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柯爾內留·巴巴是羅馬尼亞最負盛名的現實主義油畫大師。他的油畫做到了在現代主義藝術蔚然成風的時間坐標上回歸西方傳統油畫,又做到了從古典造型之中抽離出來。他的美術語言在具象之上加以精煉和概括,畫面氛圍強烈,造型凝重堅實,色彩沉穩濃郁。他的油畫藝術使得現實主義繪畫達到了一個高峰。
[關 鍵 詞]柯爾內留·巴巴;美術語言;造型;色彩
[中圖分類號]J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14-0066-03
文獻著錄格式:張嘉欣.柯爾內留·巴巴的美術語言[J].天工,2024(14):66-68.
羅馬尼亞畫家柯爾內留·巴巴是20世紀最杰出的具象油畫大師之一。他將現實主義的寫實和現代主義的表現相結合,創造了概括、變形和象征相結合的獨一無二的油畫語言。他的油畫進入了象征和暗示的現當代藝術范疇,在具象的形體之下隱伏著內在抽象的結構,能給觀者帶來一種視覺的震撼和精神的觸動。這種無形的力量正是畫家通過其作品中凝練的造型和沉穩的色彩表達出來的。巴巴的藝術風格和思想是值得我們關注的。
一、柯爾內留·巴巴美術語言的形成
1906年,柯爾內留·巴巴出生在羅馬尼亞的克拉約瓦的一個藝術世家。他的父親喬治·格奧爾基·巴巴是一位出色的畫師,曾經在維也納藝術學院留學并且完成學業。巴巴從小就生活在一個擁有濃厚藝術氣息的家庭,在父親的影響下,年幼的巴巴便開始進行嚴苛的繪畫訓練,學習傳統的畫法和正確的觀察方法。晚年時他曾回憶道:“我最早的、也是最模糊的兒時記憶來自父親的工作室。在我學會讀寫以前,就已經先習慣了繪畫的語言。我的家人預見到我以后會成為一名畫家……”正是兒時的孜孜不倦成就了巴巴扎實的繪畫功底,也在他心里埋下了古典和傳統的種子。
1930年,巴巴獲得了布加勒斯特大學哲學和文學的學位證書。因為有了這次學習經歷,巴巴的美術作品自始至終都有一種對人和生命最敏感的哲學思考。1934年,柯爾內留·巴巴進入雅西美術學院學習,有幸遇到了一位具有超人智慧和天賦的藝術家——耐克雷·托依查。他幫助和指導巴巴擁有一名真正的藝術家應該具備的繪畫知識和技巧,他是巴巴在藝術道路上的燈塔。托依查對巴巴的繪畫觀念的傾覆直接影響了巴巴美術語言的形成。巴巴曾回憶道:“從他的言談中,我才理解了風格的重要性、戲劇元素的重要性、隱秘的表達方法、放棄修飾的意義和肖像繪畫的神秘性……和托依查教授相遇,對我來說意味著啟發和幫助我在藝術道路中找到方向。”在托依查的影響下,巴巴確立了他對油畫藝術審美風格的追求,開始形成自己特有的美術語言的基本骨架,為以后的藝術方向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巴巴的美術語言是在他人生軌跡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中逐漸成熟和確立的。20世紀40年代,在巴巴創作的一些風景畫和靜物畫中可以看出他在這一時期對油畫平面構成的形式美的探索,如《雅西風景》和《綠瓶》等。1948年,巴巴創作了油畫《下棋人》,這是一幅現實主義印跡十分強烈的作品,是他十分成功和重要的繪畫作品,畫面的布局、色彩和人物造型的描繪都有條不紊。他在自述中談道:“1948年,我成功地完成了《下棋人》這幅似乎已經過時的畫。《下棋人》對我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意義。”與此同時,巴巴在畫面上愈發注意凝練,思考造型、色彩和氛圍感的聯系。譬如,1953年,他完成了油畫《薩多維亞努》,這幅油畫是這一階段非常成功的作品之一,畫面中這位偉大的作家正襟危坐,背景和衣紋被概括地隱去,人物的頭和手的精彩塑造成功地使畫面富有節奏感和韻律感,同時和大面積的深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暗示著人物強大而深刻的思想。
20世紀50年代以后,巴巴多次赴國外進行藝術交流。在西歐,他看到了自己崇尚的倫勃朗、埃爾·格列柯和戈雅的作品,同時對自己選擇運用古典沉著的色調畫出使人沉思的作品的道路更加自信和堅定。在此期間,當大家都在用象征著西歐現代藝術的絢麗色彩時,巴巴的油畫卻被稱為“文藝復興般的老套和古舊”。然而,他始終推崇借鑒傳統古典的油畫和本民族的文化遺產相融合,眷念農民,重視生活。也正是在羅馬尼亞,巴巴創作了大量優秀的美術作品,如《晚餐》《農民起義》《小憩》等,都體現了巴巴對農民生活的關注。1954年,巴巴創作了《田間休息》,這是巴巴農民題材的代表作之一,這幅作品曾在1954年羅馬尼亞的全國美展上展出。畫面中間一個紅衣黑裙的農婦疲倦地坐在地上,神情漠然,守護著睡在身邊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深色的背景強化了畫面壓抑的氛圍,但是農婦白色的頭巾襯托出女性的善良和母愛的溫情。畫面中進入夢鄉的孩子和守護在旁邊的母親深深地打動著觀者的內心,這是出于對愛的祈禱,表現的是巴巴對人的生存狀態的哲學深思。1960年,巴巴創作了著名的《煉鋼工人》,4位堅硬的煉鋼工人代表著社會主義偉大的勞動者。巴巴在這幅作品中增加了戲劇化的處理,對于光線、明暗、冷暖等都是自己根據畫面需要設定。概括有力的筆觸和刀痕、紀念碑式的構圖、強有力的邊緣線、厚重的色彩等塑造了那時羅馬尼亞英雄般的工人階級形象。
