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表演藝術家王鐵成于2024年6月21日晚在北京病逝,享年88歲。王鐵成曾因成功塑造了周恩來總理的藝術形象而被廣大觀眾熱愛,被認為是“最神似周總理”的特型演員。
王鐵成第一次飾演周恩來,是在1977年的話劇《轉折》中,這也是中國話劇史上第一次出現領導人形象。
當時,周恩來總理去世一周年,劇組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演員。曾看過王鐵成試周恩來妝的中國兒藝化妝師劉伯玲推薦了王鐵成。盡管當時王鐵成還只是中國兒藝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龍套演員,但由于試妝效果“太像了”;而且,他從小學京劇,吐字歸音的“幼功”對其學習方言也起到了極大幫助,王鐵成很快被選定為周恩來總理的扮演者。只有17天排練時間,王鐵成全心投入,他揣摩周恩來總理的走路姿勢和一舉一動,模仿周恩來總理的發音,研究周恩來總理的神態和心理,力求舉手投足都做到形神兼備,惟妙惟肖。
話劇《轉折》在戲校排練場正式首演時,全國各地很多觀眾趕到北京來看戲,滿場座無虛席。王鐵成一亮相,就迎來全場觀眾集體熱烈鼓掌,還有很多難抑激動心情的觀眾哭著擁到臺前。王鐵成每說一句臺詞,臺下都會有長達1分多鐘的掌聲,一共14分鐘的戲,竟然響起17次掌聲。話劇《轉折》讓周恩來總理的藝術形象在舞臺上橫空出世,這也成為41歲的王鐵成人生的重大轉折。
之后,王鐵成又在中國兒藝排演的話劇《報童》中扮演了周恩來的形象。鄧穎超同志看過之后,還給他提了不少建議,幫助他在表現周恩來總理內在氣質方面又有了更多進步。后來,王鐵成應謝鐵驪導演邀請,又在電影《大河奔流》中成為第一個在大銀幕上塑造周恩來形象的演員。此后,他還陸續在《李四光》《西安事變》《風雨下鐘山》《金陵之夜》等影片中飾演了周恩來。
在10多部影片中成功演繹了周恩來形象之后,王鐵成又主演了丁蔭楠執導的電影《周恩來》。這部影片1991年上映,收獲了2.7億票房,感動了萬千觀眾。整部電影采取真景實物拍攝,專門到人民大會堂、中南海西花廳取景,王鐵成在電影里穿的衣服都是周恩來總理生前穿過的。影片跨度50年,為了在外形上接近周恩來總理晚年病中的樣子,年過半百的王鐵成拼命減肥,不僅幾乎不吃東西,而且還邊補鉀邊喝專門急速脫水的藥水,整個人都瘦得不成樣子,把妻子都嚇壞了,對他說:“你不能再不吃東西了,家里還有老有小呢!”但他卻說:“我是要演周總理逝世前的樣子,如果演得不像,我就從這九樓跳下去?!?/p>
在王鐵成隨劇組在湖南拍戲途中,一場意外的車禍讓他斷了六根肋骨。王鐵成被送到周恩來總理當年病逝的北京305醫院進行治療,在醫院躺了整整三個禮拜。在身上還綁著繃帶的情況下,王鐵成火速進組,直接在繃帶外面穿上中山裝,拍攝了周恩來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最后一次主持國慶招待會的重頭戲。這場戲從早上7點拍到晚上11點,王鐵成十幾個小時水米未進。就這樣,他忍受著疼痛和饑渴,演活了周恩來總理重病纏身、極度憔悴的神態。
正是憑著這種認真到較勁的創作精神,電影《周恩來》獲得了廣泛認可,王鐵成榮獲了金雞獎和百花獎雙料最佳男主角。領獎時,他心里想的卻是一位大師的名言“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所以,他在領獎時說道:“絢麗是暫時的,只有平淡才是永恒的,我將繼續為電影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
王鐵成在舞臺和銀幕上塑造了周恩來幾乎所有不同階段的形象,每一個形象都是形神兼備,感人至深。年近70歲時,他在拍攝完電影《周恩來萬隆之行》后,剃發退出影壇,回到平淡的生活當中,每日里養花畫畫,修養身心,怡然自得。
王鐵成生前住在位于京郊的“海棠園”,這里由他親自設計建造,并且因為在院子中種下了和當年周恩來總理所住西花廳一樣的海棠樹,而命名為“海棠園”。王鐵成家中,照片多、書畫多,風箏也多。家中最顯眼的位置,懸掛著他最后一次在銀幕上塑造周恩來形象的電影《周恩來萬隆之行》的巨幅劇照,還有他和鄧穎超的合影。
王鐵成酷愛中國書畫和傳統戲曲曲藝。他曾告訴記者,他自幼開蒙學戲,小時候就被請到電臺,和馬三立等藝術大師一起參加直播節目。他還拜京韻大鼓藝術家駱玉笙為師學習鼓書,和老師同臺演出;拜京劇表演藝術家奚嘯伯為師學習京劇,書法家歐陽中石是他的師兄。所以,他的家中,他自己的書畫作品也隨處可見,書柜里則擺滿了各種書籍,一本封面是周恩來照片的《人生楷模周恩來》放在其他書的最前面。
(摘自《北京晚報》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