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南通市中青年名師潘雪峰“快·樂體育課堂”工作室為例,對名師工作室高品質建設的追求進行了梳理,認為高品位的教學主張、高質量的研修活動、高標準的隊伍建設、高水準的“產品”研發應該成為名師工作室高品質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方面。
關鍵詞:名師工作室;高品質建設;追求與實踐;快樂體育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4)06-0057-03
從2012年由一群喜歡“折騰”的體育教師組成的民間團隊到2015年被南通市教育局遴選為南通市中青年名師工作室,再到2022年被評為南通市中青年名師高品質工作室,“潘雪峰工作室”始終致力于促進中青年教師的成長與發展、推動教育教學改革以及培育教學研究成果,是一支以高品位的教學主張、高質量的研修活動、高標準的隊伍建設、高水準的產品研發,不斷打造高品質的學習與研究型團隊,影響并引領著更多青年教師在專業之路上拔節生長。
一、追尋主張:為學生創造富有激情的生命體驗
成尚榮先生說:教學主張是具體化的教育思想,是個性化的核心理念,是學科化的教學見解,一個高品質的名師工作室必定擁有自己的教學主張[1]。從最開始的“讓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階段到“生涯體育”階段再到“快樂體育課堂”階段,工作室在實踐(課堂教學)層面對“快樂體育”進行了探索,并將教學實踐中的研究成果概括成為“快樂體育課堂”實踐的教育原理(表1)。
工作室對“快樂”進行梳理與分析,做出了特定的、明確的指向,描述了學生的學習感受并根據這些感受梳理出了一些教學設計思路。目前,教學主張在不斷地建構和實踐理解中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從“快樂體育課堂”走向了“快·樂體育課堂”。“快·樂”是一個仿詞。“快”,是指奧林匹克格言的“更高、更快、更強”的“更快”,寓意奧林匹克精神,不畏艱險、不斷進取、勇往直前、不斷超越自己;“樂”,指愉悅、使……愉悅等。“快·樂”區別于我們所熟悉的“快樂”,不僅僅是指向結果的精神上的愉悅、心靈上的滿足,而且特別關注付出努力,不斷進取,不斷超越自己的過程。“快樂體育課堂”強調的是體育老師精心設計出學生樂意參加的手段與方法,為學生提供自主體驗的空間,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通過努力取得進步的體育課堂[3]。“快樂體育課堂”中不僅僅是命令,更多的是吸引;不僅僅是告訴,更多的是體驗;不僅僅是取得進步,更為重要的是克服了困難。
這是一個以兒童為中心的教學主張。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兒童的發展,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學校體育正面臨著回歸人性、尊重個性的時代到來,在這樣的時代,兒童對體育的學習將不再是一種負擔與痛苦,而是一種享受快樂、展現自我、張揚個性的需要。長期以來,人們對體育學科化的理解,習慣于運用生物學觀點來判斷學校體育的價值,并對其“增強體質”的功能給予更多的關注,而對于人的個性發展、情感體驗、創造性的培養等是沒有能夠得到應有的重視。一個人的體育鍛煉意識與習慣養成是與當下分不開的,特別是兒童時期的早期經驗很可能就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生活方式。斯賓塞說:“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為兒童將來獲得完滿的生活做準備的。”應該讓孩子當下就能夠感受到體育的快樂。正如魯潔老師所言:不關注兒童現在生活的教育不是好教育,為了未來幸福的承諾而要兒童犧牲今天種種快樂生活權利的教育是騙人的教育[4]。因此工作室將“快樂體育課堂”等同于快樂童年的重要位置,讓參與我們體育課堂的孩子們擁有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刻骨銘心的體育經歷、深刻的體育感受和激烈的體育體驗,讓“快樂體育”的概念走向澄明與敞亮。
這也是一個立足時代的教學主張。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對學校體育提出了“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的表述,這不僅僅是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要求,更是體育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南。其中第一條就是“享受樂趣”,因為只有感受到體育帶來的快樂,并加以堅持,才有可能成為良好的鍛煉習慣。這是一個時代的召喚,也是未來學校體育的指南。所以我們要在練習的手段和方法、教學組織與設計上多花功夫,精心設計,把命令變成吸引,要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這才是我們需要更加努力的方向。因為學生喜歡,因為學生的主動參與,所以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就在這過程中得到實現,體育學科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也才能得以實現。
