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嘉昌
摘要:本研究以松材線蟲病為研究對象,對該病害的危害特性、傳播途徑及影響因素展開全方位剖析,并對當前盛行的防控措施進行了整理與概括。松材線蟲病的關鍵傳播渠道為松樹,松樹受損時會呈現樹干色澤改變與樹液滲出的特征,松木資源品質與數量雙雙受損。關于松材線蟲病,基于現實提出了一系列應對措施,關于抗病品種培育、森林管理及生態調控、國際合作與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建議,目的在于為松材線蟲病防治提供理論依據與實踐引導。
關鍵詞:松材線;病蟲害;防治措施
松材線蟲病是一種惡性疾病,由松材線蟲引起,會對森林生態及林木資源造成嚴重破壞,嚴重時導致可持續發展受阻。全球氣候變暖及全球化貿易擴展促使,松材線蟲病傳播區域及對生態環境破壞力度加劇,進一步威脅森林生態安全。因此,從事松材線蟲病研究領域,深入研究其破壞效應及防治策略,對保持森林生態平衡與促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1 松材線蟲病的危害
1.1 松樹死亡
松樹遭受松材線蟲病侵害時,松材線蟲主要通過侵襲木質部進入松樹樹體,幼蟲侵入松樹的途徑是穿越樹液通道深入樹內。一旦線蟲入侵,生物體將激活繁殖機制,導致木質部組織衰弱并觸發樹體虛弱。松材線蟲繁殖活躍導致樹木導管阻塞,樹體水分及養分傳輸受制約,這種阻塞現象加劇了樹木健康狀況的惡化,樹木狀況急劇變差至難以承受的程度[1]。松材線蟲危害程度逐步加重,樹體內部液體傳輸受限制,時間流逝,樹木生命力逐漸減弱。瀕臨死亡之際松樹病情加劇,生存狀況堪憂。這些過程可能導致大量松樹衰亡,森林生態及關聯經濟產業遭受重大破壞。因此,針對松材線蟲病實現迅速識別與有效控制其蔓延,維護松樹種群的生長發育與健康狀況至關重要。
1.2 傳播快速
松材線蟲借助松墨天牛傳播,這是種極具破壞性傳播方式,且有助于加速病害傳播。松墨天牛充當松材線蟲傳播的核心載體,能夠飛翔至高空且傳遞范圍廣泛。受松材線蟲感染的昆蟲,若自感染病毒之松樹分離,這種高效的傳播途徑使得森林病害得以急劇擴散,其規模已超出了人工管理的范疇。松墨天牛憑借飛行技能覆蓋大面積地域,對其在野外環境的傳播活動實施監測與管控極具挑戰。一旦病原體蔓延至陌生區域,病害擴散速率將顯著加快,病害的防控與治理效能優化,這已然變成一項極具挑戰性的任務[2]。松墨天牛作為媒介,能廣泛將松材線蟲傳播至健康松樹,大規模松樹感染現象的原因尚不明確,這種大范圍擴散的感染現象加劇了病情的嚴重程度。松墨天牛充當松材線蟲傳播的重要載體,病害傳播速度加快的重要性凸顯出來。關于松材線蟲病的防治與管理策略,應當對松墨天牛的監測與管理須給予高度重視,對其傳播行為的有力調控及對其傳播活動的有效治理。
1.3 經濟影響
松材線蟲病導致我國松木林業經濟損失嚴重,鑒于松材線蟲病導致的快速傳播狀況,松材會難以成長。病毒感染下的松樹不宜用作木材資源,木材產量呈現減少趨勢。同時,雖有部分感染木材仍可加工處理,但是木材質量降低導致其價值嚴重縮水。病害的快速擴散導致眾多松木未能應用于木材制造業,這種狀況瞬時影響木材供應市場的變化。木材短缺勢必導致價格飆升,此外它或對相關產業運作產生負面效應。各類產業如木材加工、建筑、家具制造等都在不同程度地受到沖擊。受松材線蟲病侵襲的林業產業或將承受直接經濟損失。這也包括了木材生產商、加工廠、伐木企業等各行各業,其生產規??赡苁艿綁嚎s乃至暫停運作,因此,收入或降至低谷乃至產生負值。病害的快速傳播可能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區域性衰退。松樹大規模凋亡將直接影響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這可能導致土壤侵蝕、水土保持問題,涵蓋潛在火災安全風險等環境挑戰。松材線蟲病急速蔓延,對松木林業及相關產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這也對當地森林生態產生負面影響。旨在減輕經濟損失帶來的負面影響,務必執行高效病害治理措施,涵蓋強化監測、病源擴散受限、森林管理加強及綜合防治等措施。
1.4 生態影響
松材線蟲病對森林生態系統產生重大負面影響,松樹成為生物棲息的首選環境,涉及鳥類、昆蟲、爬行動物等種類。生物種群利用松樹創造的樹洞、樹干與樹枝等構件,為滿足筑巢、棲息及覓食需求破壞樹林。松材線蟲病導致的松樹大規??菟垃F象,這些生物已失去原有棲息地,若無法尋求恰當的替代棲息場所,生存狀態受直接影響。松樹充當眾多生物的關鍵食物供應角色,動物們普遍認為松果是美味佳品,松樹葉片與樹皮為部分昆蟲及動物提供食物保障。松材線蟲病使得大量松樹感染、枯死或變得衰弱,松樹作為食物來源因此減少,因此,松樹作為食物來源其相關動物生存與繁衍受到沖擊。森林生態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松樹的大規模衰亡將導致生物群落結構和組成的全方位改變。松樹所喪失的生態角色,其他生物或許難以填補,尤其是高度專業化的生物種類,它們或許難以找到恰當的替代品,生物種類多樣性在生態系統中呈下降趨勢。松樹在森林生態體系中具備至關重要的大氣碳匯功能。松樹根系有助于土壤穩固,抑制土壤及水資源的流失與侵蝕現象[3]。然而,大面積松林遭受病害侵襲,致死率極高,死亡環境中土壤的風化和侵蝕現象較為嚴重。這方面困擾亦涉及土壤領域,即便如此,水源質量未必下降但水流異常的可能性確實存在,森林生態體系的核心功能受到損毀。松材線蟲病導致森林生態系統受損嚴重。諸多因素如棲息地消失、食物短缺、生物多樣性減退及土壤侵蝕等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可能遭受破壞。因此,防止松材線蟲病蔓延,保障松木林業良性發展,該措施對于維護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全與穩定具有關鍵性作用。
