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隋及唐初敦煌藝術對外來影響的吸收與創新

2024-07-11 15:05:04趙聲良
敦煌研究 2024年3期
關鍵詞:印度

趙聲良

內容摘要:敦煌隋代彩塑受到印度笈多藝術風格的影響,及至唐代,彩塑已形成了中國式的表現手法與風格,既保持了雕塑的寫實性,又體現出氣韻生動的精神。壁畫也同樣,隋至唐初的人物造型中,常常出現典型的印度風格暈染法,比起北朝壁畫更接近印度繪畫的特點,表明當時確有一部分畫家擅長畫外來風格。但隨著唐前期藝術的發展,畫家們對外來暈染法不斷改造,使之與傳統的線描進行了完美的結合。從壁畫的裝飾圖案中,我們也可看到對外來藝術的改造,如隋至唐初流行的聯珠紋、石榴紋、葡萄紋等紋樣在不斷地被吸收改造,最后都融入了形態更為豐富的卷草紋中。

關鍵詞:敦煌藝術;隋唐;印度;中原;暈染法

中圖分類號:K87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24)03-0001-09

Th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Influences in Dunhuang Art

during the Sui and Early Tang Dynasties

ZHAO Shengliang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736200, Gansu)

Abstract:Many of the painted statues from the Sui dynasty at Dunhuang were influenced by the Indian Gupta style of art. By the beginning of the Tang dynasty, Chinese artistic techniques ?in statuary and painting had formed a cogent style with recognizable characteristics that maintained a realism of depiction while also reflecting avivid spirit of vitality. One notable feature of artwork from this period was a haloing technique typical of Indian art that was often used to illustrate figures during the Sui and early Tang dynasties; compared to murals from the Northern Dynasties, this method is more similar to Indian painting. This indicates that many painters at the time were already well-studied in foreign styles of painting. However, as Chinese art continued to develop throughout the early Tang dynasty, artists continuously modified the haloing technique until it was perfectl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line drawing. From the decorative patterns in the murals of this period, we can also see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rious other foreign artistic tropes, including patterns of linked pearls, pomegranates, and grapes. By the middle of the Tang dynasty, several artistic methods and themes from other countries had been fully integrated into the diverse patterns of Tang dynasty religious art.

Keywords:Dunhuang art; Sui and Tang dynasty; India; Central Plains; haloing technique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一 文獻記錄中與外來藝術相關的畫家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重要階段,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畫家,對隋唐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學習和借鑒外來藝術,不斷創新,也是當時繪畫發展的重要特色。

《歷代名畫記》卷2《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記載了隋唐時代畫家傳承的情況:

只如田僧亮、楊子華、楊契丹、鄭法士、董伯仁、展子虔、孫尚子、閻立德、閻立本,并祖述顧、陸、僧繇,田則郊野柴荊為勝,楊則鞍馬人物為勝,契丹則朝廷簪組為勝,法士則游宴豪華為勝,董則臺閣為勝,展則車馬為勝,孫則美人魑魅為勝,閻則六法備該,萬象不失。[1]

這段話詳細列出了南北朝末期到初唐的一批畫家們傳承的情況,總的來說都是傳承著六朝顧愷之、陸探微、張僧繇的傳統。實際上顧、陸、僧繇三人的差別是很大的,陸探微比顧愷之晚,在用筆方面更發展了勁健的特點,進一步體現了“骨法用筆”的審美精神。而張僧繇則是深受西域繪畫風格影響,從造型到色彩的運用都體現著獨特的韻味。張僧繇在一乘寺繪“凹凸花”,體現了西域風格的特點。《歷代名畫記》還記錄了姚最與李嗣真對他的評語,其中頗有深意。姚最說張僧繇“殊方夷夏,皆參其妙”。李嗣真稱贊張僧繇“骨氣奇偉,師模宏遠,豈唯六法精備,實亦萬類皆妙”[2]。從兩人的評語中可以看出張僧繇吸取中外各類藝術,因而形成了他的藝術“萬類皆妙”的成就。從南北朝末期至隋唐之際,涌現出了一大批著名的畫家,他們在學習顧、陸、僧繇等不同畫風的基礎上,往往把中原傳統的風格與西域風格融合在一起,又各有創新。