二、扎根研修:讓體育課堂變成一個快樂的場所
名師的根基永遠立于現實生活,立于課堂之中,而課堂教學是名師工作室學科建設水平最直觀和最有力的說明。所以圍繞“快·樂體育課堂”,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研修活動自然成為最重要的日常。
(一)全面學習
要做一個好教師,唯一的捷徑就是讀書。讀任何書,其本質目的都不是在機械地記住某些東西,而是在書香中浸潤漸染。在燈下讀過的書,如同在晨曦中走過的路。所以,讀書不僅是一種活動,更是一種姿態,一種生存方式。工作室采取名師推薦、名刊導薦、同伴互薦等多種途徑和方式,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兒童立場》《受教育的腦》等多部教育書籍中展開快樂閱讀之旅,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在“快樂主題”“兒童主題”“游戲主題”“腦科學主題”等專題閱讀活動的交流與碰撞中更新教學理念,不斷修正自己的價值觀和教育觀,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基礎和學術積淀,不斷完善教學主張的構建。
同時我們還積極參加與“快樂體育課堂”相關的學習,不斷從他人的觀點中來汲取營養。比如體育游戲、Spark課程、趣味課堂、KDL體育課程培訓與交流及李吉林老師的教學思想研討會等,都能讓每一個成員嘗試著去改進教學行為,以此來提升對工作室主張的教學理解。
(二)實踐研討
每月一次的“快樂體育課堂”教研活動是潘雪峰工作室的研修制度,把“快樂體育課堂”主張在實踐層面進行解讀和建構,通過探究、驗證、推敲、改進,努力使得“快樂體育課堂”教學主張逐步落地。團隊成員還“相約星期四”,用“教學視頻評析”的方式開放自己的課堂,成員們將自己踐行“快樂體育課堂”教學主張的想法、做法、感受等在網絡上進行互助診斷、分析、對話,這種共構課堂教學過程的方式,使得教學主張進一步得到明晰與完善,教學經驗與成果實現了共同分享[5]。
長期地重視和實踐,已使“不是指令,更多是吸引”形成了快樂體育課堂一種特有的風格,成為了工作室成員共同具有的教學特色、行動指南,成為了潘雪峰工作室成員的群體教學風格、教學標簽、教學品牌,成為了有別于其他體育名師工作室和其他體育教師的獨特標志。
除此之外,實踐研修活動也是工作室的重頭戲,每次的主題都會根據在教學主張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團隊攻關。例如,“用游戲來教” 的主題研究,對在各學段的體育教學中利用游戲作為載體進行教學的方式和手段進行了探索,從而豐富了實現“快·樂體育課堂”的達成途徑。“拓展,游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的課題研究,就如何針對體育課堂的實際狀況,對現有的練習進行再拓展和改編,使得“快樂體育課堂”的內容與手段變得可設計,變得更為豐富;“讓體能也快樂起來”主題研修改變了大家對體能練習單一、枯燥、無趣的印象,通過設計體能練習也是可以獲得快樂體驗。制度性的研修,使得圍繞著教學主張的零散問題得到解決并使之專題化、序列化,也使得教學實踐更加扎實[6]。
三、成己成人,打造一個“交響樂”般的共同體
“一花獨放不是春”,名師工作室是一個成長的共同體,實現途徑是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探討、共同研究。領銜的名師既是引導者,更是組織者;參加的教師是學生,更是平等的參與者。大家共生互補,共同進步,潘雪峰工作室就是這樣一個團隊。
(一)“交響樂”般的共同體
有這樣的俗語:“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互相交換,就各有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互相分享,就各自有了兩種思想。”所以在團隊中,交流和共享是一種多元的、多層次的、互補的關系,思想、知識和經驗的共享不僅是簡單疊加,而是彼此碰撞互相滲透、互相融合的。正如佐藤學在《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一書中說:“它不是‘珊瑚般的學習共同體,而是‘交響樂般的學習共同體”[7]。這就是對“潘雪峰工作室”的最佳寫照。
在團隊里,每個人都有不同身份、不同背景,但是他們和諧共處于工作室中,相互支持、彼此促進;每個人都會發揮自己的特長,積極參加各種對話、交流與分享,結合教育教學實際案例,對各自的教學經歷進行交流,并對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進行反思。歷經時光的打磨,“潘雪峰工作室”已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師學習共同體。在這里,團隊成員的專業素養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實現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共同發展。