2 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措施
2.1 病害監測和預警
病害監測和預警是對抗松材線蟲病的關鍵防治措施之一。通過有效的監測和預警系統,可以及時發現病害,提前采取控制措施,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害帶來的損失。首先,定期對松木林地進行巡查是一種常見的病害監測手段。專業的森林管理人員或病害防治人員定期走訪森林,觀察松樹的生長狀況、樹干和樹皮是否有異?,F象,如樹皮褪色、樹干出現樹脂滲出等。同時,還需要留意松樹的枯死情況和周圍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已知感染區域周圍的健康松木林情況。其次,使用監測陷阱,監測陷阱是一種有效的松材線蟲病監測手段。這些陷阱通常會采用特定的氣味和化學成分來吸引和捕捉松材線蟲或其傳播媒介,如松墨天牛。通過定期檢查陷阱中的捕獲物,并對捕獲的數量和種類進行統計可以了解松材線蟲的種群密度和分布規律。最后,可以利用遙感技術,遙感技術通過利用衛星或無人機等平臺獲取森林植被的影像資料,可以對大范圍的森林進行監測和分析。結合遙感影像和地面調查數據,可以實現對植被覆蓋狀況、植被光譜特征、植被生長狀態等進行監測,進而發現潛在的病害點和病害潛在擴散趨勢。以上方法的結合運用能夠提供全面、準確的病害監測信息,實現對松材線蟲病的早期發現和及時預警。在獲取監測數據后,相關部門可以及時對疫區進行隔離或采取其他控制措施,以遏制病害的擴散。病害監測和預警系統的建立對于靈活有效地應對松材線蟲病具有重要意義。
2.2 病害防治技術研究
針對松材線蟲病的病害防治技術主要分為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兩個方面,可以從化學防治開始談,如殺蟲劑應用?;瘜W防治是目前應對松材線蟲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針對松墨天牛和松材線蟲,可以使用特定的殺蟲劑來進行噴灑或施用以控制害蟲的數量和傳播范圍。這些殺蟲劑需要堅持科學合理的施藥時間和劑量,確保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對非目標生物和環境的影響。從生物防治而言,可以引入天敵昆蟲。生物防治是一種可持續性較高的防治方式,可以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4]。針對松墨天牛和松材線蟲,可以研究并引入它們的天敵或寄生性昆蟲,用以降低害蟲種群數量和控制其傳播。這需要對潛在天敵和害蟲之間的相互作用進行深入研究,并評估引入天敵對生態系統的影響。除了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還可以綜合運用農業防治和生態防治等多種措施,如定期清理和銷毀感染松木,合理利用植物間作用等,最大限度地減小松材線蟲病的危害。
2.3 松樹抗病性研究
松樹抗病性研究對于控制松材線蟲病的傳播和危害具有重要意義。通過選擇和培育具有抗病性的松樹品種可以降低病害的發生風險,減少病害對松樹林業和森林生態系統的危害。需要對不同松樹品種的耐病性進行系統研究和評估。通過大量的田間觀察和實驗研究,確定那些對松材線蟲病具有較高的抗性的松樹品種。這需要考慮品種的生長速度、抗蟲能力、木材性質等因素以綜合評價其抗病性。在確定具有抗病性的松樹品種后,可以通過育種和選擇來培育和推廣這些抗病性品種。這涉及對這些抗病性松樹品種的繁育、種子選育、人工培育和栽培,以提高其在自然環境中的適應能力和生存率。利用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的技術手段,可以對松樹抗病性相關的基因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對抗病性基因的篩選和轉育,可以加快培育具有抗病性的松樹品種的速度和效果。完成培育后的抗病性松樹品種需要進行大量的田間試驗和評估。通過長期的監測觀察,在不同的生長環境和病害壓力下,評估其抗病性和生長性能,從而提供培育及推廣該品種的科學依據。通過選擇和培育具有抗病性的松樹品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松材線蟲病的傳播和危害。綜合運用植物學、遺傳學、病害學等多學科的知識,以及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加強對具有抗病性松樹品種的研究和開發。
2.4 森林管理和生態調控
