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石,必須結合新的時代要求傳承和弘揚好。而公共圖書館作為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集收集、整理、保存文獻信息并提供查詢、借閱等服務于一體的公共文化機構,是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傳播地方文化,深入發掘地方文化的時代價值,激發地方文化的時代活力,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基于此,本文以四川省圖書館地方特色品牌“紙上故土”為例,闡述四川省圖書館“紙上故土”品牌建設的背景,通過分析其家譜文獻特展、館藏方志展、地方文化主題營、“紙上故土·閱行四川”等活動,進一步探討公共圖書館品牌高質量建設的路徑,以期為公共圖書館品牌建設提供一定思路,發現并挖掘地方文獻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推動地方文化更長遠的發展。[1]
二、四川省圖書館“紙上故土”品牌建設的背景
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要體現自身價值,提升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要通過多種創新方式打造優質服務品牌,樹立良好的形象,通過打造特色服務品牌吸引讀者走進圖書館,提升圖書館資源利用率,將更多優質讀物和豐富資源推送給廣大讀者。[2]
2022年,四川省圖書館在弘揚傳統地方優秀文化和建設圖書館特色品牌的兩大背景下,積極探索創新,推出“紙上故土”品牌,在主題選擇、內容把握、呈現形式上都與時俱進、創新發展,旨在依托自身的地方文獻館藏優勢,讓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四川文化的獨特魅力,推動文化強省穩健前行。
四川作為中華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其產生并留存了大量豐富的史料。一方面,從秦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到古蜀文化遺址三星堆文化,從世界灌溉工程東風堰到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峨眉山;李白、蘇軾、司馬相如一眾文豪出生于此,諸葛亮、杜甫、陸游等一批名士也與四川頗有淵源,他們均為四川地方文化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3]另一方面,品牌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提升公共圖書館社會影響力和美譽度的重要抓手,也是公共圖書館展現自身活力、實現價值、提升服務效能、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體現。
三、四川省圖書館“紙上故土”品牌建設的實踐
“紙上故土”品牌創新文獻開發利用模式,精選地方文獻特色主題,通過主題展覽、閱讀推廣活動等形式,深入挖掘和展示地方文獻特色內涵,全方位、多視角向讀者呈現“紙上”四川,形成四川地域文化文本梳理,擴展地方文獻特色資源服務,實現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傳承弘揚四川優秀傳統文化。
“紙上故土”特色品牌通過展覽、線上文獻推薦專欄等活動形式生動、直觀地對地方文化進行挖掘和展示,以增強公眾對地方文化的認知及認同,進一步激發四川文化的時代活力,彰顯四川獨特的文化魅力。迄今為止,“紙上故土”舉辦了線下展覽“尋根之旅——家譜文獻特展”和“志說四川:館藏方志展”,開展了“蜀地少年游”地方文化主題營活動和“紙上故土·閱行四川”全民閱讀活動。線上推出“安逸四川”“大千世界”“川版圖書”等系列閱讀推薦專欄。各個展覽和活動的成功舉辦為四川省圖書館聚焦打造“紙上故土”特色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
(一)尋根之旅——家譜文獻特展
四川省圖書館已入藏1000余種、1500余冊省內外各地編修的家譜,涵蓋181個姓氏,記錄了各姓家族的世系歷史,反映家族生息、繁衍、遷移、奮斗的歷程,彰顯家族價值追求、氣質風貌。這些家譜既是國家歷史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民族精神血脈賡續、文化傳承的重要依托。“尋根之旅——家譜文獻特展”,特以姓氏為經、地區為緯,分模塊展示四川地區世系源流、家風家訓文化,共甄選113種進行展出,其中包括王、甘、薛、曾等32個姓氏,在充分展示四川省圖書館家譜特色館藏的同時,也向讀者提供感沐家風文化的閱讀平臺。通過家譜展覽的舉辦,不僅引導廣大讀者傳承家庭美德,也呼吁社會各界積極捐贈有價值的家譜史料,使之得到更好保存和深入研究,發揮鑒史識今、啟迪后人的社會價值。