(二)蒲公英計劃
為了在更大范圍內引領與輻射,潘雪峰工作室實施了蒲公英計劃。分為送教、聯盟、工作坊、基地校四種形式。以“快·樂體育課堂”為主題的送教活動分學段進行,保證每月一次,走進偏遠地區的學校,實現城鄉牽手共同進步;工作室牽頭成立了省內體育名師工作室聯盟,開展跨區域體育教學研討活動,已經進行了四屆;與省外工作室進行交流,與安徽李莉名師工作室、山東呂兵文工作室、浙江葉海輝工作室、重慶劉勇工作室、河南徐虹艷工作室、江西劉楓工作室展開了交流;與吳彩霞工作室、褚嘉耘工作室、董一紅工作室、陳鐵梅工作室、李鳳工作室等進行了跨學科、跨學段的聯盟活動;尚文進、祁曉健、金海濱、張燁、陸佳等工作室優秀成員也紛紛成立二級工作坊,引領更多人一起活動,一起發展;先后與南通市永興小學、開發區實驗小學、安慶市石化三小等學校建立“快樂體育”基地學校,推廣教學主張,讓更多的教師一起交流,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快樂的體育課堂。
“水本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乃發靈光”。教師的專業提升需要同伴之間不斷研討和碰撞,需要有相伴攜手的溫暖和感動。體育教師專業成長之路,一定不是形只影單、踽踽獨行的寂寞之旅。蒲公英計劃使得更多人一起前行,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相互支撐、相互成就,為老師提供了一個共同成長的平臺[8],成己成人也就成為了潘雪峰工作室獨特的團隊文化。
四、聚焦研究,形成一系列的研究“產品”
名師工作室的研究絕不是零散的、無序的、沒有關聯的,而是圍繞“圓心”的、系統的、結構化的系列研究。在不斷做實、做細、做深、做精、做強的“快樂體育課堂”系列主題教研活動中,教學主張的內涵慢慢豐實,研究外延漸漸拓展,從實踐到理論的遞進深化,始終自成一體……這也推動了潘雪峰工作室不斷向高品質建設邁進。
在成果完善的過程中,工作室聚焦“快樂體育課堂”并形成了專題,讓成員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進行研究。強調在不同形式的成果中,體現成果的有機聯系,有課例、有論文、有講座,或互為參證,或互為補充,或深入拓展,以形成相互參照、彼此牽連的成果體系或成果鏈。
作為“快樂體育課堂”教學主張的倡議人,潘雪峰發表了《實踐視域下快樂體育課堂的重構》《構建快樂體育課堂的基本策略》《“快樂的體育課堂”實踐建設與教學理解》《快樂:預見才能遇見——基于對“快樂的體育課堂”教學主張的實踐體驗》 《體育課堂:一個快樂的場所——“快樂的體育課堂”教學主張的意蘊、特征與實踐》,對“快樂體育課堂”“是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做得效果如何”進行了深度的解讀,使得快樂的體育課堂具有了很好的借鑒與推廣價值。
另外,“快樂的運動處方”是工作室為江蘇省學生體質健康促進研究中心量身研制的“產品”,給全省中小學生提供鍛煉方法和指導;“不見面運動會活動案例展播”讓我們一起同心抗疫,并參加了“心系荊楚、名師馳援:特級教師助力湖北公益送教”活動,向宅在家中的湖北省學子開課;同時,工作室也主動關心唐氏綜合征的兒童,研究和開發有關面向唐氏綜合征兒童和孤獨癥孩子的趣味練習和比賽。
可以說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已經為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未來的鍛煉習慣的養成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改變,讓體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在未來也成為了一種可能,這些改變就是我們最終想要看到的美好。
五、結語
過去的幾年,潘雪峰工作室堅持兒童中心,立德樹人,站在體育學科發展前沿,銘記體育教師的初心與使命;發揚團隊精神,攜手共進,打造交響樂般的共同體,履行體育教育的責任與擔當。
后期的名師工作室高品質建設,對于我們而言,是新的征程,新的坐標,新的使命。新時代學校體育“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的目標表述,更加堅定了我們的方向,“只要路走對了,就不怕遙遠。”我們有著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工作室在新時代一定會有新氣象,一定會有新作為。工作室將擇高處立,向寬處行,不斷向高品質名師工作室邁進。
參考文獻:
[1]成尚榮.教學風格的認識與追求[N].中國教師報,2013-12-11(12).
[2]潘雪峰.實踐視域下快樂體育課堂的重構[J].體育教學,2014,34(12).
[3]潘雪峰.快樂:預見才能遇見——基于對“快樂的體育課堂”教學主張的實踐體驗[J].體育教學,2019,39(01).
[4]潘雪峰,陸佳,張國芳.“快樂的體育課堂”實踐建設與教學理解[J].體育教學,2018,38(05).
[5][6][8]潘雪峰.例談高品質工作室的建設路徑[J].初中生世界,2020(20).
[7]王曉丹.佐藤學“學習共同體”思想及其實踐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