表現方式,以干濕互用的筆法、焦墨渴筆為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蒼勁渾厚的藝術風格。
《松壑橫云圖》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通過研究對比可以發現其筆墨特征有了顯著變化。這一時期的筆墨具有濕潤感且濃淡變化,與他早期的“渴筆干皴,精工細寫”風格形成了鮮明對比。畫面的這種變化與他嘗試拓展材料的運用有很大的關系,運用不同的繪畫工具和材料在這一時期對于筆墨特點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采用羊毫來表現濕筆效果,使畫面更加潤澤飽滿。同時,這一時期的風格也受到了明代吳門畫派,特別是沈周畫作的影響。沈周強調感情表達和幽淡的意境,從《松壑橫云圖》可以明顯地看出蕭俊賢對明代吳門畫派的學習和傳承,畫面以簡練渾厚、蒼勁的筆墨為主,表現了一定的感情和幽靜的氛圍,透露出淡泊平和的意趣。
這一階段,通過開拓眼界、學習傳統,蕭俊賢的山水畫呈現出了風格多樣、面貌豐富且富有創新性的特點。他通過不斷地藝術探索和實踐,最終形成了具有雄渾的筆力、磅礴的氣勢以及深厚而靈奇的傳統功力的個人畫面特征。同時,他還將詩、書、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具有強烈個人語言特征的鮮明畫風。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使他成為當時中國山水畫界的重要人物,并對后世藝術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中期階段的蕭俊賢在藝術上取得了顯著的突破和創新。他的筆墨風格更加靈活多變,色彩運用也更加豐富大膽。這些變化不僅體現了他對傳統藝術的深刻理解和承襲,更展示了他勇于探索和創新的藝術精神。
(三)晚期階段(1929—1949,成熟期)
蕭俊賢的晚年生活是在上海度過的,這一時期,他在臨習南宗諸大家的基礎上,通過臨仿學習北宗大家,如關仝、范華原、許道寧等的畫作,得以進一步了解北宗畫家的構圖手法和表現技巧。北宗畫家在構圖上往往強調形勢布局和形體結構,呈現出更加具有立體感的形態。同時借鑒西化素描的風格,并將其融入自己的創作中。這種變化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審美魅力和視覺沖擊力。

此時的蕭俊賢年事已高,對家鄉的思念和眷戀之情愈發強烈。淺絳山水《衡陽舊居圖》(見圖1)是一幅展現了思鄉之情的作品。在這幅畫中,山峰高聳入云,河流蜿蜒曲折,表達了他對故鄉的深深眷戀之情。這幅作品中透露出的思鄉情感,讓觀者可以感受到他對家鄉的熱愛和思念。“后師造化,博其真趣”表達了他在創作過程中對自然界的借鑒和對真實情感的追求,通過這樣的藝術作品,我們也能更好地理解藝術家對故鄉的情感態度和情感體驗。
《衡陽舊居圖》為蕭俊賢山水畫藝術晚期的典型畫風,在這幅畫中集南宗筆墨與北宗丘壑于一體,同時又將靈活多變的筆墨個性以及充沛、樸實的情感融為一體,體現出他成熟的個人語言。
蕭俊賢的山水畫藝術經歷了從早期承襲傳統,到中期多向探索,再到晚期融合創新的演變過程。他的作品不僅承載了對傳統的深刻理解,還展示了對時代藝術的敏銳洞察和實驗精神,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二、蕭俊賢山水畫的風格特征
(一)表現手法
在蕭俊賢的山水畫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在不同時期采用了多樣的表現手法。早期作品中,他的構圖相對穩健,線條清晰,造型準確,顯示出扎實的傳統功底。到了中期,他的構圖開始變得更加大膽和動態,線條也更為流暢,造型上則更加注重個性和情感的表達。晚期作品中,他的構圖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能夠在復雜的畫面中巧妙地安排各種元素,使之和諧統一。這些手法體現了蕭俊賢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審美追求。他不僅在技術上不斷精進,更在情感表達和意境營造上有著深刻的見解。他的作品不僅僅是簡單的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更是對生活、自然深刻感悟的藝術再現。中國畫歷來強調師法造化,蕭俊賢通過研究臨摹、博采眾長,樹立了自己的繪畫觀,最終厚積薄發,構建了自己的一套表現手法。
(二)筆墨運用