隋至唐初涌現出的一大批著名畫家中,有兩位是來自西域的畫家——尉遲跋質那和尉遲乙僧父子,其繪畫以西域風格著稱。《歷代名畫記》卷8記載尉遲跋質那,稱其為“西國人”[3];同書卷9記載尉遲乙僧,稱其為“于闐國人”[4]。《唐朝名畫錄》則記為:“尉遲乙僧者,吐火羅國人。”[5]如果把《歷代名畫記》所記的“西國”理解為吐火羅國,那么,可能就是尉遲跋質那來自吐火羅國,后來移居于闐。尉遲乙僧則是在于闐長大的,后來被派到中原,開始在長安等地繪畫。由于尉遲家族的背景,他們都擅長畫西域風格的人物,甚至可以跟閻立本媲美。朱景玄認為二人繪畫各有所長,閻立本畫外國之人“未盡其妙”而尉遲乙僧畫中國之像“抑亦未聞”,這是比較客觀的評價。《歷代名畫記》稱贊尉遲跋質那“善畫外國及佛像,當時擅名”。又說“時人以跋質那為大尉遲,乙僧為小尉遲。(乙僧)畫外國及菩薩,小則用筆緊勁,如屈鐵盤絲,大則灑落有氣概。僧悰云:‘外國鬼神,奇形異貌,中華罕繼。”[4]172《唐朝名畫錄》說尉遲乙僧:“凹凸花畫中間千手眼大悲,精妙之狀,不可名焉。”[5]15從這些評價來看,我們知道,一是尉遲父子繪畫很精妙,二是他們的繪畫風格是外來的西域風格。《唐朝名畫錄》和《歷代名畫記》也分別都記載了尉遲乙僧在慈恩寺、光宅寺、興唐寺、安國寺、奉恩寺、大云寺等著名寺院中留下了畫跡。在當時長安,尉遲父子能與諸多名畫家并列,并突出體現出個人的風格,可知他們藝術造詣之深。

此外,隋唐之際還有幾位來自印度或斯里蘭卡的僧人,也善于繪畫和雕刻。如隋朝一位來自印度的僧人叫曇摩拙義,《歷代名畫記》記載:

天竺僧曇摩拙義,亦善畫,隋文帝時自本國來,遍禮中夏阿育王塔。至成都雒縣大石寺,空中見十二神形,便一一貌之,乃刻木為十二神形于寺塔下,至今在焉。[3]165

這段記載雖然有點神話成分,但曇摩拙義制作了木雕十二神像這件事應該是真的,他來自印度,他制作的雕刻顯然是印度風格的。

唐朝一位僧人叫金剛三藏,來自斯里蘭卡(獅子國),《歷代名畫記》載:

僧金剛三藏,獅子國人。善西域佛像,運筆持重,非常畫可擬。東京廣福寺木塔下素像,皆三藏起樣。[4]185

類似這樣來自外國的畫家,在隋唐時期應該不少,文獻記載僅僅是少數突出者。可知隋唐之時,佛教繪畫與雕刻中,有一部分是十分“正宗”的外來藝術,這部分繪畫和雕刻與中原本土藝術并存,構成了隋唐佛教藝術的輝煌局面。

長安、洛陽及成都等寺院反映出這一時期外來藝術風格與中原風格并存的局面,這在敦煌壁畫中,體現得更為豐富。由于敦煌地處絲綢之路的要道,從北朝以來就存在外來風格與中原風格并存和交融的局面,隋唐時期依然如此,但這一時期中外藝術風格雖有并列,更多的則是融合與創新。

二 彩塑的外來影響與創新

敦煌石窟最初就受到印度、中亞(犍陀羅)等地風格的影響,這種外來的影響一直持續到了隋唐時期。這反映出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中國與印度、中亞等地的交流一直沒有斷絕,而印度佛教藝術的最新樣式總會影響到敦煌一帶。