20世紀70年代以后,巴巴在堅持自己獨有的美術語言的同時,開始在油畫中探索隱秘的表達方法,這與巴巴所處環境的動蕩有極大的關聯。他從相對寫實的現實主義轉向意象的象征性的藝術探求,尤其是他晚年的繪畫更加不可捉摸。從不同的小丑形象到各種姿態的瘋王,從《恐懼》到《圣殤》,從精神抖擻的自畫像到五官模糊、面色蒼白的自畫像,從肖像畫的個性寫實到人物面部的含混表達,這些都是巴巴對生命的呼喊,是畫家對內心情感的抒發。這些作品聲嘶力竭地吶喊著憤懣,而又無聲地訴說著混亂和恐慌。“這些噩夢變得混亂奇怪而又帶有威脅性,漸漸向我逼近。我的《瘋王》和《恐懼》都是在這種夜晚的混亂狀態中產生的創作靈感。”巴巴在自序中說。
二、巴巴美術語言的具體體現
(一)堅實凝練的造型
對巴巴的繪畫產生直接影響的人,第一位是他的父親。前文說到巴巴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就被父親要求進行嚴格的造型訓練,他也曾回憶道:“我二十歲時就已懂得了作為一個優秀的專業畫家所應掌握的繪畫語言……”這也對他日后美術語言的形成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也說明了巴巴從小受到傳統的繪畫技法影響較大并且深入他的內心。他在1927年畫了《畫家的母親》這幅素描肖像,用素凈的線條勾勒出具有豐富層次感的人物形象,輔以明暗,從而細膩地反映出畫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一個和藹而神情略帶憂郁的婦人形象。畫家的母親眼神慈愛,面部的灰色柔美溫和,仿佛古希臘雕塑一般高貴美好。巴巴在這幅素描作品中不僅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敬愛,也透露出自己對傳統和古典造型的向往。在那個正彌漫著形形色色的現代主義藝術作品的時期,巴巴沒有脫離對古典繪畫造型的探究,依舊執著于造型的藝術鉆探和個性創造。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后,巴巴逐漸意識到堅實凝練的造型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因此探索性地舍棄了對細節的刻畫,利用自己對造型精準的駕馭能力進行高度的概括。這期間的油畫以《下棋人》最為著名。《下棋人》模糊了人物的專指性,塑造了一個麻木淡漠又具有平凡氣息的人物形象,因半俯視而被掩蔽的人物面孔,使畫家專注于提煉形體的變化,也使觀者的視線回歸到造型本身上,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巴巴以方塑圓和以色塑型的造型特點。在《下棋人》中,人物的兩條臂膀占據了畫面的主要位置,深色背景和淺色衣服上的明暗交界線襯映著精準的人體結構,清晰有力的重色邊緣線更加凸顯出人物軀體的堅實。這幅作品對畫家本人有著相當重要的參照意義,形成了此后巴巴作品中人物造型處理的重要藝術特征。在此之后,巴巴創作了很多讓人喜聞樂見的作品,試圖讓人們的視線回到對造型的審視之上。以《煉鋼工人》為例,在這幅作品中,4名煉鋼工人結實消瘦的形象仿佛堆砌在一起,與《下棋人》的厚實凝練如出一轍。巴巴在《煉鋼工人》中省略了對場景和情節的刻畫,他對人物的表現更多的是回到造型本身,處理上更加概括,著重思考畫面中內在的抽象關系。人物幾乎都是由大小不同的幾何形狀組成,這些形狀被巴巴擺放得恰到好處。巴巴利用光影所造成的濃重的明暗交界線把人物面部結構交代得清清楚楚,但他的著力點并不是出于對人物的真實再現,而是一種對造型的獨特思考,讓瘦長的、模糊了五官的、有著清晰有力的邊緣線的巴巴式造型來說明一切。《煉鋼工人》不禁令人由衷地贊嘆巴巴對造型的精確把控力,并且稱贊這是一種雄渾的、豐滿的、聚精會神的美術語言。