(二)志說四川:館藏方志展
地方志一直都是圖書館藏書的“重中之重”,存史、資治、教育是方志作為載體所內蘊的功能。四川省圖書館作為四川省總書庫,地方文獻閱覽室專藏1949年后地方志(含行業志、四川地方志、周邊毗鄰八省地方志)7924冊,其中四川地方志1259種,1415冊,幾乎縣縣有志書,省志、府志、州志、縣志、廳志、鄉鎮志、鄉土志,一應俱全。“志說四川:館藏方志展”以四川省五大經濟區進行劃分:成都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川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范區。為展示四川特色與魅力,弘揚四川優秀傳統方志文化,多視角呈現出“紙上故土”,引導讀者在浩如煙海的志書文獻中感知四川的前世今生,在豐富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感悟四川的人杰地靈。
(三)“蜀地少年游”地方文化主題營
“蜀地少年游”地方文化主題營是四川省圖書館針對7~12歲青少年推出的主題營公益活動,以傳承傳播地方文化,激發青少年對家鄉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為出發點,讓青少年在“主題課程+互動體驗”中充分了解四川地方文化,感受四川文化魅力。活動通過“蜀言蜀語”四川方言趣味學、“蜀人蜀史”與歷史名人隔空對話、“蜀藝蜀匠”非遺文化體驗、“蜀城蜀景”文獻里的City Walk四大主題課程展開,使青少年對家鄉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踏上一段難忘的四川文化之旅。
“蜀地少年游”地方文化主題營為創新型地方文化推廣活動,以形式多樣、主題豐富、內容多彩的活動為青少年提供了特色服務。活動時間設定在每年寒暑假期間,全年共三場,為青少年提供了一個穩定、長期的家鄉文化學習平臺,對地方文化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隨著圖書館和社會、學校的合作聯動,激發更多青少年加入學習地方文化的隊伍中,共同書寫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篇章。
(四)紙上故土·閱行四川
“紙上故土·閱行四川”是以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為契機而打造的推廣地方文化的全民閱讀活動。該活動通過全面梳理四川省圖書館地方館藏書目,形成閱讀清單,為廣大讀者提供豐富的地方文獻館藏資源。同時,以評選閱讀之星為激勵,廣泛征集讀者自選閱讀相關四川文獻的讀書筆記,用“推出去+引進來”的模式,形成圖書館和讀者的雙向聯動。在活動的過程中,圖書館通過讀者的薦書筆記有針對性地對地方文獻進行系統的補藏,為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地方文獻館藏建設起到了一定作用。在線上開展的同時,還在線下同步設置“閱行四川”閱讀隨筆打卡墻、具有四川元素的閱讀卡和閱讀印章,打造活動主題的系列展陳,吸引廣大讀者通過沉浸式體驗感悟地方文化的魅力。
(五)線上閱讀推廣欄目
“紙上故土”品牌除開展線下特色展覽和打造延續性讀者活動外,還繼續深耕閱讀推廣欄目,陸續打造了“安逸四川”“川版圖書”“大千世界”三個線上閱讀推廣欄目,通過結合社會熱點,提供精品化、優質性閱讀內容,更好地發揮館藏文獻的文化價值,結合文旅融合方式,開啟主題導讀模式,深入介紹館藏文獻。其中,“安逸四川”以21個市州為坐標,圍繞當地歷史文化、人文風情、非遺民俗等方面推薦館藏文獻,已發布樂山篇、宜賓篇、雅安篇、自貢篇、南充篇,取得良好反響。“川版圖書”欄目介紹川籍出版社及其向館內交存的優質地方文獻,系統呈現全省出版單位的出版歷史積累和變化,對研究四川歷史文化發展脈絡、制訂未來發展規劃提供重要參考。“大千世界”持續向讀者精選推薦張大千文獻中心收藏的張大千、張善子以及大風堂門人的畫集、畫冊以及相關的著作和研究文獻。
四、公共圖書館品牌高質量建設的思考
(一)文旅賦能,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基因
踐行文旅融合發展要求,深度融合,創新發展,推動文化和旅游產業共建共享。深入挖掘館藏文獻,深耕“安逸四川”類文旅閱讀品牌,達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雙贏局面。可以在圖書館現有場所或旅游景區舉辦全省各旅游景區的風光圖片展、地方旅游文化專題書展、專題攝影展,以及四川文旅融合系列講座等。宣傳并推介圖書館活動品牌,推進四川文化旅游的發展進程,實現資源共建、優勢互補,構建文化和旅游共享新空間。[5]
(二)以人為本,構建精準化服務體系
