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紫禁城熹微晨光中,玄燁穿著應季衣袍起身上朝;欞星門外黃幄中,胤禛更換好特定色彩的祭服,準備升壇行禮……春秋代序,節慶流轉。棉袷紗裘,各惟其時。氣候變了,場合變了,等級變了,時尚變了,衣色也都在變換。
清代很重視運用色彩建立秩序和禮儀,而清代服色制度經過一百余年的發展,到乾隆朝臻備完善,既深入汲取了中華文化的哲學和禮制,又融合了滿、漢、蒙、藏等民族文化。
承襲明代諸多工藝遺產,清代又將古代絲綢傳統推向另一高峰,并樹立了新的風尚。清初的香色、康熙朝的天青、乾隆朝的福色、清中期的玫瑰紅,以及清末的青蓮紫……清代宮廷服色不僅制度特別完備,而且流行色尚不斷變化翻新,呈現出豐富的歷史面貌。
如今,清代宮廷織繡服飾大多珍藏于故宮博物院,它們是中國古代絲綢最后的輝煌,也是中國古代植物染業最后的華彩。作為中華衣冠文化的重要載體,這些絲織品文物材質易損、顏色易褪,極其珍貴,能在歲月滄桑變遷中留存至今實屬難得。有幸的是,一場“國采與宮色——清代宮廷織繡服飾色彩展”,讓我們有了一睹數百年來真“絕色”的寶貴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