如果說《下棋人》是巴巴對古典繪畫體系的宣誓,那么《農民》就是他對傳統造型表現的不滿足的體現。當時,人們已經能夠深刻感受到倫勃朗和格列柯對巴巴的影響,但此時的巴巴已經出現了某種偏離,他或許知道,要成全自己的風格不僅需要走近前輩,更要離開前輩。如在《農民》這幅作品中,人物的五官依舊模糊,在畫面前方的男子被進行削肩式的造型處理,呈現出明顯的三角形,被拉長的人形更利于表現和增強穩定堅實之感。巴巴使僅有的衣紋服務于人體內在的造型結構。這幅畫中的人物已經不是真實的形象,而是巴巴對非真實的探索,是具有造型美感的形象。在此之后,巴巴在繪畫中不再迷戀人物真實形象的刻畫,而是著力研究畫面形象內部抽象結構的凝練和協調,這使他的油畫不再局限于傳統寫實繪畫造型的審美范疇和前輩的規則。在這些畫中,我們可以看出,巴巴是克制的、冷靜的,這些造型雖然具有鮮明的平面化和結構化的特征,但他仍然是在具象的基礎上處處斟酌。即使巴巴逐漸將大部分精力放在對畫面內在的抽象關系的探索上,他也知道這是為堅實凝練的造型而做的嫁衣。
(二)沉穩濃郁的色彩
就像他注重造型本身的語言和形象內部的抽象結構一樣,巴巴在繪畫中還強化了色彩的表現力。巴巴曾寫道:“倫勃朗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畫家……他在畫中描繪著光與影這個永恒的主題,意識到了它們之間的對比與神秘的碰撞。”由此可以看出,倫勃朗在巴巴心目中占據獨有的地位,倫勃朗在繪畫中創造的光影充滿了神秘并且讓巴巴心馳神往。這也使得巴巴少用燦爛奪目的色彩,而對深暗色調的表現情有獨鐘,這一點從他的諸多畫作中都能夠看出。
巴巴的色彩表現力來源于兩點。第一點來自他有限制地使用色彩而形成的強烈性。關于這一方面的知識,他是從托依查教授那里領受到的。高明的色彩大師并不會在作畫時用許多不同的顏色,而是會以最小數量的顏色種類創造出最和諧且豐富的色彩。第二點來自顏料和畫布接觸時產生的筆觸與刀痕的質感。在巴巴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色彩的疊壓、線條的反復勾勒和刀痕的縱橫交錯,這些都極大地增強了畫面的表現力。同時,他會使用多層覆蓋的方法,即使用色彩進行一些平涂,使油畫的表面呈現出凝重豐富的層次。
從巴巴的很多肖像作品可以看出倫勃朗與戈雅對他的影響,以及他對深暗色調形成的氛圍感的喜愛,如《自畫像》《西班牙女郎》等。在這些作品中,強烈的明暗對比相當到位,畫面用了大量的紅色、棕色、黑色,沒有當時現代藝術的光怪陸離,大面積的深色隱去了復雜的中間色層,使畫面色彩濃郁而不失渾厚雄強之感。正是這些色彩表現出的強烈對比促成了巴巴具有神秘氛圍感的肖像畫。同時,從《下棋人》《煉鋼工人》等作品中也不難發現他對厚塑顏色的追求。如在《下棋人》中,巴巴刀筆并用,反復思量,油畫的質地美被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人物面部、手部和上衣的淺色部分,那些顏料有著厚重而璀璨的密度,如同溫潤的美玉一般。這些作品雖然呈現出的是寫實人物形象,但是層次豐富,色彩賦予了作品極強的繪畫性,這得益于巴巴對色彩和筆觸獨立表現性的深刻認識。在《煉鋼工人》中,人物五官的虛化并不是泛泛而畫,而是萬筆千刀,這些人物的面容在畫家強烈的用光設計下被故意模糊,人物面部形成了具有頭骨輪廓的濃重側影,骨骼和肌肉被每一筆用色和堆塑表現出來,因此更展現了巴巴用色的濃郁飽滿和筆觸刀痕的張力。
20世紀后期,巴巴還創作了《圣殤》《恐懼》和《瘋王》系列。這一時期的繪畫已經完全將他的情感寄于色彩,他放棄了對真實形象的表現,而是畫出一些令人難以捉摸的圖像。這些形象如同中世紀后期的濕壁畫人物一般,造型精練、姿態簡單,但用色激烈飽滿、筆勢生猛有力,不安感撲面而來。此時的畫面人物已經完全從傳統繪畫形象中脫離出來,試圖闡述他對人性和生命的理解。
三、結束語
巴巴從古典繪畫造型體系中抽身出來,走向了對內在抽象結構的分析,從而形成了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和風格獨創性、意味深長、內容與形式高度統一的繪畫藝術。如果沒有造型和色彩的充分表現,他繪畫的美學內涵絕不會如此深刻。因此,巴巴的美術語言和藝術態度都值得我們思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全山石.油畫藝術的品格與油畫本體語言的價值:羅馬尼亞油畫大師柯爾內留 巴巴[J].美術大觀,2018(11):4-13,2,153.
[2]高俊.本體的深度:柯爾內留·巴巴油畫藝術解析[J].云南藝術學院學報,2021(1):110-120.
[3]尚輝.跨越在古典與現代之間的巴巴[J].美術,2019(8):120-126.
[4]馬克.巴巴藝術鑒賞[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154-156.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