在打造品牌的過程中,要細分服務對象,如不同年齡層和文化背景的讀者,調研各個群體的需求,優化活動結構,構建面向少年兒童、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精準化服務體系。例如在“蜀地少年游”地方文化主題營的活動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到青少年的年齡特點、知識儲備等因素,要以淺顯易懂、生動活潑、互動性強的活動形式提升青少年讀者的積極性和參與感。[6]又如結合傳統節日開展相關知識普及等活動,帶領不同年齡層讀者走進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通過分眾的方式策劃和設計活動品牌,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服務覆蓋所有讀者群體,打造精準化的服務體系。
(三)共建共享,打造精品文化活動
公共圖書館特色品牌的高質量發展既服務于社會,又離不開社會的支持,要學會尋求與社會各界的合作,深入開發地方文化資源,打造精品文化活動。公共圖書館可以根據本地實際,不斷深化與社會各界的合作,積極引導家庭、社區、學校、教育培訓機構等多元社會力量參與,引入專業師資和優質資源,為品牌活動提供更豐富、更專業的支持,不斷擴大圖書館行業在全民閱讀領域的影響力,推動閱讀服務實現社會全覆蓋。[7]
(四)明確定位,形成品牌集群優勢
在特色品牌建設中,一是要有一個清晰的品牌定位,明確品牌的優勢和特色。二是要考慮活動的延續性和讀者的黏性,同時要做好常態化的規劃和管理工作,保證活動規模,加深讀者記憶,圍繞一個優質品牌開展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對已有品牌服務項目進行整合開發和一體化運營,推動其形成品牌集群優勢。[8]與此同時,還要注重利用新媒體時代多種宣傳平臺和傳播方式,擴大圖書館品牌的社會影響力。
五、結語
四川省圖書館在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挖掘四川地方文化的歷史內涵和時代價值方面進行了諸多有益嘗試,在品牌建設方面不斷探索,從“紙上故土”特色品牌建設過程中也得到一些啟示:單一的品牌難以形成讀者記憶,還須結合當地文化優勢,充分考慮服務對象,不斷完善品牌體系,圍繞主品牌打磨展覽、活動的內容,創新活動的形式,同時尋求全社會的積極合作。高質量發展時期對于公共圖書館既是一個機遇,也是一項挑戰。打造特色品牌是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和社會效益的重要方式。只有不斷提高服務效能,注入創新創造活力,全面推進圖書館轉型發展,才能為實現全民閱讀目標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翟航.馬家窯彩陶紋樣引入美術課堂的教學價值研究[J].美術文獻,2022(02):103-105.
[2]李瑞瓊.品牌建設在地方文獻閱讀推廣中的重要意義——以山西省圖書館“典籍山西”為例[J].辦公室業務,2023(03):171-173.
[3]王娜.文旅融合環境下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品牌建設研究[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2,40(03):48-51.
[4]柯平,張穎,張瑜禎.公共圖書館高質量發展的十個新主題[J].圖書與情報,2021(01):1-10.
[5]田麗華,王煥景,孫港.長三角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品牌建設現狀與策略分析[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3(S1):99-105.
[6]曾婧.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品牌建設研究及啟示——以重慶圖書館品牌建設實踐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24,37(01):65-72.
[7]李芳芳.文旅融合視域下區域圖書館集群品牌建設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3,43(09):100-101+107.
[8]黃萍,陳大猷,謝娟.基于PEST分析的公共圖書館閱讀推廣品牌建設研究——以湖北省公共圖書館為例[J].河北科技圖苑,2023,36(03):59-65.
★基金項目:2022年度四川省教育廳“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科研項目“四川省圖書館館藏建國后家譜整理研究”(項目編號:2022DFWH01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劉紹穎,女,本科,四川省圖書館,館員,研究方向:地方文獻、圖書館學)
(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