北朝時期佛教造像中,犍陀羅和馬圖拉的雕刻風格交替影響著敦煌,同時,來自中原的影響也會時常在洞窟中體現出來。到了隋代,一方面,外來風格被中國藝術家改造而形成了新的時代風格,同時,印度笈多時期的造像風格也大規模地在石窟中呈現出來。如隋代第二期出現了較多的大型佛像,以第427、292窟為代表(圖1),佛像體量很大,造型厚重,身形挺拔偉岸,面相莊嚴,衣服貼體,衣紋簡練。與印度笈多時代薩爾納特佛像相比較(圖2),即可看出在整體造型上,與中原北齊造像雖有關聯,但在內在的精神氣質上更多地體現著印度笈多藝術的特色。當然,佛像的面部造型的中國化特征,佛像袈裟層次的豐富性,頭光和佛座的形式的多樣化等特征,顯然已有較多的中原影響。

經過隋代不斷地融合外來的和中原的影響,到了初唐時期,莫高窟的塑像逐漸體現出了中國式的審美精神和時代風格,莫高窟第57、332、328等窟的彩塑,面相和表情更體現著中國人對理想美的追求:在保持質樸內在的氣質中體現出柔和自然的精神,在謹嚴含蓄中體現著微妙細膩的動態。第332窟的洞窟結構與隋代第427窟相似,均為大型中心柱窟,在中心柱的正面以及南北壁人字披頂下部分別塑出三組大型塑像,均為一佛二菩薩組合。比起第427窟來,這三組佛像減少了那種氣勢宏大而稍顯僵硬的特點,而體現得相對輕盈靈活,佛和菩薩的面容更為圓潤,身體的肌膚更為柔和而寫實。第328窟的彩塑,可以看出雖然塑像在某種程度上還保持著笈多風格那種身體直立、凝重的氣質,但佛、菩薩及弟子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各部位的動態已經完全脫離了印度傳統的那種精神,變得更加與自然人接近,更像中國本土的人像了(圖3)。第45窟的彩塑則完全擺脫了外來影響,按中國式的審美來塑造新型的佛像(圖4)。此窟龕內的七身塑像,包括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每一身塑像均以獨特造型體現著不同的個性特征,佛的莊嚴沉靜、弟子迦葉的老成持重、弟子阿難的虔誠單純、菩薩的溫婉柔美、天王的威武勇猛等。在人體表現高度成熟的基礎上,藝術家所追求的是“氣韻生動”的最高標準:用泥塑彩繪的手法表現出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神態,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使人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力。

三 人物畫技法的外來影響與創新

敦煌壁畫藝術,經過北朝對印度、中亞壁畫技法與風格的吸收,并與中國傳統以及南方新風格的融合,逐漸形成了以中原風格為主體的藝術風格,但是在隋到唐初,仍然出現了十分典型的印度風格的佛像。

如第420窟的菩薩像(圖5),由于變色的影響,目前較難看出全體的暈染技法,但從現存的狀況來看,面部有多層次的暈染,沿頭部、鼻梁、耳郭等進行的由深而淺的暈染,是北魏以來西域式暈染的傳統技法。但人物臉龐從中央向周圍也有圓形的暈染。有人認為是中原式暈染法與西域式暈染的結合。這樣的暈染使面部的質感更為真實。總的來說是這一時期西域風格的進一步發展。莫高窟第404窟菩薩的形象也有同樣的表現,較完整地體現出西域式暈染法對人體肌膚的表現,又融合了中原式的暈染法,這一方法在初唐時期的壁畫中仍然可以看到。

莫高窟初唐第220窟北壁的藥師佛(圖6),身體的色彩較為厚重,尤其是面部的暈染,顯示出與印度傳統十分密切的畫法。眼瞼和眉棱處顯出高光的表現,鼻梁上露出的一道白色,這在阿旃陀石窟壁畫中可以找到很多相似的畫法。類似的表現,我們在第322窟東壁的藥師佛身上也可以看到(圖7)。第322窟的藥師說法圖中,除了主尊藥師佛外,兩側的脅侍菩薩也是印度風格,體形健碩,服裝緊貼身體,沒有太多地表現飄逸狀態的裝飾,主要為了突出身體造型,肌膚的暈染與主尊佛像一致,可以說是典型的印度式畫法。