森林管理和生態調控是控制松材線蟲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合理的植樹和撫育措施,維護松樹群落的健康和生態平衡可以降低松材線蟲病的風險。首先是合理植樹和撫育。在森林管理中,選擇合適的植樹種類和適應當地生態環境的松樹品種非常重要。同時,掌握合理的種植密度和間距,以避免過度擁擠和高密度造成的病害易發區。撫育措施包括及時修剪、清理雜草和干擾等,以減少病害的傳播和發展。另外,增加樹種多樣性。增加樹種多樣性有助于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抗病性。通過引入其他樹種,如雜木或其他常綠樹種,可以減少松材線蟲病的傳播風險,因為害蟲在其他樹種上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較差,減少了病害傳播的源頭。最后可以適度調整和控制松樹的密度有助于防止松材線蟲病的發生。過高的樹木密度會導致松樹群落內部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并增加松墨天牛和松材線蟲傳播的機會[5]。因此,定期進行疏伐和間伐操作,保持適度的樹木密度,有助于提高森林的抗病性。建立健全的森林健康監測系統,定期進行病害監測,及早發現和報告病害的發生情況以及影響范圍。通過及時的監測,可以對病害的發展趨勢和擴散速度進行預測,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通過綜合運用上述森林管理和生態調控措施,可以提高森林的抗病性,減少松材線蟲病的傳播和危害。
2.5 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
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在控制松材線蟲病的傳播和防治技術的研發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于松材線蟲病具有跨國傳播和影響,國際的合作可以加強對病害的監測、信息溝通和防治技術的研發,共同應對松材線蟲病的挑戰。監測和信息共享,國際合作可以促進跨境范圍內的監測數據和信息共享。各國可以共享關于病害暴發、傳播路徑、蟲情監測數據、防治經驗等信息,通過及時溝通和數據共享,加強對跨國傳播的病害的監控和早期預警,有針對性地制定應對措施,防止病害跨國傳播。另外,進行防治技術研發和交流。國際合作可以加強防治技術的研發和交流。不同國家和地區面臨相似的病害問題,通過合作研究和技術交流,可以匯聚各方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共同探索更有效的防治技術,減少資源和技術的重復投入,提高防治效率。此外可以資源共享和協作研究。國際合作可以促進科研資源和人才的共享。不同國家和地區在病害研究、生物防治、抗病品種培育等領域具有不同的專長和資源,通過跨國合作,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協作研究,推動防治技術的創新和應用??鐕献黜椖康膶嵤?。通過建立跨國合作項目,共同開展關于松材線蟲病的防治和管理項目,促進相關科研機構、學術團體和政府部門之間的合作,推動相關研究成果的轉化和應用,為全球范圍內的松材線蟲病防治提供有力支持。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是應對松材線蟲病挑戰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通過國際的合作和協調,才能更加有效地應對跨國傳播的病害挑戰,提高全球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安全水平。
3 結語
松材線蟲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研究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對于森林生態系統的健康和林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至關重要。通過對病害危害特點的深入分析和對防治措施的綜合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該病害的傳播機制和影響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應對策略。在未來的研究中,應繼續加強國際合作與信息共享,共同應對松材線蟲病的挑戰。只有通過合作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利用各國的資源和專業知識,開展聯合研究和技術創新,提高防治技術的水平和效果。此外,也應加強對抗病品種的選育和推廣,提高松樹的抗病能力。通過合理的森林管理和生態調控措施,保持松樹群落的健康和生態平衡,降低病害的風險。同時,建立健全的監測體系,加強病害的監測和預警,及時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參考文獻
[1] 梁道忠.松材線蟲病防治存在的問題及相關建議[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自然科學,2023(1):3-4.
[2] 汪磊磊.黟縣松材線蟲病發生現狀及防治對策[J].現代園藝,2023,46(13):113-115+202.
[3] 甘小芳.淺談松材線蟲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3(4):116-118.
[4] 齊秀玲.松材線蟲病發生情況及調查方法[J].內蒙古林業調查設計,2022,45(6):41-43.
[5] 李均玲.松材線蟲病防治措施及預防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農業科學,2023(1):78-80.