蕭俊賢在筆墨運用上表現出了極高的造詣。他能夠根據不同的表現需求,靈活運用各種筆法和墨色。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干筆、濕筆、濃墨、淡墨等多種筆墨組合,這些組合使他的作品層次豐富、變化多端。他的筆墨運用的獨特性和創新性體現在對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上。他在繼承傳統筆墨技法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感悟和創新,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筆墨語言。這種語言既能夠準確表達自然景象的神韻,又能夠傳達出作者的情感和態度。蕭俊賢在筆墨運用上的傳統功力自不用說,通過對多種筆墨技法的探索,他的創作突破性地進入一個新的層次,晚期作品出現了傳統技法中少有的個人用墨特點。這些新的筆墨特點是他形成獨特風格的重要標志。
(三)色彩運用
在色彩運用上,蕭俊賢同樣展現出了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審美眼光。在他的作品中,色彩的運用既符合傳統山水畫的規范,又有著自己的創新和理解。他善于運用各種顏色來烘托氣氛和表達情感,使得作品更加生動和富有感染力。與其他山水畫家的色彩運用相比,蕭俊賢的色彩更加豐富和多變。他不僅能夠巧妙地運用傳統的青綠山水色調,還能夠大膽嘗試其他顏色,如紅色、黃色等,使得作品更加絢麗多彩。在繼承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將筆、墨、水、色融為一體,開創出具有個人鮮明特點的作畫特點。這種色彩運用的特點使得他的作品在同時代畫家中脫穎而出。同時,他的色彩運用也對后來的山水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結論
通過對蕭俊賢山水畫的研究,可以較為清楚地看到其藝術發展的分期及各時期藝術風格不同的特點。在早期,他受中國傳統山水畫影響頗深,沒有太多個人風格,但已經開始展現出自主性和生動活潑的特點。進入中期,隨著他接觸更多的水墨畫資源和風格,經過學習與思考,其藝術風格開始變得多樣化,并趨向創新,筆墨逐漸脫離程式化。到了晚期,蕭俊賢的山水畫風格更加成熟,他不僅巧妙地融合了南北宗之長,而且通過長期的思考和實踐的沉淀,形成了自己鮮明的個人語言與藝術特色。由此我們可知蕭俊賢不僅在傳統山水畫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實踐,還勇于挑戰和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充滿了詩意和情感,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更重要的是,他的藝術風格和創作理念對后來的山水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推動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和創新。
參考文獻:
[1]申雄平.蕭俊賢年譜[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280.
[2]陳敘良.端從真實發靈奇:蕭俊賢山水畫藝術研究(下):以湖南省博物館所藏作品為中心的考察[J].中國美術,2018(6):78-89.
[3]陳敘良.蕭俊賢的花鳥畫藝術(上)[J].文物天地,2018(4):62-69.
[4]陳敘良.在收藏中發現大師:湖南省博物館藏蕭俊賢書畫及相關問題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6.
[5]袁金榮.從《蕭俊賢年譜》看蕭俊賢與中國清末民初美術教育[J].赤子(上中旬),2014(24):118.
[6]郎紹君.大畫師蕭俊賢[J].中國文化,2013(1):90-103.
[7]張濤.滿地煙云有二蕭:蕭俊賢、蕭謙中略議[A]//.大匠之門25[C],2020.
[8]陳敘良.蕭俊賢美術教育實踐與思想研究[J].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17(00):516-541.
[9]陳敘良.端從真實發靈奇:蕭俊賢山水畫藝術研究(上):以湖南省博物館所藏作品為中心的考察[J].中國美術,2018(4):100-129,162.
(編輯: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