從以上幾個例證來看,從隋到初唐的壁畫中,有一些是完全按印度式畫法來表現的佛像。值得注意的是,莫高窟第220窟全窟的壁畫主要是來自中原的新風格,而在藥師經變中,唯獨七身藥師佛像以印度式畫法來表現,同一壁畫中其他菩薩、天人則已是中國式的風格了。第322窟也同樣,全窟其他內容幾乎都是新型的中原式風格,僅這一鋪藥師佛說法圖是按印度式畫法來表現的,說明在這一時期,雖然佛教藝術已經流行了中原式的新風格,但仍然有部分壁畫會采用較為“正宗”的印度式畫法。這正是隋唐時期多元并存的社會環境的反映。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在長安等地以尉遲父子為代表的西域式畫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隋代壁畫中已可看到以線描造型為主的人物畫法,這本是中國傳統的造型技法,但隨著朝代的不同,線描也有所不同。敦煌北朝以來壁畫中,受到南朝顧愷之、陸探微繪畫風格的影響,強調線描的力度與流暢性,在造型上突出秀骨清像、褒衣博帶的特點,注重人物面部眉眼開合的神采、衣裙飄逸的特點。到了隋代,更注重線描本身的轉折變化,造型也不再是清瘦的形態,更多地根據不同人物的個性來表現人物造型。在第276窟維摩詰和文殊菩薩的造型上,即可看出這一時期線描的新特點。

隋代壁畫中,以厚重的顏色表現人體的狀況較多,但已出現部分人物造型以線描為主,除了服裝的描繪外,對于人體肌膚的表現多以白色或較淡的顏色表現,使線描更加突出。這一特點進入唐代就較為普遍了。初唐時期壁畫中,以白底色或淺色表現肌膚的情況較多,但同時也有不少壁畫以顏色暈染,表現肌膚的立體感。這種狀況,少部分如前所述是完全采用印度傳來的技法,作重色暈染。更多的則是對外來暈染技法的改造和創新。表現為暈染色彩在表達了人物肌體的立體感之后,仍然在襯托出線描的意趣。如第57窟南壁說法圖中的菩薩和弟子就是典型(圖8)。人物面部以淡紅色表現其肌膚,而眼、眉、鼻梁、嘴唇等部位的線描輕輕勾勒,表現出人物的微妙表情。在莫高窟第220窟北壁藥師經變中對八部眾神的描繪,也顯示出同樣的效果。莫高窟第217窟龕內共繪有八身佛弟子,特別是對面部表情的描繪,把色彩暈染與線描完美地結合起來,既能以色彩暈染表現出人體的立體感,又充分發揮了傳統線描造型的傳神特點,體現出氣韻生動的精神(圖9)。這里的暈染法不再是照搬外來的模式,而是隨著線描的需要而進行的暈染。最終把線的精神完美地襯托出來。需要注意的是,敦煌壁畫經過了千百年的滄桑,所有的壁畫都不同程度地出現色彩的蛻變問題。由于褪色的關系,很多畫面中的人物面部、肌膚部分的顏色往往看不見了,因為這些部分暈染的顏色往往是比較淡的,目前僅看到線描,就會有人誤以為是白描。實際上敦煌唐代壁畫中由于整體都是以濃重的色彩繪制的,白描畫極少。

四 裝飾藝術的外來影響與創新

隋及初唐時期壁畫中,裝飾圖案也有明顯的外來的影響,而在接受了外來裝飾圖案之后,也是在不斷改造和創新,逐漸形成了有時代特色的新的裝飾紋樣。

圓環聯珠紋是薩珊波斯流行的裝飾紋樣,多用于紡織品中作為圖案裝飾,也常常應用在建筑、工藝品等裝飾中。基本特點是由小圓點構成一個圓環,在圓環中往往繪有動物紋樣,如獅、馬等,還有不少聯珠紋繪射獵或人與動物搏斗的形象。大約在北朝晚期,圓環聯珠紋隨著波斯文化沿著絲綢之路傳入我國,并廣泛出現在中國北方的石窟中,敦煌則是在隋代壁畫中大量出現圓環聯珠紋,直到初唐時期,仍在洞窟中流行。

在隋代壁畫中,圓環聯珠紋除了裝飾于壁畫邊緣或兩壁交接處,還常常組合在藻井邊飾中或者菩薩服飾紋樣中。莫高窟第425窟西壁佛龕龕沿的聯珠紋中畫出翼馬,第277窟龕沿的聯珠紋中畫出對馬,第401窟窟頂藻井四邊圓環聯珠紋中繪有孔雀,第420窟西龕內菩薩的裙子上也畫出了圓環聯珠紋,其中畫出人與獸的搏斗,是十分典型的波斯風格圖案(圖10)。波斯風格的聯珠紋通常在圓環的中心表現獅、馬、野豬以及人與猛獸搏斗的場面,反映出中亞地區游牧民族的特點。而這些源自波斯的有翼獸、馬、對羊、禽鳥等核心題材,在敦煌逐漸被改造了。在第402、425窟窟頂人字披中脊、第401窟龕沿的圓環聯珠紋,圓環中畫出的是十字形花卉。同樣以花卉為主題的圓環聯珠紋,也出現在第292、394、56等窟中。

初唐石窟中仍有大量的圓環聯珠紋出現,多用于藻井邊緣的裝飾。但是圓環中的動物紋和狩獵紋逐漸消失,而代之以團形花紋,如第386窟藻井周圍的聯珠紋,圓環中有四瓣花形(圖11)。顯然這是受到唐代以來植物紋樣流行的影響。

石榴紋及葡萄紋也來自西域,是初唐壁畫中出現的新題材。進入唐代,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西域的物品不斷傳入中國,當時的人們,對于西域來的石榴及葡萄充滿了新鮮感。而且,中國人往往對于具有多子多福、豐穰等象征意義的石榴及葡萄也是情有獨鐘。因此,在當時的紡織品、工藝品中,也流行石榴及葡萄的圖案。敦煌初唐的壁畫中,第209窟的藻井較有代表性(圖12),井心中央為四個石榴的組合,四邊各有兩串葡萄,中央四個石榴指向的四角,又各有一個石榴。這些石榴與葡萄之間,分別有藤蔓和葡萄葉相連。類似這樣以石榴為主的裝飾,在第373、375等窟的藻井中也可看到。

敦煌石窟中,葡萄或石榴紋通常融合在卷草紋中,用于壁畫藻井四周的邊飾或龕楣的邊飾等。卷草紋是唐代最流行的紋樣,通過組合草葉或花朵,以波狀連續構成極為豐富的裝飾。莫高窟第322窟的龕沿繪出較為自然真實的葡萄造型,葡萄的藤蔓很自然地纏繞組合,葡萄果實、葉片較為寫實。莫高窟第220窟龕沿的石榴卷草紋,藤蔓骨架上生長的石榴花朵,由多重翻卷的細長花瓣圍合中央的石榴果實構成。同窟龕內的頭光圖案中,石榴卷草紋則已將石榴完全與卷草融合在一起(圖13),整體上體現著卷草紋舒展、流暢的特點,石榴紋樣組合在其中,更增加了圖案的豐富性。這種石榴卷草紋,直到盛唐的第23、217、148窟壁畫中,仍可看到,多為錦簇的花瓣中果實點染多籽的圖形。從初唐到盛唐,裝飾圖案中可以看出石榴和葡萄紋樣逐漸被改造,組合進了當時流行的卷草紋樣中。這時的石榴和葡萄紋樣與最初從中亞傳來的形象和構成差距甚大,已是中國風格的紋樣了。

總之,隋代壁畫中流行的聯珠紋、狩獵紋,初唐壁畫中流行的葡萄紋、石榴紋等,都是來自中亞波斯等地的紋樣。反映了在絲綢之路繁榮的時代,外來藝術不斷傳入,被敦煌的藝術家所吸收的歷史。同時,我們也發現,這些外來紋樣在敦煌不斷地被改造并納入本地的藝術潮流中。初唐時期,在裝飾藝術方面,中原傳來的卷草紋成為一股強大的潮流,取代了北朝以來流行的忍冬紋,而成為這個時代裝飾圖案的主流。不論是葡萄紋還是石榴紋,都納入了卷草紋之中,豐富了卷草紋的內容和表現形式。

小 結

開放包容,帶來了文化藝術的繁榮。廣泛地吸收了外來文化,使隋唐佛教藝術走向鼎盛。從敦煌歷代石窟藝術中可以看出,外來風格與中國本土風格的影響與交融并不是一次兩次就完成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外來文化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佛教在印度的發展經過了不同的階段,分別出現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在隋代至唐前期絲綢之路往來興盛的時代,中國的僧人們持續不斷地到印度等地取經,而印度、中亞的僧人也不斷來到中國,他們不僅帶來了經典,也帶來了印度和中亞等地的藝術。敦煌北朝以來佛教藝術受到包括犍陀羅、馬圖拉等風格的影響,并在中原風格的影響下,經歷了多種融合。到了隋唐時代,印度最新的雕刻造型——笈多風格又大規模傳入了敦煌,又經歷了新一輪的融合和創新,最終形成了富有唐代氣息的雕塑藝術。隋唐之際敦煌壁畫中顯示出新的外來風格,其中包括更為純正的印度繪畫技法,但是來自中原的傳統風格已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傳統風格在繪畫技法上的特征即對人體肌膚不加暈染,或者只以白色(或淡色)作底,而突出線描的精神。但在這個時代,畫家們并沒有僵化地守著古老的傳統,而是在吸收、借鑒外來風格中,不斷地與傳統藝術加以融合并創新。如對人物畫的表現,既采用外來技法對人物肌膚作厚重的暈染,又突出線描的主導作用,以色彩來襯托線描的走向,把傳統線描“骨法用筆”的精神與豐富的色彩暈染完美地結合起來。這是唐朝畫家們取得的新成就。在裝飾藝術方面,同樣把外來的聯珠紋加以改造。把外來的聯珠紋、葡萄紋、石榴紋融合在更有唐代風格的卷草和團花紋樣之中。

附記:本文插圖除圖2系作者拍攝,余均由敦煌研究院提供。

參考文獻:

[1]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卷2:敘師資傳授南北時代[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21.

[2]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卷7:梁[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149.

[3]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卷8:隋[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165.

[4]張彥遠. 歷代名畫記:卷9:唐朝上[M].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172.

[5]陳高華. 隋唐五代畫家史料 [M]. 北京:中國書店,2015:15.

猜你喜歡
印度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世界為何應當擔心印度
英語文摘(2021年7期)2021-08-14 02:36:28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如果可以去印度
印度簽訂長單合同 需求或將減弱
印度自拍現場
中外文摘(2017年21期)2017-11-02 01:50:04
我所見識的印度商人
華人時刊(2017年19期)2017-02-03 02:51:37
山哈·印度攝影
青年文學(2015年1期)2015-10-24 03:27:18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最高警察
環球時報(2015-01-21)2015-01-21 01:38:52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夜夜操狠狠操|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亚洲动漫h|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免费一级毛片完整版在线看|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在线观看国产黄色|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国产无遮挡猛进猛出免费软件| 久久动漫精品|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伊人色在线视频|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亚洲人成网址|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高清|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毛片一级在线| 欧美成人区|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在线毛片免费|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 又爽又黄又无遮挡网站|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18禁色诱爆乳网站| 在线播放国产99re| 性欧美在线| 老司机精品久久| 日韩在线影院| 91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免费国产好深啊好涨好硬视频| 亚洲成年人网| 91po国产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国产91小视频| 欧美日韩v| 999国产精品|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欧美成人A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A|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波多野结衣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国产精选自拍|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看|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二级毛片|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91青青视频|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专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热这里只有精品视频99| 女人av社区男人的天堂| 日韩中文精品亚洲第三区| 国产精品流白浆在线观看|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91精品免费久久久|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毛片|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无码丝袜人妻| 日韩欧美视频第一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